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1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閨蜜小美最近總是和我抱怨,說這段時間以來,她們家兩歲半的寶寶晚上睡覺不讓人省心,總是突然醒來大聲哭鬧,而且一晚上好幾次,搞得她睡不好覺,都快神經衰弱了。
「感覺寶寶和平時沒有什麼區別啊,白天也挺精神的,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半夜哭。」小美感到很困擾,卻不知道怎麼辦。
寶寶晚上哭鬧,大人休息不好,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更有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經常夜啼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更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學習能力較差的情況。
寶寶睡覺突然大哭?原因在這裡
當家長遇到發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先不要慌亂,現象背後的原因是關鍵所在。那麼都有哪些呢?1. 大腦神經發育不成熟
睡眠根據程度分為兩類,安靜睡眠和活動睡眠,兩類睡眠通常是交替進行、循環往復的,一般來說,寶寶每隔2-3小時就會進行一次睡眠交替,如果大腦神經還沒發育好,就會無法正常進入下一個睡眠階段,出現驚醒、哭鬧等現象。
2. 缺鈣
寶寶如果缺鈣,體內的植物神經就會處於興奮、敏感的狀態,睡覺時稍有動靜就會被驚醒,同時寶寶缺鈣還容易導致多汗,引起溼疹,或者抽筋,從而使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也會造成夜晚啼哭的現象。
3. 睡前過於興奮
有些家長喜歡在寶寶睡前和他們玩耍、逗笑寶寶或是驚嚇寶寶,比如我的小侄子是他的奶奶帶著,有次到我們家做客過夜,他奶奶先是給他講故事,得他哈哈大笑,後來時間漸晚,小侄子還是不肯睡覺,他奶奶又說:「快點睡覺,要不然樓下的熊瞎子來抓你。
」過了一會兒,小侄子睡著了,但是沒過多久,就醒過來,一邊哭一邊說:「熊瞎子別吃我......」讓孩子處於興奮、緊張、恐懼的狀態都會讓他們睡不好,只有放鬆平靜地入睡才能保證睡覺的安穩。
4. 環境不適
環境不適包括聲音嘈雜、吵鬧或是寶寶周邊的睡眠條件不適,像是穿的太多,悶熱導致孩子醒來,有些家長怕孩子夜裡著涼,經常包裹的比較嚴實,但實際上,寶寶的新陳代謝很快,比較怕熱,多餘的衣物反而會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
5. 積熱上火
寶寶腸胃比較脆弱,功能尚未發育好,如果家長給寶寶吃的食物過多,或是睡前餵食固體食物,很容易出現積食、積熱,從而引起消化不良、上火、腹脹等症狀,使寶寶夜間哭鬧。
文章開頭的小美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就是這個原因,她平時怕孩子吃不飽,經常給孩子餵吃的,導致孩子出現了積食的情況。
寶寶睡不安穩,緩解分四步走
以上是寶寶夜間哭鬧的幾大主要原因,家長需要結合寶寶的狀態和家庭的生活習慣進行分析,找準原因再對症下藥。那麼,當我們找到了原因後,又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加強鈣元素的補充。
一般來說,5、6個月大的孩子就需要添加含鈣的輔食了,例如雞蛋、紫菜、豆製品等,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攝入。如果孩子出現了盜汗、抵抗力低等明顯的缺鈣現象,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補鈣製劑,並輔以維生素D促進吸收。
其次,養成良好作息。
家長需要給寶寶規定睡覺的時間,引導他們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並在睡前的半小時到一小時,營造一定的睡眠氛圍,比如將寶寶帶到睡覺的房間,將燈光調暗,說話音量變小,暗示寶寶「要睡覺了」,使他們興奮的神經平靜下來,做好睡眠的準備。
再次,改善睡眠環境。
寶寶睡覺的房間要做到安靜,溫度適宜,被子要輕薄、柔軟、乾燥,不要給寶寶穿太多,如果發現孩子臉紅,及時減掉衣物。另外,睡前還要讓孩子排尿,避免因為憋尿半夜驚醒。
最後,採取安撫措施
寶寶在夜裡醒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先用一種柔和的語氣,輕聲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覺到被關心。同時可以給孩子做按摩。
方法:用大拇指從手指尖推到手掌根部、從上到下捏揉脊椎部位、反覆按揉頭頂的百會穴等等,這些安撫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更快穩定下來。
Tips:條件允許的寶媽,建議儘量使用母乳餵養孩子,因為母乳相比奶粉,更易被寶寶吸收。同時要形成餵養規律,不要過多餵食寶寶,以免造成積食現象。小美就在醫生建議下減少了平時給寶寶的餵食量,還買了一些植物配方、嬰幼兒專用的清火產品,雙管齊下,效果還挺明顯的。
枕邊育兒寄語:
正如陳宏謀所說:「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小狀況,最擔心的永遠都是父母。家長在遇到寶寶夜間哭鬧這類問題時,先不要慌亂,冷靜下來分析原因,並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選擇,切忌想當然,沒有根據的猜測和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很可能會起反作用。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遇到相關問題的父母,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謝謝】
相關連結一:浪姐張雨綺:親愛的孩子:世界上除了童話,還有誘騙和拐賣
相關連結二:從小寫到大寫作文,不同年齡有區別,培養觀察力是萬能法則
相關連結三: 寶寶不爬直接走,影響認知發展,父母可以試試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