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頭胎如果是剖腹產,進行二胎分娩時,有可能出現前置胎盤的風險。今年5月,蒙女士在生二胎分娩時就遇到了多個棘手問題:早產、子宮瘢痕部位妊娠、兇險型前置胎盤。因為蒙女士之前經歷過剖宮產,懷上二胎進行產檢時發現胎盤位置低,蓋住了子宮頸口,屬於前置胎盤,後轉診來到廣西婦幼保健院,被確診為「兇險型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醫生判斷,蒙女士只能進行剖宮產,但手術時極有可能發生大出血。為保母子平安,該院集結近20名醫護人員一起參與整個手術,經過近2小時努力,成功化險為夷。
兇險孕情
36周孕婦被查出
兇險型前置胎盤
今年27歲的蒙女士是南寧市賓陽縣人,之前曾經通過剖宮產生下頭胎,去年8月,她再度懷孕。在懷孕第36周時,她在當地醫院產檢發現胎盤位置低,蓋住了子宮頸口,屬於前置胎盤。當地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在生產時甚至是生產前,隨時有可能大出血,輕則切除子宮,重則性命不保。
家人很快帶著蒙女士轉往廣西婦幼保健院診治。該院醫生對蒙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評估,確診為嚴重的「兇險型前置胎盤」,需要儘快手術,但這場手術的風險性相當大。
「兇險型前置胎盤是指有剖宮產史的孕婦,再次懷孕後胎盤位置低,附著在原剖宮產子宮瘢痕處,並合併胎盤植入。」該院產科主任韋紅衛介紹說,一般婦女在生產時,寶寶出生後胎盤會自己和子宮脫離,排出體外。但是胎盤植入的孕婦,其胎盤就像樹根一樣,深深地長到了子宮肌肉裡,生產的時候胎盤無法自己脫落。如果進行人工剝離,很可能導致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子宮以挽救生命。
力保母子
近20名醫務人員
齊做一臺手術
「從超聲及核磁檢查結果看,她的子宮隨時有可能破裂大出血。」蒙女士的情況引起了該院的高度重視。為了做到大人小孩都保住,還要減少出血、保留產婦子宮,該院組織了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並決定採用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治療方法:兇險型前置胎盤術前髂內動脈球囊阻斷術下剖宮產術。
「當時進行手術時,小小的手術室裡擠進了將近20名醫生和護士,氣氛緊張。」韋紅衛介紹說,這個手術由多名醫生輪流上陣。先是泌尿外科專家給蒙女士做膀胱鏡;接著由麻醉科醫師在超聲引導下,將帶有球囊的導管插入到兩側髂內動脈內,就像是給血管加裝一個水龍頭,以減緩可能的大出血失血速度。
打開患者的腹腔後,主刀醫生發現蒙女士的胎盤已穿透到了子宮表面,動刀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出血。醫生當即決定向上延長切口,儘量避開胎盤附著的位置切開子宮。一個男寶寶被取出來後,醫生立即把先前放置的「水龍頭」擰緊,子宮上的血流立即減少了很多。
經過將近2個小時的奮戰,手術成功完成,整個手術中蒙女士的出血量共計2500ml,母子平安。術後第6天,蒙女士已康復出院。
孕媽注意
頭胎若是剖宮產
懷二孩時要當心
據了解,高齡、第一胎剖宮產、有過流產經歷等都是胎盤植入的高危因素。正常的胎盤通常附著於子宮的後壁、前壁或者側壁,而前置胎盤,是指胎盤下緣達到或者覆蓋宮頸內口處。根據醫學界相關數據,第一胎如果是剖腹產,二胎出現前置胎盤的機率會增加5倍,而前置胎盤又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宮疤痕處妊娠,則是指第一胎剖腹產留下疤痕,懷第二胎時,胎盤著床在疤痕上,附近長出很多血管,像樹根一樣吸取營養,隨著胎兒越來越大,疤痕很容易破裂,導致大出血。前置胎盤和子宮疤痕處妊娠同時出現,就是兇險性前置胎盤。
醫生特別提醒廣大準媽媽,懷孕後首先要做到規範產檢;其次要注意科學飲食,做到營養均衡,合理控制體重,避免胎兒過大造成難產;生產時儘可能選擇順產,避免首次剖宮產。如果您是備戰二孩的媽媽,第一胎又是剖宮產,懷孕以後千萬要警惕胎盤植入的可能,聽從醫生的建議按時做好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