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大嬰兒心臟每分鐘狂跳250次 鄭州七院射頻消融術一招解決

2020-12-23 瀟湘名醫

>--> 大河網訊 7月9日對小蕾(化名)一家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對年輕的父母,終於可以帶著自己7個月的寶寶康復出院回家了。這也創下了河南省行射頻消融治療最小年齡患者的紀錄。

出院前一天,他們滿心歡喜地為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趙育潔和王地醫生送上了錦旗:「精湛醫術除頑疾,高尚醫德為患者」。

可愛又惹人疼的小蕾,在出生20天時,不知為何便一陣一陣地喘息、哭鬧,父母帶著她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最快達到250次/分左右。每每發作心動過速時,不僅是小蕾最難過的時刻,也是這對初為父母的夫妻最煎熬的時候。因為發作頻繁,輾轉多家醫院後,夫妻倆開始間斷為小蕾服用胺碘酮、地高辛、心律平等藥物。但依然沒有看到轉好的跡象。尤其在此次住院前,小蕾長到7個多月的時候,還一度出現了口唇青紫的情況,令其父母幾近崩潰。

得知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育潔在射頻消融這方面經驗豐富,小蕾的父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趙育潔求診。

經過詳細的檢查和專家會診,小蕾被安排在7月3日這天,接受射頻消融手術。這是讓小蕾全家人緊張卻又激動的一天,而對趙育潔來講,也是極具挑戰的一天。

這天,體重僅7.5公斤的寶寶被醫務人員抱入手術室,麻醉科的叔叔阿姨輕柔地給她戴上面罩,順利「睡著」。在麻醉科醫生、副主任醫師牛思泉嫻熟的穿刺技術下,很快做好了各種置管準備。趙育潔親自放置好各種專門為小朋友準配的電極導管,開始做電生理檢查。因為患兒的血管太細,術中哪怕0.1毫米的誤差,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心內科趙育潔主任,心內二牛思泉副主任,胥良副主任醫師,電生理技師王建利等專家密切協作。趙育潔親自為小蕾操「刀」。術前專門準備消融導管,每一步的操作都要格外留神,小傢伙心臟小,可操作的空間更有限,心臟傳導系統關鍵部位的操作如有不慎將導致孩子傳導阻滯而面臨安裝起搏器的可能。所以,這位有著豐富射頻消融經驗的老醫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為了減少對孩子的輻射,趙育潔採取小窗口、短時透視操作,調整導管到理想位置。由於孩子心臟過小,即便用了最小號的電極導管,也不能像指導成人手術那樣準確分辨疾病類型。在導管室專業的電生理團隊仔細檢查後確認為「房室結雙徑路合併希氏束旁旁路」。這種複雜的心律失常在成人治療中尚有難度,何況如此小的孩子。醫生最擔心的是消融後出現房室傳導阻滯。面對發作如此頻繁的孩子,趙育潔決定進行最大安全下的嘗試。

每次消融前都分別核對透視窗下消融導管的位置及多導標測儀,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低功率、短時進行滴定消融。成功消融雙徑路後,趙育潔親自穿刺右側股動脈,順利置入鞘管後送消融導管至無冠竇,從無冠竇進行希氏束旁路的消融。一次精準到位的放電一槍斃掉了希氏束旁道,心動過速再也誘發不出來了。整個導管室幾乎都要沸騰了,趙育潔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地了。

術後,趙育潔總結分析該手術難點:小兒心臟過小,常規檢查導管只能起到部分診斷功能,需要紮實的電生理基礎知識做出精確診斷;過小的心臟,三維標測系統也失去了指導意義,因為局部導管移動,三維根本無法精確顯示,需要X線下圖像放大幾倍後觀察導管移動;該患兒診斷為希氏束旁旁路,消融策略尤為重要,治療的目的一定是在最大化避免併發症基礎上的有效治療。(通訊員 楊白青 楊少華)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8個月大寶寶每分鐘心跳250次
    □記者林輝    蘭考一名8個月大男寶寶,心跳竟高達每分鐘250次。昨天,記者從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獲悉,專家採用射頻導管,成功為孩子實施了射頻消融術。經過手術,孩子的室上速徹底消失,恢復到正常的心跳,已康復出院。
  • 出生15天大的嬰兒心跳高達每分鐘250次 是成人的三倍
    「心臟砰砰地,跟密集的鼓點一樣,跳得很快,最高時,每分鐘達250次!」7月70日下午,海寧一名15天大的嬰兒在住院時,突發心動過速.....這是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常務副主任吉亞軍從醫21年來,第一次搶救年齡這麼小的孩子。
  • 心臟「電路」異常 寶寶心跳每分鐘240次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劉雲芳)每分鐘心跳最高達240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小彥有一顆瘋狂跳動的心臟。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近期,醫生通過射頻消融術為小彥消除了這一困擾。
  • 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
    8月7日,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臟科在主任易容松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心律失常的9歲男孩實施了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根治了折磨患兒多年的「心病」。該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廣西婦幼系統三維射頻消融術的空白,使常規手術難以消融的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治療,大大提高了射頻消融的成功率,造福一方百姓。9歲的安安(化名)原本是一名天真爛漫,愛玩愛笑的小學生。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今年57歲的患者戴某,平素自覺身體健康,1年多以前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因為是在上坡上樓時才感覺明顯,休息後可緩解,沒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患者一直沒有重視,近一周來因為家中修房子勞累過度,感覺胸悶、氣促明顯來醫院,體檢時發現心動過緩,行動態心電圖檢查示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最長RR間期長達4.5秒,平均心率只有41次/分鐘,有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指徵。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三維射頻消融術讓悸動的心不再「顫抖」
    天中晚報訊 全媒體記者 牛雲強 通訊員 丁華永 陳思妤 近日,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三科團隊,在科主任丁水印及介入科主任李新春、電生理臨床專業組副主任丁華永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心律失常患者實施了室上速三維射頻消融術。患者術後恢復正常心律,康復出院。
  • 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心臟...
    魯網11月5日訊 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如圖1),進一步精確分析心電圖為非典型房撲,即非臨床常見的「三尖瓣峽部房撲」,結合患者曾因「心臟三尖瓣脫垂」行「三尖瓣機械瓣置換+臨時起搏器植入術」,考慮房撲為瘢痕相關性房撲,給予口服藥物及靜脈轉復藥物均無效,患者症狀無緩解,心率在120-180次/分。
  • 孕婦心跳莫名加快 每分鐘達200次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消息,一位懷孕7個月的準媽媽心跳竟然高達每分鐘近200次,嚴重時一天發作多次,極大地影響孕婦休息及胎兒健康。近日,全軍心血管研究所、三醫大新橋醫院心內科黃嵐主任率領的心律失常團隊為她成功施行了重慶首例「零射線射頻消融術」,讓一個家庭重獲新生。4月起, 來自廣安的孕婦29歲程茜(化名)一直反覆感覺莫名地心跳加劇,最多的一次竟然一分鐘跳近兩百次,去當地醫院產科吸氧後也稍加緩解。
  • 93歲老太心臟每天早搏3萬多次
    □記者林輝    鄭州一位93歲的老太太,心臟在24小時內早搏高達3萬多次,這種不正常的心跳竟佔到一個人24小時正常總心率的近三分之一。所幸的是,經過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血管專家採用先進的立體定位射頻消融微創治療,最終降服了老人狂跳的心臟。
  • 女子懷孕後期心跳每分鐘150下 冒死生子後心臟衰竭
    懷孕後期突然胸悶嘔吐,心臟每分鐘狂跳150下。生死邊緣,她冒死生下孩子,自己卻心臟衰竭。所幸,廈門市心臟中心及時為她實施射頻消融手術,幫她恢復正常心跳。  27歲的小陳懷孕7個月時出現心慌、胸悶、氣緊、嘔吐等症狀,坐著不動心跳也能達到150次/分。聽說做手術和服藥會對胎兒不利,小陳硬是強忍著不手術不吃藥。
  • 女嬰心臟多出一根血管 1分鐘心跳300下(圖)
    蘇晞教授和韓宏偉主任抱著小夢夢進入手術室  出生時心臟比正常人多長了一根「電線」,剛剛3個月大的小夢夢心臟一分鐘狂跳300次。  小夢夢是湖北黃梅人,出生1個多月後因肺炎住院,醫生發現她心律異常。之後,小夢夢的心臟就像脫韁的野馬,經常1分鐘之內狂跳300次,「擂鼓」似的心跳讓她口唇發紫、意識模糊。  四處求醫無果,小夢夢的父母9月26日找到武漢亞心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在小夢夢的心房和心室旁邊多出了一條「小路」,就像是多餘的「電線」,截獲了心臟發出的電波,引起心臟狂跳。
  • 儋州市人民醫院首次成功開展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儋州4月24日消息(記者 符碧霞)近日,儋州市人民醫院為一名心房顫動的患者進行「Carto3三維系統下電生理檢查+環肺靜脈射頻消融手術」,術中一切順利,治療效果良好。隨後,其管床醫生陳清華主治醫師告訴患者,目前針對房顫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是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表示之前從沒聽過該種手術,但想到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當即同意。
  • 施射頻消融術為91歲高齡老人根治40年心臟病
    人民網廈門11月6日電 11月3日,廈門中山醫院心臟中心心內科成功地為一例91歲的高齡女性實施射頻消融術,解除了困擾其長達40年的心臟病痛。據悉,這是福建省迄今可查的接受射頻消融手術年齡最大的患者,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 53歲大姐每分鐘心跳200次,一個月家裡救護車來了三趟,醫生說:你的...
    吳大姐從小身體健壯,營養狀況良好,就是每年都會有1-2次怪病發作,發作的時候心臟就像要從嗓子裡跳出來,自己數數脈搏總要150次以上,剛開始基本上發作幾分鐘,後來時間有些延長,最多發作半小時,憋憋氣揉揉脖子,後面就慢慢好起來了。因為「來得快,取得也快」,也沒其他不舒服,大姐自己也就沒有當回事。
  • 24歲小夥:「我的心臟怎麼總會突然停一下?」
    魯網8月14日訊 平時在生活當中,你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心臟「咯噔」停了一下,或者是有一種落空感,不跳了。會感到心慌、胸悶,或有點兒恐懼,對心臟來講,這是心臟的節律失常了。心臟跳得不齊了,這就叫心律失常。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
  • 剛入院患兒每分鐘心跳210次,醫生放棄下班,投入搶救
    楚天都市報6月2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薛源 張祖國)因不放心剛收入住院的患兒病情,本準備下班的醫生再次到病房查看患兒,結果發現患兒「平靜」外表下,心率竟高達每分鐘210次,有生命危險,多位醫生護士放棄下班投入搶救,直到患兒轉危為安。
  • 實用 | 如何撫平「心慌意亂「的心臟
    陳女士,60歲,平時時有心慌、胸悶、心臟漏跳感覺,擔驚受怕,多次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性早搏,動態心電圖報告提示一天室性早搏高達3萬多次。之後呢?之後呢?根據發作的快慢它可分為快速型和慢速型,快速「心律失常」的西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射頻消融術,藥物治療效果差,有一定的副作用,並且要終身服藥,而射頻消融術可以達到根治目的。杏林君射頻消融術,是一種把消融導管經動脈或靜脈送入心臟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人為造成心肌壞死,從而破壞心動過速的起源部位或傳導通路,達到根治「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治療技術。
  • 浙江懷胎六月孕婦心跳每分鐘超200次 幾分鐘就治好
    懷孕6個月心跳每分鐘超200「當地醫生建議,等生下孩子後做射頻消融術,可我懷孕才6個月,還有3個多月,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撐到那一天。」 溫女士回憶著痛苦的往事說,「每分鐘200多次心跳,就仿佛心臟要從身體裡跳出來一樣,每次都感覺自己離死快不遠了。」
  • 二胎孕婦心跳過快危及生命,「零射線」心臟手術保證母子平安
    心跳最高達每分鐘190次孕婦、胎兒隨時存在生命危險「檢查中,我們發現她的心跳一度達到每分鐘190次,對於一個孕程中後期的孕婦而言實在太危險了。」陳醫生說。而最行之有效的射頻消融術,需要X線透視輔助。對正常人而言,這點輻射不會有大影響,但對於胎兒來說,一點點的輻射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一時間治療方案陷入了尷尬局面。
  • 2歲娃娃心跳快得嚇人 每分鐘心跳達200下
    2歲娃娃心跳快得嚇人 每分鐘心跳達200下     四川在線消息 兩歲的多多(化名) 經常出現心動過速的情況,每次發病時,每分鐘達200多次,昨(1)日,多多在實施心臟射頻消融術後康復出院,她也是目前國內最小一個實施心臟射頻消融術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