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天數:1天;研學對象: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
研學課時及研學對象
研學場景:林地、山地森林。
研學材料:苔蘚、PH試紙、滴管、試管、電子顯微鏡、投影儀、長有苔蘚的土壤、白大褂、活體蝸牛、活體馬陸(千足蟲)、飼養盒、蘑菇孢子印、噴壺、一次性桌布、小刀等材料。
活體研學材料(圖示):
活體研學材料
1.激發其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意識。2.了解簡單的生態系統,學會製作孢子印,正確使用電子顯微鏡,用放大鏡觀察黴菌的形態結構。3.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動手能力和美學能力。4. 將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融會貫通,通過提問激發孩子的思考,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認知能力。
(一)重要知識點
1.植物的起源。 2.什麼是苔蘚植物。 3.苔蘚植物的特點。 4.保護苔蘚植物對大自然的重要性。 5.了解蝸牛、馬陸等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6.了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概念。 7.認識自然界的共生關係。 8.了解蘑菇的相關知識。 9.了解黴菌的相關知識。 10.認識幾種獨特的蘑菇。 11.學習製作蘑菇孢子印。 12.觀察黴菌的形態結構。
製作孢子印
(二)活動策略
1.人類呼吸的氧氣從何而來?苔蘚是植物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想像。2.提供綠藻苔蘚等植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描述形態和特徵。3. 展示活體種植的蘑菇,讓學生觀察蘑菇下方的菌包,引導學生探究出這些在地下蔓延的白色菌絲,才才是蘑菇的「真身」。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安排分為4節課,每節課45分鐘。第一節課:森林綠色的拓荒者;第二節課:森林中的生命密碼;第三節課:蘑菇?魔菇?毒菌?;第四節課:苔蘚秘密花園(實踐活動)。
蘑菇的菌褶
苔蘚秘密花園實踐活動具體內容:
(一)實踐內容
結合所學知識,動手製作充滿生機的微型景觀——秘密花園。
(二)製作步驟
1.先將陶粒土放入在玻璃瓶內,大概鋪設2CM左右即可,形成滲水基層。
2.將水苔蘚用水浸溼,用手捏緊水苔蘚有僅有少量水滲出即可。
3.將水苔蘚平鋪在玻璃瓶內陶粒土之上,約2釐米左右,形成隔離層。主要作用是防止以後的基質長期澆水滲入下面的滲水層。
4.將泥炭土和鹿沼土按照1:1比例融合,取一小部分在隔離層上鋪設0.5CM,並壓實。用小噴壺噴少量水。這層土主要作用是壓緊水苔層,防止後面種植物時水苔層被破壞。
5.往混合的泥炭土和鹿沼土裡加少量水,用手攥土可抱團並且有水漬滲出即可。
6.將混合的土鋪設在玻璃景觀瓶中,鋪設土時可以高低不同,這樣效果更好。
7.將網紋草去掉根部的原泥,並鬆散開,可減去整根的1/3鬚根,按預想的設計擺入瓶內。
8.將基質倒入一些,將植物根覆蓋好,調整植物位置、方向,整理景觀的整體造型並適當壓緊,將植物種好。
動手製作苔蘚秘密花園
9.用小刷子掃去苔蘚表面浮土,將底部整理平整待用。
10.將想要種植苔蘚的位置處的基質略微打散一下,按照預想設計挖出淺坑,將苔蘚分成適當的大小,鋪入淺坑,從上向下壓緊苔蘚,苔蘚周邊擠緊,使苔蘚底部和周邊緊密接觸。
11.放入小石子和卡通人偶等裝飾品。
12.澆水。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但不可澆多。澆多基質太溼,空氣溼度達不到,苔蘚容易葉尖過乾枯黃。可先澆少量,觀察一會兒再澆一點,直至水滲下水苔層滲水層略有水漬感即可。
13.用棉籤把瓶子周圍擦拭乾淨,「秘密花園」微型景觀瓶製作完成。
69農業規劃專家:提供研學營地基地與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的策劃規劃、研學課件系統
自然與農業研學課程設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