溶解度典型練習題(含解析)

2021-02-19 九年級化學

點擊上方 九年級化學關注

分享是一種美德,請你分享到朋友圈

溶 解 度

(30分鐘 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20℃時,向10 g某物質的溶液中放入5 g該物質,充分溶解後過濾,得到12.6 g濾液,則原溶液一定是 ()

A.飽和溶液B.不飽和溶液

C.稀溶液D.無法判斷

2.在30℃時,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5 g,在60℃時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質10 g,則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無法比較

3.(黃岡中考)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B.硝酸鉀在20℃時溶解度是31.6 g,則100 g硝酸鉀溶液中含有硝酸鉀31.6 g

C.在魚池中設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D.冷卻或蒸發溶劑都能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

4.某溫度時,將KCl的飽和溶液70 g,蒸乾後得到20 g KCl固體,則該溫度時KCl的溶解度為 ()

A.8.0 gB.28.6 gC.40.0 gD.71.4 g

5.某學生在實驗室裡分別進行如下實驗,最終能得到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的是()

A.從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取出30 mL

B.將20℃的KNO3的不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60℃

C.將20℃的KNO3的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60℃

D.將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的KNO3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混合

6.(恩施中考)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所獲信息不正確的是 ()


A.在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為B>C>A

B.當A中混有少量B、C時,可採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

C.在t2℃時,A、B、C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小

D.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無B析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個小題,共22分)

7.(6分)在研究物質溶解性的實驗中,小明將5 g硝酸鉀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蕩後靜置,現象如圖甲所示。


(1)小明認為圖甲試管中的溶液為該溫度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該試管進行加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認為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請對小明的判斷作出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曉龍通過實驗對該溶液是否飽和作出了正確判斷,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分)(梅州中考)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兩種物質溶解度的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

(2)20℃時,將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後,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3)40℃時,要使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升高溫度 ②加溶質NH4Cl

③加水 ④恆溫蒸發水

9.(10分)(山西中考)如圖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是物質,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飽和的A物質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採用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時,將一定量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液的質量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4)t2℃時,分別用50 g A、B製成飽和溶液,需要水的質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或「<」)。

答案和解析在二維碼下方

敬請長按下方二維碼加關注,並推薦給你的同學或老師

答案解析

1.【解析】選B。由題意可知,在該溫度下,加入的5 g物質還能溶解2.6 g,所以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由於原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未知,無法判斷溶液的濃或稀。

2.【解析】選D。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可知,3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10 g,60℃時,B物質的溶解度是50 g,由於它們的溫度不相同,物質也不相同,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也未知,故無法比較它們的溶解度的大小。

3.【解析】選B。本題考查溶液的有關知識,了解溶液的特點、溶解度的定義、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是解題的關鍵。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A正確;硝酸鉀在20℃時溶解度是31.6 g,即20℃時,131.6 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鉀31.6 g,B錯;O2不易溶於水,在魚池中設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C正確;不飽和NaCl溶液變為飽和NaCl溶液可採取降溫或加入NaCl或蒸發水的方法,D正確。

4.【解析】選C。由題目信息可知,70 g飽和溶液中含20 g KCl固體,即50 g溶劑中含20 g溶質,由此可以確定100 g溶劑中含40 g溶質。

5.【解析】選A。溶液具有均一性,從某飽和溶液中取出30 mL的溶液仍飽和;KNO3的不飽和溶液,在溫度升高時仍不會飽和;KNO3的飽和溶液,在溫度升高時會變為不飽和溶液;將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的KNO3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混合時,由於仍會有多餘的溶劑,故溶液仍不會飽和。

6.【解析】選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溶解度曲線圖示中的相關信息。觀察圖示可知A、C正確。由溶解度曲線可知,A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增大,C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B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故提純A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不能用蒸發溶劑的方法,B錯;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A、C都可析出晶體,只不過C析出的是較小部分,B飽和溶液降溫時變為不飽和溶液,不可能析出晶體,D正確。

7.【解析】通過觀察法可知,試管底部還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該溫度下,硝酸鉀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當溶液底部沒有硝酸鉀固體剩餘時,也不能說該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因為此時的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恰好為飽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斷是錯誤的。若要作出正確判斷,可通過實驗法,即向該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鉀,攪拌後,若能溶解,表明該溶液不飽和;若不能溶解,則表明該溶液已飽和。

答案:(1)試管底部還有硝酸鉀固體

(2)小明的判斷不正確,因為該溶液可能恰好為飽和溶液

(3)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鉀,看其能否繼續溶解,若能繼續溶解,表明該溶液不飽和;若不能繼續溶解,則表明該溶液已飽和

8.【解析】本題以溶解度的表示為主題,主要考查學生溶解度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知識點。(1)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2)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 g,說明20℃時,將40 g NaCl放入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得到136 g溶液。(3)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不能將其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加水稀釋不能變為飽和溶液。加入溶質和蒸發溶劑都可以將其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所以選②④。

答案:(1)NaCl (2)136 (3)②④

9.【解析】本題考查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圖像中一些特殊的點、段及折線的意義。

(1)由表可以看出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t1℃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為25 g。

(2)使A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可以增加A物質、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

(3)因為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升高溫度後會析出晶體,溶液的質量減少。

(4)在t2℃時,A的溶解度大,當飽和溶液的質量相等時,A需要的水少。

答案:(1)A 25 (2)增加A物質(或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 (3)減少 (4)<

點下方連結看更多精彩

有關金屬知識的典型習題賞析

燃燒與滅火」典型習題練習(含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碳製取的習題(含詳細解析)

碳反應後產物的確定

用守恆法進行化學計算

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方法和技巧

相關焦點

  • 《溶解度》答辯題目與解析
    《溶解度》答辯題目與解析第一題你認為初中化學教學常用的教法和學法都有哪些?【參考答案】化學教學方法:①啟發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③探究教學法;④直觀教學法。化學學習方法:①善觀察:「觀」即觀察;②多動手:「動」即積極動手實驗;③勤思考:「思」指勤於動腦;④巧記憶:「記』即記憶;⑤多練習:「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⑥記憶方法:歌訣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會意記憶法、濃縮記憶法。
  • [初中化學]溶解度曲線中考試題解析
    則圖1中能正確表示a、b兩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   解析:由題意知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而b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時符合的圖像只有選項C。   答案:C   點評:正確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 例談溶解度曲線圖像題的解析
    但溶解度曲線是學生初步認識利用圖像來處理數據的形式。這種方式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非常的便捷和高效。因此,溶解度曲線圖像題幾乎是各省市中考題的常考題型。下面以2017年和2018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中考題溶解度曲線圖像題為例,來詳細剖析這種專題的解題思路。
  • 通關600題之「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重要考題匯集
    「中考化學強化通關600題」是配套「邵文老師說化」專題所打造的一個以題目為主的專欄,專為同學們解決各種化學考試中的高頻考點、極易出錯的典型題目。在題目選擇方面,邵文老師為同學們選取的一部分較為經典的、並且在考試中高頻率考到的題目;同時,也有邵文老師根據同學們考試中存在較大問題編輯的一些題目甚至是原創題目,希望帶領同學們一起進入試題中去了解試題本身的設計及破解。
  • 溶解度曲線中考題賞析
    一、溶解度曲線的意義1.點的意義 (1)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溶解度的數值大小。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溶解度數值的大小。(3)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表明在某溫度下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進而可以知道 該溫度下兩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2.線的意義 (1)線即溶解度曲線,表明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 初中化學|溶解度概念來襲!
    則X和Y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係是A.X>Y    B.X<y      C.x=Y    D.無法確定【解析】依題意知:本題對溶解度的概念進行了另一種較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最多溶解某物質的質量,說明該溶液已經達到飽和.按照溶解度的定義計算:X物質的溶解度應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質的溶解度應為:30克/50克×100克==60克
  • 中考化學試題分類彙編:溶液和溶解度,考前練習,碰到原題不慌張
    中考化學試題分類彙編:溶液和溶解度,考前練習,碰到原題不慌張就現如今的考試大綱而言,現在中考化學試卷中對溶液計算的要求放緩,只需要同學們對溶液的基礎概念理解和一般飽和溶液的簡單計算,但是即便對溶液試題難題有所減緩,溶液部分題目仍然是一些同學丟分的關鍵題型
  • 高考數學130+必備,圓錐曲線典型300題(含解析)高中生人手一份
    圓錐曲線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高考考試中一定出一道大題!而且選擇、填空也都會有涉及到。但是很多同學對於圓錐曲線真是愛不起來,明明題型刷的超多,但是一到考試還是拿不到高分。而且有同學表示,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算不對。這就需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多加總結,經常練習才會有比較好的成績體現。
  • 知識丨初中化學溶解度概念來襲!
    則X和Y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係是A.X>Y    B.X<y      C.x=Y    D.無法確定【解析】依題意知:本題對溶解度的概念進行了另一種較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最多溶解某物質的質量,說明該溶液已經達到飽和.按照溶解度的定義計算:X物質的溶解度應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質的溶解度應為:30克/50克×100克==60克
  • 初中化學《溶解度》教案
    那麼在化學上,我們如何來定量地表示這種限度呢,我們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溶解度的知識。環節二:新課講授1.溶解度【提出問題】閱讀教材,回答什麼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學生回答】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 溶解度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和換算
    由此可進行以下計算:  (1)根據飽和溶液溶質、溶劑的量推算溶解度;(2)根據溶解度求算飽和溶液所含的溶劑和溶質量;(3)根據溶解度求算飽和溶液在蒸發掉一定量溶劑後析出的結晶量;(4)由於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據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飽和溶液由於溫度改變(或同時有溶劑量改變),析出結晶的量。(5)飽和溶液中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換算。
  • 溶解性與溶解度解析
    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在這裡要注意:如果沒有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就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
  • 《溶解度》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節內容屬於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課重點是對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分析溶解度的曲線進行講解,通過對溶解度曲線的繪製、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解度數據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區別等內容,引導學生體驗數據處理的過程,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
  • 溶解度曲線難點突破(有視頻講解/習題/習題解析)
    4.D【解析】A、通過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氯化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分別是甲和乙,正確;B、通過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知,t1℃時,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間,正確;C、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t2℃時,將接近飽和的丙物質的溶液升高溫度
  • 中考化學-微觀示意圖與溶解度曲線題
    【解析】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gS+O2=Hg+SO2。【答案】B●考向五 溶解度曲線圖(2018嶽陽)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a2℃,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丙>乙【思路點撥】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髮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 「XDF-初中」化學期末知識點、重難點歸納——溶解度曲線專題解析
    期末考試必考題型:選擇題、生產生活應用題、閱讀理解題、物質組成與變化分析題、 活動探究題、碳和碳的氧化物、燃燒與澆滅 化學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溶液 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正確理解溶解度曲線的涵義溶解度曲線就是在直角坐標系中,用來描述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曲線。
  • 例說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
    還有些題不是考查具體物質(像硝酸鉀等)的溶解度相關知識,而以字母a、b、c或甲乙丙來表示某物質考查溶解度曲線的相關知識。例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於乙物質的溶解度B.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均為40g。
  • 小學數學:1-6年級必考應用題匯總(含解析)!題型全面,快練習
    小學數學:1-6年級必考應用題匯總(含解析)!題型全面,快練習很多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都忘記了最後的驗算步驟,完成解題要檢驗。檢驗是完善結論、判斷正誤、彌補過失的有效方法。驗證答案有多種方法,一般是把解答的結果當作已知條件,把題中的某個已知條件當作問題,進行反向解答,看結論是否與原已知條件相同;也可以採用另一種方法解題,如果這兩種方法求出的結果相同,則原解答正確。檢驗在解題中不可或缺,引導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能及時查漏補缺,有效地提高解題正確率,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 中考化學:壓軸題之溶解度的計算,經典案例解析,吃透才不丟分!
    說道化學,我們都知道,他誰一門理科類學科,既然是理科,那就一定存在計算類的題目,而且都是壓軸題,化學也一樣,往往最後面一道大題都是計算題,也是同學們最容易出錯的一道題目,許多同學由於無從下手,甚至直接就空著不做了,白白丟掉十數分!
  • 課題2 溶解度
    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重點難點重點: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難點: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情境導入我國有許多鹽鹼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純鹼,那裡的農民冬天撈鹼,夏天曬鹽,你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