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重點培育、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生命健康產業正呈現出蓬勃之勢。依託資源優勢、產業基礎與區域潛質,惠州將生命健康產業作為支柱的「2+1」產業集群之一,積極謀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新布局。作為全市生命健康產業建設「主戰場」,博羅縣生命健康產業規劃與發展備受關注,昨日,在「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中,市人大代表對博羅縣生命健康產業進行調研。
羅浮山葛洪中醫院計劃9月動工
「生命健康產業是惠州新的產業增長極,博羅重點打造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機遇與挑戰並重。」市人大代表於加良一句話,道出了代表們的心聲。
據博羅縣副縣長張福生介紹,博羅縣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為目標,目前在加快編制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謀劃產業三大空間布局,打造「兩區一地」,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博羅東部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氣候、山水等資源,將規劃打造「南藥基地」,大力推廣南藥種植,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依託博羅西部毗鄰廣州優勢,科學規劃建設「醫療科技產業園區」,依託大灣區創新走廊承接孵化成果的轉化,積極引進和培育先進醫療器械製造、生物製藥等生命健康先進位造業;以羅浮山為核心,大力發展健康旅遊、健康文化、健康體育、健康養生等健康服務產業,打造融中醫藥文化科普、養生保健體驗與高端健康管理於一體的「健康服務區」。
目前,博羅已確定幾大健康產業項目,在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這包括平安集團兩大康養項目,在羅浮山打造葛洪中醫院和建設ALila七星級康養酒店,兩大項目總投資超過9億元,前者計劃9月動工建設,後者預計年底動工。華夏順澤擬在羅浮山周邊區域建造名家大院,規劃建設大型醫療產業園。
據悉,博羅還規劃了2.5平方公裡作為中韓(惠州)產業園博羅園區,重點從韓國引進生命製造項目,目前初步制訂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博羅生命健康產業規劃,要有前瞻性,做好充分調研,為產業選擇項目打好基礎。」市人大代表紛紛建議,用社會資本推動產業發展是很好的方式,博羅在選擇產業項目時要摒棄「來者不拒」的招商思維,樹立精品意識,以優質、有潛力的龍頭企業和項目帶動行業整體水平提升。
博羅將建現代南藥產業園和嶺南藥用植物園
中醫藥種植作為博羅生命健康產業的一產,是產業發展之源。在博羅湖鎮澤成牛大力種植基地,220畝南藥園一片翠綠,已經種植3年半的植株生長旺盛,明年將迎來收成。這裡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南藥牛大力產學研基地,採取「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種植藥材1500畝。代表們關注「基地+農戶」種植方式帶來的產業規模化效應與農民增收情況,具體詢問「農民每年最少能增收多少」「如何對農民進行種植培訓」「產銷一條龍如何實現」……
澤成牛大力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徐桂明介紹,公司提供種苗帶動周邊農民種植牛大力,一畝地4年純收入達4萬元,比起種植其他作物每年增收5000元,公司提供指導培訓,負責回購,保證價格穩定,讓農民放心種植。
目前,博羅共種植各類中藥材3.7萬畝,南藥種植在博羅得以全面推廣。據介紹,今年1月,博羅南藥產業園被省農業農村廳列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中醫藥種植上,博羅主抓現代南藥產業園和嶺南藥用植物園建設,其中後者總投資達10億元,由藥用植物園專家團隊規劃設計。
對此,市人大代表餘瑞芳建議,在中醫藥種植上,要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多品種種植,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提高農戶抗風險的能力,還要加強產銷融合,形成醫藥企業與種植基地產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
圍繞生命健康產業培養更多職業技能人才
「生命健康產業前景廣闊,人才是產業發展核心。」在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們認真聽取公司董事陳新泉的建議,未來博羅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做大「康養+」更需要大量針灸、理療、推拿等中醫藥技藝人才,羅浮山國藥在參與產業發展當中,看好羅浮山特色藥用植物紅腳艾的發展市場,設想籌辦「羅浮山艾灸培訓學校」,培養中醫藥傳統技藝人才。
「河南省一年培養的中醫技藝學生就接近10萬,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人力保障。」提起中醫藥各類人才欠缺,博羅縣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市人大代表都深有感觸。「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惠州目前中專院校與職業院校開設的相關專業、提供的學位,對惠州生命健康產業未來技能人才需求量而言遠遠不足。」代表們指出,基礎人才充足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議出臺人才建設配套扶持政策,圍繞生命健康產業培養更多職業技能和專業型人才,同時通過與高校合作、跟班學習等方式,加大對中醫藥醫師的培訓力度。
據悉,博羅將通過科研資金獎勵、住房優惠等方式,積極引進生命健康產業高端人才;同時與大專、中職等院校合作,「訂單式」培養生命健康產業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打造惠州生命健康產業品牌
位於博羅縣城體育大道南面的博羅縣中醫醫院建設現場,大型作業機器在忙碌著。據該院院長周振輝介紹,目前在加緊施工,計劃年底前完成主體建設,明年12月底完工,設置350張床位。
這是博羅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項目之一,博羅縣投入超過17億元,建設縣人民醫院新院、縣中醫醫院和中醫館、艾灸館等醫療項目。
「博羅中醫藥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和文化基礎,關鍵是我們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產業品牌。」市人大代表陳茂良認為,博羅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轉移地帶,具備了承接研發力量轉移的能力,除了要加大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的扶持力度,更重要的是打造惠州的產業品牌。
「我們在深挖中醫藥產業文化上尚不足,應該『謀定而後動』,挖掘出羅浮山中醫藥文化的具象,扶持包裝特色品牌。」代表們認為,博羅要先做好品牌開發,講好自己的故事,挖掘生命健康品牌的附加價值,做大做強全產業鏈條。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