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景觀攬勝:陰平古道,大熊貓保護區

2020-12-19 天天旅遊記

大家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陰平古道,大熊貓保護區。

陰平古道在隴南文縣境內,是由甘人川之咽喉,隴南之屏障,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越之道和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凡到過陰平古道的人,無不對古道上九折迴旋的險徑,水流湍急的江水,峭峻磋峨的高山,獨具一格的幽舍,發出由衷的讚賞。

出文縣城,沿白水江溯流而上,不遠處公路邊的山崖上閃出一塊石碑,上書「陰平關」三個大字,這便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多次提到的陰平古道了。

陰平古道是一條曲折盤旋,路徑艱險的林區公路。頭上是高聳人云的絕壁,腳下是奔騰呼嘯的白水江,因灰霧吞吐其間,時隱時現,更增加了神秘的氣氛。由於地形陡峭,巖層厚實,所謂公路只不過是在巖石和江水之間硬摳出來的險徑而已。路面時而寬,時而窄,九曲十迴腸。有幾段路基,形狀如曲扭之蛇,溜滑似卿魚之背.路面上還凸凸凹凹,高低不平,屢有泥潭出現。行走在這漫漫險途上,任何疏忽鬆弛,些微的閃失,都會有墜落深澗或葬身波濤的危險。而這裡,竟是千百年間由甘人川的惟一通道。

陰平古道腳下,是濁浪滾滾的白水江。江水水流湍急,氣勢洶湧,送來雷鳴似的濤聲。白水江是白龍江支流,自東而來,由四川流經文縣;白龍江則由西北而來,流經甘南草原,沿武都而下,兩江最終在文(縣)武(都)兩地交界的渡口匯合,共稱白龍江,爾後直奔嘉陵江而去。白龍江清澈碧綠,白水江則有些渾濁。對此,當地曾有一段傳說。相傳,當年魏蜀在白水江流域作戰時,將眾多的兵器落人水中,兩國大將都興師動眾地在江水中打撈,硬把江水攪渾了。這自然是人們的想像的藝術加工。但白水江江水微濁,不如白龍江清澈卻是事實。

沿江行走,只見江水時而在狹窄的河道上奔騰咆哮,時而又在緩道上靜靜流淌。江上一葉葉小舟,瞬息間也在不斷變換模樣:白浪滔天處,它像一隻穿雲破霧的飛鷹;礁石錯雜間,它是一條靈巧的魚兒;剛剛還見它如一匹駿馬在騰越急流淺灘,頃刻間又化成一片柳葉,悠悠蕩蕩地飄浮在平靜無波的江面。雄險與秀麗如此和諧統一,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美的享受。

陰平古道上的山,有人讚美它靈秀,有人驚嘆它峻險,有人說它是罕見的峭壁畫廊,有人把它比作隱匿深山的一串明珠。靈秀者的山峰大多是「無處不飛翠,有水盡飛泉」的地方。山上長滿了茂密的雜樹,色彩繽紛的鮮花,絨毛般的小草;放縱不羈的山泉,猶如一群嘻戲的頑童,有的從高處魚躍而下,有的簇擁著奔湧而出,有的似牽著手列隊撲向江心,有的躲躲藏藏,與江水碰面時方露出腦袋。險峻處的山峰大多亂峰磋峨,崔鬼磅礴。抬頭望去,峰人云天,天狹窄的只有一條縫。有的山峰下坐江水,上刺青天,直上直下,深谷嶙峋。有些山峰岌岌可危地傾斜著,似乎隨時都會崩塌下來。加上漫山遍嶺一片黛綠。連巖石的縫隙裡邊生長著奇松怪柏,使人感到有一種冷森森的山的峻峭。

陰平古道上的崇山峻岭間,時而有玲瓏秀雅,造型奇特的小木樓點綴在萬綠叢中。這些小木樓完全是就地取材修建的。它們既有漢族民房的特點,又有藏族莊案的風格。看上去雖然簡陋,但並不俗氣。儘管材料都是粗糙的樹木,沒有精琢細雕,但它點綴在萬山叢中,卻顯得十分協調,格外別致。它粗中有細,俗中見雅,置身其中,獨有一番情趣。這也算是陰平古道上的一大景觀,給人一種天外有天的藝術享受。

聞名中外的文縣大熊貓保護區,地處白水江流域。保護區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兼有高山氣候和平原氣候的某些特點。高山低谷垂直分布亞熱帶、溫帶和寒帶植物千餘種,是一座科學的迷宮,高山峽谷生態完整的典型。也是一座難得的生物基因寶庫。

保護區裡茂密的竹林,清例的泉水,嬌豔的山花,峻L"的絕壁,為各種珍禽異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活條件。這裡棲息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珍貴野生動物350多種,其中大熊貓最為集中。從這裡發出的每項關於大熊貓的信息,都牽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保護區內共有大熊貓100多隻,它們平時生活在溫度15℃至20℃左右的竹灌叢中。冬季,當溪水凍結後,開始向低山遷移,在海拔1700至2500米的地帶生活。次年2月,春暖花開,又開始逐漸向上遷移,6月即達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定居。

大熊貓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的大型哺乳類動物,也是全世界人民關注的寵兒。它體形肥壯,頭骨短寬,皮毛除四肢為黑色,兩前肢黑色延伸到體背中央連接成片,兩耳及眼圈為黑色外,其餘各部都是白色。形態特別憨厚可愛。

大熊貓性乖僻,好清靜,除每年3至5月的發情期外,雌雄從不同居。它沒有冬眼的習慣,都外出覓食。冷箭竹是大熊貓的主食,但它還喜歡吃華桔竹、白夾竹和水竹。冷箭竹每60年開一次花,10年方能恢復,這是一種自然規律。1970年文縣上丹堡六仲溝、大山溝一帶,冷箭竹大面積開花,餓死和遷走了不少大熊貓。

大熊貓的壽命約18至20歲左右。影響大熊貓繁衍的,除食物條件外,還有一些天敵。如在文縣上丹堡陽山河,曾發現有群豺圍攻大熊貓;在文縣河壩水溝,發現過青觸偷襲大熊貓幼仔的殘景……現在,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根據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運用生態學、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和內分泌學等方面的知識,正在為增強大熊貓的繁殖能力等保護措施而不辭辛勞地工作著。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陰平古道長驅滅蜀漢 《三國志14》地圖【陰平】介紹
    陰平古道長驅滅蜀漢 《三國志14》地圖【陰平】介紹 時間:2019-10-22 16:38:52
  • 陰平古道青川段考察又有新發現
    原標題:陰平古道青川段考察又有新發現   因三國時鄧艾滅蜀而聞名的陰平古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全長265公裡,北起今甘肅文縣,穿岷山山脈入川,直抵今平武縣南壩鎮,即古「江油關」所在地,再與古蜀道的另一條要道金牛道會合。
  • 大雪覆蓋下的 「陰平古道」,請停止散發你的魅力!
    千年歲月陰平道仲冬時節飄新雪白雪掩蓋下的陰平古道更顯神秘,更加美麗一起來欣賞吧!賞古道壯麗雪景世人皆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幾人知曉「陰平峻岭與天齊,玄鶴徘徊尚怯飛」古道全長265公裡北起甘肅文縣鴣衣壩古陰平郡
  • 四川專家調查蜀道 陰平古道路線與走向得到確認
    專家在青川縣河道調查陰平古道。 青川縣文物管理所供 攝中新網廣元12月5日電 (苟小華 苗志勇)為調查釐清古蜀道「青川段」交通線路,更好發揮古蜀道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意義,近日,由多名專家組成的古蜀道(青川段)田野考古調查隊經過近半個月的考古調查,對比平武、寧強、文縣等周邊館藏文物,首次確認陰平古道的路線與走向、金牛道的入川並經青川白水關的路線走向、發現了大型棧橋立柱孔等。
  • 廣元青川蜀道考古調查結果出爐,陰平古道又有新發現
    水觀音棧閣及扁道遺蹟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陰平古道因三國時鄧艾滅蜀而聞名,是古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過近半個月的田野考古調查,走遍青川縣境內古道,並調查對比平武、寧強、文縣等周邊館藏文物,形成調查學術報告。匯報會上,廣元市文物專家唐志工介紹了本次蜀道考古調查的新收穫:一、確認了陰平古道的路線與走向。
  • 鄧艾從陰平古道長驅南下直抵成都滅了蜀國,而今古棧道如何?
    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蹟。為三國時陰平古道的一部分,在明代時經過整修擴建。1991年被武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險崖棧道西起武都漢王鎮固水子村,東至武都區桔柑鄉上陳家壩村,全長兩公裡,是陰平古道上與鄧鄧橋、陰平棧道齊名的三大古棧道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一對大熊貓的「接吻」被拍
    野生大熊貓「戀愛」樹下偷偷玩「親親」近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一段野生大熊貓在森林中「戀愛」偷偷玩「親親」的珍貴畫面。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視頻顯示拍攝於2020年5月,系大熊貓發情期。保護區工作人員稱,戀愛中的大熊貓和人一樣,會有親暱行為。該保護區2020年共收集紅外照片31318張,紅外視頻9900段,涉及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鬣羚、斑羚、黑熊、金貓等等。
  • 假如陰平古道有幾百將士設防崖口,是否有機會殲滅鄧艾幾萬軍團?
    陰平古道假如有幾百將士設防崖口的話也是不可能殲滅鄧艾的幾萬軍團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以說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若是有蜀軍設防,那麼鄧艾偷渡就會難上加難了。但是陰平並沒有蜀國的守軍,因為陰平這條路幾乎是不能行人的,所以蜀國想不到有人會從陰平過;其次就是蜀國軍隊緊缺,而且糧草也不充足,他們就更不會在這種地方設防了。假設蜀國派幾百士兵在崖口設防的話,那麼蜀國也不可能抵擋鄧艾的幾萬大軍的。
  • 國內景觀攬勝:曲折綿延的長嶼硐天,超塵脫俗的臨海古城
    華頂雲海是森林公園的一大景觀。有時怒雲翻卷,如大海狂潮;有時雲障霧遮,迷迷茫茫;有時盤結在山腰;有時則浸沒全山,只露峰頂。真是「漫說地不同,仰視天亦別」。華頂不僅自然景觀優美,氣候宜人,下衍且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始建於晉天福元年(936)的華頂寺,有葛元茶圃、王羲之洗墨池、李太白讀書堂和形式各異的72茅蓬。
  • 崤函古道文學景觀形成與發展
    古道景觀與古道意象屢屢出現在歷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與崤函古道有關的詩詞歌賦等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文學景觀,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學地理學研究關注的課題。就崤函古道上留下的文學佳話、文學與交通之間的聯繫等話題,記者採訪了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德輝。
  • 戲水陰平
    戲水陰平   □ 廖天元  山水依偎的景象,在川內比比皆是。是的,山水依偎,彼此成全。沒有水的山,不免呆板而木訥,沒有山的水,自是柔弱而冷清。有山有水,無疑是塊風水寶地。  按這個標準,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陰平村算得上好風水。
  • 大熊貓何以成為中國國寶和環保標誌?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連科學家和政府官員都將保護大熊貓和其他特有物種以及中國的自然美景視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部分。新中國創立自然保護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初,其建立的第一個特定物種保護區就是大熊貓保護區。中國科學家與他們的蘇聯同行一起就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科學項目進行了充分探討。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中華白海豚,粵閩等地的漁民稱它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它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估算,目前全國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為4000餘頭。
  • 15條最適合徒步的中國古道,見證歷史風雲之旅!
    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02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05太白古道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
  • 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雙11開賽 沿途美景邀你來打卡
    、雨城五個地方先後進行,以探尋茶馬古道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的方式,勾勒起人們對遠古茶香、悠揚鈴聲的千絲記憶,高顏值賽道已「做好準備」,沿途這些美景邀你來打卡。花海果鄉景區包括九襄梨花山塢、雙溪申溝桃園、清溪文廟(清溪古城)、大田花果流香、前域鶴舞田園、錦繡田園6個景點,幅員面積達12萬多畝,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景色最美、味道最鄉土的鄉村休閒旅遊景區。
  • 大熊貓的「快樂老家」――四川雅安大熊貓棲息地見聞
    140多年前,來自法國的神父阿爾芒·戴維走進了雅安的浩瀚群山中,在這個被上帝遺忘的後花園裡,他發現了大熊貓,並把大熊貓首次介紹給了全世界。記者看到,位於鄧池溝天主教堂背後的寶興縣大熊貓文化宣傳教育中心已經對遊人開放,這是中國首個集飼養、繁育、宣傳大熊貓文化的綜合性教育中心,兩隻大熊貓「川星」、「希夢」正在這裡(它們的父母都是寶興的野生大熊貓)。
  • 致敬:守護秦嶺大熊貓的鏗鏘玫瑰
    導讀: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保護區群落的中心位置。在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量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是全國野生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的保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保護區群落的中心位置。在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量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是全國野生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的保護區。在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九位女巡護隊員,她們常年堅守在深山,和男巡護員一樣上山野外巡護監測,下山數據處理分析。
  • 國內1個親子遊絕佳去處,去成都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呆萌大熊貓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個人認為去成都旅遊大熊貓基地絕對值得一去,因為這裡是國內最全面觀賞大熊貓的地方了,同時這裡也是國內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防禦、保護、教育、旅遊、文化建設為一體的機構所以來成都除了感受成都的巴適生活外,還有一個事是必幹的那,就是去成都大熊貓防疫基地看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這裡佔地面積也非常大,緊景區佔地面積就達1500畝,建設有幼年大熊貓別墅,大熊貓一、二、十四號別墅,亞成年大熊貓A、B區,同時擁有大熊貓太陽產房與月亮產房,也展示出了大熊貓幼年時期到成年時期的狀態,同時景區還設有黑天鵝和小熊貓珍稀動物對外展示。
  • 樂山金口河首次發現野生大熊貓
    /items/202005/200509095109373000158FEF.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博爾)​5月9日,記者從樂山金口河八月林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取回的紅外線相機裡發現野生大熊貓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