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不僅會害了自己更會毀了孩子,父母要了解的溺愛形式

2020-12-15 親子研習社

前幾天一張圖片刷爆朋友圈,驚呆了眾人。為了勸孩子去上學,一位媽媽居然向孩子下跪一個小時。更奇葩的是,孩子非但無動於衷,居然還拍照發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對於這樣的情況,作為父母要好好反思,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如此令人驚訝的舉動?這位媽媽已經不是正常的愛孩子了,或許,她應該好好反省:當初是做錯了什麼,為何今日要下跪?

這樣的孩子,我是真的迫不及待想給他一巴掌。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養育出了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孩子成這樣,與父母是逃脫不了干係的。中國式的父母只會一味地付出、溺愛,這種溺愛甚至可能會毀了孩子。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再到毀滅。」為人父,為人母的你,是否在溺愛自己的孩子呢?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那麼,什麼是溺愛?

我們先來看看「溺」這個字,是「淹沒」的意思。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泛濫成災,自然也就會「淹沒」孩子,這就是溺愛,是一種不理智,甚至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著名早教家馮德全在1000個嬰兒、幼兒和小學生的家庭做了兒童性格的調查。其中也調查了溺愛孩子的種種表現,把它總結出幾種普遍存在的溺愛形式。

父母可以自己「照照鏡子」,「對號入座」,看看我們家孩子已經被愛淹到哪裡了?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高高在上,處處被特殊照顧,吃獨食,好的事物獨自享用。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還有,孩子經常買新衣,穿新鞋,買新玩具......好吃好喝的都是獨自一人享用。

這樣培養,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特殊的人,習慣於高人一等,於是父母慢慢把孩子培養成仔細,沒有同情心,不懂得關心的人。

正確的方式是,視孩子為家庭普通的一員,家裡的一切都是大家享用的,即使只有一個蘋果,最好也大家分著吃。如果是考慮要照顧孩子身體的特殊情況,讓孩子多吃,就要說明理由。

每個人的生日,節日都應得到全家的祝賀。每個人的困難,大家都來關心。有時更要照顧老人、病人、鼓勵孩子「克己利他」』,「愛人為樂」。

當孩子請客或送禮物給人時,大人最好謝謝他,並且收下,能吃的就吃掉。這樣孩子才懂得關心他人,才會有公平意識。

2.過分注意

一家人的視線一直圍繞著孩子轉。過年過節的時候,親戚朋友來了家裡,一群大人圍成一圈,孩子在中間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孩子在眾星捧月中成長,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中心。

孩子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嬌氣,驕傲自滿,缺少禮貌。常常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樂,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有句名言,他說不要讓孩子覺得,是他給家庭帶來了歡樂;而是要是孩子感到,因為有了父母,給他帶來了幸福,他是個負債的人。'』

照這句話做就不應該過分注意孩子,有時只可適度地關照他,注意他。客人來了跟孩子打招呼,對孩子有禮貌,表示尊重是不虛的,但不宜過分熱情,也不要把孩子當中心話題。

要經常把孩子丟開談大人自己的事。對於「人來瘋」的孩子,在客人來之前家長要經過他:客人來了不要衝,必須要有禮貌,尤其不能妨礙大人談話,專心做自己的事情。

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的現象很普遍。有的家長還給孩子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欲望就更輕易滿足了。

這樣孩子容易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缺乏忍耐和吃苦精神。孩子有物質要求應當怎樣對待呢?不該滿足的就決不給予滿足,應當滿足的一般也不馬上滿足,要讓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

爸爸媽媽平時可以這樣說:「等媽媽發了工資我們再去買,好嗎?」「等你某某方面有進步,得了3朵小紅花,爸爸會獎勵你的。』』

鼓勵孩子去爭取,因為人生是不會一帆風順的。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難和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這種性格品質也是早期生活養成的。

5歲後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是好事,但是要記帳,鼓勵他該用的地方就要大方地用,不該花的地方就要節約,有獨立精神。既不亂花錢,也不要養成吝嗇和「守財奴」的性格。

4.生活懶散

縱容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從不整理收拾自己的東西,做事要有始有終。很多孩子有拖延症,難道孩子的拖延症不是父母縱容的嗎?生活懶散的孩子長大了,註定長大了也只會平平無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規定好睡覺起床的時間。平日裡要教孩子學會整理東西,慢慢的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要是一直被溺愛下去,不僅未來成才很難,甚至孩子需要脫離家庭獨立生存的能力都完全喪失。孩子的身上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有缺點不肯改正才可怕。

相關焦點

  • 父母「溺愛」孩子,毀了孩子又毀了自己!拒絕溺愛,做合格的父母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溺愛不過是對孩子荼毒而已,溺愛會讓孩子忘乎所以,是將孩子進一步扼殺在搖籃中的源頭。所以我們應當了解,溺愛的後果,則是孩子驕橫乖張的起因。
  • 這樣的行為不是「愛」孩子,溺愛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親們把他們的孩子銘刻在基因裡,這是自然生長的法則,也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過猶不及,給孩子太多的愛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一生。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錯呢?」愛是沒有錯的,錯在哪裡?月滿則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愛情也是如此。要以理性的方式去愛孩子,所謂愛子,就是要有遠見,要有長遠的眼光。
  • 9歲男孩對奶奶大打出手,過分溺愛會害了孩子,摒棄中國式溺愛
    有這樣一句話大家有沒有聽過:你不讓孩子吃苦,他會讓父母吃苦;是的,孩子吃點苦沒關係,反而會令其獲得堅韌不拔與吃苦耐勞的品性;但被溺愛的孩子,一定會是一個熊孩子,甚至可能成為一個白眼狼。一個9歲的男孩因為奶奶叫其回家吃飯,在公園裡對老人大打出手,不僅拳打腳踢,甚至還用腳狠狠的踩老人的臉;眾人看了非常氣憤,上前制止;而這個奶奶卻沒有任何怨言,甚至還在保護自己的孫子。你們說說,這還是你們所喜愛的孩子嗎?孩子本應太真無邪的內心,何時成了這副樣子?這分明就是魔鬼,就是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 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
    話說今天在小區玩,一個3歲左右小男孩想在小女孩旁邊看她挖沙子,小女孩看起來4歲左右,可小女孩不樂意了,不停的用把沙子往小男孩身上豁,最後把男孩逼急了,拿著他的挖掘機就去打小女孩,女孩感覺自己沒佔道便宜就哭,這個時候女孩的媽媽不樂意了,非要男孩媽媽帶她家孩子去看病,說是孩子受傷了。
  • 父母溺愛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有些家長對於溺愛孩子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對自家孩子稍微更寵愛了一些,不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的,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家長會以為自己只是對孩子偏愛了一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溺愛會造成孩子不懂體諒和感恩父母,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養成任性、目中無人的跋扈性格。
  • 您的溺愛正在毀了孩子
    孩子是父母掌心裡的寶,這世界上很少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這種愛應該是什麼樣的愛呢?我想有一部分父母是掌握不好的。給予孩子的愛,如果沒有拿捏好,就會變成一種幾乎會毀了孩子的愛——溺愛。今天在電梯裡看到一位媽媽給她的應該有十歲左右的兒子擦鞋子上的灰塵,嘴裡還說著:「對不起,媽媽早上忘了給你擦鞋子了。」但男孩看上去完全沒有任何感激之意,只顧在電梯的不鏽鋼門上照鏡子。
  • 父母對孩子的寵溺嬌慣,對孩子有害無益,「溺愛教育」會毀了孩子
    在學校期間,出於孩子的頑皮本能,楊鎖也不願意學習。這種事情其實很正常,很多孩子其實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只要老師嚴厲管教,也就能改過來了。但是,接下來發生在楊鎖身上的事情,就和其他孩子完全不同了。當老師嚴厲管教楊鎖的時候,楊家父母直接找到學校來,根本不允許老師管教。
  •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把孩子引向歧途,毀掉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 被溺愛的孩子,是被父母傷害的孩子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照顧非常細緻,根本不需要孩子操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婚姻,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幫孩子安排。至於孩子是怎麼想的,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縱容型溺愛的父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管要求多麼不合理,他們都會去滿足,孩子在外面犯了錯,也是一味地偏袒。至於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沒人去考慮。
  • 父母們要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溺愛孩子3種典型方式別再犯了
    父母們要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溺愛孩子3種典型方式別再犯了父母的教養風格也會影響孩子的一些判斷和認知,心理學家鮑姆林德認為家長既不應該過度懲罰孩子,也不應該一味放縱,應該為孩子訂立一些規則,真情實感的對待他們。
  • 育兒經:過度溺愛會毀了孩子
    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比如幫媽媽做家務,可以自己洗自己的內衣內褲,幫爸爸媽媽捶背等,如果事事應允,則就會養成一個驕橫的孩子。  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能責怪孩子,即使是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也會找藉口為孩子解脫,「這不是你的責任
  • 溺愛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種毒藥,會上癮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溺愛孩子這方面許多家庭都有出現。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要什麼就給什麼,只要孩子不哭鬧開心就好。還有些是高齡產子覺得孩子來的不容易,就算再過分的要求也能答應,什麼都依著孩子來。在培養孩子各種能力的時候,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孩子的能力就會逐漸削弱。從而使孩子沒有能力獨自去面對,遇到事情總會想著,爸爸媽媽能幫自己處理好。這樣的溺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有些家長覺得自己這些常見十大表現方式,是對孩子愛的表現。卻不知這些表現會害了自己的孩子!這十種溺愛形式有你嗎?
  • 姥姥給孩子奶瓶偷裝可樂,中國式隔代溺愛害了多少孩子?
    以過來人的經驗教訓子女怎麼撫養孩子,比如優米姥姥,不聽取子女的意見,過分沉溺在自我的認知裡面。與其說是愛孩子,更深層次的其實是滿足自己情感表達的需求,沒有真正去理解什麼是對孩子更科學地給予。另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完全的隔代撫養也就是說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包括父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探望一次孩子的情況,這也是完全的隔代撫養。」
  • 溺愛孩子會產生多大危害?專家提醒:長期受到溺愛的孩子,不快樂也不...
    著名的神學家Karl Barth寫得很對:「快樂是感恩最簡單的形式。」 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會充滿感恩和快樂,而另一些孩子卻不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與童年時期的溺愛有關?
  • 這個「毒包子」毀了多少娃?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留下永久的傷痛
    這個「毒包子」毀了多少娃?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留下永久的傷痛案例小王是一位餐廳的廚師,也是一位7歲孩子的爸爸,每天早上都會送兒子去上學,經過學校門口的早點鋪總是會給兒子買早點。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殊不知,這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留下永久的傷痛。分析溺愛有什麼危害?
  • 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父母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餵毒藥
    導讀: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父母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餵毒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父母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餵毒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夢語分享: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溺愛!
    女子與母親發生爭執,當街給母親甩了兩個耳光;母親為了請求孩子去上學,當街給自己孩子下跪。更為嚴重的是,溺愛孩子甚至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有個被溺愛的孩子,從小好吃懶惰,只想著如何快速致富。為了一己私慾,給父母購買保險,在他們茶水中下毒,製造煤氣中毒假象,用父母的性命來謀取錢財。
  • 南懷瑾:溺愛是害,要讓孩子知道人生的艱苦!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老實說,我們這老一代,比他們都行。為什麼?我們經歷過這一時代的大亂,今日的年輕人看都沒有看到過。逃難、餓飯、國破家亡的痛苦,更沒有經歷過;也許說在電影上看過,但那是坐在冷氣裡的沙發上看的。學問是要體驗來的。所以孔子的這句話,要特別注意。
  • 孩子絕對不能溺愛?3歲以前,請盡情「溺愛」孩子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武志紅老師的分享,他說中國父母最大的謊言就是溺愛,家長總覺得對孩子溺愛,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愛而墮落。我們之所以認為溺愛毀孩子,是因為很多父母對溺愛有著很多誤解。中國父母對溺愛的誤解混淆了愛和溺愛。愛的本質是給予自由,真正的愛應該是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
  • 應採兒拒絕長輩對孩子溺愛的行為,你不拒絕長輩溺愛,以後會怎樣
    1)父母置氣,餐桌教育或是撒手不管多數家庭裡,父母會跟孩子置氣,看孩子吃個飯磨磨唧唧,半天也還沒吃完、要不就是吃了一桌子一地,要不就是只吃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一口也不動。父母當時當下不做出阻止溺愛成長的事,心中只會積累很多的抱怨,怨老人、怨愛人慣下了孩子太多的壞習慣,抱怨也是與事無補的事,後悔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