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混動DHT系統的到來,除了繼續豐富其產品矩陣外,更像是長城汽車在此前並未涉及領域的一次探索,而這種願意「自我突破」的精神,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
上周,得知將代表汽車公社,前往保定參加一場長城汽車混動技術全球首發的活動時,心中那個埋藏深處的記憶點突然被觸碰到,不免多了一絲感慨與期待。因此,文章開篇還是想訴說一下我與長城汽車的緣分,以及在我心中長城汽車又是怎樣一種形象。
時間回到2009年的那個夏天,家中因通勤需求想要購買一輛預算10萬元左右的A級家轎,軒逸、朗逸兩款當時日系、德系的絕對代表,成為了父親的首選。但是某天突然在電視中看到長城騰翼C30的廣告,便知道又多了一種選擇。而最終,這輛蔚藍色的C30陪伴了我整個初中的時光。
此刻回想起來,沒有任何機械層面的問題,做工細節與駕駛質感相較外資競品,沒有明顯差距,成為了它留給我最大的印象。只是必須承認,當時長城的仍在略顯稚嫩的成長階段,能夠觸及多高的天花板誰也無法預測。
很快,10年轉瞬即逝,走出大學校門的我,成為了一名頭部自媒體的汽車記者,因為也有了更多機會去獲知關於長城汽車的消息。而就在今年,因為疫情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極具戲劇性,暫時的停滯與後續猛烈的復甦,帶給了所有車企危機,同樣機遇隨之而來。
正因如此,那些本就處在頭部,手中握有多張底牌的佼佼者,很快得以脫穎而出,長城汽車亦是其中之一。檸檬平臺、第三代全新哈佛H6、哈佛大狗、坦克300、長城炮、歐拉好貓甚至剛剛復出水面的獨立新能源品牌「沙龍」,可以說其帶給了我們與整個行業一個又一個驚喜。
而從不斷上漲的股價與連續攀升的終端銷量來看,資本與用戶均認可了長城汽車的表現。十年過去,這家令人總是感到莫名親切的車企,終於走向了成熟與強大。昨日,身處保定哈弗技術中心,當長城汽車正式全球首發面向全速域、全場景的「檸檬混動DHT」技術,心中更多了一份感慨。
這一高集成度油電混動技術的量產,不僅打破了合資品牌在混動技術上的壟斷,而且具備完全自主產權,避免了在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未來將在長城汽車全新一代產品體系中實現全系搭載。至此,也標誌著其成功殺入日系的「腹地」,迎來了混動時代。
自研混動,雖遲但到
多年以前,當新能源轉型的浪潮滾滾襲來,一心想要「彎道超車」的中國汽車人,試圖跳過混動路線,直接依靠純電動實現這一目標。而從今天的結果來看,或許在市場多樣性與容量上取得了暫時的領先,但是談及超越為時尚早。
反而,由於我國長時間在進行新能源專項財政補貼的過程中,並不涉及混合動力汽車,所以一直沒有得到企業重視和市場發酵,加上此前內燃機技術水平有限,自主品牌對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研發熱情也一直不高。而這一板塊的大多份額,多被以日係為代表的HEV車型,以及德係為代表的PHEV車型所佔據。
所以在長城發布「檸檬混動DHT」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感慨道:「中國品牌的混合動力技術推晚了。」好在,自研混動,雖遲但到。眾所周知,一月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提出未來15年傳統汽車要全面混動化。
在國家戰略層面,也對發展混動的必要性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中有內容表示:中國向世界承諾2060年達到碳中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要按照減碳、低碳到零碳這個路線,所以混動是不可缺失的、最有效的技術。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要雙輪驅動,同步發展。我們的目標是2025年乘用車油耗降至4L/100km,如果沒有混動技術支持難以實現。
因此,在談到車企發展混動技術時,付於武理事長也坦言:「發展混動是國家使命,勢在必行,長城汽車舉辦今天的會議,意義重大。檸檬混動DHT的發布,值得行業學習和借鑑。」
不可否認,將混動路線的地位重新提起,讓前者與純電路線並行,意在證明我們已然迎來一個愈發成熟的新能源市場,長城汽車率先發布自主研發的檸檬混動DHT,可以說為所有中國自主品牌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時也在恰當的時間節點對於自身進行了補強。
「檸檬混動DHT」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說市場環境為長城混動技術的發布提供了很好的行業環境,那麼其產品層面所具有的優勢,才是最終建立起「護城河」的關鍵。因此,首先需要知曉何為「檸檬混動DHT」。
整體來看,其系統架構可概括為「1-2-3」,即一套DHT高集成度油電混動系統、兩種動力架構、三套動力總成,為用戶構建全速域、全場景、高效能、高性能的最優解。其一,一套DHT高集成度油電混動系統實現動力、油耗完美平衡。
長城汽車檸檬混動DHT系統是以「七合一」高效能多模混動總成為核心構建的混合動力技術體系,包含1.5L/1.5T混動專用發動機、定軸式變速箱、GM/TM雙電機、雙電機控制器和集成DCDC。該系統還採用雙電機混聯拓撲結構,可實現EV、串聯、並聯、能量回收等多重工作模式,實現各種駕駛場景下動力與油耗的完美平衡。
其二,兩種動力形式適應不同用戶需求。檸檬混動DHT系統可適用於HEV、PHEV兩種動力形式。HEV架構,充分發揮發動機與電動機各自優勢,動力系統綜合效率可達50%,既無充電困擾、更無裡程焦慮,而且A級SUV百公裡綜合油耗低至4.6L,節油更極致。
PHEV架構則為消費者帶來更平順、更持久、更強勁,更貼近純電動汽車的駕乘體驗,因此相較競品會搭載更大容量電池。搭載P4兩擋三合一高性能電驅動橋組建電四驅系統的PHEV車型,就搭載了全球最大容量高效能混合動力電池,最終實現長達NEDC200km純電續航裡程。
其三,三種動力總成搭配更靈活。長城汽車檸檬混動DHT系統有三種不同規格動力總成,在HEV/PHEV兩種架構下,有「1.5L+DHT100」和「1.5T+DHT130」的動力總成。在PHEV架構下,還有「1.5T+DHT130+P4」四驅動力總成,分別對應不同級別產品。
與此同時,在實現「省、快、順、靜」的過程中,長城汽車檸檬混動DHT系統也有著屬於它自身的長板,即檸檬混動DHT搭載高效混動專用發動機和TM(驅動電機)/GM(發電機)雙電機,動力系統綜合效率超過50%,帶來全速域、全場景的最優經濟性,並針對不同路面進行靈活動力分配。
檸檬混動DHT的核心工作原理,就是永遠使發動機工作在最高效率點,或者將發動機的效率發揮到最大,從而達成整體效能最優。在EV工作模式下,TM電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使發動機始終保持在高效率區域,最大限度提升動力性能。串聯模式適用於市區行駛工況,由發動機驅動GM發電,TM電機直接驅動車輪,在串聯混動模式下,節油率可達35%-50%。
高速行駛工況更適用於並聯模式,它由發動機驅動直接驅動車輪,GM電機和TM電機負責調節發動機工作點和輔助驅動車輪,這種發動機直驅工作點直接落在高效區域的方式,油耗較串聯模式可降低10%-15%。能量回收模式適用於制動工況,TM電機直接進行能量回收,不僅提升整車工作效率、增加續航裡程,更能進一步降低油耗,從而更好的優化能量使用率。
而在動力系統層面,據工程師介紹,檸檬混動DHT由高效率混動專用發動機、高度集成雙電機混動變速箱以及135kW三合一兩擋電驅動後橋,組成三擎/四擎。HEV兩驅系統,最高動力系統功率180kW,PHEV兩驅系統總功率則可達240kW。
PHEV+P4結構前後橋電機可同時輸出動力,最高系統總功率可達320kW。該架構的智能四驅系統擁有強勁爬坡能力,像在乾燥瀝青路面時,實現60%-65%最大爬坡度,在雪地時則帶來15%-18%的最大爬坡度。
混動車型也很倚重的動力電池上,據悉檸檬混動DHT的設計初衷之一,就是提供接近電動汽車般平順、靜謐的駕駛感受。因此,其所採用的動力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出色等優勢,為用戶帶來純電般的駕駛感受。
HEV架構採用1.8kWh的電池,相對傳統混動系統電池容量提升30%以上。而PHEV架構搭載全球最大電量的PHEV電池,電量為45kWh,30分鐘即可充電80%,更提供8年/15萬公裡超長質保。
在我看來,檸檬混動DHT中HEV為例,參考豐田目前所採用的由「行星齒輪」所主導的系統,以及本田所採用的i-MMD混動系統,其更加偏向於後者。而在談到檸檬混動DHT研發歷程的時候,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管欣也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他坦言:「檸檬混動DHT從2018年開始著手研發,短短2年時間就攻克了技術難關,不僅突破了日系的壁壘,相較主流日系架構更勝一籌,是個奇蹟。」
此外,長城汽車研發副總裁單紅豔還將檸檬混動DHT與主流日系混動進行了對比,她表示:「對比日產串聯、本田串並聯、豐田功率分流,檸檬混動DHT在全速域、全場景路況下,經濟性和動力性方面都佔優,提供了極佳的動力響應、超低的油耗以及給用戶驚喜的純電體驗,而檸檬混動DHT,由長城汽車完全自主設計、自主研發,已經申請199項專利授權,80項是發明專利。」
而今日,位於長城汽車徐水試車場內,我們親自體驗了明年即將上市的全新一代哈佛H6HEV版車型。在整車駕駛平順性、靜謐性、動力儲備方面,可以說其表現並不輸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日系混動車型。
而在中高速發動機介入後,駕駛者與乘客也不會感到異常突兀,整個切換過程非常流暢,只是由於試駕時間與距離較短,無法得出其綜合功耗層面的表現,但據官方介紹該車型可以做到5升/百公裡。同時,在中高速在加速過程中,明顯能夠聽到電機的嘯叫聲。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成功了,每一個成功的過去都可能把未來絆住。如果我們還看不到顛覆性的變化,那被顛覆的,一定是我們。」這是不久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其演講視頻中所說的一句話。
的確,汽車行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新入局的狠角色愈發繁多,對於久居頭部的老牌車企,衝擊效應明顯。而對於長城汽車而言,自2016年首次突破年銷100萬輛裡程碑後,近5年來的進步其實並不明顯。
所以檸檬混動DHT系統的到來,除了繼續豐富其產品矩陣外,更像是長城汽車在此前並未涉及領域的一次探索,而這種願意「自我突破」的精神,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至於從我個人角度出發,十年之前這家自主品牌就令人眼前一亮,而十年後其看似依然強大。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