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研學課程:探索大自然植物小精靈,動手搭建迷你花園

2020-08-24 69農村創業網

研學課時及對象

研學天數:1天;研學對象: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

研學課時及研學對象

研學材料及場景

研學場景:林地、山地森林。

研學材料:苔蘚、PH試紙、滴管、試管、電子顯微鏡、投影儀、長有苔蘚的土壤、白大褂、活體蝸牛、活體馬陸(千足蟲)、飼養盒、蘑菇孢子印、噴壺、一次性桌布、小刀等材料。

活體研學材料(圖示):

活體研學材料

研學課程目標

1.激發其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意識。2.了解簡單的生態系統,學會製作孢子印,正確使用電子顯微鏡,用放大鏡觀察黴菌的形態結構。3.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動手能力和美學能力。4. 將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融會貫通,通過提問激發孩子的思考,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認知能力。

研學策略及知識點

(一)重要知識點

1.植物的起源。 2.什麼是苔蘚植物。 3.苔蘚植物的特點。 4.保護苔蘚植物對大自然的重要性。 5.了解蝸牛、馬陸等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6.了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概念。 7.認識自然界的共生關係。 8.了解蘑菇的相關知識。 9.了解黴菌的相關知識。 10.認識幾種獨特的蘑菇。 11.學習製作蘑菇孢子印。 12.觀察黴菌的形態結構。

製作孢子印

(二)活動策略

1.人類呼吸的氧氣從何而來?苔蘚是植物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想像。2.提供綠藻苔蘚等植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描述形態和特徵。3. 展示活體種植的蘑菇,讓學生觀察蘑菇下方的菌包,引導學生探究出這些在地下蔓延的白色菌絲,才才是蘑菇的「真身」。

研學課程內容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安排分為4節課,每節課45分鐘。第一節課:森林綠色的拓荒者;第二節課:森林中的生命密碼;第三節課:蘑菇?魔菇?毒菌?;第四節課:苔蘚秘密花園(實踐活動)。

蘑菇的菌褶

苔蘚秘密花園實踐活動具體內容:

(一)實踐內容

結合所學知識,動手製作充滿生機的微型景觀——秘密花園。

(二)製作步驟

1.先將陶粒土放入在玻璃瓶內,大概鋪設2CM左右即可,形成滲水基層。

2.將水苔蘚用水浸溼,用手捏緊水苔蘚有僅有少量水滲出即可。

3.將水苔蘚平鋪在玻璃瓶內陶粒土之上,約2釐米左右,形成隔離層。主要作用是防止以後的基質長期澆水滲入下面的滲水層。

4.將泥炭土和鹿沼土按照1:1比例融合,取一小部分在隔離層上鋪設0.5CM,並壓實。用小噴壺噴少量水。這層土主要作用是壓緊水苔層,防止後面種植物時水苔層被破壞。

5.往混合的泥炭土和鹿沼土裡加少量水,用手攥土可抱團並且有水漬滲出即可。

6.將混合的土鋪設在玻璃景觀瓶中,鋪設土時可以高低不同,這樣效果更好。

7.將網紋草去掉根部的原泥,並鬆散開,可減去整根的1/3鬚根,按預想的設計擺入瓶內。

8.將基質倒入一些,將植物根覆蓋好,調整植物位置、方向,整理景觀的整體造型並適當壓緊,將植物種好。

動手製作苔蘚秘密花園

9.用小刷子掃去苔蘚表面浮土,將底部整理平整待用。

10.將想要種植苔蘚的位置處的基質略微打散一下,按照預想設計挖出淺坑,將苔蘚分成適當的大小,鋪入淺坑,從上向下壓緊苔蘚,苔蘚周邊擠緊,使苔蘚底部和周邊緊密接觸。

11.放入小石子和卡通人偶等裝飾品。

12.澆水。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但不可澆多。澆多基質太溼,空氣溼度達不到,苔蘚容易葉尖過乾枯黃。可先澆少量,觀察一會兒再澆一點,直至水滲下水苔層滲水層略有水漬感即可。

13.用棉籤把瓶子周圍擦拭乾淨,「秘密花園」微型景觀瓶製作完成。

69農業規劃專家:提供研學營地基地與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的策劃規劃、研學課件系統

自然與農業研學課程設計系統

相關焦點

  • 植物研學課程:植物莖葉的觀察與科學探索小實驗
    研學課程目標1.知道樹葉的組成部分。2.知道樹葉末端都是尖的。3.了解植物莖與葉的基本作用。4.認識一些可以食用的植物莖。研學課程目標研學課程準備1.材料準備帶莖植物、學生科研套裝(兩個小試管以及配套支架)、水、墨水或食用色素以及兩個帶莖的淺色花朵。2.搭建活動場景學生分組,每組一個手持數碼顯微鏡,準備觀察各種樹葉。
  • DIY專屬自己的迷你花園
    它將拼圖與植物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在好玩的遊戲過程中感受動手與觀察的雙重樂趣。趕緊去一探究竟吧!1、拼圖+種植,組合新穎、樂趣加倍拼圖與植物合二為一,既是可搭建的迷你花園立體拼圖,又是可以種植的盆栽。 3、親子互動的好契機,提升陪伴質量親子合作搭建迷你花園、觀察種子的變化、了解生命的發展。孩子喜歡,家長愛玩,親子互動超溫馨! 4、高顏值外觀,品質精良、細節走心圖案精美、造型萌趣,既是玩具,又是家居擺設,讓人賞心悅目。
  • 研學之旅,學生們探索大自然歡樂不停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作為學校課堂的延伸,是為讓學生在且行且遊的體驗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升文化修養。11月14上午,由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縣教育局、喇叭河鎮鎮政府共同協辦,成都市雷雀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二郎山自然教育課程」研學之旅正式開啟。
  • 太原植物園中小學研學課程發布,研學實踐好去處
    山西日報記者丁園報導:作為太原市唯一的生態植物園,太原植物園開放後除了滿足市民的遊覽需求外,還被賦予一系列重要角色,比如成為中小學研學實踐的好去處。9月18日,太原植物園研學課程發布會上傳來消息,針對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研學課程現已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今後,太原的學生可在老師的統一組織下,入園參與研學實踐,探尋植物奧秘。太原植物園即將開放,園內將匯集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3000餘種植物。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跟著「嘟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妙!
    通過科學教育活動,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參加科學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積累科學經驗,萌發初步的科學意識;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促進智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雨是怎麼形成的?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妙吧重視創設環境科學教育與傳統的「常識教育」不同,將現代科學技術融入其中,內容選擇的範圍擴大了很多。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跟著「嘟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妙
    通過科學教育活動,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參加科學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積累科學經驗,萌發初步的科學意識;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促進智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他們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究欲望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小精靈課堂中跟著小精靈「嘟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妙吧重視創設環境
  • 西安研學課程|中小學為什麼要有研學課程與實踐活動?
    中小學綜合實踐研學活動的課程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學生通過學習以後,在發展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具有重要的導向性與引領指導價值,既是回應資訊時代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總體要求,也是對學校教師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提出的總體性的質量要求,引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方向,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規範指導和目標依據。
  • 教育部所要求的「研學旅行課程化」,到底難在哪?
    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遊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遊的意見》第一次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並明確要求學校搭建一套完善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遊的意見這其實是一個教育契機,自從部委發出《意見》後,各地中小學校正在進行各種探索和嘗試。如何將研學旅行課程化?研學課程如何進行和實施?
  • 研學: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為昆蟲寶寶搭建一個溫馨的家
    本文內容「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為昆蟲寶寶搭建一個溫馨的家」適合於中小學自然教育的野外實踐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了解昆蟲的基本生活習性,認識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分享分工協作下手工勞動與科學探索的成果。(模仿自然的昆蟲住所)2.學生分組,並了解研學任務;3.每組領取一個木板製作的昆蟲房屋框架,帶有8個待填充的小家;4.研學老師講解,如何按照昆蟲生活習性進行材料選擇及搭建;5.組長帶領自己的小組學生,在指定的農場區域收集搭建材料;6.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將收集的材料填充到7個昆蟲小家中;7.材料填充完成後,將整個昆蟲房屋選擇適合的地方進行固定;
  • 研學旅行:讓孩子成長於天地間
    孩子們親手製作迷你蒙古包孩子們學習製作迷你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也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研學旅行是近年來較為火熱的社會話題。時值暑假,記者走訪了海拉爾區多家旅行社、研學基地。通過交談,記者了解到,各旅行社和研學基地開設的研學課程覆蓋人群已經從中小學學生擴展到幼兒園和高中學生,而今年的研學線路主要以呼倫貝爾境內為主。
  • 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實踐
    博物館將自身資源整合成課程體系,成為研學教育的關鍵環節,對於助推研學旅行的開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中。而在如今我國如火如荼的研學教育工作中,博物館行業的作用日益突顯。
  • 研學實踐: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研學導師如何完善綜合實踐課程
    9月6日,由汕頭市教育局主辦、廣東汕頭華僑中學承辦的汕頭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暨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機器人競技項目線下交流活動在汕頭僑中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行。參加活動的學生展現了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動手操作能力。自去年勞動教育提出以來,學校開始逐步落實勞動課程,把勞動教育設置任務,制定學分,但勞動教育其實不只是一門單獨的課程,應該把勞動教育貫穿融入在各類課程之中,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
  • 研學旅行教育丨讓孩子探索世界 讓教育留下撼動
    研學旅行是一種「旅遊+學習」模式。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體現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研學旅行成為素質教育的創新內容、方式。研學旅行對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南崗區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在「黑龍江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旅行研學研討會」上作精彩展示
    9月20日至22日,「黑龍江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旅行研學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
  • 西安研學——走進野生動物園 探索神奇大自然
    圍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社會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素質教育目標,一條條主題線路,一個個活動方案,讓先研學旅行精彩紛呈。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親近自然,融入社會,體驗生活,讓學生在探究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培養能力,在行走中傳承文明。
  • 新加坡:研學旅行的三種路徑
    新加坡教育部要求所有公立學校都要定期帶學生參加研學旅行,並且要求研學旅行與藝術、文化、科學、人格、體育和公民教育等課程相聯繫,同時需要中小學、高等院校等機構共同商議、設計、審查和修訂教學大綱與教學材料,為學校有效實施研學旅行提供引導,加強學生在認知、情感、身體和美學領域的學習。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 花仙子創意DIY,帶孩子盡情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在這個世界裡,每種花、每叢草、每棵樹都棲息著一個精靈每一個夜晚,大自然的角落裡都在舉辦著一場又一場爭奇鬥豔的「花仙子的晚會」,每一位花仙子都會精心打扮,盛裝出席。認識花的基本結構:能夠針對實物說出每一個組成部分以及他們的作用知道花青素遇酸遇鹼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通過觀察花的結構和記錄花朵筆記,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親自動手製作花朵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 動手製作彩色蝴蝶卷(面點):研學+勞動實踐課程
    蟲洞研學館:專注中小學勞動實踐與自然教育研學課程開發服務!研學+勞動實踐目標1.嘗試製作面點,探索製作的步驟,能運用搓、卷、捏等勞動技能製作蝴蝶卷。2.感受食品製作的興趣,體驗製作過程。研學+勞動實踐準備【二色面卷:紫薯蝴蝶卷】小圍裙,面板,小餐刀,面盆;麵粉:250克;紫薯:50克;酵母:5克;溫水:適量。【三色面卷:可可南瓜蝴蝶卷】小圍裙,面板,小餐刀,面盆;麵粉(白色);可可粉(棕色);南瓜茸(黃色);泡打粉(又稱為發泡粉和發酵粉)。
  • 精美圖文:2017長沙市十大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
    本篇主題為「2017長沙市十大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兒童迷你展覽與考古體驗營均受到學生與家長特別歡迎,至今共舉辦 42 場次活動,1000 餘名親子成員參與。10月推出教師聯盟招募活動,舉辦培訓參觀共計200餘人次參與,吸收優秀師資力量,探索學校教學與博物館教育結合新方式。11月與嶽麓一小合作推出湖南首個博物館課程實驗班,將課堂搬進博物館, 以博物館為原點,全課程方式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