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2020-12-17 小書房大歷史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它是古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積累而成的經驗,或者說是人生智慧。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年代,世代口耳相傳,指導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不得不說,古人對小孩的出生時間是很在意的,甚至形成了「生辰八字」這樣的一套理論。在以前,人們嫁娶前是要請算命先生看生辰,算八字的。如果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則是天作之合,結婚後會順順利利;如果八字不合,那麼就會命運相剋,在一起沒有好事情了。通常雙方的家長是要棒打鴛鴦的。

那麼小孩出生在什麼時候會比較好呢?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孩子生在大年初一,長大了是當娘娘的命;男孩子生在正月十五,長大了就會當大官。

這句話對這兩個日子出生的嬰兒表達了一種最美好的祝福。因為古人認為女孩子嫁得最好的就是皇宮裡的娘娘了,享盡榮華富貴,而男孩子做大官,也是前途無量。家人們也會覺得十分榮耀。

為什麼這兩個日子會有這樣的效果呢?古人覺得,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新年的第一天,萬象更新。每個人在熱熱鬧鬧除舊迎新,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翼。在這個時候降生的女孩,真是喜上加喜,自然會受到全家人的歡迎和祝福。比如《紅樓夢》裡的賈府大小姐元春,就是正月初一出生的,她後來進宮當了皇妃。

而正月十五不僅是元宵節,相傳還是文曲星投胎的日子。在中國的神話裡,文曲星代表著智慧、文採。這天出生的男孩,是文曲星降世,長大後會聰慧無比,寫得一手好文章,那他就會官運亨通,光宗耀祖。比如歷史上就傳說劉伯溫是文曲星下凡,他成了朱元璋的軍師。

古人不僅對小孩出生的日子有說法,甚至對他們出生的時間也很講究。第二句俗語就是「男要午時,女要子時」。意思就是男孩子生在午時,女孩子生在子時就是富貴命,長大有好運氣。這裡的午時是指白天的11-13點,子時是指晚上的23-1點。

這又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古人講究陰陽平衡,萬事萬物不離陰陽二字。男子屬陽,而午時正是一天中陽氣最足的時候,所以這時出生的男孩子吸收天地精華,充滿陽剛之氣,長大後可以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女子屬陰,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盛的時候,此時出生的女孩子品性溫良,嫻靜柔美。

對於古人的這種說法,不管有沒有道理,它終究對新生兒寄託了一種祝福。到了現在科學的年代,我們當然更相信,人的命運不在於出生時間,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各位網友,你們相信這種古老的說法嗎?請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小孩出生時間有什麼說法?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小孩出生時間有什麼說法?在中國的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的,有些人覺得這些俗語就是說說而已,又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並沒有可取之處,但是有些人覺得,這些是古人的生活經驗所得,能一直千年延續,就肯定是有道理的,所以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其中也是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的。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古人這麼說有何道理?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古人這麼說有何道理?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因為俗語通俗易懂,所以在當時得以廣泛流傳。在那個年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接受過教育,所以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和詩歌辭賦什麼不同的是俗語道理淺顯易懂,大多都是由當時的百姓們生活中的例子總結而出。根據今天學者研究發現,流傳下來的俗語數量根本無法計量,而且通過研究俗語還能夠發現很多古人的生活習慣。"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這時候,很多在今天看來很荒誕的說法,盛行一時。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說法已經被淘汰了。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
  • 小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導讀:小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啥意思?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這些諺語聽起來基本都很簡短,但經過當地老農民的講解後,其中所蘊藏的道理卻是讓人折服的。又因為這些諺語形似順口溜,特別好背,格式上也沒有唐詩宋詞那般的複雜和嚴格,它廣泛流傳在民間,所以這些古語通常又被人們稱之為「俗語」。俗語的特性就是「通俗、易懂」。你別看這些俗語聽起來覺得有些「俗氣」,不過「話糙理不糙」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說出生的富貴時間嗎?
    農村老人遇到事情喜歡引用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人們在勞動中,運用智慧的思維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很多簡單又朗朗上口,還方便記憶。今年農曆9月因老表喜得千金,我特意趕回家祝賀。老表比我小點,我倆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所以哪家有大事小事,正常都要親自去幫忙的。
  • 農村俗語「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有許多和節氣相關的俗語,它們都是古人多年觀察總結出來的。而如今正值三伏天,各地的氣候也是異常的悶熱。近日,農夫就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話也是很好理解的。
  • 俗語:「好男有毛怕有三,好女有膘怕有四」,到底是何道理?
    俗語:「好男有毛怕有三,好女有膘怕有四」,到底是何道理?記得老話中有一句:「好男有毛怕有三,好女有膘怕有四」,那麼,這句源於封建社會的經驗總結,到底是何道理呢?下面就來逐句了解一下吧,一、好男有毛怕有三。作為俗語的上半句,其實前後意思並無關聯,那麼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先說下「好男有毛」的意思。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除了這些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以外,古代老百姓的人文風貌同樣掀起了熱潮,那些詼諧有趣的俗語在茶餘飯後蔓延開來,或用來揶揄生活或用來勉勵他人。不得不說俗語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並不比那些詩詞歌賦差多少,後者隱晦難懂、平仄難分,還得博學多才才能感動其中的引經據典。而俗語就沒有這麼麻煩了,簡單直白,小孩也能聽懂,同樣飽含著道理,讀來耳目一新。
  • 民間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究竟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一句快被遺忘的俗語就是和生辰有關叫:「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古人把生孩子作為家中重要的大事,畢竟傳宗接代是古人的最終目標。一個家族對於孩子的到來會考慮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看他們的生辰八字。古人認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就決定了他這一生要經歷的事情。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當我們走在鄉間小路上,經常會看到很多的老爺爺與老奶奶聚集在街頭巷尾談天說地,聊著家長裡短。而在這些老爺爺與老奶奶聊天的過程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俗語是我國的語言文化之一。它是產生於民間,是古人對自己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而古人對自然的了解,很大程度建立在猜想基礎上。並且,由於這些猜想沒法證實,最終,古人基於這些猜想,創立了古代的哲學體系——這其中,包括傳統的宇宙觀,也包括佔卜算命。上文提到的俗語,算是這種文化的一種典型代表。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直到現在,雖然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儘管我們已然明了很多古代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早已被時代所淘汰,但仍有人秉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深信不疑,這是極不可取的,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如今看來讓人忍俊不禁,不過其含義對我們研究古人生活習性和人文風貌倒是有不容小覷的作用。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什麼意思,這到底有沒有道理
    俗語在老百姓之間流傳已廣,因此也是有著很多種類和類型的,因為歷史影響,其中也會摻雜一些迷信色彩。當然我們是可以自己去分辨的,大部分俗語其實還是一些做人道理和風俗習慣,我們也是可以試著接觸了解的,今天說的就是這麼一則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宅後有池塘,家敗人丁空」,是何意思?有道理麼?
    農村俗語「宅後有池塘,家敗人丁空」,是何意思?有道理麼?俗語文化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文化。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從自己的長輩口中聽到很多的俗語。其實這些俗語的來源很廣泛,但是她們大多數都是我們的前輩們的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樣的一句俗語把。
  • 古人認為生日在這兩天最有福氣,還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古人認為生日在這兩天最有福氣,還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每個月農曆的初一或者十五都被人們稱之為好日子,不過每年有12個初一和十五,到底哪個才是最好的日子呢?關於這點,我們的古人早就形成了共識,甚至認為,生日在這兩天的人是最有福氣的,為此,還有一句專門的俗語,那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我們來看下它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話是否可信?
    古人一直比較看重面相,認為相由心生,面相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心境,甚至能反映一個人的未來運勢,並且還總結出了不少關於面相的俗語。關於面相的俗語中,有一句是「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耳垂大是有福氣的象徵,耳垂大的人往往都比較有福氣,喜歡用斜眼看人的人,往往都不懷好意,是心不正的表現。古人為何說「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有鬥糠之力,女有扶牆之心」是何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有鬥糠之力,女有扶牆之心」是何含義?有道理嗎?俗語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它以通俗易懂的特點,迅速在各個人群中變得流行起來。雖然是古人留下的文化,但是在快節奏的現代,仍然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 俗語「男怕孤辰,女怕寡宿;男不離姜,女不離糖」十分有道理
    5000年的歷史當中,古人在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智慧思想下,創造出多種不同的文化體裁。例如詩詞歌賦等等。而在這麼多文化種類中,最具智慧以及流傳最廣的就要就要屬俗語了。比起來辭藻優美的文章,俗語略顯通俗。和對稱工整地詩詞相比,所以又顯得整齊不一。但就是這樣的一種通俗題材,卻蘊含著古人的偉大智慧以及對生活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