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課標為依據的化學中考命題重點考查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
此類題重點考查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和意義、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轉變方法、以及物質的溶解和結晶的方法、溶質質量分數及其相關計算等相關知識,涉及知識點較多,且常與數學圖形結合起來,因此學生失分較多。現將溶解度曲線常考的知識點做以下總結:
一、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趨勢
解決溶解度曲線的相關試題,理解溶解度概念是必須的,還要明確溶解度曲線中點線面的意義,記住溶解度曲線有三種變化趨勢: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為陡升型,如硝酸鉀;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緩升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下降型。
試題中考查具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相關題時常常考查硝酸鉀、氯化鈉、氫氧化鈣的相關知識。
例1:圖1是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在冬天氣溫為5℃時配製的氫氧化鈣飽和溶液,在夏天氣溫為38℃時(水的蒸發忽略不計),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
圖1
A.溶液變渾濁 B.溶液變得不飽和
C.溶液質量變小 D.溶液當中仍有溶質和溶劑
答案:B。
分析:這道題考查的是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在溫度改變時,其他的量也隨之而改變。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是解題關鍵。所以當氣溫升高時,氫氧化鈣飽和溶液就會析出晶體,溶質質量減少,溶液質量減小,溶液變渾濁,但仍然是飽和溶液。
還有些題不是考查具體物質(像硝酸鉀等)的溶解度相關知識,而以字母a、b、c或甲乙丙來表示某物質考查溶解度曲線的相關知識。
例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2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於乙物質的溶解度
B.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均為40g。
C.t2℃時,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於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D.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
分析:A.觀察圖可以看出只有在溫度高於t1℃時,甲的溶解度大於乙的溶解度,故A錯誤;
B.t1℃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通過圖象可知該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都是40g,故B正確;
C.由於不知兩溶液是否飽和,故無法比較t2℃時,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故C錯誤;
D.由圖象可知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更明顯一些,圖象更陡,故D錯誤。
此題的D選項就考查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三種變化類型曲線的溶解度比較。
★特別記住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比較兩種物質在一定溫度下或某溫度範圍內溶解度的大小
例3:圖3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此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此題的A選項就考查了兩種物質在一定溫度下或某溫度範圍內溶解度的大小這個知識點B選項考查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圖3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
C.要從甲的飽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採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D.20℃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答案:C。
分析:A.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所以比較溶解度大小必須指明一定的溫度或溫度範圍。此題中只有溫度大於20度時,甲的溶解度才大於乙的溶解度。A錯誤;
B.由溶解度曲線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乙大,B錯誤;
C.乙屬於緩升型所以要從甲的飽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採用蒸發溶劑的方法,C正確;
D.20℃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甲乙兩種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未必相等,因為溶劑的質量不一定相等。D錯誤。
例4:甲、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4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4
B.t2℃時,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將t3℃時的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都會析出晶體
D.當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時,可採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
答案:A。
分析:
A.在比較物質的溶解度時必須指明溫度,否則沒有實際意義,故A說法錯誤;
B.t2℃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可以判斷在t2℃時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故B說法正確;
C.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將t3℃時的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都會析出晶體,故C說法正確;
D.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而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所以當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時,可採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所以比較溶解度大小必須指明一定的溫度或溫度範圍。在比較物質的溶解度時必須指明溫度,否則沒有實際意義。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