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寶媽的生活規律就被打亂了。白天每隔兩小時就要餵奶,還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拉了、尿了、冷了、熱了。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本想著睡個安穩覺,沒想到更頭疼的事情來了。
絕大多數的寶寶夜間睡覺都要哭鬧,要麼就是入睡難,要麼就是睡著睡著突然開始大哭。勞累一天的媽媽聽到孩子哭了,以為是餓了或者做噩夢了,趕緊餵奶,怕哭聲打擾了其他家人的休息,也為了讓孩子儘快睡著。
可是,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半夜醒來的原因遠不止餓了渴了或者像成年人做噩驚醒那麼簡單。媽媽餵奶行為忽略了查找哭鬧的根本原因,可能會害了孩子。
那麼,孩子為什么半夜不睡覺哭鬧呢?可能是以下6個原因。
原因一:身體缺鈣
大家只知道孩子缺鈣影響身高發育,其實體內缺乏鈣元素也會降低睡眠質量。
科學家研究發現,鈣元素在人體內有兩大作用,一是參與骨骼生長發育,二是作為重要的神經遞質。鈣元素缺乏時會阻礙大腦神經元的正常代謝,孩子大腦皮層長期處於興奮狀態,所以夜間睡不好、經常哭鬧。
建議:輔食中加入蛋類、肉類、蔬菜等鈣元素豐富的食物,如果還是長時間夜間哭醒就,可以去醫院檢查。
原因二:積熱上火
孩子到了吃輔食的時候,尤其是睡覺前吃東西,腸胃脆弱容易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夜間不適感加劇開始哭鬧。
建議:睡前2小時不要給孩子吃東西,也別在晚上餓著孩子,儘量提前把孩子餵飽。
原因三:寶寶患病
正值秋季傳染病多發,孩子很容易感冒流鼻涕,夜間發生鼻子不通氣、發燒等就會哭鬧不止。
建議:摸摸孩子的額頭,聽聽孩子的哭聲,如果有發燒跡象趕緊測量體溫,防止孩子感冒發燒更加痛苦。
原因四:晝夜顛倒
孩子剛出生時幾乎一天24小時都在睡覺,隨著長大睡眠時間會減少。有些時候家長不注意調整孩子作息,白天睡多了,晚上也會失眠哭鬧。
建議:參考下圖的孩子睡眠時間表,調整孩子的作息,白天出去玩玩,保證晚上的睡眠質量。
原因五:皮膚飢餓
「皮膚飢餓」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說法,意思是孩子夜間突然醒了,但是黑暗的環境讓他害怕恐懼,從而大哭大鬧。
建議:先輕拍孩子後背,如果能立即入睡就沒事了。如果仍舊不停的哭鬧,就要看看其他因素。
原因六:衣被因素
正值秋季氣溫變化比較大,成年人蓋厚被子會被熱醒、薄被子會被凍醒,孩子也有可能是覺得溫度不合適。
一般寶媽擔心孩子半夜踢被子,會給孩子穿著衣服睡覺,再蓋上厚厚的被子以防著涼。有時候衣服太緊,孩子姿勢不對阻礙了血液流通,會感到不適或疼痛就會哭醒。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太熱了,被熱醒哭鬧。
建議:給孩子穿大一號的寬鬆的睡衣,半夜哭醒時摸摸孩子後背是否冒汗,如果有適當的減少被子厚度。
養娃事事難,當孩子夜間睡覺驚醒哭鬧時,希望家長朋友們保持冷靜,別盲目地給孩子餵奶安撫,還要關注孩子為什麼哭鬧,找到原因對症下藥,以防孩子生病加重痛苦。
PS: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