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總是犯困,咋整?

2020-12-25 百家號

手持一本《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目光隨著字面有序移動,漸漸惺忪的眼睛時睜時合,思維的運轉已經不覺緩慢下來……這是不是你現在的複習的狀態?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幹勁十足的考生捧起書本就睡意襲來呢?這只是一個個案的特殊狀況呢,還是有著普遍的心理根源呢?小胖對此請來東方心理研究所的專家郭聰榮和陳琪給我們做了詳盡的解析。

睡眠本身和讀書活動無關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習慣。睡眠本身是與讀書活動無關的人的本能行為,但由於與無關刺激建立了聯繫,就形成了相應的條件反射。比如一個人在大腦疲勞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看書學習。而當拿起書時,又抵制不住疲勞的侵襲,便想拋書睡覺,但又覺得不學不看不行從而勉強支撐。

如此多次反覆以後,學習與睡覺兩種本來並不相關的活動就聯繫起來了。經過不斷地強化,這種聯繫逐漸地固定下來,以至於以後看書便成了瞌睡的誘發因素,只要拿起書便想睡覺。當然,有些人的瞌睡並不是因疲勞而引起的,可能對書不感興趣或對學習反感等,從而形成這種抑制性條件反射。所以,要克服這種毛病,就必須消除抑制性條件反射,建立興奮性條件反射。

這是心理學中對讀書犯困現象的定義。從中不難發現,原來這並不是發生在個別考生身上的個人現象,而是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學意義的。深入地了解它,剖析它,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克服它。那麼,廣大考生怎樣才能有效地克服讀書犯困的障礙呢?

四種辦法消除抑制性條件發射

一、量體裁衣,了解個人生物鐘,選擇科學而個性化的高效率讀書時間。

普遍來講,有以下幾種時間段不適合高效率地讀書:

(一)疲勞睏倦時不要看書。人體機能活動具有一定限度,活動超過限度,大腦皮層就會自動進入抑制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保護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勞睏倦時,就不要勉強支撐看書,尤其是不要「開夜車」看書,以避免形成不良習慣。

(二)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有些人習慣躺在床上看書,把看書當作催眠,這種習慣最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

(三)劇烈活動或情緒過於激動後不應馬上看書。因為大腦皮層神經的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規律告訴我們,大腦皮層出現興奮之後,隨之就會產生抑制。如果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之後看書,就很容易與抑制反應建立聯繫,並產生抑制性條件反射。

(四)飯後不要馬上看書。人進食後,消化系統的活動量加大,大腦血液流量相對減少,中樞神經主要控制消化系統,而對其他部位處於抑制狀態,如果此時看書,不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

二、精心經營,順應個人喜好,找一些令自己愉悅,有助於提高思維運轉能力的「小動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點與興奮點所在——無論是簡單聽聽音樂,還是獨具匠心地布置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環境,往往都能起到提高注意力與激發動力的作用。

如果你喜歡聽音樂的話,可以選擇一些相對舒緩但又較有活力的音樂。比如巴赫、貝多芬的鋼琴曲等,都非常有助於激發思維的活力與觸發靈感。因此,嘗試著邊聽音樂邊讀書,也會收穫不錯的效果。

如果你喜歡運動的話,不妨在一天的開始、間歇與尾聲小小地舒展一下筋骨。比如早起之後晨練一會兒,跑跑步,或者做做操都是不錯的選擇。在一天之中,如果明顯地感覺到疲勞,也可以做些不是很劇烈的活動。除了早晨之外,恐怕晚上也是一個讀書犯困的高峰期。所以,在晚間給自己設置一個小小的課間,去外面慢跑兩圈,或者散散步,會有效地煥發清醒的思維。

如果你有一點「戀物癖」的話,那就把心愛的它們搬到你的書桌上吧!尤其對於女生,總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可愛」,每當緊張、憂鬱、壓抑時,和它們傾訴下,可能會使自己的不良情緒得到舒緩。或者有些同學總喜歡把無論生活還是學習的地方,都布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麼不妨為自己的學習裝點一個更美的小平臺。其實男生也不例外。大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或者一些勵志的話語,大家可以將這些詞句寫在易見的地方,每當讀書而瞌睡蟲爬來的時候,就起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

三、聚精會神,深入體味,發覺所讀書目的「魅力」所在。

一個人在讀一本不十分感興趣的書時,往往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就容易犯困。從另一個角度講,也可以說,當這個人沒有發掘出這本書的精髓抑或「吸引力」所在時,他可能會厭倦、疲倦,從而犯困。所以我們需要借得那雙慧眼去發現它的獨具匠心之處。

但是,考生在備考中所閱讀的書目通常都是理論性非常強的,當面對理論性著作時,興趣的提升就顯得略具難度。如果考生遲遲不能調動起興趣,那麼,恐怕需要反思一下了:自己是否真的對這個專業方向感興趣?如果與當初的預期南轅北轍,那只能說明,你選錯了方向,不是麼?在這種狀況下,還是重新體問內心比較明智。而如果本人十分確定,這個專業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目前的倦怠與易犯困狀況只是由於短期的挫敗感引起的——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有那麼一些點難以捕捉在思想的內在含義,那麼需要做的就是將其突破。

在此,十分想提醒考生,不要閉門造車,要注意與他人的交流。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的地方,和別人溝通之後,可能會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而當產生有益的想法時,去和別人分享,相互補充,如果發現自己掌握了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會產生一些優越感,這樣,讀書的興趣與信心就可以得到強化。在某些學習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便不會那麼容易引起厭倦心理,從而使讀書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味。所以,當讀書犯困或者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朋友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攙扶是十分有益的。

四、張弛有度,科學理性,考慮客觀性因素,切勿妄自菲薄。

讀書時犯困也可能是由於一些客觀的生理條件或者周圍環境狀況引起的,不要妄自菲薄,把問題都歸因於自身,從而造成氣餒的心理。

學習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切勿拉緊精神的弦而不放鬆。有些考生時間觀念十分強烈,恨不能抓住所有醒著的時間,分分秒秒不錯過地暢遊書海。但是每個人大腦運轉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效率降低,這時,如果還硬性地讓自己埋頭苦讀,恐怕只能事倍功半了。對於學生,這可以算是一個常識,所以,請考生勿鑽牛角尖。

研究顯示,流通的空氣與相對開放的空間會更容易調動起大腦的興奮度。有些考生的學習環境過於封閉,空氣欠流通,也會導致思維呆滯從而容易犯困。另外,若是處在春夏換季的當口,我們的身體功能系統還沒有完全適應,也會容易犯困的。

除此之外,美國近期的一個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的睡眠有周期性,是淺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交替變化的一個個周期。處於淺度睡眠的人大腦皮層還是興奮的,沒有完全休眠,所以你如果在淺度睡眠期間醒過來的話,會有一天的好精神;相反地,如果你在深度睡眠的時候醒過來,即使睡眠時間夠了還是會覺得困。所以美國有生產一種鬧鐘可以測你大腦波動程度,可以在最合適的時間提醒你起床。

如果你覺得犯困的現象可能是這些因素造成的,那就不必太過緊張,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孩子讀書犯困,這是讀書厭倦期的表現,巧用幾個小妙招改善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經常聽到有人這麼說,說只要看書或者讀書就會犯困,其中孩子讀書看書犯困是令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前不久我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開始前向老師詢問了一下孩子的平時的表現和學習狀況。老師和我說道孩子最近總是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了在課堂上犯困的情況。
  • 上班總是犯困?犯困時用這5招,可謂是提神醒腦
    生活中有不少人上班的時候總是犯困,在上班的時候精神狀態非常差,總是想要打瞌睡。此時,應該通過一些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這樣才能防止犯困之後精神狀態變差,降低工作效率。那麼,上班的時候總是犯困,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改善呢?總是犯困怎麼辦?
  • 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會犯困?科學家:這是大腦在默默保護你!
    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會犯困?科學家:這是大腦在默默保護你!隨著現在生活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當代年輕人掉發脫髮早就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尤其是熬夜的程式設計師,但是也有很多的年輕人還面臨著另外一大困境,那就是失眠。
  • 醫生提醒:總是犯困或是大病的症狀!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犯困與健康。雖然有「春乏秋困夏打盹」的說法,但是醫生卻提醒我們,如果不缺覺也總犯困,可能是疾病的信號,有時甚至危及生命。一張表自測你是缺覺族嗎?不同年齡年段最近的睡眠時間範圍不一樣。
  • 一讀書就犯困, 是大腦在保護你?
    原創 DingXiangYiSheng 丁香醫生 來自專輯硬核科普當代快速助眠物品排名:�� 安眠藥:半小時會有效果�� 安德魯 · 威爾博士提倡的一種呼吸方法,最快可以在 60 秒內進入睡眠�� 讀書
  • 總是犯困、睡不飽,是什麼問題?興許是幾個原因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長期處於犯困、睡不飽的情況,即使是在睡眠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也會頻繁犯困,這是為什麼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下這個問題吧! 總是犯困究竟是為什麼?
  • 提醒一句:飯後總是「犯困」,或是這3個毛病在偷偷作祟
    然而,不少人卻總是在吃完飯之後就感覺到困意明顯。有這種特殊的變化應該重視起來,因為吃完飯之後明顯犯困,不排除是身體健康存在問題,某些類型的疾病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導致患者經常犯困。如果沒有通過一些好的方式積極改善,同樣會埋下健康隱患。吃完飯之後總是犯困,有可能是哪些類型的疾病正在發展呢?
  • 上課總是犯困怎麼辦,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
    原標題:上課總是犯困怎麼辦,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高三準考生剛開學,獲知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2020年高考確定延期一個月舉行,多了一個月備考,也要多煎熬一個月,哭唧唧。春困秋乏,又到了「一上課就犯困」的季節。
  • 讀書犯困怎麼辦?小編教你一個小妙招!
    反正小編我是打開書看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犯困,也曾嘗試過很多辦法,比如說暴力型的——掐大腿;溫柔型的——看完某個地方給自己些獎勵;智慧型的——跟上作者的思路(嗯~書都看不下去,還跟上作者思路,小編你是來搞笑的吧)等等很多方法,都沒有效果。但書又不能不看,畢竟「人醜就要多讀書嘛」。在今天,沒錯就是今天小編發現一個絕妙的辦法,可以使你在看書犯困時瞬間清醒,並大腦興奮。
  • 為什麼犯困的總是我?容易犯困的人,要警惕這些情況,快搞懂
    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你屬於哪一種?1、過度勞累。①體力勞動。當進行了大量或者繁重的勞動後,會出現犯困想睡的表現,並且睡著之後會特別香,醒來後又是精神的一天。②腦力勞動。
  • 二胎孕媽總是犯困、覺得累?這些原因很無奈,希望你能輕鬆些
    這幾日,身懷二胎的同事小佐總是像沒睡醒的樣子,坐在辦公桌前頭都抬不起來。大家調侃說她肯定「抽大煙」了,要不怎麼能困成這樣!小佐無奈的說到:「哎,我要是抽了大煙,肯定精神百倍。但是孕酮還有一種重要的作用就是「睡眠」,這也就是為什麼孕婦會犯困,這也是身體發出的一個信號,提醒孕婦要多休息,保證孕期的穩定。
  • 春困秋乏夏打盹,學習容易犯困的時候,其實是在保護你的大腦
    對於經常春困秋乏夏打盹的人們,尤其是學習容易犯困的時候,其實幾乎都是大腦裡面裝的事情太多了,無論是應對高考的各種事宜還是成年人生活的壓力,當你犯困的時候,其實是大腦超負荷運轉,是在保護你的大腦。而對於小孩子,成天無憂無慮,自然是很少犯困。
  • 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
    自打肚子裡有了娃以後,很多準媽媽都發現自己是越來越愛睡覺了,每天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成了瞌睡蟲。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是大多數剛懷孕準媽媽的妊娠反應,總是孕吐會讓孕媽的身邊變得很疲憊。
  • 上班總是犯困沒精神?這5個方法,讓你一整天都活力滿滿!
    上班總是犯困沒精神?這5個方法,讓你一整天都活力滿滿! 五六月這樣柳絮滿天飛散,悶熱潮溼的季節是最容易讓人倦怠的時候了。很多的人都會為這樣的情況所困,工作和學習上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很多條教你保持精神振奮的辦法,希望都能對你有幫助!
  • 職場上總是犯困怎麼辦?牢記這3招幫你提神,早知早受益
    我身邊有個同事,上班的時候總是喜歡「點頭」,動不動就會把頭低下去然後抬起,繼續工作,看著這樣的場景,顯得有些滑稽,其實就是他太困了,想睡覺了頭就會不自主低下去,過了一會兒發覺自己在工作中,然後又是猛地抬頭繼續工作,有些人雖然步入職場了,但是還是會有保留一些壞習慣,例如晚睡,從而導致自己在職場上總是犯困,那麼面對如此情況,有什麼好的應對計策嗎?
  • 怎麼一讀書就困得不行了
    新近一個流行網絡帖說:好好的一個人,怎麼一讀書就困得不行了。這種體驗有嗎?坦率地說,讀書暈頭漲腦犯迷瞪這種事,鄙人確實三番五次地實踐過。在學生時代,為應付考試翻閱那些以正確答案自居的教材時,我總是很輕易地就糊塗了,然後困意就來了。
  • 夏季上班總是會犯困?常備這幾種小零食,既能解饞還能提神醒腦
    夏季上班總是會犯困?常備這幾種小零食,既能解饞還能提神醒腦。夏天炎熱很多人總是會在吃完飯的午後犯困,我們也都知道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因為他們工作壓力比較大,就算是中午吃飯之後特別的困也是不敢睡的,可是對於這種滋味來說讓很多人都覺得不舒服,所以說其實很多人都會對於這個問題覺得比較頭疼,那麼如果我們在夏季上班的時候總是犯困,其實我們的旁邊是可以常備幾種小零食的因為只要我們準備了。這幾種小零食就能夠解饞,還能夠讓我們提神醒腦。
  • 葉羅麗中的「伸懶腰」姿勢,龐尊犯困了,王默總是睡不醒!
    一起來看看葉羅麗中的「伸懶腰」姿勢,龐尊犯困了,王默總是睡不醒!龐尊龐尊為了找回白光瑩,也輕信了曼多拉的話,跟著冰公主一起來到人類世界,因為他幫助冰公主降下冰雪之後,曼多拉就會幫他找回白光瑩。龐尊來到清溪峽時,也擺出一副傲慢無禮的態度,冰公主沒讓龐尊出手,但是他卻非常主動的傷害了葉羅麗戰士。
  • 總是犯困睡不醒?小心忽略了這6大疾病
    朋友,你是否有經常犯困的經歷?上班容易打瞌睡,午睡睡過了還是精神不振,老是提不起精神,每天犯困的頻率很高,特別容易困。其實經常容易犯困的原因除了你前一天睡眠不足或者當天的午休沒睡好之外,也可能預示著有以下這兩種疾病。
  • 得了癌症後,為何總是渾身無力易犯困?4個原因不可忽視
    另外,很多癌症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容易犯困,甚至感覺渾身乏力,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要了解一下原因。那麼,為什麼癌症患者會渾身無力,容易犯困?跟哪些因素有關係呢?1、癌細胞吸收營養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病之後會出現渾身乏力,總是想要睡覺的現象,這種情況發生有可能是本身癌症的影響。因為癌症在發展過程中癌細胞需要吸收大量營養物質,很多人由於攝入的營養被癌細胞獲取,正常的機體細胞缺乏營養物質提供,因此就容易產生乏力的感覺,而且體重也更容易下降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