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龔夢澤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牽涉到千家萬戶,所以它的發展是國家從弱到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成果。「近日,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30年來,丁磊經歷了做汽車人—做政府官員—再做汽車人的一個輪迴,在此過程中,他內心的中國汽車夢一直在燃燒著。
丁磊認為:」我國從沒有汽車生產的底子,如今發展到年產銷接近300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並且我們的汽車技術,包括整車開發,零部件材料,整體研發能力在全世界達到非常前列的水平,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
產業報國
親歷改革開放
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的丁磊是物理系高材生,在完成碩士學業後,本應赴美留學深造的他,卻因為一件事改變了一生的軌跡。
讀書期間,丁磊需要接觸大量實驗設備。當時學校有一臺從國外進口的雷射發生器,需要由外國的工程師安裝。等到工程師安裝調試完後,丁磊負責送他們去機場。不料送機的國產品牌轎車在路上遭遇熄火,司機怎麼也發動不起來,最後不得不找人幫忙推車。
「那時汽車產業在國內剛剛興起,由於工業基礎差,常常被外國人看不起。這件事更是直接刺激到了我。」丁磊對記者表示:「我當時就想,實業對國家的貢獻會更大,於是畢業後毅然投身汽車業。」
甫入上海大眾時,公司年銷量不到1.1萬輛。上世紀90年代初,丁磊參與了桑塔納國產化項目。儘管當時很年輕,但他思考的是如何師夷長技以自強。「這對我來說有很大意義,一方面幫助合資企業引入國際化標準,實現國產化;另一方面用德國的標準來提升中國供應商的水平,讓中國能夠製造出國際先進標準的產品。」丁磊表示。
丁磊告訴記者,當時僅就方向盤測試而言,國內供應商的檢測項目只有10多項,而德國則多達70餘項。「通過國產化,一方面節省了成本,節約了外匯。更重要的是,把我們國內的基礎工業的水平提上去了。」
也正是憑藉紮實細緻的工作作風,丁磊隨後加入到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組(上海通用汽車前身),成為上汽最早從上海大眾抽調的20幾名員工中的一個。據丁磊介紹,桑塔納2000車型之後,上汽集團準備搞另一個合資企業,就是如今的上海通用。丁磊表示:「我當時負責技術轉讓談判及製造和質量系統建立等相關工作。」有了這段經歷,他的業務水平提升到了更高格局和層次。通過與通用合作,包括組建泛亞技術中心,他不斷學習跨國車企的開發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
「在我做CEO的時候,上海通用經營的通用五款核心車型平臺,其中兩個是在上海通用技術中心完成開發的。而另外三個平臺,上海通用的工程人員也參與到了全球開發,包括國內供應商的布點,同樣全部參與。」丁磊對記者表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丁磊提到的上述五款車型中,第一款中高級轎車的首次平臺發布即選在中國。而另兩款完全本土開發的車型平臺,正是早已名動天下的GL-8全新平臺258/358以及賽歐平臺。正因如此,通用汽車成為當時唯一、也是最早在中國真正建立研發中心的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沒有,在此之後亦屬鮮有。
事實上,即便在國內汽車產銷連年摘冠的今天,合資企業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大部分僅化身為一座工程實現中心或國產化工程中心,仍並不具備獨立完整開發車型的技術中心。而作為早期的合資公司,上汽通用就已具備了較完整的整車和動力總成的開發能力。
丁磊告訴記者,「在2003年-2005年這段時間,我以主要成員角色參與到了上汽收購羅孚項目,推出榮威品牌,合併南汽等。正是憑藉MG羅孚的成功收購,奠定了上汽自主品牌良好的發展開端,使上汽的自主品牌相較於同行業至少提速五年。
在被任命為上汽集團副總裁後,在丁磊的帶領下,上海通用汽車連續多年獲得全國產銷冠軍,6年間主持投放20多款新車,累計三品牌銷量近400萬輛,銷售額高達5000多億元。
2011年,因在汽車行業的優異表現,丁磊被調任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擔任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副書記、張江集團董事長。在張江任職期間,他大膽創新,從一個企業的視角轉變為更多的創新企業服務,扶持園內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文化產業、新能源等1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率先提出「創新創業、匯聚集成」的口號,打造全國性的創新示範區。
2013年,丁磊履職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正好迎來中國第一個自貿示範區的建設,他率先踐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主導兩個「三合一」,促進了整個市場的開放和活力。與此同時,他還著力構建智慧化園區,加強園區信息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建設與管理,這也為華人運通智慧城市戰略打下了重要基礎。
布局未來出行
打造出行生態圈
儘管進入政府工作,但丁磊始終心系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事實上,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浦東新區任職期間,丁磊一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幫助推進新能源產業的加速落地。
2017年,懷揣新能源智能汽車夢想的丁磊,再次投身汽車產業,重啟汽車夢想。「面臨整個未來出行交通產業的變化,我們應該讓中國的品牌、中國的技術走向世界,這個走向世界不是單單做一個汽車廠,更需要未來交通出行這樣的品牌來走向世界。」秉持這樣的理念,丁磊創辦華人運通,專注於未來智能交通產業。
在丁磊看來,目前的出行環境問題重重:由於交通流量分布不均、指揮系統不夠智能化、無法及時調整等引起的局部交通癱瘓。另外,自動駕駛系統高昂的成本也會掣肘車輛進一步商業化以及車輛智能化的普及。
為此,華人運通希望從智能汽車研發與產業化,逐步走向智捷交通布局與運營,最後從智捷交通建設為入口,構建未來智慧城市,最終實現人類未來更美好的出行願景。至於如何改變,他表示將通過「三智」戰略,實現人與車、路、城的協同。因為車路協同總體的解決方案從投入上來說比單體智能要小得多。
丁磊認為,新能源汽車給了中國一個巨大的空間和機會,中國集中了全世界最多的人才以及最多的企業。同時,在汽車應用和銷售服務領域,中國市場也格外活躍。除了不斷攀升的年銷量,我國銷售的方式也是全世界品種門類最多的。
「未來出行一定是系統化,我們的理念非常簡單,從人出發,不是從汽車廠的銷售角度出發。不是賣多少車,而是從人出發,一個是人性化需求,另一個是人性化智慧。」丁磊認為,在未來的交通體系和城市生活中,汽車應該扮演與今天不同且更為重要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