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專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17173北鬥靈劍
《魔獸世界》歷經多年發展,已經架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世界觀,劇情方面的繁雜也是網遊領域極其罕見的,而隨著《大災變》標誌著《魔獸世界》迎來了新時代之後,最新資料片《熊貓人之謎》破天荒的選擇了以熊貓人和東方世界觀作為主題,這自然令不少華人玩家倍感親切了。
更多遊戲音樂賞析>>>
從《熊貓人之謎》的世界觀和劇情來看,製作組對於中國歷史以及中國文化還是下了很大功夫去鑽研的,在音樂方面也是如此,《熊貓人之謎》的音樂採用了東西方元素融合的方式,雖然比不上這種融合手法中的頂尖作品,卻也有一定水準,一定程度的表現出了東方神韻,和遊戲本身一樣,創造出了一個和以往資料片音樂不同的世界。
主題音樂
《Heart of Pandaria》(潘達利亞之心)[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和以往一樣,這次《熊貓人之謎》的主題曲依然採用了魔獸世界系列主題曲《Main Title: Legends of Azeroth》為主要基礎,然後在整首曲子中穿插和交織各種名曲,而這次依然採用了穿插舊作和新作的不少名曲,先說舊作方面,在曲子中段玩家可以聽到人族主城暴風城等地方的音樂,新作方面的話,則出現了本資料片中諸如《玉瓏之智》和《翔龍在天》等曲子的旋律。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前奏部分過後出現的那個主題,這個主題是嚴格按照中國傳統音樂的五音動機創作的,極其優美,並且這個主題在本作音樂中可謂是無處不在,最為典型的是開場動畫音樂《Why Do We Fight?》的結尾和劇情音樂《Way of the Monk》開頭都出現過這個主題,在場景音樂《The Wandering Isle》中也出現過,這種將主題旋律穿插運用了大多數曲子中的手法就該系列而言尚屬首次。
下一頁:《Why Do We Fight?》(吾輩為何而戰?)
開場動畫音樂
《Why Do We Fight?》(吾輩為何而戰?)[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開場動畫的音樂,這個資料片的開場動畫主要講述了人族戰士和獸族戰士流落到潘達利亞大陸上,然後大打出手,此時絕世高手陳•風暴烈酒也就是老陳出現,止戈為武,停止了兩個不同種族戰士之間的爭鬥,而音樂上主要分為三部分,前面一部分比較陰暗低沉,主要是渲染人族戰士和獸族戰士流落荒島的未知感。
第二部分則是三個人打鬥的精彩場景,旋律也是整首曲子最精華的部分,作曲者一方面採用了西洋打擊樂和管弦樂來營造打鬥的精彩,另一方面則極大程度的借鑑模仿了中國民族音樂名曲《小刀會》和《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那種優美的戰鬥旋律,如果你看過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功夫》的話,你對這些旋律不會感到陌生,其中二胡和笛音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部分則是主題曲中那個主題旋律的變奏,這個變奏採用了逐漸上升的情感渲染方式,音調音量不斷上升的同時,整個旋律如同水中投入了石子一般逐漸顯露出層層波紋,這正是為了對應動畫最後老陳止戈為武的道家境界以及展現潘達利亞大陸那美麗景色。
曲名"吾輩為誰而戰"也大有來頭和講究,這個動畫之所以採用三人爭鬥最後老陳止戈為武的形式,也是為了對應資料片中玩家必須選擇聯盟還是部落之一的意味,意在傳達一種令玩家無論加入聯盟還是部落,最終目的都是止戈為武,這才是戰鬥的目的,而非無腦的殺戮,正如老陳最後所說的那樣:怒拳為誰握? 護國安邦懲奸惡, 道法自然除心魔. 戰無休而惑不息, 吾輩何以為戰!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開場動畫無論劇情編排還是配樂都是很用心的,非常好的把握到了中國文化中道法自然、止戈為武的精神特徵。
下一頁:《The Wandering Isle》(迷蹤島)
地區音樂
《The Wandering Isle》(迷蹤島)[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熊貓人出生地迷蹤島的音樂,而這首曲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熊貓人這個種族的主題音樂了,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開場之後,緊接著是女聲的呼喚之音,這個呼喚之音正是在主題曲中出現過的那個主導動機,之後二胡和管弦樂的雙線並進之下,表現出了一種莫大的悲慟感,這種悲慟感頗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主要是通過二胡旋律來表現的。
二胡可以說是中國樂器中表現悲傷情感最完美的樂器了,這種悲壯感可能是為了表達迷蹤島的歷史滄桑,也是因為熊貓人最後都要離開迷蹤島遠行追尋自我之故,曲子最後則加入了慷慨激昂的打擊樂的雄壯的男聲吼叫合成聲,這一處意在激勵在迷蹤島出生的玩家們為了熊貓人種族而戰,為了和平之道而戰。
下一頁:《Temple of the Five Dawns》(五晨寺)
《Temple of the Five Dawns》(五晨寺)[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這首曲子主要用到了雙簧管、古箏、大提琴來演繹,古箏起到的作用是表現中國寺廟那種靜靄之感,頗有晨鐘暮鼓的感覺,雙簧管和大提琴拉奏出來的旋律也是為了表達這種靜靄之感,所以整首曲子都顯得不是太嘈雜,是本作中難得的幾首最為接近東方意境的曲子,最後響起的管弦樂聲則頗有悲壯的意味,整首曲子的旋律都表現得很散淡,側重於氛圍渲染的一曲。
下一頁:《Stormstout Brew》(風暴烈酒釀酒廠)
《Stormstout Brew》(風暴烈酒釀酒廠)[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老陳的故鄉風暴烈酒釀酒廠的背景音樂,非常詼諧幽默搞笑的一首曲子,也是整張專輯中難得幽默輕鬆的一曲,主要採用了二胡以及豎琴來演繹,還用到了班卓琴,這首曲子的亮點在於二胡這種一向用來表現悲傷感的樂器這裡居然被用來詮釋幽默元素,節奏上非常的輕巧活潑,豎琴的採用則有點童話音樂的感覺,整首曲子聽下來令人感到似乎在欣賞一群熊貓人滑稽的舞蹈。
下一頁:《Way of the Monk》(武僧之道)
劇情音樂
《Way of the Monk》(武僧之道)[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這段音樂其實講述的是一個故事:一名流浪者,在一片迷霧縈繞的竹林中迷路。意外遇到一位已經隱居的武僧(monk),從此踏上了他的武僧之路(way of the monk)。師傅每天都交給他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終於,在他已經學會所有要領之後,師傅露出滿意的微笑。
他告別師傅,踏上冒險的旅途。一路懲奸除惡,並不斷回想自己年輕時在師傅手下修行的情景。他終於明白,從前的苦與累,在今天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名揚四海,為世人稱讚。然而突然有一天,在達到人生最頂端的時候,他消失在眾人的鮮花與讚美聲中。他看淡了世間的紅塵,選擇和師傅一樣,隱退在那片迷霧縈繞的竹林中。
所以這首曲子其實描繪的就是武僧修道的過程,因此曲名才叫做"武僧之道",道在中國有很多意思,除了道家思想和道家文化之外,儒家的那套規範也被稱為道統,所以從廣泛的意義上來看,道是根植於中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東西,代表了一種追求和境界,而這些道理從這個故事的寓意中不難看出。
曲子開端是通過竹笛來表現竹林的氛圍,為了表現迷霧的感覺所以音調壓得很低,之後旋律豁然開朗,變得一片清明通透,作曲者又採用了《小刀會》那種緊張快速靈巧的戰鬥旋律式手法,以此來表現修道的艱難,再之後則是二胡、竹笛、弦樂合奏,以此表現他學有所成後踏上了江湖之路,再之後則是管弦樂的大合奏,也是整首曲子的最高潮部分,然後則是古箏二胡和管弦樂的協奏,以此展現他名揚四海的功績,最後竹笛的獨奏則表現了他看破紅塵最後歸隱得道的境界,也和曲子開頭的竹笛獨奏部分遙相呼應。
下一頁:《Thunder King》(雷電之王)
《Thunder King》(雷電之王)[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雷電之王,也就是雷神,《熊貓人之謎》中非常可怕的一個BOSS,他企圖重建他的昔日王朝,關於他的這首音樂,和其他關於BOSS的音樂一樣,都是展現他的可怕和恐怖以及強大,聽起來威壓感十足,這首曲子雖然也採用了東西方音樂元素融合的方式,但是其實不如完全採用西洋管弦樂的好,曲中竹笛出現的幾個短小部分其實只是用竹笛吹奏出西洋式的旋律而已,完全可以用西洋的短笛或者大提琴等樂器來代替,當然作曲者這麼做的緣故可能是為了整個資料片音樂的統一性而考慮。
下一頁:《The Wisdom of Yu'Lon》(玉瓏之智)
《The Wisdom of Yu'Lon》(玉瓏之智)[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這首曲子有兩個亮點,分別是開頭和結尾,開頭的亮點在於一小段竹笛和古箏聯奏出的具有悠遠意境的旋律,雖然短小,但是令人感到了那種深山空谷,高山流水的東方中國意境,令人感懷不已,深感天地之悠悠,深山之幽靜。而結尾部分則是出現在玩家離開迷蹤島遠行的時候,這時候玩家看著師傅的靈魂漸漸消失,然後離開這裡,踏上自己的道路,這一部分的旋律也並不算長,非常短小,但是把那種離別的情感烘託到了極致,令玩家不由的潸然淚下,另外這個旋律部分在主題曲中也是出現過的。
下一頁:《Serpent Riders》(翔龍在天)
《Serpent Riders》(翔龍在天)[點此進入音樂賞析>>>]
雲端翔龍飛行競技賽的背景音樂,大概是本作中除了主題曲之外最優美的曲子了,也是《熊貓人之謎》典藏原聲專輯中的壓軸曲目,這首曲子有兩個值得一提的特點,一個是充分電影化特徵,即便你沒玩過遊戲,單獨來聽這一曲,也能夠聯想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或者是《星球大戰》中那種你追我趕的競速場面,作曲者Jeremy Soule以一種非常快的節奏和不斷遞進上升的旋律來營造這種緊張而又激動人心的競速場面,畫面感非常強烈,令人仿佛身臨其境一幫。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這首曲子雖然用到了一些中國樂器,但是無論作曲手法和理念,還是編曲的形態等方面,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一首典型的西方管弦樂曲,其實這種手法也並無不妥之處,畢竟東方音樂以靜為美,如果按照東方音樂理念去為這個任務創作音樂的話根本上可以說是無解的,更何況這首西洋管弦樂曲很好的體現了該任務的氛圍特徵。
下一頁:東西方音樂融合
東西方音樂融合
這次《熊貓人之謎》的音樂最大的特點是混合了東西方音樂元素,關於這一方面,其實近年來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隨著近幾年中國國力的提升,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使得國外不少娛樂產業的公司開始了關注中國題材,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Hans Zimmer和John Powell負責的《功夫熊貓》配樂,以及Barnaby Taylor負責的BBC紀錄片《美麗中國》的配樂。
這兩部都是於2008年推出的配樂和影視作品本身一樣都獲得了極大的讚譽,關鍵就是很好的融合了東西方音樂元素,在西洋管弦樂的基礎上融入了很多東方音樂的元素,也就是音樂的整體思維還是西方式的,例如起承轉合和主要樂器的使用,以及編曲等等,然後通過加入東方音樂元素來營造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東方感覺。
雖然這些代表東方的旋律部分也不免帶有歐美音樂思維的烙印,但是能夠做到這兩部作品這樣水準的情況其實並不多見,主要是因為以前西方對中國關注度不夠,因此對於東西方音樂融合探索不多,而這兩部作品中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五音規則的遵守,可以說是最大亮點所在,也是表現東方感覺的關鍵所在,像《功夫熊貓》的主旋律部分就是嚴格按照五音規則創作出來的。
如果說這兩部作品都是西方人創作的關於東方的音樂的話,那麼華人音樂大師譚盾創作的《臥虎藏龍》音樂則是另外一個有趣的案例了,譚盾雖然是華人,但是旅美多年,對於西方音樂和東方音樂都深有造詣,而且因為他骨子裡還是個中國人,所以他寫的《臥虎藏龍》音樂和前面兩部作品又有所不同,雖然體裁上依然是採用了西洋管弦樂為主要元素,東方音樂元素為輔助,但是他的音樂思維卻是東方式的。
像他在這部作品中創作的主旋律以西洋大提琴為主奏樂器,但是旋律上卻具有極強的東方神韻感和悠遠綿長的境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無怪乎這部電影的音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可謂實至名歸。相比之下,《功夫熊貓》和《美麗中國》的音樂依然脫離不了西方音樂的巢穴,因此境界上要稍微差那麼一些。
筆者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東西方音樂融合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不是加入東方樂器就這麼簡單的,譚盾這樣的頂級大師畢竟非常罕見,而西方音樂人中,能夠做到《功夫熊貓》和《美麗中國》這種境界的,也已經是不錯的成就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熊貓人之謎》的音樂風格和成就,由於這個資料片本身就可能受到了《功夫熊貓》的啟發,音樂風格上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功夫熊貓》音樂的影響,但是關於東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合方面,卻依然停留在形的層面而未能達到意的層面,也就是在東方神韻的氛圍表現上,似乎缺了那麼一口氣,例如東方音樂以靜為美,但是在這個資料片音樂中經常出現二胡等東方樂器和宏大的西洋管弦樂搭配在一起顯得頗為噪雜的情況,破壞了東方意境感。
當然我們也不能苛責和怪罪創作這些音樂的美國音樂人們,畢竟東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合不是簡單的事情,而根據相關資料來看,他們此前也並未做出過這方面的嘗試,因此這次的音樂水準稍有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情況,希望後續相關音樂能夠做出一些突破吧。
另外單獨來看的話《熊貓人之謎》的音樂還是不錯的,只是有《功夫熊貓》和《美麗中國》以及《臥虎藏龍》珠玉在前,不免就相形見絀了。這就好比是《天龍八部》中大理天龍寺那些高手在大理範圍內屬於頂尖水準,但是和整個中華武林的喬峰、掃地僧等高手相比的話,也自然差了一些。
作曲者簡介
本作的作曲者是Russell Brower, Neal Acree, Sam Cardon, Edo Guidotti, Jeremy Soule,Sam Cardon和Jeremy Soule都是第一次參與魔獸世界的音樂創作,Jeremy Soule是歐美遊戲音樂領域的一位著名人物和老將了。
Jeremy Soule
因為上古捲軸系列的音樂而非常出名,他有一套獨特的管弦樂音源,可以表現出不遜色於真實管弦樂的效果,這也是經常被討論的話題,他此次參與《熊貓人之謎》的音樂,在加強史詩感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Serpent Riders》這首非常出色的曲子便是他譜寫的,也可以看做是他的代表作。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