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發布的文章嗎,只要點上面藍色文字「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18年8月作文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高考議論文常用的10種論證方法:分析論據,學會講「理」。
……論如析薪,貴能破理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運用得當才能讓議論文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而分析說理是議論文的基本特徵,理性地展示自我是對寫作的基本要求。議論文寫作在立意和論點非常明確、論據選擇非常精當的前提下,如何巧妙地分析說理顯得尤為重要.論如析薪,貴能破理」(劉勰《文心雕龍·論說》),掌握常見分析論據的方法,就能提高議論文說理能力。
(一)因果論證
【示例】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作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那是因為他有堅定如山的信念,剛毅如鐵的意志,於誹謗譏嘲中堅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圍成為「史聖」;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黯然退出體壇後,卻又另闢天地開創了自己的事業,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那是因為他懂得承受失敗,不為失敗所嚇倒,才能在失敗中開拓出一條新路。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於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
【評析】作者運用貝多芬、司馬遷和李寧之例,考慮了古今中外,素材具有代表性,也有力地說服了「磨難能夠歷練人生」的中心;運用探因分析法,揭示了他們成就人生的原因:面對磨難,卻不向命運低頭。
(二)正反對比論證
【示例】沉穩從無欲而來。孟子曰:「無欲者,可王矣。」無欲就是沒有私慾,作大事者,不能因蠅頭私利而毀壞全局,只有這樣才能練就沉穩的性格,贏得最終的勝利。如來佛祖拋除私慾,性格沉穩,終修成正果,普渡眾生;諸葛孔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終運籌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慾,心中自然無法沉穩下來,遇事則慌,處事則亂。霸王以一己私慾,趕走亞父,氣走韓信,終被困垓下,遺憾千古,長使英雄淚滿襟。霸王之敗,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則必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
【評析】本段的中心是「沉穩從無欲而來」。作者以如來佛祖、諸葛孔明和霸王項羽為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面肯定「無私慾」對沉穩性格的作用,反面批駁「有私慾」造成的嚴重後果,中心突出,無可辯駁。
(三)假設論證
【示例】縮小痛苦,百折不撓,人生才可能璀璨。「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身懷濟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顛沛一生,但他始終以仁聖襟懷觀人視物,將挫敗與坎坷當做人生的歷練,即使在憂鬱的深淵中仍不懈追求,終於以字字句句飽含生命力的詩作,成為唐詩這一宏麗壯偉的瓊宇中巨實的一柱棟梁,享有「詩聖」的稱譽。
假如杜甫在那個時局紛亂的年代不堪命運的捉弄而隨波逐流,假如他無法正視如黃葉般飄搖孤寂的生命而喪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無法承擔失意、離索的痛楚而放棄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那麼,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詩史」之作而震古爍今?正是那份對痛苦的淡然,讓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風一草堂」的曠達,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評析】第一段,在分論點總領之後,陳述了杜甫的人生態度及成就,其間融入了簡單的原因分析,可以說夾「敘」夾「議」。但說理是否可再深入一點,再透徹一些呢?細讀語段,發現它是從事例的正面陳述的,那麼,我們不妨從事例的反面進行假設。添加語段從事例的反面「杜甫無法正視人生痛苦」進行假設,從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詩史」之作的結論。這就從反面證明了「縮小痛苦,百折不撓」對於「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說理。
(四)歸納論證
【示例】「虎父犬子」的現象,在歷史上數不勝數。蜀主劉備,一代英豪,兒子劉禪卻是「扶不起的阿鬥」;名將周瑜,足智多謀,兒子周胤卻荒淫自恣、終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個兒子卻無一成器;名相寇準,智慧過人,子孫卻驕奢淫逸,淪為庶人……這些「犬子」們,躺在父輩功勳的溫床上,自我放縱,不思進取。他們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無論出身如何,我們都要靠自己編織未來。
【評析】本段的中心論點是「自立自強」。作者先列舉了歷史當中的眾多「虎父」之「犬子」的種種表現,通過歸納概括,得出了他們的共性是「躺在父輩功勳的溫床上,自我放縱,不思進取」,從而呼籲「自立自強」「靠自己編織未來」。
(五)引用論證
【示例】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嚮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裡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各有千秋》)
【評析】引用恰當可以增強文章的內蘊。本段論證的是「不同時代的文化都可以大放異彩,我們要儘自己所能開闢這個時代的精神領域」,先引用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強調「文化責任感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邏輯嚴謹,扣題緊密;而後又直接引用周國平的話,藉此表達「每個人都有嚮往的權利,只要將嚮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六) 例證論證法
例:「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論點)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主義者的人們,(總體性例子)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拿美國的『救濟糧』……」(個別事實)
我們常說「事實勝於雄辯」,就是要我們寫作議論文時充分運用中外歷史和現實的事實,包括實踐經驗、統計數字,以及從圖片、電影、電視、戲劇等搜集積累的材料。需要提醒的是,所選事實論據要可靠,「作議論文字,須考引事實,不使差忒,乃可傳信。」(洪邁《容齋隨筆》)要典型,古人云:「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惟取其效。」要新鮮,俗話說:「寧咬鮮桃一口,不吃爛杏半筐。」選取事實論據,要儘可能挑一些發生在自己生活周圍的事例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例,儘量捕捉現實生活中湧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思想,給人以新鮮感和真實感,從而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七)類比論證。類比論證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邏輯形式為:A具有a、b、c、d的屬性,B具有a、b、c的屬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屬性,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歸納推理。
類比法富於啟發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於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
例:「……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威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五百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鄒忌將自己受蔽於妻、妾、客這個事例與齊王受蔽於宮婦左右那個事例進行類比,從而得出了「王之蔽甚矣」這個具體的、特殊的論點。分析入情入理,道理清晰明了,齊王頓然明白,欣然接受。鄒忌以「口舌之勞」比較分析,贏得了齊王的頓悟,國家的興盛,國之萬幸也。
(八)、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係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雖然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推理關係。
例:「學習必須要打牢基礎。以前有個『三重樓喻』的故事,說一個富翁大興土木,要蓋一幢三層樓的新房。他看見工匠在地面上立柱砌磚,就焦急起來,連忙上前阻攔:『我只要那最上一層,不要下面兩層……從平地造起,不是浪費嗎?』這個富翁何等荒唐,不扎扎紮實實建好一、二層,何能建起第三層?」
作者在這兒以富翁的故事為喻,生動、形象地指出做學問,鑽科學,不能像這位富翁,採取不從實地做起的荒唐的跳躍法,從而證明了學習必須要打老基礎。
(九)歸謬論證(引申論證)法
這是寫駁論文常用方法。它用反面論點引出錯誤結論從而否定反面觀點。具體做法是:首先,暫且假設對方的錯誤結論是正確的;接著,順著對方的邏輯去推理;最後,導出一個十分荒謬的結論。運用歸謬法,可使文章具有幽默和諷刺性,文風犀利而潑辣,讓人有勝利的快感。
韓愈在《諱辨》一文中,為了反駁有人提出的「李賀父名晉肅,故而李賀不得做進士,(「晉」「進」同音,同音需避父諱)」的謬論,就用了歸謬法。韓愈指出:「父名晉肅,子不得為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顯然,「父名仁,子不得為人的說法是十分荒謬的;因此,「父名晉肅,子不得為進士」之說也是站不住腳的。
(十)反證論證法
就是不對論證的論點做直接論證,而是對這一論點相反的另一論點進行論證。如果「另一論點」是正確的,那麼,「這一論點」就是錯誤的;如果「另一論點」是錯誤的,那麼,「這一論點」就是正確的。
立論中的反證。
例:「國民黨現在實行他們的堡壘政策,大築烏龜殼,以為這是他們的銅牆鐵壁。同志們,這果然是銅牆鐵壁嗎?一點也不是!你們看,幾千年來,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宮殿還不堅固麼?群眾一起來,一個個都倒了。俄國皇帝是世界上最兇惡的一個統治者,當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起來的時候,那個人皇帝還有沒有?沒有了。銅牆鐵壁呢?倒掉了。同志們,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毛澤東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有一段文字,旨在提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群眾」這個正面論點,但並未直接論證這個論點,而是論點與之相反的「國民黨以為他們的堡壘政策是銅牆鐵壁」的論點的錯誤,從而也就肯定了自己的正面論點。
駁論中的反證。
例:「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又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赴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污衊。」
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並未直接反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個結論的錯誤,而是論證與之相反的論點「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正確性,從而也就否定了作者需要批駁的錯誤論點。
以上是結合教學實際整理的議論文寫作的幾種常見論證方法,相信,同學們在平時練筆中如能綜合運用這些論證方法,一定會使自己的說理水平得到提高。
★議論文論證論證方法心經:議論文展開論證的常用技巧
一、徵引事實,議而不空,二、經典名言,引理論事
三、正反對比,說理深刻,四、設喻類比,鞭辟入裡
五、變換角度,由反知正,六、巧析個別,推知一般
(十一)牛刀小試:2018高考押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40年前,我們穿衣服崇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40年後的今天,商場裡的各種衣服琳琅滿目,任君挑選;40年前,坊間流傳「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40年後的今天,則是「米倉滿,面倉滿,雞鴨魚肉隨便選」;40年前,筒子樓裡冒黑煙;40年後的今天,高樓大廈遍人間;40年前,自行車都屬於「三大件」;40年後的今天,滿街都是小轎車……
而這些,僅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們的航母下水了,我們的飛船上天了;我們的環境變美了,國際地位上升了——改革開放40年來,生活在紅旗下的同學們,一定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蓬勃發展。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是否有故事要與大家分享、有心裡話要說給黨聽?請寫一篇演講稿,在班裡與同學們交流。
要求:①寫下你的故事,說出你的心裡話,讓我們共同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增光添彩!②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個完整的議論段,選取1-3種論證方法。
【名言指引】
1.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
示例:《詩經》有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思是說,周朝雖是古老的邦國,但其使命卻在於革新。同樣的道理,中國雖是文明古國,但想保持長盛不衰,就需要不斷地自我更新。——人民日報《文以化人日新其德》
2.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車爾尼雪夫斯基
——人民網《深化改革是對改革開放30年的最高致敬》
3.惟變所出,萬變不從。——呂本中
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啓超
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6.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佳作示範】
歌頌改革開放40周年的演講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親愛的××們,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春風化雨沐華夏,改革開放乘東風!」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18年,回頭卻不是從前。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慶典,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是什麼在40年前給我們如此大的動力?是改革開放;是什麼在這短短40年使我們發生滄海桑田般變化?是改革開放;又是什麼讓我們在40年後的今天能夠安居樂業、實現小康?還是改革開放!
我,是一個80後的青年,可以說,伴隨改革開放的時間並沒有40年,或許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時間甚至更短,但是,今天站在這個講臺上,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個階段來表白我同改革開放一起走過的日子。童年時,很少有品種多樣的蔬菜和肉食,包餃子是家裡最開心的時刻;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著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顏色單一,樣式簡單;少年時,可口可樂、健力寶和各種新奇的圖書逐漸出現於我們的視野,連環畫已經被鐳射錄像和裝幀精美的漫畫小說所取代,五分錢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種味道的雪糕佔據了少年青澀的眼球,15寸的黃河黑白電視已經換成了21寸的熊貓彩電,裡面播放的已經不僅僅是新聞聯播和動物世界了;青年時代的我,儘管對街邊數不清的零食不再感興趣,卻發現汽車、火車、飛機、地鐵、輕軌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世界各國品牌的衣服已經掛進了我的衣櫥,超市的蔬菜比肉類更受歡迎,大背投和等離子早已不再稀奇,電腦筆記本和網絡悄然地構架起了我生活的點、線、面。
朋友們,飲水不忘掘井人,居安當思歸來源。歷史告訴我們,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引來了改革春風,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使中國駛進了一個高速前行的快車道。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讓華夏兒女迎來了思想的解放,「部分人先富起來」讓經濟大膽地插上翅膀騰飛,緊密地團結在黨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領導核心周圍,中華民族昂首闊步挺向世界民族之林。
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因為我見證了40年風雨滄桑,鳳凰涅磐,巨龍騰飛的過程;我,為自己是一名××而自豪,因為我參加了這支無怨無悔守望國家走向安定團結、繁榮昌盛的××。在今後的日子,我,作為一名伴隨改革開放成長的**,還會守衛改革開放十年、二十年、40年、甚至更多,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無比感激之情為本,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紮實履行××歷史使命。
甜點:
例說議論文展開論證的常用技巧
一、徵引事實,議而不空
引用事例來證明論點,必須注意:所用事實,無論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運用生活中的現象作為依據,由於貼近實際,因而更具說服力。當然,前提是不能用道聽途說而不真實的內容,不能是人云亦云而不假思索分析的內容,不能是妨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害社會的內容。引用事例之後,需加以分析,概括論斷,透過現象,揭示其本質。千萬不可就事論事,以敘代議。
例如,《追求》中為了證明觀點:重要的是追求什麼?作者運用了屈原、司馬遷、嶽飛、文天祥、魯迅,他們之所以能名垂青史,為後人所緬懷,正是由於他們有高尚的追求的事例,先從正面論述;接著又用秦檜、汪精衛之流之所以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世人唾罵,正是因為他們的追求是反動的這些事例,從反面來進一步加以論證。
再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中,作者先舉了蒲松齡放棄科舉、立志著文的事,說明只要具備了「鍥而不捨"的精神,誰都能事業有成,然後又例舉了丹麥天文學家克卜勒三十年如一日地觀察星象,終於發現了運動的三大規律,更形象地說明了什麼是「鍥而不捨"的精神。
二、經典名言,引理論事
為了強化文章的說服力,通常還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引用成語、諺語、科學定律、定理等。但是要注意引用是為論點服務的,以有用為標準,與論點無關的再好也不要用。引文要正確無誤,切忌斷章取義,穿鑿附會。不管名言警句的背景、內涵勢必文不對題。引用的內容一定要融入到作者的分析論證中去,引而不論,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詞贅句。
例如,在寫《金錢·生命·時間》時,考生可以分別引用以下名言來對自己的觀點反覆地加以論證:
俄國統帥:「金錢是寶貴的,生命更可貴,時間最寶貴。」
謝覺哉:「為了革命事業,可以犧牲生命,為了革命,又必須有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長存。」
魯迅:「時間就是生命。」
高爾基:「時間從不多給誰一分。」
李大釗:「我以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
三、正反對比,說理深刻
對比論證有「縱比」與「橫比」之分。「縱比」就是現實和歷史對比,「橫比」就是兩個對立的事物對比,美與醜,好與壞,高與低,深與淺,先進與落後等,正反對照,針尖對麥芒,作者否定什麼,肯定什麼,褒揚什麼,貶斥什麼,在二者的相互映襯對照中可以得到顯豁的表明。
考生進行對比論證要注意兩點:一是對比點的確立,即比什麼。兩者必須具有可比性;二是對比量的對應,正面的講幾點,反面的也要講幾點,否則互不相對,也就不能構成正反對照的對比論證了。
例如,《勸學》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是前句後句的對比。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是上句和下句的對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來比較: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四、設喻類比,鞭辟入裡
為了說明某一事物的特殊性質,先把與之有類似點的另一種事物拿來進行比較,加以分析,推導出這種事物的本質屬性,這就是類比論證。
比喻論證是以虛證實,它的特點是藉故事、成語、典故、事例之類作比,把某些屬性相同的事物拿在一起進行比較,闡明問題,說清道理,以證明論點。它們都是以熟悉喻陌生,以具體喻抽象,以淺顯喻深刻。類比論證是以彼證此,目的是找出道理的相同之處,使人樂於接受。
考生在作類比論證時要注意:類比的事物必須是同類事物,即具有共同的本質屬性。從不同的角度挖掘類比點。在進行比喻論證時要注意:使用比喻論證,可以把整個論題和某一事物聯繫起來,通過對這一事物特點的分析引出中心論點,再圍繞中心展開論證。用來比喻的事物應該是人們所熟知的,如果用故事作比喻,一般要概述故事的內容,以幫助讀者理解。
例如在《追求》中作者這樣寫道: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陽光,雄鷹追求藍天,風帆追求激烈。以此說明人是萬物之靈長,更得有追求。
自古以來,世間有各種各樣的追求。蜜蜂追求花朵,蒼蠅追求腐臭,高尚的追求使生命能夠變得壯美,使精神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生命變得黯淡,使青春變得衰朽。類比的恰如其分。
五、變換角度,由反知正
有時不從正面直接證明論點,而是假設出與這個論點相反的情況,分析其錯誤以證明前一個論點的正確。這就是假設論證,又叫反證法。假設論證還有另一種形式。即為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先假設其觀點正確,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由此來判斷對方觀點的錯誤,我們稱之為歸謬法。
例如《個人與集體》,作者先推出了錯誤觀點: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接著又用反問的方式提出:假定,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們國土的那些年裡,大家抱定「人人為自己的各顧各的態度,請問,還有沒有我們民族的獨立與生存?」以此說明前一個觀點的荒謬絕倫。
六、巧析個別,推知一般
從眾多的典型事例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一般的、具有普遍的結論的方法就是歸納論證。世界萬事萬物中,個別的現象或事例,總體現著一般的規律。而在一般的規律中,總包含著個別的現象,這是歸納論證法。客觀存在的依據,可以是一一列舉歸納,也可以是選擇歸納,還可以通過科學分析歸納。
例如《報任安書》,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身處逆境,有所鬱結的人才會有名垂後世的發憤之作。說了這麼一段話: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來者。
在議論文的寫作當中,論證方法的應用取決於論證的需要。一般地說,是在形成文章的論點之後,再去構思怎樣論證這個論點並搜集材料,選擇論據,從而決定使用哪些論證方法,而不是先定好使用何種論證方法,再去確立論點,選擇論據。再者,在一篇文章中,甚至一段中,常常不止使用一種論證方法,多種論證方法的運用,會使文章顯得富有變化。
文章來源:
本文系轉載,原作者:告知幫您署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156131@qq.com,註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試題庫大(stkuda)
小學滿分100(meiyuany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