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認為只要遵守 5 個原則、7 個行動。任何人都能在 6 個月講出一口流利的第二外語。當然,包括英文!
不相信?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出的幾個學習重點,快來看看吧。
5 個原則
1. 聚焦在和你相關的語言內容上
2. 使用你的語言!
我有一個外國朋友剛到中國時,只會說很少的中文,但他卻用畫圖、比手劃腳跟一個中國人在火車裡聊了一個晚上的天,神奇的是經過那晚,他發現他已經可以聽懂身邊的人說的一小部份中文,而他根本都還沒真正下功夫去學習,你在圖書館念了一個月的英文,可能都不及跟一個人用英文交談一個下午來的有收穫,想想你是怎麼學會開車的,是看書背題庫學會的嗎?不是!你就是得去開它才能學會。
3. 當你開始了解訊息了以後,你就會無形中學會這個語言
4. 語言學習不是累積知識,是生理訓練!
我曾經見過一個臺灣女生從小學到大學英文成績都拿高分,但等到她出國留學後卻一句英文都聽不懂也說不出,讓她的同學不禁問她:你聾了嗎?沒錯,她是聾了,但只是對英文耳聾,因為我們腦中有個篩選器,會選擇讓我們熟悉的聲音通過,然後濾掉那些我們不熟悉的語言的聲音,而當你沒有辦法聽見,你就不會了解,無法了解,你就絕對學不會!說話會用到肌肉,你必須讓臉部 43 條肌肉通力合作才能發出讓人聽懂的聲音,所以把它想成是運動,不熟就繼續訓練、持續地說,語言不是知識,是工具!
5. 心理狀態
如果你很難過、生氣、擔心或沮喪,你是沒有辦法持續學習的,試想一下,一段英文句子你聽懂了 70%,你會為了那聽不懂的 30% 而懊惱,還是會因為聽懂了 70% 而開心?如果你是前者,你大概得改變一下心態,如果你能接受了解一部分、不懂一部分,注意你所理解的部分,你就沒有問題,你會很放鬆,而且學得很快。
七個方法
1. 大量的聽
講者稱之為「洗腦」,你將自己放在一個能聽見上千上萬這個語言的環境中,你能不能真正了解只是次要,因為語言不只是文字字義,它更多的是音律與節奏,重要的是你的耳朵正在習慣一個節奏、一個重複的韻律。
2. 先掌握語意、再了解字義
3. 重新組合
你可能從來沒這樣想過,不過如果你學會 10 個動詞、10 個名詞和 10 個形容詞,你就能說 1000 種不同的英文句子,語言是創造性的,想想嬰兒怎麼說話:「我」「洗澡」「現在」,這就是他們的表達方式,而現在大部分人怎麼學英文?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僵化的句子反覆背誦了好幾年,所以開始重新組合、用創意、從中獲得樂趣,不需要追求完美,只要有效!
4. 聚焦在核心
什麼是核心?在英文中你只要學會 1000 單字就能應付 85% 的日常對話,而 3000 個單字你就能應付 98% 了!所以對任何語言都一樣,你只要掌握那 98%,你就能說好那語言了,剩下的都是錦上添花,所以先試著完全掌握那些核心字,再去談其他!
5. 找個語言長輩
也就是跟著擅長英語的長輩或者外國人學習,這點不用多人,根據個人情況來學習。
6. 模仿臉部動作
你得先讓臉部肌肉正確的運動,才能發出讓人能理解的聲音,你要練習的是:「去聽它的感覺,然後感覺它如何發音」,最好是看母語人士,觀察他們怎麼運動他們的臉部,讓你的潛意識消化這些動作,你就能跟他們做的越來越像。
7. 多多練習
勤能補拙,只有多多練習,才能真正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