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手和演員,明明挺有實力,卻一直不紅,原因可能是沒有好劇本、好的包裝宣傳。有些車明明也不錯,但銷量只夠別人的零頭,為什麼呢?是有什麼我沒發現的硬傷嗎?那就借來多開一段時間吧。
斯柯達速派就是一款低調的車,與它同級的小夥伴們有六七款月銷破萬,而速派明明背靠大眾集團,甚至比邁騰和帕薩特更早使用MQB平臺,銷量卻比它們差了一個數量級。
車子的銷量其實和明星的熱度很像,除了自己的實力以外,也得看經紀公司給分配多少宣傳資源。
而斯柯達在大眾汽車內部的受關注度也不容樂觀。你們看大眾最近在國內忙什麼?一邊和江淮組建合資公司,創立「思皓」新能源品牌。另一邊將捷達獨立為子品牌,已經推出兩款新車,定位低於大眾,這就使得斯柯達的地位越發尷尬了起來。
斯柯達其實今年的銷量還可以,但主要是靠幾款新的SUV產品,速派雖然在7月份進行了小改款,但銷量暫時沒有太大起色。
今天選擇速派作為《長駕》的主角,也不是想去推銷它,畢竟賣了這麼多年,我一篇文章改變不了什麼。更多地是解答包括我自己在內許多人的一個疑惑,這車到底是不是被低估了?和那些「萬輛級」的對手之間到底有什麼差距?
車身:中級轎車,長4869mm,寬1865mm,高1489mm,軸距2841mm,整備質量1550kg,,油箱容積68.5L,後備箱容積570-1680L
發動機:2.0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62kW(220馬力),最大扭矩350Nm@1500-4400rpm,推薦燃油95#,排放標準 國VI
傳動系統:7擋雙離合變速箱,前置前驅
底盤:前麥弗遜,後四連杆,電子助力轉向,輪胎規格前後235/45 R18
行駛性能:0-100km/h加速時間7.2s,綜合油耗6.7L/100km
售價:23.99萬元
試駕環境:地點:上海
時間:2019年9月
天氣:晴為主,偶有陣雨,24-32度
道路:市區的各種道路
距離:251km
載重:大部分時候一個人
油耗:9.9L/100km(均速23km/h)
看車型名字就能發現斯柯達對於營銷和傳播的「直男」心態。DSG旗艦版!就算現在大家對雙離合的接受度改善了不少,但也沒到「賣點」的程度。帕薩特、A4L也是雙離合,有寫出來嗎?
咦,邁騰也是這麼寫的啊……奇了怪了(費解程度↑↑)
《長駕》欄目和一般導購文章不同的是,我們往往會駕駛一段比較長的距離(雖然這次不是很長),所以駕駛感受也會著重介紹。因為開的都是我平時常走的路,所以介紹的角度會更偏向日常,和試駕文章又有所不同。
幾天的相處,把它當自家車開,對它的實用性和各項功能也會有比較深的了解。至於設計部分,會被我們拿來「長駕」的都不是第一次見了,也就沒必要多說。所以本文會分為動靜兩部分,對速派的體驗過程進行介紹。
☆開起來怎樣?形容速派的駕駛感受一個詞就夠了——很大眾,畢竟同平臺。
說起來,速派是第一臺讓我對大眾家的雙離合改觀的車。猶記得第一次試駕是2016年,也是在上海,走走停停時我在後排依然安坐,上手開時加減速酣暢淋漓,個人認為甚至要比帕薩特好開(那時的帕薩特還是PQ46)。
三年過去,我開了許多車,但開上速派以後依然感覺——這就是中級轎車的標杆。
動力總成的成熟度無可挑剔,在平順和迅捷之間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方向盤偏輕盈,比新一代凱美瑞還輕,但回饋力度很恰當,阻尼細膩,依然有不錯的操控感。
底盤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德系車底盤硬」這種說辭,在十分了解中國客戶的大眾這裡早已過時。120km/h的限速下,底盤的穩定性讓人足夠滿意;面對施工路段和減速帶時,大小衝擊也能照單全收。「咚咚咚」沉悶的撞擊聲仿佛是音樂的鼓點。
要說和帕薩特有什麼差距,大概就是隔音要稍微弱一點,這可能是車廂結構帶來的影響。
前排座椅設計得相當出色,從頭到腿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撐,帶加熱通風,而且21.19萬那款就有配備。
舊款的速派搭載的是滷素和氙氣大燈,新款全系標配了LED。這套大燈其實相當高級,夜裡開車的時候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轉向隨動,這個就不說了,常規操作。在車速較慢時,前大燈的照射範圍會很寬,在小區裡效果很明顯。車速提升後(分界點大概在50km/h),前大燈會收束,使照射距離增加。這其實已經具備了矩陣LED的部分功能。
尾燈同樣進行了升級,另外車尾的斯柯達logo變成了SKODA橫排字母。這下斯柯達也帶字母了,會不會更氣派一些?
油耗方面,9.9L/100km,不算很好看,但也得考慮到使用情況。堵的時候很堵,不堵的時候開得很浪,另外還有幾個小時的原地怠速拍攝。均速23km/h,相當於是城市擁堵路況了,姑且做個參考。
☆用起來怎樣?車內的其他功能先不提,我首先要誇的是速派的後備箱。
想要瀟灑地坐在車尾遠眺,順手從後備箱裡拿出一瓶82年的雪碧暢飲,不一定非得買SUV,買速派也行。
570-1680L的後備箱容積已經相當可觀,更可觀的是它的開口大小。能讓一位小姑娘待在後備箱裡,又不像拐賣人口的,這價位的轎車沒誰了吧?
剛娶的媳婦,但就是不給你們看
全液晶儀表和8英寸中控屏對速派來說是新玩意,但我們已經在許多大眾新車型上見過了。唉,果然不是親生的。
車機系統基本上是同一套,不過系統界面設計依然有斯柯達自己的特色。比如儀錶盤的刻度字體特別大,中控的圖標喜歡用複雜的圖片。
以我們如今使用數碼產品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設計就像是「老人機」,給整體的科技感打了折扣。
這套導航如今也算是能用的水平,至少能直接搜目的地了(早期的大眾和斯柯達導航只能搜交叉路口),路況也能實時更新。
但你肯定不會想用它,除非沒帶手機。界面「土」也就算了,導航播報的邏輯也讓人很難適應。舉個例子,通知「前方即將駛出高速」,連忙向右變道以後發現,其實還有5公裡才到出口。
速派的車內儲物空間相當實用,擋杆前方有個無線充電座,不充電也可以放點零錢雜物。側面有兩個卡槽,可以放高速卡油卡。後面是兩個杯架,以及能放進500mL礦泉水的扶手箱,扶手箱裡還有空調出風口。
但我覺得還有些細節可以提升。比如USB接口的位置,依然在中控屏的下邊緣,大眾一些新款車型已經把它移到了下方。如果你插上了一條白色的數據線,整個內飾的氛圍就被破壞了。
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在一個人駕駛,對後排空間的體驗比較有限。得益於MQB平臺的高集成度,大眾旗下這些車型的車內空間往往要優於同尺寸的競品,速派也不例外。
掀背的造型沒有對車內空間產生負面影響,頭頂依然寬裕。而且這種寬裕不是靠降低座椅實現的,你們可以看到,身高180的我正常乘坐,大腿可以與座椅完全貼合。
後排有兩個USB接口,但沒有獨立空調,而新帕薩特的2.0T版本全都有後排獨立空調。另外有些奇怪的是,這臺試駕車沒有全景天窗,但速派官方配置表上顯示,除了入門版本全都配備全景天窗。
安全配置有所提升,但即使是這臺頂配的旗艦版,也離「旗艦級」有一些差距,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功能的缺失,讓它沒有達到兄弟車型的L2駕駛輔助水平。
☆總結:優點:優秀的駕駛品質,極其實用的車內空間
槽點:內飾設計偏老氣,配置有缺憾
競品:帕薩特、邁騰、凱美瑞、雅閣、天籟、君威
開得越久,越會覺得速派可惜。本身是臺不錯的車,但沒有太多展示自我的空間。
新一代速派剛問世那會兒,外形設計相當驚豔,在一堆「中年座駕」的中級轎車中可稱新銳,讓剛畢業的我都有些心動,就是內飾簡陋了點。
最近兩年,日系三強陸續換代,全都走上了年輕化的道路,而速派反倒更成熟了。新款的前格柵使用了跟顯眼的豎線條,車尾掛了一串字母,高配車型內飾使用了白楊木紋理的飾板,與年輕化漸行漸遠,我開起來總有一種心理上的違和感。
速派和帕薩特確實開起來幾乎沒有區別,速派的價格明顯更低,頂配也不超過24萬。但更低的價格一定程度上是靠犧牲配置換來的。
比如速派全系都不提供座椅按摩、後排座椅加熱、後排獨立空調、車道保持、外後視鏡防眩目等功能,內飾雖然有了大屏,但檔次感還是有所欠缺。而我們都知道它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只是被限定為「不能比帕薩特更好」。
如今日系和美系的中級轎車都開始年輕化,而帕薩特邁騰依然端莊,那速派為什麼不能擔起年輕化的重任呢?本來這個品牌就是定位年輕的啊。
別再用什麼暗紫色塗裝、木紋飾板了,來個速派R-Line唄。別做低配版帕薩特了,當個低配版CC說不定更有前途。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敖奕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