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轟動法國的安樂死案件,引起了世界對於生死權力的激烈爭吵。
今年42歲的Vincent Lambert自2008年的一起摩託車事故後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他的妻子、父母和兄弟姐妹圍繞著Lambert是否應該繼續「活」下去的問題鬥爭了長達5年多的時間。
2015年的Vincent Lambert
一家人經過幾年的法律紛爭,今年4月,法國最高行政院駁回了Lambert父母的起訴,批准了醫院停止治療的決定。醫院決定於5月20日對Lambert執行拔管。
18日,Lambert父母做出最後一搏,通過《費加羅報》向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公開信,這也是繼2018年後的第2封公開信。信中稱:「總統先生,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的話,Vincent Lambert會在5月20日後的一周內由於缺水和營養而死去「,「2019年了,法國沒有人應該被活活餓死」。
Lambert的父母得到了民眾響應,20日時遊行抗議的人群
隨後,馬克龍居然真的回應了:雖然他表示惋惜,但生命終結的問題沒有明確說法,自己沒有權力幹涉法律的裁決。
馬克龍的回應 / 圖源網絡
於是本周一,醫生拔掉了Lambert的胃管、關掉了生命支持設備,並讓他服用鎮靜劑,在接下來的幾天內「自然」死亡。
正當人們覺得這個已經轟動幾年的法國「被動」安樂死的標誌性事件——朗貝爾案已經落下帷幕時,反轉又來了……
就在Lambert被拔管12小時後,經巴黎上訴法庭裁定,命令院方恢復了他的水和營養供給。聯合國委員會正在審理此案,這一過程可能還要花費數年時間。
Lambert的案子引起了歐洲各地民眾關於「安樂死」的激烈爭辯,甚至法國總統馬克龍都為此發聲。這個案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5年官司,4次拔管宣判
2008年31歲的蘭伯特在一場摩託車意外中頭部嚴重受傷,從那一後便四肢癱瘓在床11年,醫生認為其已經是「植物人」狀態。
2013年起,Lambert的醫生多次向其家人提議停止人工維持生命,但家庭成員意見不一,一直僵持不下。Lambert的妻子、5個兄弟姐妹和侄子都贊同停止對Lambert進行生命維持,而他的父母和其他2個兄弟姐妹卻強烈反對這個建議。
Lambert的妻子認為丈夫已經沒有好轉的可能,與其這麼痛苦的活著不如讓他有「尊嚴」的離去。然而,Lambert信仰天主教的父母卻認為他們的兒子只是殘疾,他能自主呼吸、眼睛還能偶爾睜開,他還活著,「被動安樂死」的決定無異於是在「殺人」。
Lambert的妻子(上)和父母(下)
Lambert的案件於2015年訴訟到歐洲人權法院,法院判決停止治療並認為這不屬於違法生命權。一個月後,Lambert的父母的覆審要求被駁回。根據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醫院決定重新著手對Lambert停止醫療的程序。
Lambert父母依然不肯接受這個裁定結果,並在網絡上公布了Lambert的一段錄像:Lambert的兄弟舉著手機放在他的耳邊,手機裡傳來他的母親呼喚他的聲音,表示一定不會放棄他。已經被拔管的Lambert的睜開了雙眼、眼珠轉動,似乎有所回應。
公開視頻中的Lambert
這段視頻引起了法國民眾的強烈反應,認為Lambert還有「意識」,並不是植物人,法院不能做出放棄治療的裁定。
Lambert的醫生反對其父母的說法,表示視頻與實際不符,這是誘導公眾的行為。Lambert的一系列反應不能代表他有意識,植物人的認知能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但是還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植物人有時可以睜開眼睛,但並不代表具有主觀意識和情緒。
雖然醫生已做出解釋,但是迫於公眾的輿論壓力,醫院還是繼續維持Lambert的生命,而Lambert的父母也在繼續上訴。
又經過幾年官司,2018年1月,法國最高行政法院駁回Lambert父母的上訴。今年4月,法國國務院表示,支持最高行政法院同意拔管的裁決。Lambert醫生於5月20日再次做出停止治療的決定,這已經是對Lambert的第四次「死亡宣判」。
Lambert「被動安樂死」的裁決目前已被推遲,可能接下來又是長達幾年的法律紛爭,所有人都在評論Lambert的生死去留問題,而他本人卻做不了主……
安樂死:主動、被動、醫療協助
其實,法國是禁止「安樂死」的。但是醫院對Lambert提出拔管決定,是基於法國於2016年通過了被稱作「被動安樂死」的克萊埃-利奧內蒂法——允許醫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屬意見的情況下,為重症患者進行「深度而持久的鎮靜並結合鎮痛措施,直至死亡」。
除了被動安樂死,還有「主動安樂死」(醫生使用藥物或其他方式儘快結束患者痛苦的生命)、「醫療協助自殺」(醫護人員給予患者相關藥物,自己結束生命)。
前段時間,同樣引起輿論潮的「亞洲第一位安樂死的中國人」——臺灣主持人傅達仁便是在瑞士一家安樂死機構採取醫療協助的方式進行「安樂死」。
傅達仁安樂死畫面曝光 / 圖源網絡
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爭議,一直沒有定論。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給安樂死立法的國家,後來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都先後承認主動安樂死合法化;德國、瑞士、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的部分地區允許醫療協助自殺。瑞士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為外籍人士執行安樂死的國家。
醫療存在極限,對於那些罹患絕症的患者,以及長年臥病在床、不能動彈、每天打針吃藥、甚至插管維持生命的人來說,「死」不一定並「生」更可怕。
還有人表示活著從來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生命裡只剩下「活著」這件事了。
向前是奇蹟,往後是倫理
植物人醒來的機率有多大?目前還難以預測植物人能不能醒來、多久才能醒來。一旦植物人狀態持續超過數月,很少見有好轉,沒有人能完全恢復。但是並不是沒有植物人甦醒的例子。
2018年,據阿聯《國民報》報導,阿聯女子 Munira Abdulla1991年由於交通事故變成植物人,沉睡27年後甦醒。
Abdulla坐在輪椅上參觀阿布達比的大清真寺
甚至,比植物人更嚴重的「腦死亡」都有報導過奇蹟的發生:美國一男孩遭受了嚴重的腦外傷和七處顱骨骨折,被醫生宣布腦死亡,但卻在器官捐贈前一天醒來。
Trenton McKinley沉睡了2個月,幾乎無自主呼吸
當然,也有很多永遠沒有醒過來的植物人,直至死亡。這才是植物人中的「常態」。
植物人Aruna Ramchandra Shanbaug的案子也曾引起轟動。Shanbaug是一名印度護士,1973年因被一名醫院護工用鐵鏈勒住脖子進行性侵犯變成植物人,期間印度最高法院也駁回了對於她的安樂死請求,持續植物人狀態近42年後,於2015年5月18日死於肺炎。
Aruna Ramchandra Shanbaug / 圖源 wikipedia
向前一步是等待奇蹟,向後一步是倫理的束縛, 沒有對與錯。道德、倫理、安樂死、公民死亡權利永遠都是世界的難題。
[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48307272
[2]https://www.cbsnews.com/news/frenchman-vincent-lambert-kept-alive-united-nations-appeal-fierce-debate-france-right-to-die/
[3]https://www.straitstimes.com/world/united-states/brain-dead-boy-wakes-up-day-before-organ-donation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una_Shanbaug_case
本文首發:醫學界
本文作者:張歡
責任編輯:田棟梁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2018年中國醫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年終獎發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