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成年,願從此刻起,當自己的媽媽。
作者 | 劉娜
來源 | 閒時花開(ID:xsha369)
點擊收聽 主播 流年 溫情朗讀
985女兒患上抑鬱症:這種痛,正在毀掉多少家庭.mp3來自蘿蔔心理Psyrobot00:0019:47
「我有一個糟糕的媽媽,我該怎麼辦?」
今天分享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的來信。
『 問 』
我今年20歲,在上大二。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
做生意的父親,出軌了別的女人,生了一個弟弟,就離開了我和媽媽。
媽媽是中學老師,自幼就對我特別嚴格,凡事都以苛刻到完美的標準要求我,這讓我越來越不喜歡她。
是的,我不喜歡相依為命的媽媽。
說出這樣的真話,把我自己都嚇了一跳,但事實的真相就是如此。
我不喜歡她對我的控制,凡事都以她的想法為主,很少尊重我的意見。
我不喜歡她一輩子活在對我爸的憎恨裡,離婚15年也不再婚,不再相信愛情。
我也不喜歡她被人稱讚的要強,因為她從來不像別的媽媽對女兒那樣,溫柔愛我。
18歲之前,可以說我是有點恨我媽的。
後來,我如願考上了985大學,脫離了媽媽的視線,我本以為自己得自由,會高興,但不知道為什麼,內心反而自卑又失落,雖然我成績不錯,長相也不差。
尤其是,看到宿舍的姐妹,爸媽時不時都會一同開車來探望,經常開心地和媽媽視頻,遇到了委屈就能和媽媽撒嬌,我就覺得特別難過:
我為什麼這麼不幸?為什麼我沒有這麼好的父母?為什麼我沒有這麼溫柔的媽媽?
我上大學後,媽媽在上班的同時,又在周末開了輔導班,每天都特別忙。
我寒暑假在家,她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還需要我幫她做飯,她滿腦子都是課件、學生和工作。
她學校班裡的學生遇到了難題,找她哭訴,她能打兩個小時的電話進行寬慰,記憶中她都不曾這樣待我。
我覺得自己陷入了孤島:
爸爸早已有了新家,也有了寶貝的小女兒,雖然也經常給我錢,說到底是別人家的爸爸。
媽媽雖然養了我,但我感受不到她的愛,也覺得或許她從來沒有愛過我。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分裂,把我帶進了泥潭。
總之9月份開學後,我學習越來越不在狀態,經常會流淚,去大學附屬醫院檢查,被確診輕度抑鬱症,醫生說暫時並無大礙,讓我自己多運動多調解。
老師,我要如何去理解我的父母?
我要怎麼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
你覺得媽媽到底愛不愛我?
『 答 』
感謝你的信賴。
就在收到你這封來信的同時,我也收到了一位單親媽媽的來信:
她的遭遇和你媽媽大同小異:
和出軌的丈夫離婚,獨自一人把孩子拉扯大。
在流言蜚語和焦慮艱辛中,她不免把過度的期待,投射到最愛的孩子身上,結果卻把最親近的人,培養成了最恨她的敵人。
她的兒子正處於青春期,如今事事處處和她對著幹,發起火來甚至叫囂道:「我長大了,把花你的錢都還你,再也不欠你的!」
她哭著給我來信:
「我知道,我有錯,不該控制他,要給他自由,要讓他快樂成長,但是,我又怕他走到邪路上,只顧著快樂,長大了一事無成,沒條件快樂。」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單親媽媽的心。
看看她的來信,再看看你的來信,我真想安排你們兩個人見面,讓你們從對方身上,看清各自最在乎的人的模樣。
是的,親愛的姑娘,你不喜歡媽媽,卻一直愛著她。
媽媽對你一直很苛刻,卻也一直愛著你。
你們都明明愛著對方,卻把彼此推進傷害的坑裡。
這是你,需要看見的第一個問題——
▷1◁
那個糟糕的媽媽
已經拼盡了全力
對於媽媽來說,這世上最大的失望,其實不來自孩子和男人,而是來自自己對自己的否定:
沒有當媽的時候,我也以為自己生了娃,一定會成為天底下最好的媽媽。
當了媽媽以後,我也才知道,自己原來也是糟糕的那一個。
為什麼?
除了「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媽媽」這一身份之下,藏著一個女人太多的苦澀和掙扎。
這種苦,不僅僅指養育的勞累,生活的壓力,還有精神的折磨,婚姻的變故,情感的分裂,工作的盤剝,生活深處各種抉擇的碰撞與考驗。
這種種的考驗,投射到媽媽身上,都會化身成面目猙獰的情緒,讓她焦慮,讓她衝突,讓她痛苦,讓她在不自覺中,傷害到最愛的孩子。
你媽媽遭遇被出軌,被你的爸爸所傷,看著他和別的女人有了私生子,她有一萬個理由糾纏,但還是選擇忍痛放手,帶著你獨自過活。
她有委屈,有舊傷,有怨憎,有不甘,而你尚且年幼無法替她分擔,她又不願隨便找個男人,讓你活在嫌棄和顛沛裡,所以,她選擇故作驕傲和要強。
但,她的孤獨和哀傷,一直儲存在體內。
她對你的控制,對你的苛責,對你的嚴要求,包括把對你爸的恨投射成對你的刻薄……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的情緒無法紓解的症候。
她當然是有問題的,是不對的,是需要糾錯的。
但她的倒逼和管教,也讓你在一路自律苦讀中,最終考上了重點院校,走在向上的路上。
哪怕,她的方式是你討厭的,但這不夠好的一切,也是在家庭和事業中輾轉焦慮的她,拼盡全力才做到的。
她希望用「嚴格的愛」,把你推到比她更高的起點上,看見更大的世界,走向更好的人生。
哪怕,這樣會把她自己,變成你最討厭的人。
親愛的姑娘,我這麼說,並非替你媽媽開脫,而是希望你穿越否定和憎恨,看見媽媽的苦楚:
她不是完美的,她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她的確傷害了你,但她也付出了所有來愛你。
你可以不認同她,但你要看見她。
因為,媽媽是你的源頭和母體。
惟有你看清了她,你才能看清自己——
▷2◁
身患抑鬱的你
已經走進誤區
很多人天天談原生家庭之傷,其實根本不知道,原生家庭之傷到底是什麼。
原生家庭之傷中,最痛的傷,就是受傷的孩子會在疼痛的傷害裡,不自覺地沿襲父母最壞的一面。
比如,暴戾的父母,會有同樣暴力的孩子;
懦弱的父母,會有同樣膽小的孩子。
為什麼,我們明明最討厭父母的缺點,偏偏又繼承了他們的缺點?
因為,對痛苦記憶深刻,是人性的弱點,越痛越不能忘,越不能忘越會模仿。
還因為,仇恨其實是罪惡的幫兇,你越恨一個人,你就會在負能量中,越來越像他。
還沒有走出青春期,也沒有體味養家難的你,今天還無法體味媽媽的苦,還在「她不愛我」的否定裡,一直憎恨,一直痛苦。
其實,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把媽媽最不好的一面——愛控制人——學得淋漓盡致。
你考上大學後,媽媽或許因為忙碌,或許因為醒悟,不再控制你,學會放手,回到自身,你卻不知不覺地,在用惡意控制她:
不管是你對她工作的排斥,對她學生的妒忌,還是因此患病,某種程度上,都是控制她的表現。
一直被媽媽控制的你,在掙脫媽媽的束縛後,並沒有做好獨自飛翔的準備。
我這麼分析,希望沒有給你帶去太大壓力,而是期待你能看清自己,並跳出原生家庭的魔咒:
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包括我們的父母。
但如果我們把太多的心力,太多的注意,太多的糾葛,都放在他們身上,而忘記了自己腳下的路,那麼我們就會在痛苦裡,變成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
為避免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我們要走好自己的路,好好學習,不斷奮鬥,強大自己。
我們成了更好的人,創造了更多的愛,走到了父母無法企及的地方,才能真正看清,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它決定了我們的起點,但無法左右我們的未來。
它傷害了我們的過去,但無法定義我們的明天。
而我們的父母,某種程度上也是原生家庭和情感婚姻的受害者。
我們可以不原諒他們,不理解他們,不擁抱他們,但要學會不拿他們的錯誤,耽誤自己的人生,並在這樣的認知裡,回到自身,解決問題——
▷3◁
當媽媽回到自身
你也要珍愛自己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見過不少單親媽媽,也問過她們一個問題:
「把孩子養大後,你會做什麼?」
令我心情複雜的是,這些媽媽的答案五花八門:
學畫畫,學瑜伽,學寫作,去旅行,和相愛的人結婚,一個人週遊世界……
仔細品讀,你會發現,這些看似迥異的答案,其實內核都一樣:
孩子長大了,我要做自己。
正是這樣的答案,讓我看見:
長期一個人扛起整個家重負的單親媽媽,為了生計和養育,一直在隱藏真實自我——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夢想。
原來,媽媽,也是有夢的人。
原來,單親媽媽,更是渴望做自己的人。
看著你的來信,我忍不住想,你的媽媽,應該也有自己的夢吧。
你考上大學後,她把注意力從你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邊上班邊搞補習班,除了掙更多錢給你好的物質條件,會不會也有她的夢在裡面?
她想在家庭和工作之外,通過做事,找到另一個勇敢的、真實的、無畏的、被尊重、被接納的自己。
所以,請你允許她做自己吧。
她為了這個家,付出了美好的青春年華,如今,終於可以在長出一口氣中,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啦。
已經成年的你,也請不要活在媽媽的陰影裡,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吧:
好好完成學業,認真規劃前程,找到自己的熱愛,轟轟烈烈談場青春的戀愛,跟著自己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親愛的姑娘,這封長信的最後,我還想和你分享我的心理學老師,給我講的一個故事:
有個出生在不幸家庭的女孩,母親早逝,父親暴力,在一路缺愛中,嫁給了一個糟糕的男人,遇到了一段不幸的婚姻。
後來,她和男人離婚,獨自一人不幸地帶著孩子生活。
再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她每天還活在不幸裡,渴望愛,卻覺得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愛她,非常孤獨,卻沒法走近任何一個人。
為了拯救自己,她決定踏上朝聖的路,翻過雪山和草地,走過沙漠和荒原,去拜見智者。
「先知,我想要一個人,像媽媽那樣,毫無保留地愛我,永遠不會離開我,永遠不會背叛我,永遠不會傷害我。」
她說。
智者嘆口氣說:
「媽媽會被疾病帶走,愛人會被別人帶走,孩子會被使命帶走,這世上留下來陪你的人,惟有你自己。
我的孩子,請當自己的媽媽吧。
像媽媽那樣,照顧自己的健康和情緒。像媽媽那樣,給自己長情和體恤。」
親愛的姑娘,不要像這個故事中的女人一樣,韶華易逝,容顏衰老,還在苦澀疼痛中,尋找媽媽。
你已經成年,願從此刻起,當自己的媽媽。
當自己的媽媽,在愛的指引,走出陰影裡來到陽光下,鑄造夢想的家。
這是所有原生家庭不幸的小孩,都要歷經的長大。
加油。
- The End -
文章簡介: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主播簡介:流年,河北省朗誦協會會員,有聲平臺主播。一個用聲音溫暖心靈,用真誠擁抱生活的朗讀人。微信:Lucy0612777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