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岸線綿長,說去看海,大家提及最多的是福州平潭島,莆田湄洲島,廈門鼓浪嶼,還有寧德的霞浦灘涂。而地處福建最南端的漳州,則顯得特別低調。
小編作為福建人從來沒有深入到過漳州,唯一有交集還是前幾年在廈門的時候,去龍海角美逛了一圈。這次的目的地是去漳州漳浦縣的翡翠灣,應朋友之約,幾個人從福州驅車前往,小玩兩日。
六鰲半島在福建省南部海岸,隸屬於漳州市漳浦縣,位於浮頭灣與臺灣海峽間。其西與古雷半島對峙,東有外劈列島,東北以大店、塔底一線與深土鎮毗,以半島上集鎮六鰲得名。
因為是前天下午從福州出發,所以到達漳浦已經是夜裡8點多,幾個人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找了一家口碑較好的海鮮排檔大快朵頤了一番,人多,所以不好意思拍照,美食留在了胃裡哈哈,吃完晚飯,去翡翠灣景區遊玩,逛了一圈找了家民宿過夜,單間一晚上180,湊合一晚,等第二天早起趕海。
六鰲的夜空好清澈!翡翠灣的沙灘軟綿綿,非常舒服。
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在晚上看到如此多的星星,晚風習習,涼爽而清幽,一夜好眠。
第二天早晨吃了當地特色美食——魚肉丸,口感非常酥鬆有嚼勁,但湯的味道有點腥。
六鰲鎮上挺大的,都是居民樓,沿街商鋪不是賣海鮮就是賣漁具的。
這是朋友家在鎮上的房子,四層樓高,帶著院子,內部裝修很豪華,這種別墅在當地很常見,看來這裡的人們挺富裕的,家家戶戶奔小康。
驅車前往漁港碼頭,很可惜沒有看到漁船爭相出海的場景。長達兩個月的禁漁期,所有漁船都避港休整,朋友說等7月份開漁,會很熱鬧,海鮮也比較便宜,到時候再來看看。
站在海角1號,切身感受到那跨越太平洋的海風呼呼吹入大澳灣的感覺,伴著海濱彼岸的海浪一波又一波推過來,別有一番悠閒滋味。
六鰲是個半島,海岸線綿長,境內旅遊資源豐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鰲古城,始建於公元1388年,與崇武、銅山並為閩東南沿海明清兩代沿海抗倭的歷史證物,極具考察觀光價值;具有「海峽西岸一景」之稱的千年海蝕奇異景觀更是吸引不少海內外遊客。
不過我們並沒有去景區遊玩,反倒是對趕海很有興趣,在阿胖的帶領下找了一片沙灘撿撿海貨,結果空空如也。
海貨沒撿到,一行人只好找到鎮上的海鮮小販,購買一些貝類加工了,給午飯加餐。當地海鮮不算貴,海螺一斤18元,或許是因為有熟人的原因。據小販說,漳浦的海鮮價格比東山便宜,品類比霞浦豐富。
買完海鮮,我們去了朋友姐姐在海邊養殖場的家裡吃飯,桌上海鮮多蔬菜少,味道清淡,很多海鮮都是原味,簡單的過水之後,直接蘸料吃。一開始有點好奇,不見女主人上桌吃飯,後來聽朋友說,她們當地的女人很少會上桌吃飯的,尤其是有客人在。無法評價這種風俗,不過閩南的女人真是賢惠啊。
我的朋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漳浦人,卻沒有選擇在漳浦生活和工作,他已經在福州好幾年了,也在福州買了房,家裡真的不差錢,他是家裡的老么,上面還有7個姐姐,你沒聽錯,就是7個!我們都打趣,發財了要。
靠海吃海,天時地利,漳州是個好地方,尤其是廣大的濱海農村地區,地平水多,土壤肥沃,一年三熟,主要產業是海產養殖和漁業捕撈,相比福建的閩西北,這裡的富裕程度要高很多,當然也離不開勤奮的人們。
朋友家就是劃了一片海,投資一百萬搞海蝦養殖,年產值達300萬之多,真是讓人羨慕啊!難怪他說這裡的女孩很少外嫁。
午飯後,躲到七座小車裡,打開後備箱,躺在椅子上,海風微涼,遠處的風車轉山轉水,好不愜意.....
六鰲除了海鮮,還有一個特產很出名,就是六鰲紅心地瓜,這裡有大面積連片沙田,其中僅地瓜種植面積就達到14000畝,這座小鎮因盛產漳浦地標產品「六鰲地瓜」而盛名遠揚。
每年開春時節,六鰲鎮農民就開始挑選地瓜種苗種植,經過100天左右精心的施肥、澆灌和管理,第一季「六鰲地瓜」就可採摘了。暑假最熱的兩個月,是六鰲地瓜盛產期。緊接著,瓜農又開始種植第二季,於秋末冬初再次採收。這樣循環往復,整個六鰲鎮年產六鰲地瓜超過42000噸。
六鰲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一方面大面積沙田不僅鬆軟、細膩,而且富含各種礦物質,另一方面則因為日照時間長,海邊的早晚溫差也比較明顯,非常有利於地瓜糖分的分解。六鰲海邊沙地種植的紅薯與普通紅薯的區別之處是:海邊沙地種植吸收海水含有天然的鹽分,讓地瓜口感香甜糯。
這麼好吃的東西,綿羊哥哥分享給大家,真的很好吃哦。
我們在返程路上,採購了一麻袋回去,夠吃好幾天了。
六鰲之行,只是走馬觀花,駐足小兩日便返榕,簡單的隨筆,記錄新鮮的心情。各位看客勿怪。
六鰲嚴格意義上不算個景區,但值得一玩。最適合露營的月份是7、8月,因為這兩個月幾乎不下雨,更重要的是,看到海邊日出的可能性很大。要是其它月份去,最好帶上外套,睡袋,以防晚上風大。
露營自然是要備好野外生存的物品,比如防蚊液,手電筒,海灘上可撿取柴火在那邊搞燒烤,或者篝火晚會。這裡住宿吃飯都很方便,價格也不貴,有時間的朋友或可來轉轉,建議自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