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記者見面會。現場請來了六名年輕的基層黨支部書記代表,分享他們的奮鬥足跡、暖心故事和熾熱情懷。
記者提問:
剛才聽了各位書記的故事,我非常感動。我們也知道,鄉村振興不是喊一句口號那麼簡單,想問各位書記,你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遇到過什麼樣的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黨總支書記
姜麗娟
其實我擔任書記的時間特別短,才2個月。當初任命為黨總支書記的時候,我一度不認可自己,覺得自己年輕,農村工作經驗特別少,對於是否能做好,其實我一直沒有自信。但是我們領導一直鼓勵我,說有什麼問題可以一起面對。在這之後,我就挨家挨戶地去走訪農戶,了解民情,學習了解一些大政方針政策,包括規劃下姜村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任不久,我就面臨一個拆舊危房的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要拆人家房子,這個事情肯定不好幹。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其實我也很忐忑,不知道是否能做好。當時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訪了農戶。我了解到一位80歲的孤寡老人,而且還是個低保戶。之前我們村兩委幹部多次上門給這個老人做工作,他都不同意把房子拆掉。村裡已經給他建了一處一樓的新房子,已經住著了,他的老房子也不願意拆。他說:「我知道國家好,我也知道黨好,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但是我捨不得拆,因為這裡面都是我的記憶。」他還說:「如果拆了,這個地基還是我的嗎?你們已經給我建了新房了。」當時我了解了他的情況,就跟他講,我說你現在這個房子住著舒不舒服?他說很舒服,有空調,有電視機。我說是的,我們不是一定要拆你的房子,我們最重要的是關心以及擔心你的生命安全,你每天住在一個危房裡面,走進走出的多不安全?後來我在他們家一次一次走訪,坐在家裡面跟他聊天,聽他嘮嗑。當時我們給他建新房的時候給他準備的是電磁爐,其實老人他有一個習慣的生活方式,就是喜歡燒柴火灶做飯,村裡面因為當時涉及到新房子,怕危險,只給他安排了電磁爐。當時我就承諾他,我說只要把舊房子拆掉,我在旁邊給你搭一個小廚房,裡面給你把土灶砌好,把柴火堆堆好,門口的地基肯定還是您的,但是您這邊也不用完全把整個地基都建成廚房,只要建一小塊夠用就行了,門口的位置留出來曬曬太陽,平常沒事在院子裡溜達溜達,我把柴火給你堆堆好,這種生活不比你躲在房子裡強嗎?當時他聽了很心動,但是他也不相信我,還一次次地問我,他說,你說話算話嗎?現在是不是你說了算數?然後我告訴他,我說了算,然後他說可以,我同意。
在這件事情上,我也兌現了我的承諾,把這個事情也做好了。老人從這件事情上對我的信任度也更加的信任我,所以後期沒事就往我家裡走,沒事就來看看我,跟我嘮嘮嗑。其實這件事情給了我更大的動力和鼓勵,也給了我足夠的信心。
從整個擔任書記的過程當中,只要我們人心向人心,真誠地對待,換位思考,我覺得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情。包括下姜村我們這些年輕人就應該用我們新的思維去打開我們下姜村新的篇章。
杭州市拱墅區和睦社區黨委書記
周呈
我剛到和睦新村工作的時候,每次上門都會吃閉門羹,居民們也會有很多的困難:樓道燈不亮、下水管道堵塞、停車難,五花八門的,當時弄得我暈頭轉向。但是我還是做到了親力親為、挨家挨戶上門做他們的工作,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切實的困難,慢慢的他們也願意聽我的話了,也願意把心中的一些煩心事跟我說上幾句,我也摸到了社區工作者的方法,就是要把居民的事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情來做。
比如說在2018年,我們提出了要打造養老綜合街區的想法,當時我們選定了6幢北的一處車棚最為適合。但是車棚裡有400餘輛電動車,兩邊有10餘家商戶。在騰退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阻力,大家說:「你把我們的車棚收了,我們的電動車停到哪裡去?你把我們的店面收了,等於就是敲了我們的飯碗,我們堅決不同意!」我們在制定工作計劃的時候也成立了騰退小組,挨家挨戶地上門去做工作,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最終在我們和睦公園附近找到了一塊合適的用地,建造了可容納500餘輛電動車的車棚,讓電動車安了家。對於這11戶的商戶,我們制定了一戶一方案,牽線搭橋轄區的企事業單位,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最終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我們就把這11戶商戶全部成功清退掉了。為此,養老街區也順利開工開建。
在老舊小區建設過程當中有很多困難、很多問題,有時候我們的居民、社工都會說我是「85年的外表,58年的心」,說我能走進我們老百姓的心裡。其實,我想這是我們居民對社區的一分愛,是我堅持的這份信念「人民至上」。
溫州市永嘉縣源頭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陳小靜
作為村幹部都有同樣的心聲,就是農村的環境治理和政策處理是最困難的。
我剛選上的時候,馬上就成立了幹部黨員義工隊,每天在村裡面治理環境,門前屋後撿垃圾,圈養了村裡面的雞鴨鵝等等。經過義工隊的努力,很多村民的素質都提高了,垃圾不落地了,也開始分類了,看到垃圾會撿起來放到垃圾桶。我們源頭村唯一通車的就是沿西一條道路,村內道路最寬不超過1米,消防隱患非常大。曾經幾十年前發生過一起火災,消防車進不去,就活活地燒死一位老人,很可憐,血的教訓歷歷在目。擋道的全部是茅坑、牛欄、豬圈,沿路而建,髒亂差,臭氣燻天。我們村兩委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給拆掉,把道路給拆寬了,把屋前屋後給拆美了。我們也很慎重,畢竟是農村裡,兩兄弟為一平方地基都可以打起來,何況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茅坑、牛欄,把它拆了,做了道路、公共設施,是不容易的。
我們為了這個事情開會商量來商量去,開了40多次的專題會議,當決定要拆的時候整個村莊就爆炸開了:陳小靜到底想幹什麼?我們後悔選了她,把我們雞鴨鵝圈養了,還想把我們的茅坑給拆掉,到底想幹嘛?有個村民在村委會門口攔住我,大罵:「你這個武則天,你想一手遮天啊?你敢把我們家茅坑給拆了,我滅了你!」我說:「我為了源頭村子子孫孫的發展,滅我、打我照樣拆,我不妥協!」在2018年的6月28日開始拆,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看幹部,幹部要帶頭拆,所有的幹部拆了,拆黨員的,黨員拆了拆代表的,最後拆村民,5天時間我們拆掉了全村的茅坑、牛欄、豬圈319間,騰空面積大於7000平方。這5天我受了很大的委屈,包括我們掛鈎的縣領導、鎮領導、村兩委,因為是6月天,每個人曬成「黑炭」。我從小到大沒受過那麼大的委屈,家門口被潑了好幾次大便,被人詛咒。那幾天我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到了第三天,我暈倒在路邊的溝裡,當時我老公哭了,我也哭了。我後悔了,為什麼我好好的生活搞得這麼苦?真的要感謝鎮領導、縣領導,包括我們村裡面的老幹部一直安慰我:「小靜,你要支持住啊!以後不管怎麼樣,村是你第一個打造的,會記住你的。」後來村莊美了,道路寬了,村民坐在家門口致富了,罵我的村民覺得很內疚了,會悄悄地送一點土豆、玉米放在我家門口。那個要「滅」我的村民也開始教孫子、孫女撿香菸頭。這就是我可親可愛善良的村民,我現在也成了他們的「家長」,我離不開他們,他們也離不開我。
湖州市安吉縣餘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汪玉成
其實我回村也只有1年多時間,就像我們剛才姜書記說的,農村的基層面對老百姓的工作經驗還是很欠缺的。當時回去的時候腦子裡在想,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餘村人,村裡面的長輩都是自己的叔叔伯伯,都是親戚,我想去做工作肯定會得到很大力地支持。但是農村老百姓百條心,碰到個人利益的時候,不會來跟你講面子不面子的問題。
我感觸特別深的一件事是我們現在以核心為核心,帶動周邊四個村來抱團發展,根據餘村「兩山」示範區的總體規劃,建在我們原工業園區的旅遊集散中心要調整方案,要建到我們的核心板塊裡面去,就意味著原本計劃的工業園區改造成集散中心這個方案要被推倒,要把80畝左右的工業園區拆建掉之後復墾成農田。對於老百姓來說,他的理解是:這麼好的一個發財之道,被你調整到外面去了,那麼我們能得到什麼?而且還要復墾成農田,大家都不種田了,你哪裡來經濟收入?所以當時村裡面很多黨員,包括老幹部都反對。
我第一時間想到以前決定關停礦山的我們的老支書,我晚上到他家請教,把改變這個方案的具體想法說給他聽,也跟他算了一筆後續發展的經濟帳。老書記一聽就明白了,後來跟我說當時關停礦山水泥廠也是這樣抉擇的,反對的人和支持的人差不多。面對發展和老百姓的意願,怎麼去做?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夠挨家挨戶先講給他們聽,然後再召開全體會議來民主決策。聽了這一番話後,我就帶領著我們村班子所有的幹部,白天忙工作,晚上走訪,花了將近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所有農戶的走訪。全都走訪完之後我們召集了一個會議,就以民主決議的方式來形成決議,大家聽了之後還是百分之百都籤字了。現在這個集散中心也動土了,拆掉的80畝復墾的農田現在也建得很好。我們這片油菜地,它有油菜「三寶」的說法:
一寶就是開花的時候很漂亮、很壯觀,吸引很多外來的遊客到餘村駐足觀賞,給我們的農家樂、民宿帶來經濟效益;
二寶,大城市的遊客沒有感受過農式體驗,可以讓其參與到油菜的收割、榨菜籽油的過程當中;
三寶就是榨出來的菜籽油能做成旅遊商品,讓遊客帶走。現在幾十畝的油菜地能給我們村集體一次性增收幾十萬的收入,所以大家現在也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覺得作為村幹部,只要你用心有情地去做一件事情,跟他交心了,他肯定會支持你。特別是老百姓找到我,找到我們幹部,不管這個事情你辦得成辦不成,只要你用心為他去做,辦不成你也給他一個答覆,下一次在我們上門做工作,特別是政策處理的時候,我覺得老百姓肯定也會大力地支持我們、大力地支持村裡面。
嘉興市秀洲區南梅村黨支部書記
陸華
對於我們南梅村來說,水是制約我們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南梅村雖是江南水鄉,但是洪水洪澇災害一來臨,又變成了一個很大的短板。記得在2013年菲特颱風來的時候,從上遊大約70釐米的水一下就下來了,我們整個村莊都淹沒了,養殖大戶5萬隻雞真的變成了「落湯雞」,300多畝的沼蝦和魚全部跑光了,還有20多戶農戶一樓都進了水,損失相當慘重。
這幾年我們想辦法,投入了大概600多萬資金,對於整個村進行了一個小的包圍,修建了1公裡多的高標準圍堤,還有3個排澇水閘。洪水治理住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水質。大家知道以前水質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差一點的。我們開展環境大整治,黨員組長都先把自己家弄乾淨,然後再一戶一戶引導,我們利用微網格一戶一戶走訪,還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教。最多的一戶農戶我們來來去去7趟,從最初不願意分到試著分,後來大家都慢慢形成了一種搶著分的氛圍,使我們村莊的環境、水質有了質的提升。
水質提升後,我們的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南梅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馬家蕩紅菱。當時二組有50戶農戶因為水田比較少,家裡只有幾分地,大部分是靠紅菱作為農業方面的收入。前幾年因為水質差,養菱的越來越少了,菱的品質也不高,外面銷不出去。這幾年水質提升之後,紅菱更加甜美、鮮嫩,越來越多的客戶到我們這邊來收購。滬杭高速嘉興的服務區和我們特別近,大部分的紅菱都放在服務區,全國各地的遊客都來買。最多的農戶一年光紅菱就收入10萬。我們農村除了農業,還有其它收入。
這個水從最初禍害我們的災難,變成了青山綠水。我們的水更加乾淨,環境也漂亮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升了,我覺得我們的工作還是沒白做。
舟山市普陀區螞蟻島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
徐軍安
有幸成為管委會的第一任書記,但螞蟻島的鄉村振興之路要怎麼走,是我最大的心事。
回顧歷史,早在1958年,螞蟻島人就把大螞蟻島上的墳墓遷到小螞蟻島,實行「陰陽分島」,並開展植樹造林,將光禿禿的癩頭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森林島。讓我充分認識到,堅持綠色發展是螞蟻島的永恆主題。
螞蟻島被稱為「蝦皮之鄉」,蝦皮生產有200多年的歷史,生蝦皮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起初只是些家庭作坊,1999年建立了蝦皮加工區,並實現了「烘道化」,但由於都採用燃煤供熱方式,始終未能徹底解決黑煙問題。「蝦皮產業要長久發展,黑煙問題非解決不可!否則的話,生產會面臨環境問題,不生產會面臨民生問題。」2017年3月,管委會把剿滅黑煙作為「一號工程」。58家蝦皮加工戶要進行能源改革,需突破技術難題,更換設備和生產工藝,難度、阻力都很大,黨員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工戶們也充分認識到,沒有好環境、好空氣,人人都是受害者。
管委會與加工戶們一起擰成一股繩,去上海、江蘇等地取經,反覆比較確定實施「煤改油」方案。通過半年多的奮戰,終於在蝦皮加工季到來之前全部改造提升,困擾多年的黑煙問題也終於被「剿滅」。從啃下蝦皮加工「煤改油」這塊硬骨頭,到紮實推進漁具堆放綜合治理、垃圾綜合處理、汙水「零直排」等生態環境整治項目,再到引入全島物業化管理,螞蟻島的環境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主持人
從書記們遇到的問題,我們看到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從書記們的堅守中看到了城鄉發展的希望與活力。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鄉村振興之路如何堅守?基層黨支部書記這樣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