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夜哭郎,哭起來不要娘!」寶寶夜裡睡覺時,好好地突然大哭起來。中醫上叫做「夜啼」、「夜驚」。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讓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莫名其妙、摸不著頭腦。
尤其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日常的家庭護理都已經手忙腳亂了。更別說再遇到睡覺突然哭鬧的這種「千古難題」了。
前兩天有一位新手寶媽私信問我,兒子剛滿二個月,最近這兩天會出現睡覺時突然大哭的情況。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而且是那種歇斯底裡的哭,怎麼都哄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的經歷。朋友沐沐在兒子小的時候,對於兒子的夜啼都有心理陰影了。兒子不到兩個月,就經常出現夜裡莫名哭鬧的情況。
沐沐也知道寶寶有「二月鬧」的現象。但有時候寶寶突然哭鬧會讓家長手足無措,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一次半夜裡兒子又莫名地哭了。沐沐強打精神,給兒子檢查了身體,沒發現異常;用體溫表量了一下體溫,正常。家裡人都被寶寶的哭鬧驚醒。
在公公婆婆的建議下,全家總動員帶著寶寶去了醫院……經過一番折騰,醫生檢查下來,寶寶身體沒有問題,這時候小傢伙酣睡如豬。
一、寶寶沒有生病,也沒有外界因素幹擾,為什麼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大哭呢?通常來說,有以下幾種原因
1、睡前興奮過度
細心的家長可以發現,月齡稍大一些的寶寶,家長先陪寶寶玩耍一會再睡覺。如果寶寶在睡前玩得比較興奮的話,可能夜裡就會出現莫名哭鬧的情況,就像是做噩夢被驚嚇到的感覺一樣。
有位醫生朋友是這樣說的:寶寶在晚上睡前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之內,如果玩得興奮,就會導致神經皮層興奮性升高,從而容易出現夜驚、夜裡哭鬧的情況。
所以寶寶在準備睡覺前1個小時左右,要注意避免讓寶寶精神太興奮,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睡前環境。
2、大腦神經發育未完善
睡眠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淺度睡眠,另外一種是深度睡眠。小月齡的寶寶,由於身體各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神經系統發育也不成熟,無法自行調整睡眠的深、淺交替情況。導致寶寶出現睡覺不安穩,突然大聲哭鬧的情況。
一般來說,隨著寶寶身體各項機能不斷發育完善、成熟。4到5個月的時候,寶寶在睡覺時大哭的情況會逐漸消失。
3、身體裡缺少鈣元素
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寶寶身體裡缺鈣的話,會導致睡眠不安穩的情況。寶寶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期,由於缺乏戶外的陽光照射,因此會有不同程度的缺鈣情況。
血鈣值不足,會導致自主神經興奮性升高,從而出現睡眠中哭鬧的情況。6個月之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鈣質,建議在寶寶出生15天之後補充維生素AD,適當地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4、飲食方面的原因
吃得太多,消化不好等情況,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夜啼」的情況。建議寶寶睡前不要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度餵養。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好消化的米糊,或是奶粉、母乳即可。
5、分離焦慮
9個月到18個月期間的寶寶,就會有一定的分離焦慮意識,而且越大這種意識越強。寶寶在9個月左右會認人,不願意接受陌生人,害怕和爸爸媽媽分開,而且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如果這種情況下寶寶出現睡覺大哭的情況,輕輕地拍拍寶寶的背部,讓他感受到家人的存在,這樣很快就能再次入睡。
二、對於寶寶由於分離焦慮而睡覺時突然大哭的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1. 適當地安撫寶寶
寶寶在夜間哭的時候,但還沒有醒,仍處於睡眠狀態,家長可以躺在寶寶的身邊,輕輕地拍寶寶的背部;
或是抱起來輕輕地走走,寶寶就會慢慢睡著。注意不要有過多的幹擾因素,比如大聲和寶寶說話、開燈等情況。若此時寶寶醒來,父母可將寶寶抱起,輕輕地哄睡片刻,放下。
2、 高質量的陪伴寶寶
白天,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玩耍,做一些親子類的遊戲,比如玩捉迷藏的遊戲,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寶寶分離焦慮的情況。
寄語:睡眠對於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寶寶在睡覺期間會出現突然大哭的情況。家長首先不要著急,冷靜地分析原因,對症下藥。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較好,不影響吃、喝,體重增加也正常,就不必擔心,給寶寶高質量的陪伴,隨著寶寶身體機能發育的不斷完善,這種情況會慢慢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