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已開始6G實驗?下一代通信技術到底長什麼樣?

2020-12-17 服鳥科技梗

在11月25日召開的「2020世界5G大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崔保國表示「清華大學在去年年底已經開始6G的實驗」。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引起業內熱議。6G標準是什麼?6G模式是怎樣?6G到底是怎麼個東西都還沒討論明白呢?你清華就開始6G試驗了?清華教授到底是在譁眾取寵還是確有其事?

更有些自媒體近期不斷吹噓6G傳輸速率將是5G的一百倍,時延更短,信號覆蓋範圍更廣闊……

毫無根據地胡吹真的好麼?

業內普遍認為,下一代網絡將是海、陸、空、天全面覆蓋,基站、光纖、衛星相輔相成融合一體,AI、雲計算等等多種技術參與。

那麼我們來看看我們的海、陸、空、天通信技術都到了一個什麼程度。

海、空、天區域目前來講就一種可行通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

說到衛星通信繞不開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埃隆·馬斯克在2015的時候提出這一構想,利用1.2萬顆(後增加到4.2萬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馬斯克打算在2027年之前發射4.2萬顆衛星,把天空聯結成星網,故稱之為「星鏈計劃」。(目前1.2萬顆衛星已經獲批,3萬顆在申請中。)

按照設想,可以實現1Gbps的網速,是目前平均網速的180倍。更低的時延(馬斯克表示20毫秒內),無論你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只需要一個直徑0.48m的接收器就可以暢快地享受超越5G體驗的網絡。

目前,星鏈計劃已經發射近千顆通信衛星組建北美地區網絡,相繼完成測試。測試數據顯示,最快下載速度為50Mbps,最快上傳速度9.4Mbps,大致相當於國內50M寬帶的速度。另外,測試下載速度非常不穩定,隔一段時間速度就幾乎掉至零,跟網絡掉線差不多。不得不指出的是,此測試數據,只具有參考意義,不能代表星鏈的整體水平。因為星鏈網絡還不完整,邊緣衛星可能面臨無星可連。

Bate版測試完成之後,即將在下月開始公開版的測試,並在明年正式開通服務,「星鏈網」即將啟動。

再來看一下我國衛星通信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2018年12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後續將以此衛星為基礎開展低軌天基網際網路試驗與應用示範。根據計劃,「虹雲工程」將在「十三五」末前再發射4顆業務技術驗證星,並最終在「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融合系統建設,具備全面運營條件。

2018年2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遠徵三號上面級及其搭載的「鴻雁」首發星等7顆衛星順利送入太空。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鴻雁」星座的建設全面啟動。

「鴻雁」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和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首期投資200億元。

「鴻雁」星座首發星配置有L/Ka頻段的通信載荷、導航增強載荷、航空監視載荷,可實現「鴻雁」星座關鍵技術在軌試驗。同時研製了地面系統與終端,衛星入軌後,可陸續開展衛星移動通信、物聯網、熱點信息廣播、導航增強、航空監視等功能的試驗驗證,為「鴻雁」星座的全面建設及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規劃,「鴻雁」星座一期預計在2022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系統由60顆核心骨幹衛星組成,主要實現全球移動通信、物聯網、導航增強、航空監視等功能;二期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系統由數百顆寬帶通信衛星組成,可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網際網路接入。兩期系統建成後,數百個「小鴻雁」可填補地球表面的通信空白。

2020年2月,我國首顆5G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通信試驗成功。這顆衛星由銀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首顆Q/V頻段衛星。在6月的時候由中國聯通牽頭,華為負責研發和生產,銀河航天負責衛星發射組網的三大巨頭合作也宣布一系列組網計劃。

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計劃」公布試驗數據,可見真正商用還有一段時間,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題需要突破。

再來看看地面基站無線通信技術。

先了解一個常識:

什麼意思呢?大概歸納為:光速=波長*頻率。

波長越長其穿透、繞行能力越強,但是頻率相應越低可轉化的信息量越少。

波長越短其穿透、繞行能力越差,但是頻率相應越高,可轉化的信息量越大。

目前的5G通信技術一個是華為提倡的釐米波,國內三大運營商獲得的5G頻譜中國移動獲得是2.6Ghz和4.9Ghz,而中國電信和聯通分別獲得了3.5Ghz附近的無線頻譜。

另一個就是高通、三星提倡的毫米波,頻率在28GHZ~30+GHZ。毫米波穿透、繞行能力已經達到了可開發的極限,所以覆蓋範圍也相對來說更小,通常情況下覆蓋半徑在300米以內。

至於用太赫茲頻率通信或許只能應用在空曠場景下,並且要保證天氣晴朗,下一場雨估計都沒信號了。

目前5G通信的3GHZ頻率理論速率大約在1Gbps,30GHZ頻率理論速率在5Gbps左右(當然還有理論值不到220Mbps的,將會在下一篇文中講到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下一步能把速率提高5Gbps就很不錯了。因為我們還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

因為5G通信釐米波或毫米波穿透、繞行能力差,所以覆蓋範圍也相對較小,據估計要達到目前4G網絡的覆蓋率,至少要建設3倍的5G基站,投資將達到1.9萬億。5G通信頻率高能耗也高,達到目前4G通信網絡同樣覆蓋率下,電費將是現在的7~9倍,光電費就超過目前三大運營商利潤之和。

再者,基站通信最終還是依賴光纖網絡傳輸,所也必然受制於光纖網絡的帶寬。光纖網絡的更新換代也需要錢和時間。

就我們這些普通大眾來說,4G網絡都可以滿足需求,5G網絡就完全富餘了。

綜上所述,低軌衛星通信技術有覆蓋範圍廣可發展空間大,但是信號穿透能力差,還得依賴強大的地面接收和轉換;而地面基站通信在達到毫米波後既受制於電磁波特性沒有多大發展空間又沒有市場支撐。

所以下一代技術必然不再是追求速率、時延這些指標,而是空地融合網絡全覆蓋、信號穩定、質量可靠。

而傳說中的量子通信或許才是未來真正的顛覆之作。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去年底已開始6G試驗 網絡延遲或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
    5G還在建設當中,6G的研發就已提上日程。近日,在世界5G大會「5G與媒體業之變革變局」高峰論壇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教授崔保國表示,清華大學去年年底已開始6G的試驗,該實驗由清華信息學院副院長牛志升教授主導。
  • 清華大學陳巍:5G及6G時代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
    陳巍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天和大家分享後5G時代無線通信的一些思考。5G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在今後10年時間內,相關領域有哪些影響?或者技術層面有哪些發展?這是我們所展望的一件事情。嚴格來說是麥克斯韋通過麥克斯韋方程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赫茲通過實驗來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就開始通過有線電報和無線電報等等一些形式來實現遠距離的傳輸。這裡面其實分了兩個流派。一是以早期數字通信為特徵的電報網絡。人們說電報使很多所謂的客氣用語變得不再適用,發電報的時候按字計數一定發非常簡略的用語。語音的通信最早是採用模擬的一些通信方式。
  • ...回顧通信網絡發展中的四項重點技術 被市場接受的技術才有生命力
    趙慧玲曾任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計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清華大學中國電信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於寬帶網絡和下一代網絡的技術研究以及通信網絡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了我國網絡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從第一臺程控交換機問世,到如今建國70周年,我國通信網絡事業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春秋。
  • 電子科技大學之後,清華大學也開展6G研究,網速比5G快100倍
    隨著5G的普及,各國都意識到了發展通訊信息網絡的重要性,這也驅動6G網絡技術的探索提早進入議程。目前,我國6G網絡的研究已經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11月6日,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新型VCSEL雷射器或助力6G通信發展
    VCSEL已成為在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中實現節能和高速光互連的重要方法。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簡稱VCSEL,又譯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是一種半導體,其雷射垂直於頂面射出,與一般用切開的獨立晶片製程,雷射由邊緣射出的邊射型雷射有所不同。
  • 華為在加拿大實驗室開展6G技術的研究,2030年前不會有6G上市
    隨著5G開始正式商用,部分5G手機也陸續在市場上發售,而中國聯通近日也發布了首款5G套餐,其中最便宜的5G套餐資費為198元,隨著運營商和終端廠商的不斷發力,5G套餐的資費也將迎來快速的降費。雖然5G才剛剛起步,但對於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根據加拿大媒體The Logic的報導,目前華為已經向其確認,華為已經開始在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實驗室進行6G網絡的初步研發,開始為6G進行技術儲備。同時The Logic也報導,華為已經與加拿大多所大學的學者和專家進行了洽談。
  • 什麼是下一代通信網絡(NGN)
    什麼是下一代通信網絡(NGN)更新時間:2007-05-11 12:49:28  核心提要:什麼是下一代通信網絡(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通信網絡。  下一代網絡是以軟交換為核心的,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視頻和多媒體業務的基於分組技術的綜合開放的網絡架構,代表了通信網絡發展的方向。
  • 中國完成世界首次微波頻段軌道角動量電磁波27.5公裡長距離傳輸實驗
    【文/觀察者網】觀察者網近日從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航電實驗室獲悉,2016年12月,該實驗室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微波頻段軌道角動量(OAM)電磁波27.5公裡長距離傳輸實驗。此前公開報導顯示,國外類似實驗基本沒有超過1公裡。 該實驗由清華大學航電實驗室承擔,同時獲得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等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
  • 如「樂高」一般的通信中臺到底什麼樣?
    近幾年中臺概念突然火爆大中型企業紛紛選擇上中臺中臺到底是個啥相對於一些更加強調打破再造的「顛覆式創新」的公司中臺的根本基因是「組合式創新」也就是將現有能力進行組合能夠大幅提升組織效率不過,中臺也正在適應場景變得越來越薄比如疫情「黑天鵝」的突襲下很多大中型企業發覺自己的「業務中臺」並不完善業務、外部、內部溝通時間長,
  • 低軌通信衛星:開啟 6G 通信時代,帶動千億規模市場
    國內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建設提上日程,將開啟千億市場面對國外發展迅猛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國內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團分別提出了「鴻雁」和「虹雲」低軌衛星通信星座計劃,將分別發射300顆和156顆低軌通信衛星組建太空通信網,兩個系統計劃將於2023年建設完成,目前兩個系統的首顆實驗星都已於2018年底試射成功。
  • 下一代Tor通信將用分布式隨機數生成器加密
    當前,由於TOR(洋蔥網絡)的通信安全性不斷受到挑戰,TOR項目團隊開始為下一代的洋蔥路由網絡尋找新的加密途徑,例如在隨機數字的生成方面。TOR項目團隊開始為下一代的洋蔥路由網絡尋找新的加密途徑  在通信安全領域,由於要生成隨機、不可預測的加密密鑰,因此對於隨機數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健康證書來了;日本追加500億研發6G!海外科技攬要
    ,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實驗技術、原位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一種新型氫水合物的形成過程以及結構性質。該公司今年年初獲得了允許測試機器人送貨車的許可證,而目前該公司已可以向用戶收取服務費。 根據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籤發的許可證,目前Nuro只能在舊金山灣區的聖克拉拉縣和聖馬特奧縣經營送貨服務,這意味著矽谷的大部分地區將在其業務範圍內,但不包括舊金山或奧克蘭市。
  • 中國下一代通信網絡(NGN)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近年來,隨著用戶需求、競爭、科技這三大推動力推動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通信的需求也由原來的語音變為對數據、圖像、語音的綜合需求,需求將更為複雜、更為豐富、更加個性化、更為智能化。所以人們在等待NGN(下一代網絡)來提供新一代的通信業務,在NGNS(下一代網絡業務)提供的背後是業務提供技術的不斷發展。  全球帶寬需求持續增長,我國的寬帶化進程正在加速。
  • 6G技術挑戰、創新與展望
    1 6G全球研究現狀隨著5G網絡成功規模商用,全球產學研已在2019年正式啟動6G潛在服務需求、網絡架構與潛在使能技術的研究工作。1.1歐盟歐盟企業技術平臺NetWorld2020在2018年9月發布了《下一代網際網路中的智能網絡》白皮書。
  • 6G技術具有什麼特點功能,網絡架構是什麼樣的
    6G技術具有什麼特點功能,網絡架構是什麼樣的 佚名 發表於 2020-06-29 15:14:06 移動通信、商業發電、研發發電。
  • 華為加拿大實驗室開始研發6G技術 目前尚無統一的6G標準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加拿大實驗室開始研發6G技術 目前尚無統一的6G標準
  • 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生,才可以進入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所有考生12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學校。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生才能夠進入到這樣一所令大家都嚮往的學校學習呢?其實目前能夠進入清華大學的幾種常見的方法就是高考,自主招生,競賽,體育特長生等方法。
  • 清華大學校園網IPv6技術升級
    清華大學校園網已經整體實現IPv6技術升級,基於7854芯公裡光纖通信基礎設施,通達375座樓宇,覆蓋6.5萬個信息點,4.5萬用戶,擁有全萬兆主幹網,千兆/萬兆到樓,百兆/千兆到桌面,萬兆接入CNGI-CERNET2,IPv6地址空間為/32,具有獨立自治域(AS45576)資格。
  • 潘建偉《自然》發文:量子通信技術大規模應用已成熟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驗證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表示:「我們的工作表明,量子通信技術對於大規模的實際應用已經足夠成熟。
  • 通信市場迎來強大的挑戰者,菅義偉:日本將引領6G通信技術開發
    導讀:世界通信市場正在迎來一個非常強大的挑戰者。日本首相菅義偉放出豪言日本將引領6G通信技術開發!這個挑戰者就是日本,日本一個科技技術非常先進的國家,曾幾何時日本的晶片技術甚至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然而此時被美國打壓就一直只能做個配角,不過一切正在悄然發生發生,日本首相菅義偉日前就說出豪言:日本將引領6G通信技術開發!已經要開6G技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