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九年級化學加關注
分享是一種美德,請你分享到朋友圈
溶 解 度
(30分鐘 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20℃時,向10 g某物質的溶液中放入5 g該物質,充分溶解後過濾,得到12.6 g濾液,則原溶液一定是 ()
A.飽和溶液B.不飽和溶液
C.稀溶液D.無法判斷
2.在30℃時,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5 g,在60℃時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質10 g,則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無法比較
3.(黃岡中考)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B.硝酸鉀在20℃時溶解度是31.6 g,則100 g硝酸鉀溶液中含有硝酸鉀31.6 g
C.在魚池中設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D.冷卻或蒸發溶劑都能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
4.某溫度時,將KCl的飽和溶液70 g,蒸乾後得到20 g KCl固體,則該溫度時KCl的溶解度為 ()
A.8.0 gB.28.6 gC.40.0 gD.71.4 g
5.某學生在實驗室裡分別進行如下實驗,最終能得到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的是()
A.從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取出30 mL
B.將20℃的KNO3的不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60℃
C.將20℃的KNO3的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60℃
D.將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的KNO3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混合
6.(恩施中考)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所獲信息不正確的是 ()
A.在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為B>C>A
B.當A中混有少量B、C時,可採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
C.在t2℃時,A、B、C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小
D.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無B析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個小題,共22分)
7.(6分)在研究物質溶解性的實驗中,小明將5 g硝酸鉀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蕩後靜置,現象如圖甲所示。
(1)小明認為圖甲試管中的溶液為該溫度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該試管進行加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認為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請對小明的判斷作出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曉龍通過實驗對該溶液是否飽和作出了正確判斷,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分)(梅州中考)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兩種物質溶解度的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
(2)20℃時,將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後,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3)40℃時,要使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升高溫度 ②加溶質NH4Cl
③加水 ④恆溫蒸發水
9.(10分)(山西中考)如圖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是物質,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飽和的A物質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採用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時,將一定量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液的質量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4)t2℃時,分別用50 g A、B製成飽和溶液,需要水的質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或「<」)。
答案和解析在二維碼下方
敬請長按下方二維碼加關注,並推薦給你的同學或老師
答案解析
1.【解析】選B。由題意可知,在該溫度下,加入的5 g物質還能溶解2.6 g,所以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由於原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未知,無法判斷溶液的濃或稀。
2.【解析】選D。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可知,3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10 g,60℃時,B物質的溶解度是50 g,由於它們的溫度不相同,物質也不相同,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也未知,故無法比較它們的溶解度的大小。
3.【解析】選B。本題考查溶液的有關知識,了解溶液的特點、溶解度的定義、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是解題的關鍵。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A正確;硝酸鉀在20℃時溶解度是31.6 g,即20℃時,131.6 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鉀31.6 g,B錯;O2不易溶於水,在魚池中設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C正確;不飽和NaCl溶液變為飽和NaCl溶液可採取降溫或加入NaCl或蒸發水的方法,D正確。
4.【解析】選C。由題目信息可知,70 g飽和溶液中含20 g KCl固體,即50 g溶劑中含20 g溶質,由此可以確定100 g溶劑中含40 g溶質。
5.【解析】選A。溶液具有均一性,從某飽和溶液中取出30 mL的溶液仍飽和;KNO3的不飽和溶液,在溫度升高時仍不會飽和;KNO3的飽和溶液,在溫度升高時會變為不飽和溶液;將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的KNO3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混合時,由於仍會有多餘的溶劑,故溶液仍不會飽和。
6.【解析】選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溶解度曲線圖示中的相關信息。觀察圖示可知A、C正確。由溶解度曲線可知,A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增大,C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B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故提純A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不能用蒸發溶劑的方法,B錯;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A、C都可析出晶體,只不過C析出的是較小部分,B飽和溶液降溫時變為不飽和溶液,不可能析出晶體,D正確。
7.【解析】通過觀察法可知,試管底部還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該溫度下,硝酸鉀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當溶液底部沒有硝酸鉀固體剩餘時,也不能說該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因為此時的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恰好為飽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斷是錯誤的。若要作出正確判斷,可通過實驗法,即向該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鉀,攪拌後,若能溶解,表明該溶液不飽和;若不能溶解,則表明該溶液已飽和。
答案:(1)試管底部還有硝酸鉀固體
(2)小明的判斷不正確,因為該溶液可能恰好為飽和溶液
(3)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鉀,看其能否繼續溶解,若能繼續溶解,表明該溶液不飽和;若不能繼續溶解,則表明該溶液已飽和
8.【解析】本題以溶解度的表示為主題,主要考查學生溶解度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知識點。(1)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2)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 g,說明20℃時,將40 g NaCl放入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得到136 g溶液。(3)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不能將其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加水稀釋不能變為飽和溶液。加入溶質和蒸發溶劑都可以將其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所以選②④。
答案:(1)NaCl (2)136 (3)②④
9.【解析】本題考查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圖像中一些特殊的點、段及折線的意義。
(1)由表可以看出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t1℃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為25 g。
(2)使A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可以增加A物質、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
(3)因為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升高溫度後會析出晶體,溶液的質量減少。
(4)在t2℃時,A的溶解度大,當飽和溶液的質量相等時,A需要的水少。
答案:(1)A 25 (2)增加A物質(或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 (3)減少 (4)<
點下方連結看更多精彩
有關金屬知識的典型習題賞析
燃燒與滅火」典型習題練習(含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碳製取的習題(含詳細解析)
碳反應後產物的確定
用守恆法進行化學計算
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