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的生長特性為耐寒性的蔬菜,能適應較強的環境溫度。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2~20℃之間,不過健壯幼苗的抗寒性很強,能忍耐-7~-6℃低溫環境,葉片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8~20℃,抽薹開花期的適宜溫度為15~20℃,鱗莖膨大期為20~26℃之間。鱗莖在15℃以下時不能膨大,而溫度過高超過26℃時就會進入生理休眠,鱗莖便停止生長。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洋蔥忌重茬,不宜與蔥蒜類連作。
洋蔥綠色栽培技術咋用?掌握老菜農7點實用技巧,高產優質個頭大
洋蔥綠色栽培的茬口安排技巧
因為洋蔥能適應較強的生長環境,所以各地洋蔥的栽培季節差別也較大。不過,都會特意將葉生長的旺盛期安排在涼爽季節,而鱗莖形成期則安排在溫度較高和長日照季節。具體的栽培茬口主要安排以下:
(1)、秋播、秋栽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至第二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可收穫。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洋蔥幼苗在田間的生長期長,春季返青早、返青快,對莖的生長和提高產量都有利。
(2)、秋播、春栽
在較為寒冷的東北、西北地區,通常會在8月下旬至9月之間播種,到第二年春季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
(3)、春播、春栽
在夏季溫度偏低和雨水較少的高寒地區,採用短日照類型或日照要求不太嚴格的品種,通常會採用春季保護地育苗,晚霜後定植大田,秋季收穫。
洋蔥綠色栽培的品種選擇和播種育苗方法
(1)、品種選擇
現在種植的品種主要有黃皮和紅皮兩種。黃皮品種的洋蔥主要供保鮮出口,紅皮洋蔥則供應國內市場。
(2)、苗床選擇
選擇排灌條件好,土壤肥沃、疏鬆、保水性強,2~3年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作苗床。前茬作物收穫後,深耕細耙做成1.3~1.5米的平畦,長短可根據地塊和育苗多少而定。
(3)、適期育苗
洋蔥育苗的播種期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在當地平均氣溫20~22℃播種為宜。播種過早,越冬前幼苗粗大,翌春易造成大量植株的未熟抽薹,影響產量與品質;播種過晚幼苗弱小,越冬時抗寒能力差,幼苗死亡率高,產量降低。每栽植一畝需苗床50㎡左右,用種量為150克。
洋蔥育苗不必催芽,苗床灌水,待水下滲後播種。播種時把種子與細沙土按1:50的比例摻勻後撒播,播後覆細土1釐米,隨後覆地膜保溼,同時用草苫覆蓋遮陰防高溫。為預防猝倒病和多種苗期病害,每平方米苗床用適量的30%多福可溼性粉劑拌細土4~5公斤,播種後將苗土均勻撒在畦面。
(4)、苗期管理
遮陰保溼是育苗中的兩個關鍵措施,決定著育苗的成敗。1個星期左右破土出苗後,揭去地膜,但仍需遮陰。7~8天齊苗後可在早、晚除去遮陰物煉苗,在3天後除去遮陰物。半個月後澆1次提苗水,以澆透為原則,但不能積水,結合澆水畝施適量的尿素提苗,以後保持畦面溼潤。
洋蔥綠色栽培的定植技術
(1)、施足底肥
定植田每畝施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或適量的腐熟好的餅肥,適量的N、P、K含量各15%的複合肥,深耕30釐米,做成寬1.5~1.8米平畦。
(2)、定植時間
洋蔥的定植季節分為秋栽和春栽兩季。秋栽洋蔥在嚴寒到來前30~40天定植,使越冬前根系已恢復生長,通常會在10月底至11月初定植。為爭取較長的生長期,春栽的定植期要儘量提早,在土壤表層解凍以後就應立即定植。
(3)、定植方法
定植前,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幼苗,並按幼苗的高度及莖基部的粗細分別栽植。剔除無根、無生長點、過矮、纖弱的小苗和葉片過長的徒長苗、分櫱苗及受病蟲害侵害的苗。壯苗標準:苗齡有53天左右,出3~4片真葉,假莖0.6~0.7米,單株重3.8~5.6克。假莖大於0.9釐米的列為大苗,易抽薹,而假莖小於0.4釐米的應列為淘汰小苗。
為便於分別管理,幼苗可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栽植。密度以株行距(15~18)釐米×(18~20)釐米,每畝1.8萬~2.5萬株為宜。洋蔥適於淺栽,以幼苗假莖部埋入土中2~3釐米,澆水後不倒秧、不漂秧為宜。過深、葉部生長則過旺,都會使假莖部分增粗而影響鱗莖膨大;過淺、澆水後容易倒伏,影響緩苗。
洋蔥綠色栽培的田間管理措施
為力爭儘早形成一定數量大小的功能葉片,以利製造積累養分,安全越冬,洋蔥定植後應儘快促進緩苗。冬前定植的秧苗,由於氣溫低,蒸發量小,幼苗生長緩慢,除定植後澆1次水促進緩苗外,其他應控制澆水。護根防寒返苗後,可澆1次越冬水。
(1)、越冬期管理重點
冬季和早春,影響幼苗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溫度。管理主要是保全地膜,防止大風颳起地膜,保膜增溫促早發。
(2)、第二年春季管理的重點是肥水管理
返青期:早春氣溫較低,蒸發量和植株生長量小,為提高地溫,在進入發葉盛期以前為以利髮根,澆水不宜過勤、過大。3月上中旬澆1次返青水,澆水宜小,以澆透為原則。一般結合澆水畝施適量的尿素。
生長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澆1次發棵水,澆水以早晚為好,應杜絕大水漫灌,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結合澆水畝施適量的尿素,同時應增施鉀肥,再隨水衝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以補充速效鉀肥。
鱗莖膨大期:正值需肥水高峰期,4月中旬澆1次膨大水,結合澆水每畝衝施適量的尿素及磷酸二氫鉀。一般4月底以後就不需再施肥,但應保持土壤溼潤,即補充植株所需水分,又不致引發病蟲害為宜。
洋蔥綠色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1)、薊馬、蚜蟲
一般從4月中旬前後開始發生,隨著蟲口的積累,危害不斷加重,5月達到高峰。因此防治應以早為好,即早治,壓低蟲口基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病初期結合防治洋蔥病害,用適量倍液的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加適量倍液的敵殺死乳油或適量倍液的50%噻蟲胺水分散顆粒劑噴霧防治。
(2)、地蛆
主要是殺滅越冬代地蛆。可於定植後覆膜前噴灑50%辛硫磷乳油等滅蟲,次年4月上旬幼蟲危害初盛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復配5%功夫菊酯乳油防治,再用3%呋蟲胺顆粒劑處理土壤。
(3)、病害防治
①.霜黴病。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換茬,及時清理病殘株並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播前採用50℃溫水攪拌浸種25分鐘。
藥劑防治:發病前可用適量倍液的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或適量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適量倍液的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間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②.軟腐病。
防治方法:培育壯苗,適期早栽,淺澆水,防止氮肥過多,及時防治薊馬、地蛆等。發病初期畝用適量倍液的72%農用硫酸鏈素可溼性粉劑,或適量倍液的47%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視病情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噴藥時最好和葉面微肥混噴,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時各種病蟲可進行兼治。
洋蔥綠色栽培的收穫注意事項
當洋蔥葉片變黃,假莖變軟並開始倒伏,鱗莖停止膨大,進入休眠階段即為鱗莖成熟,應及時收穫。為了防止貯蔵期間的腐爛,收穫前7~8天要停止澆水,同時要搶在雨前採收,以防止造成腐爛。
以上為本人對洋蔥栽培技術的個人經驗,如你在閱讀本文後認為有不同的意見,請您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參與討論!我是積極向上、熱情互助的三農領域創作者,特邀您關注@鄉民鋒哥,共同探討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