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10月18日發表記者哈維爾·馬斯·德哈哈斯的一篇文章,題為《愛爾蘭,英國脫歐進程中永遠的主角》。文章摘編如下:
愛爾蘭是世界上第一個殖民地,7世紀時被英國佔領。如今英國依然控制著北愛爾蘭,而這裡是該國最為貧困落後的地區。自英國第一次佔領這片富饒的土地已經過去了上千年,而依然受英國控制的北愛爾蘭也一分為二:一派是支持君主制的新教徒,另一派則是支持共和制的天主教徒。
實際上君主立憲派都是第一批殖民者的後代,大多數人希望留在英國。因此他們也被稱為聯合派。民主派則不願繼續受英國控制,曾在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後的1922年揭竿而起,但一直未能如願。
愛爾蘭與北愛之間460公裡的邊界是英國第一條殖民邊界。毫無疑問,對帝國輝煌時期的懷念也是很多脫歐派的動機之一。這條沾染著血腥的邊界終於在1998年通過《貝爾法斯特協議》的籤署暫歸平靜。
民主派和聯合派達成的這項協議結束了持續30年的暴力衝突。這期間聯合派曾在英國的支持下與民主派兵戎相見,導致數千人喪生。
《貝爾法斯特協議》的關鍵之處在於,愛爾蘭與北愛之間沒有「硬邊界」。歐盟統一市場讓這條邊界失去了存在意義。歐盟曾經在某種意義上「統一」了愛爾蘭,而今英國脫歐後或將繼續保持「軟邊界」。
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北愛爾蘭建立了地區議會。然而,自2017年議會選舉之後,北愛地區議會就一直處於分裂狀態。聯合派和民主派分權而治,誰都不肯退讓。
在英國脫歐進程中,這種分裂態勢尤為明顯。最主要的聯合派政黨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反對脫歐協議,但最主要的民主派政黨新芬黨表示支持。北愛民主統一黨在英國議會擁有10個議席,是詹森執掌的保守黨政府的有力支持者。新芬黨擁有6個議席,但由於拒絕向女王宣誓效忠,因此他們並未佔據這些議席。
2017年前首相梅在大選中失去多數議席之後,不得不尋求北愛民主統一黨的支持。從這時候開始,該黨開始對英國的政策走向指手畫腳。2018年梅和布魯塞爾達成脫歐協議之後,接二連三遭到下院否決。除了未能讓保守黨感到滿意,北愛民主統一黨也在否決協議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自從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愛爾蘭和北愛之間的邊界就變成了達成脫歐協議的最大障礙。北愛民主統一黨和保守派議員希望「硬脫歐」,決絕接受梅提出的建議,因為如果無法為這條邊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歐盟就有權將整個英國留在歐盟關稅同盟當中。
詹森也曾是梅的最大反對者之一。然而,他在最後時刻還是選擇了讓步。根據10月18日一早達成的協議,在邊界問題上採取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複雜安排。一方面,北愛地區將作為英國關稅區的一部分,與英國其他地區同步退出歐盟關稅同盟。另一方面,北愛與愛爾蘭不在邊界設置海關,貨物邊檢將在運送貨物的港口進行。
然而,北愛的問題依然遠未解決。英國內部的權力之爭仍將繼續。(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