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大家有沒有聽過:你不讓孩子吃苦,他會讓父母吃苦;是的,孩子吃點苦沒關係,反而會令其獲得堅韌不拔與吃苦耐勞的品性;但被溺愛的孩子,一定會是一個熊孩子,甚至可能成為一個白眼狼。
無錫的12歲男孩,因為自己不小心打碎了飯店的玻璃,想讓他的母親替其賠償;母親到場後說了他幾句,結果孩子竟然動起手來,當場卡住媽媽的脖子,好在眾人及時拉開才沒有釀成禍害。
一個9歲的男孩因為奶奶叫其回家吃飯,在公園裡對老人大打出手,不僅拳打腳踢,甚至還用腳狠狠的踩老人的臉;眾人看了非常氣憤,上前制止;而這個奶奶卻沒有任何怨言,甚至還在保護自己的孫子。
你們說說,這還是你們所喜愛的孩子嗎?孩子本應太真無邪的內心,何時成了這副樣子?這分明就是魔鬼,就是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這些時間表面上所暴露的,可能只是孩子的問題;但實際上,這種問題無疑是源自於父母教育的失敗所致。究其根源,就是長輩、父母對孩子的溺愛。
記得郭德綱有一個段子這樣說:天下爹娘沒有不疼孩子的,你寵著慣著,但社會上的人可不吃這套;你把孩子管好了,他進入社會以後就不需要別人再管教了。
這話一點不假,中國式的溺愛,只會一味地去包容孩子所做的一切;但這種包容真的對孩子好嗎?你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包容」還是「縱容」;你這樣做會對孩子的未來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有這樣一位母親,他的孩子偷偷地拿了別人家一根針,這位母親不罵反誇;而後,這孩子又開始偷別人家的雞鴨,母親更是大大的讚揚了孩子。
慢慢的,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了,劣跡斑斑的他,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江洋大盜,並犯下死罪;而在行刑前,母親疼愛的撫摸著孩子的臉,而孩子惡狠狠的一口咬掉了母親的一塊肉。
並且說:「如果我小的時候偷針時,你能夠罵我,勸我改邪歸正,我何至於有今天?我的死都是被你害的!」是啊,如果父母能夠早些認清事實,那麼孩子怎會有如此悲劇?
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孩子在被判處死刑後,仍然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更不懂得反思自身原因,卻要責怪父母,其實這本身就已經是這位母親最大的失敗了。
其實大多數家庭的問題,並不是窮苦、文化程度低、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夠、以及好習慣的培養等,如果家庭環境不好也不要緊,要給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孩子在童年時期歷經磨難越多,他成年後越能從容地面對社會。
寫在最後:
我們的孩子在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與挫折,如果你將孩子保護得太好,那麼孩子進入社會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脆弱不堪的人;所以,別覺得你給予孩子的是愛,要懂得「慣子如殺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