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首次發現奇蹄目動物化石

2020-12-11 人民網

這塊哺乳類動物下頜骨化石被確定屬奇蹄目。記者何波 攝

  去年在佛山南海獅城中學附近發現的一塊哺乳類動物下頜骨化石,於今年被確定屬奇蹄目。該物種大約在距今4800萬至5000萬年之間生存,在三水盆地乃至廣東省尚屬首次發現。

  前日,記者跟隨地質和古生物專家張顯球一行來到化石新發現的地點考察。

  三水盆地再現哺乳類化石

  去年9月下旬,在連續的大雨之後,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又前往南海獅山,尋找化石遺蹟。趙燦輝經常光顧的這個位於獅城中學附近的地點,其所在地層被命名為華湧組,是三水盆地自下而上分布的四個地層中最年輕的。在一陣敲擊和小心地清理之後,一塊灰色泥巖上嵌著的四顆黑色牙齒忽然跳入了趙燦輝的視線。

  那是鑲嵌在一塊兩巴掌大小的灰色泥巖上的動物下頜骨化石。趙燦輝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哺乳類動物化石。他蹲在地上,仔細端詳著那段長5釐米、寬2釐米的下頜骨和上面完整清晰的黑色牙齒。「33年了,這是自發現叉齒獸化石以來,又一次在三水盆地發現重要的哺乳類動物化石,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在這裡發現哺乳類動物化石。」

  初步確定:屬於奇蹄目動物

  據了解,1979年,一些叉齒獸下頜骨、上臼齒、椎骨和肋骨化石曾在佛山南海新村水庫附近發現。此後,三十多年三水盆地再沒有哺乳類動物化石新發現,直到近期另一化石愛好者李偉民發現冠齒獸化石為止。今年8月期間,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初步確認,趙燦輝發現的哺乳類化石屬奇蹄目,但具體屬於哪個科及屬尚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地質專家:

  可界定湖盆變陸地地質年代

  「牙齒是動物分類的重要依據,發現它比發現身體的其他骨骼更有價值。」地質和古生物專家張顯球告訴記者,經過大自然的搬運和風化,留存下來的哺乳類化石已很難尋找,或者因為河流衝刷,或者因為被野獸吃掉,當時這頭體型小巧的奇蹄目動物只留存下來一塊下頜骨。

  前日,記者隨同張顯球再次來到趙燦輝新發現哺乳類化石的地點現場勘查。張顯球透露說,儘管趙燦輝發現的奇蹄目化石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化石證明其存在於早始新世較晚的古近紀。「當時三水盆地有奇蹄目動物活動,而這個時段恰恰是三水盆地經歷湖盆變陸地的年代。」張顯球介紹說。

  「這個發現對確定地質時代和劃分對比地層非常重要。」張顯球介紹說,按照發現時間的先後順序,此前曾在三水盆地發現有叉齒獸和冠齒獸化石,它們生存的時代分別為6000萬年前的晚古新世和52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而趙燦輝新發現的奇蹄目化石大約存活於距今4800萬至5000萬年前,而出產化石的地層是華湧組的金星崗段,是三水盆地迄今發現的最年輕地層。

相關焦點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恐龍足跡化石
    新疆網訊(記者 梁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團隊近日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了兩類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其中一類恐龍足跡命名為牛氏亞洲足跡,其大小是之前發現最大化石足跡的1.5倍,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亞洲恐龍足跡化石。
  • 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恐龍新屬種化石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石樹溝組地層中發現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新屬種化石標本,並將其命名為意外石樹溝爪龍。根據該標本的發現地,科研人員將其命名為意外石樹溝爪龍。據了解,石樹溝組位於準噶爾盆地東緣,富含矽化木、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化石,是世界上研究中-晚侏羅世恐龍動物群最為重要的組。此前,石樹溝組已經發現了兩種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分別為靈巧簡手龍和趙氏敖閏龍,並與意外石樹溝爪龍一起,構成了世界範圍內已知最早的阿爾瓦雷斯龍類化石分布。
  • 陝西延安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陝西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延長石油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巖石特性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發現這一遺蹟之後,三人開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實物對比分析,通過對該區域沿線的地層追蹤,以及遺蹟化石點周圍地層巖性及巖石組合特徵,初步判斷其為恐龍活動足跡化石,產出於中侏羅世中晚期直羅組上段頂部。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發現最古老動物類固醇化石
    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動物化石記錄的最古老證據。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2月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準噶爾盆地發現的鳥類腳印是啥模樣-光明日報-光明網
    可就這樣,還是沒有逃過專家學者的眼睛,從中發現了十分珍貴的古鳥類足跡。這也是首次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此類化石。      2009年7月間,中美兩國的古生物研究人員來到新疆準噶爾盆地魔鬼城附近進行考察,無意間發現了這些印有古鳥類足跡的化石。這些化石不是只有一兩塊,而是一大片,且還有數十個恐龍足跡的化石。經過兩年多的認真分析與研究,終於在近日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對研究恐龍動物群有重要價值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說,此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資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上千萬年西樵山藏蟲管化石?
    最近,三水地質愛好者趙燦輝報料稱,早前他帶領地質專家前往西樵山一帶考察時。意外發現多枚疑似古人類曾使用過的石器上還保存著古生物化石。趙燦輝表示,他曾多次帶領中國地質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前往三水盆地進行地質調查,而西樵山正好是三水盆地的一個重要地質考察點。早前,他與專家在西樵山一帶考察時,無意中發現多枚疑似古人類曾使用過的石器上還保存著古生物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考察隊合影該化石系恐龍足跡,是恐龍在福建生活過的證據。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的行跡,也是目前中國範圍內發現的最大的恐爪龍類足跡。據介紹,這次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對研究閩西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紀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34處   ●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   85%   ●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   獨一無二   ●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上杭將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說,下一步,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工作。  二是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聘請恐龍足跡研究科考專家,在全縣轄區內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以白堊紀為重點,摸清家底。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在建設永久性保護設施(如恐龍博物館)之前,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化石產地,包括提前對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恐龍足跡進行翻模、製作模型、建設臨時性保護棚、對化石及巖層進行防風化處理等,防止人為或自然力破壞。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汪筱林帶領團隊在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近日,國際地學學術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刊發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李麗琴博士、王永棟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宣漢七裡峽剖面發現了豐富的孢子花粉化石,探尋了遠古植被和氣候演化的奧妙。
  • (圖片新聞)永靖縣再次發現巨型恐龍骨骼化石
    每日甘肅網11月5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宋菲菲 通訊員 侯奇志 孔令洲)11月5日,「黃河化石論壇」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論壇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標誌著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據了解,永靖地區隸屬於蘭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來,已發現和命名的恐龍有5屬5種,其中蜥臀類3屬3種(都屬於巨龍形類恐龍),鳥臀類2屬2種(其中甲龍類1屬1種,鳥腳類1屬1種)。
  • 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
    近期,《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關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早白堊世烏爾禾翼龍動物群中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Asianopodus)。
  • 新疆準噶爾盆地烏爾禾發現一神秘石球(圖)
    中新網克拉瑪依2月29日電(苟曉莉 薛瀟)中國最早發現翼龍化石的地方――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烏爾禾近日發現一神秘石球,疑是準噶爾翼龍足跡化石。  2月2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一三七團魔鬼城恐龍奇石館館長安建福在烏爾禾魔鬼城探險時發現了一個神秘石球。石球由沙礫巖結核而成,直徑約20釐米,上面有一清晰的恐龍足跡,足跡長13釐米,寬8釐米。安建福對照有關文獻介紹和資料分析,認為足跡是準噶爾翼龍留下的。
  • ...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
    最完整金龍魚化石 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時間:2017-11-07 17:11   來源:騰訊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完整金龍魚化石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 6日獲悉,繼松滋古猴之後,松滋化石標本再獲重大發現,古生物學家在當地發現迄今世界上最完整的金龍魚化石骨骼標本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目前所知世界最大...
    汪筱林團隊 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大型、中型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其中,大型足跡還建立一個新種——牛氏亞洲足跡,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  汪筱林研究員4日通過網絡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新疆準噶爾盆地烏爾禾翼龍動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
  • 近十年河南發現了哪些恐龍化石? 這本書告訴你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悅生 文圖近日,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等編著的系統介紹河南省古生物化石精品的文獻《河南古生物圖鑑》,由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讀者可從這本書上了解到在河南發現的眾多恐龍化石,還能看到一些巨型恐龍和古生物的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