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種植面積廣,投入少,產量高,易於管理。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農業是菜農的首選之一。因此,筆者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關于洋蔥育苗前的步驟,詳細列於下面供網民參考。
選擇優質的洋蔥品種
洋蔥品種按顏色可分為黃皮和紅皮。不同品種有各自的優勢。在選擇品種時,應根據當地的種植習慣和市場需要,科學安排。黃皮品種具有肉嫩、香辣、品質好、產量稍低的優點。選用連紅4號、金秋3號等,紅皮可選用辛辣、高產品種,如紫星、雙球紅等。
製作洋蔥苗床
洋蔥苗床應選擇土壤疏鬆、肥沃、保水性強、2≤3年不種植洋蔥、大蒜蔬菜的小區。每畝需要0.5分鐘的苗床(約35平方米),0.2公斤的種子。播種前應充分施用腐熟基肥,配以含氮、磷、鉀的三元複合肥,施後按2×3 kg土地翻耕,精細整地,製成寬1.5×2m寬的邊沿,用水澆水播種。
確定洋蔥的播種時間
洋蔥的早播和晚播直接影響幼苗的大小,最終影響洋蔥的產量。播種初期,幼苗生長期延長,營養面積過大,幼苗容易痙攣;播種後期,幼苗較弱,耐寒性較低,越冬容易死亡。
因此,為了達到高產,必須掌握最佳播種時間。根據菜農的生產經驗,最適宜的播種時間是露水前後三天(9月初)。播種後,播種幹種子,並覆蓋細土。在覆蓋土壤後,可使用33%畝除草劑和100毫升噴灑劑來防止苗床雜草。
洋蔥幼苗的管理
苗木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培育適齡壯苗。播種後用一層麥秸或遮陽網覆蓋邊緣表面,有利於保溼防高溫防雨,出苗前始終保持土壤溼潤,苗床上約60%的苗木生長時摘除地膜,並根據天氣條件及時灑水。通過肥水調控,可防止苗床固化,1%尿素配合澆水培育適齡壯苗。
既要防止洋蔥幼苗生長過大,造成早抽薹,又要避免苗木生長弱,影響越冬。洋蔥苗一般可達到4片真葉,株高20~25 cm,葉鞘直徑6~7mm。
種植洋蔥苗:
苗木應根據洋蔥苗的大小分別移栽,使其生長均勻,葉鞘直徑大於8 mm的大苗和直徑小於3 mm的弱苗、病苗應移栽。種植通常在10月底至11月初完成,平均溫度為4-5攝氏度。
由於從種植到恢復生長大約需要30天,因此必須在嚴寒來臨前推廣洋蔥,以防止土壤凍結和拔根造成幼苗死亡。固定的種植密度一般每畝約需要20,000棵樹,線路距離為20×15釐米。固定的種植深度總比不埋五股好。種植完成後,進行澆水,以促進洋蔥幼苗的生存,避免全田灌溉,造成土壤壓實,不利于洋蔥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