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心無旁騖有多重要?一生只做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野心」

2020-10-18 芨芨草01

那麼多有成就的名人都說: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你說呢

文/芨芨草

如果我問你,中國目前最值錢的人是誰?你的腦子中,一定會蹦出馬雲等商業精英的名字。

很遺憾,你答錯了。正確答案是:袁隆平

對,就是那個報告時全程飆英語,向全世界分享自己「雜交水稻」夢想的耄耋老人。

一份知名的外媒雜誌刊登文章,說袁隆平個人的品牌價值已達到數千億。他用佔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宇宙中還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不僅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驕傲。

即使國家獎勵的青島豪宅,也變成了培育糧食的科研地,承載了他的三個夢想:一個是稻下乘涼夢,水稻要像高粱一樣高;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能覆蓋全球夢;第三個夢想是充分利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

袁隆平有兩句話非常出名:

第一句「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第二句「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

每一個人都有多種愛好,至於以什麼作為主業。好像需要一點時間去鑑別。

記得小時候,我的理想也有很多:受老師的啟發,想當科學家;受同學的影響,要當畫家……但最後,我還是決定要寫作。因為我太喜歡編故事了。

於是,這一決定延續了三十多年,並最終成為生活的支柱。

因此,去掉多餘的想法,將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有讀者說了,你的實例沒有說服性,小人物的生活沒有借鑑意義。

好,咱們請出幾位大咖來證明此事。

第一位:世界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

一個年輕人找到法布爾,說自己愛好科學,也愛好文學,對音樂和美術也很感興趣。他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這些愛好上,不知疲倦卻收效甚微。

法布爾聽完微微一笑,從口袋裡拿出一塊放大鏡,把陽光聚焦在一個點上,對青年說:「試著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就像這塊放大鏡一樣。」

青年人這才明白,自己的想法太多了。法布爾之所以能在昆蟲學方面卓越的成就,正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研究昆蟲這個點上。

第二位:導演任鳴。

1987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任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當時他的理想是當導演,為此還寫了一首詩激勵自己:「言志一口氣,萬難死不休。今生誓吃苦,十年不回頭。」

他父親看了後說:「哦,十年,十年後呢?你就不幹這行了?」

任鳴一想,發了狠,把「十年不回頭」改成「一生不回頭」,立志「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想一件事」,這件事就是當好話劇導演。

現在任鳴已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院長,在人藝工作了30年,執導了80多部話劇,他的目標是執導100部話劇。他說:「我覺得,一生就做一件事,此生我就是排戲,只要有戲排,有戲看,就可以了。」

第三位:法國大畫家雷杜德。

雷杜德一生只畫玫瑰,任憑環境如何變化他都心無旁騖。

他一生記錄了170多種玫瑰的姿容,組成了《玫瑰圖譜》畫冊。

雷杜德把畫玫瑰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畫的玫瑰成了畫中的極品,至今無人能夠逾越。

第四位:學者易中天。

易中天對《三國演義》研究了20年,結果寫出了《品三國》,發行了200萬冊。

第五位:器官移植學的主要奠基者和創始人夏穗生。

我國傑出的外科學家、器官移植學的主要奠基者和創始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雖然已經辭世,但他的事跡卻迅速在網上傳播。

從發表中國第一篇關於肝切除的文章,到實施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術,再到為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肝移植手術;從建立第一個中國器官移植研究所,到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夏穗生在器官移植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亞太地區紀錄、全國紀錄。

而他一再謙遜地表示:「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唯願不負國家培養。」

第六位:……

所以,有人總結這麼一段話:將小小的漢堡做到世界各國的人都愛吃,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將一瓶汽水賣到世界各地去,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將英語培訓班做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就是新東方。

在一次攝影比賽的頒獎會上,主持人問美國著名的攝影記者弗蘭斯:這張成功的作品是怎樣拍攝出來的?

他幽默地說:「這張照片的曝光時間是43年又1/30秒!」

其實,弗蘭斯拍攝那幅作品,僅用了1/30秒,那43年的說法,只是說明四十年如一日地對攝影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堅持做這一件事,才會厚積薄發,在1/30秒的瞬間捕捉到成功。如果沒有那份堅持,即使有可以成功的自然條件,普通人也不會鋪捉到。

的確,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鬍子眉毛一把抓,到頭來可能一事無成。

如果你也有成功的「野心」,最好心無旁騖。

面對無數的選擇與誘惑,與其陷入「選擇難」,倒不如靜下心來,選定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瞄準目標不動搖,一生只做這件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為什麼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很重要?莫扎特可以同時作曲數首,但我們不是莫扎特,我們不是天才,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倘若我們想要同時做幾件事,最終是哪件事都沒做好。有這時間,那些老老實實、心無旁騖地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的人早就把事情做完了,自以為效率高走捷徑,其實是花拳繡腿,徒勞無功罷了。
  • 巴菲特: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是成為高手的秘笈
    1真正的高手,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我們這一生,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裡,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但一定能把一件事做好,乃至做到極致。道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不是那麼容易,你得靜得下心,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能忍受枯燥無味的重複,懂得聚焦,且不斷努力,不斷堅持,才可以做到。如果你能夠保持專注,用心去做好一件事,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陳省身: 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只上過一天小學。8歲那年,陳省身才去浙江秀水縣城今嘉興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可那天下午放學時,不知什麼緣故,老師卻用戒尺挨個打學生的手心。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
  • 梅貽琦:一生只做一件事,成就了一所世界頂級學府
    中國有兩大最高學府,一個清華,一個北大,其中清華大學又以世界排名第十六的成績位列大陸高校排行榜的首位,成為一所世界頂級學府。在清華的歷史上,共有21任校長,這些校長不僅自身德高望重,更是在清華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難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徐霞客的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不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賦所在,而且相信他能闖出一條路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從15歲開始便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史料記載,徐霞客從此開始博覽古今史籍、地理、地方志、山海圖經、遊記等書籍,盡一切努力為自己的旅行做準備。
  • 陳岱孫:26歲成哈佛博士,28歲成清華院長,一生只做一件事
    ——王曙光人生在世,可能會有許多的愛好和追求,隨著年齡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人的一生很難只做一件事。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只有此人真正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那麼,陳岱孫是如何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關於陳岱孫還有哪些傳奇故事?其實,關於陳岱孫所有的事情還要從他出生說起,在陳岱孫出生的那一刻起,也就決定著他將來的與眾不同。
  • 這3件事足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很多人在做,其中有你嗎?
    但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會有很多很多的絆腳石,我們只有把這些絆腳石踢開,才能在通往美好的道路上走得更穩。下面我們來說說3件可以毀掉你一生的事,如果你正在做,那就趕緊戒掉。1、沒有野心人是一種很現實的動物,如果經過適當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麼會有絕大一部人可以做到。
  • 燒腦:名探法布爾
    這就是進化論的達爾文、遺傳學的門德爾、昆蟲學家法布爾。三人都是業餘研究家。法布爾身為貧窮的中學教師,31歲時決心把一生獻於昆蟲研究。24年後,出版了《昆蟲記》第一卷。又過了29年,出齊最後的第十卷。這時,他已84歲了。他生活在法國南部的農村,過著隱居者般的生活,只潛心於昆蟲的觀察和研究。有人稱讚他是「像哲學家一般思索、像藝術家一般觀察、像詩人一般表現的偉大學者。」
  • 「制筆匠人」劉好勤:「一生一件事,只做好毛筆」
    勤學好問多幹活,把手藝學精學透,才能有用武之地。」  16歲時,劉好勤進入毛筆廠當學徒。每天他第一個進廠,打掃車間衛生,把制筆工具、原料擺放好。汝陽劉制筆128道工藝,一般人只負責一道工序,劉好勤卻挨個工序鑽研。誰做得精,他就向誰請教,直到把128道工序完全學完學會。  好景不長,由於管理不力,經營不善,毛筆廠生產停滯,瀕臨破產,劉好勤只好回家鑽研製筆技藝。
  • 吳伯凡最新演講:德魯克終其一生,只為做一件事
    所以,德魯克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沒有效率的事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去做一件本來不該做的事」。我們有很多的管理行為都是這樣的,效率很高,實際上偏離了目的。所以,要理解什麼是管理,管理到底是怎麼運行的,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效率,什麼叫效果。2.「正確的人」和「正確的事」的區分領導者就是做正確的事,因為做正確的事,他就越來越成為一個大家信賴的領導者。
  • 一生只做一件事,挑戰不可能
    他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如此描述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挑戰不可能, 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壹  長在上海 突遭變故  「我出生在如皋,長在上海。」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是民國中後期如皋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擁有如皋近一半的土地。四歲那年,李昌鈺跟隨家人來到上海,家族從事石油和糧食的經營。
  • 心無旁騖做一件事並努力做好,新泰尹義麗把粘土捏「活」了
    雖然才開始接觸粘土製作才1年半時間,尹義麗已經接到了定製作品的訂單,下一步她還要開辦創意美術培訓班,創富增收。同樣的步驟做成翅膀,最後再給小黃鴨的頭上做幾綹毛髮。一個可愛的小黃鴨便做成了。「捏粘土玩偶需要很多工具,最開始的時候我只用最簡單的幾樣工具,隨著它的複雜程度需要的工具越來越多,現在所用的工具也有幾十種了。」她一邊做一邊介紹,超輕粘土都是她在網上購買的,有時候她也用樹脂粘土,做一些更複雜的東西。
  • 重要思維:三條原則,做好一件事勝過十件事
    試圖做好每一件事,方方面面都盡善盡美,結果只能是精疲力盡,每一件事都馬馬虎虎,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一生平淡無奇。恰恰相反,人生的秘訣不是做好每一件事,而是做好最重要的一件事。專注才是努力的正確方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人人都渴望成為多才多藝的能人。然而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 民國真正桃李滿天下的人,沒有什麼學術著作,一生只是在做一件事
    他的一生,沒有什麼學術著作,只是在做一件事,卻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人。一、一世清白1931年冬,梅貽琦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校長,自此連任清華大學校長達17年之久。他上任後,住在當時的法定校長住宅。梅貽琦一生兩袖清風沒有積蓄,病後住院費和死後的殯葬費都是校友們捐助的。據韓詠華回憶:「在病床旁邊有一隻他從不離手的手提包,他去世後打開一看,竟是清華基金的歷年帳目,一筆一筆清清楚楚,在場人無不為之動容。」
  • 孩子一生必看的法布爾昆蟲記,上千個版本看這套就夠了
    :正是他這樣像哲學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地去觀察像詩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達才寫出了文學性與科學性高度融合的偉大作品向法布爾先生致敬!還有的從打破童話出發,《歌唱夏天的精靈蟬》一開始就說,《伊索寓言》裡有個蟬和螞蟻過冬的故事不真實,因為蟬是夏天才有的。不管怎麼引入,作者都在儘可能讓孩子感興趣,好理解,而且語言還極其生動活潑。就拿講屎殼郎的來讀下,就知道小林清之介的詞彙用的多生動有趣:這隻金龜子想把糞球運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舒舒服服的享用一頓美餐。
  • 美國科樂澤: 心無旁騖 只專業做淨水器
    美國科樂澤: 心無旁騖 只專業做淨水器 2018年06月20日 11:40作者:鴻運編輯:王動 淨水市場的擴大使得各大品牌紛紛趨之若鶩,但實際上真正專業做淨水器的企業少之又少。  「如今市面上,大都是非專業產品,不僅存在技術不過關、效果不達標等情況,還存在著諸如出水慢、廢水多、淨化效果差等問題。」淨水行業資深專家指出。值得慶幸的是,在淨水器市場,也有一些真正用心做水淨化的企業。從品牌誕生起至今,一直只做淨水器的美國科樂澤,無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專業品牌之一。
  •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如何做一個專注、高效的人一、幹一行,鑽一行,專一行比爾.蓋茨說:「一名優秀員工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根據崗位職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幹一行、鑽一行、專一行。這說的就是專注。所謂「專注」,指的是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專心致志。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真正的高手,絕不會瞎忙
    答案就是,只做一件事。01 優先事務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說道:只有學會處理優先事務,目標才能成就生命,否則目標就毫無用處。他說,他的辦公室有3大張寫字檯,堆滿了報表和文件,事情似乎永遠都幹不完,快把他逼瘋了。山德爾聽過之後只給了一點建議:回去之後,把辦公室全部清理乾淨,只留下最重要的文件。病人照他說的辦,清理乾淨寫字檯,又把留下的重要文件一一處理完。
  • 青澤:像日本匠人一樣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學一套體系,跟一個老師,專注於一種簡單的工具和方法,著眼於風險可控的利潤。像日本匠人一樣一生只做一件事,庖丁解牛,唯手熟爾。  取與舍:  人生得失,全在「取捨」二字。把握了分寸,學會放棄,也許你能在期貨交易上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高效未必是多做事,專注的分量也許更重
    即便做著工作,我們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時不時習慣性的拿起手機,不是回覆郵件,就是打開微信,或者淘寶購物去了。太多的幹擾讓我們無法專注於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每件事都很重要,那麼我們會無時不在分心。這種狀態,工作怎麼可能做得好?生活質量怎麼可能高?就連陪伴孩子,也做不到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