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凳子說三農,今天給大家說說洋蔥的播種育苗和定植技術,洋蔥作為我們經常吃到的食物,它營養豐富,吃法多,好栽培,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它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強,比較好栽培,但是怎麼樣才能更科學的栽培出高產量、高質量的洋蔥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的幾點。
一、播種育苗
(1) 播期確定
洋蔥是綠體春化型植物,當植株長到34 片真葉,莖粗大於0.5釐米以上,積累了一定的營養時,才能感受低溫通過春化。多數品種需要的條件是在2 ~ 5 t 下生長607 0 天。因此,根據品種特性和氣候特點,確定適宜的播期是防止洋蔥先期抽薹的關鍵。秋播過早,幼苗生長期長,越冬時幼苗太大,易通過春化而先期抽薹;播種過晚,冬前幼苗過小,越冬期間易凍死苗。健壯的幼苗可以耐-7- 6 ℃ 的低溫。一般越冬前幼苗髙約1824釐米,假莖粗0.60.7釐米,具34 片真葉,抽薹率可以控制在1 0 % 以下,易獲高產。
(2) 播種方法
洋蔥種子千粒重34 克,使用年限為1 ~ 2 年。因而應選用當年新種子,每畝苗床的用種量為4 5 千克。選擇2 3 年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作育苗床。前茬收穫後,淺耕細耙,施足基肥,做成平畦。苗床與生產田的比例為1 : 101 : 8。秋季育苗多採用幹籽撒播,春播一般採用設施育苗,種子催芽後播種。播種後,最好用蘆葦或秫秸等搭成蔭棚或蓋地膜保墒,以利幼苗出土。當幼苗拱土時,便應分次撤去蔭棚或地膜。從種子萌動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為發芽期,約需要1 5 天,種子和母鱗莖在3 5℃下,可以緩慢發芽,1 2℃ 以上加速。由於種子「弓形出土」,所以發芽期需要保持土壤溼潤。播種後2 ~ 3 天補水1 次,使種子順利發芽出土。
(3) 幼苗期和越冬管理
從第一片真葉出現到定植,為幼苗期,秋播秋栽或春播春栽需要406 0 天;秋播春栽需要1802 3 0 天。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2 0℃幼苗期每隔1 0 天左右澆1 次水,整個育苗期澆水4 次左右。苗期中耕拔草2 3 次,幼苗期以氮肥為主,也應適量使用磷肥,以促進氮肥的吸收和提高產品的品質。當苗高101 5 釐米時,結合澆水,追施氮素化肥和適量硫酸鉀。春播育苗定植前,控水鍛鍊。秋播育苗應在土壤封凍前,澆好防凍水,以全部水滲入土中、地面無積水結冰為準,而後用稻草或地膜等覆蓋地面。冬前定植的幼苗應在寒冬來臨以前定植,讓幼苗充分緩苗,根系恢復生長後,進入越冬期,以防凍死幼苗。同時,也應澆好防凍水。如進行囤苗越冬的,在封凍前起苗,假植越冬,溫度保持在-7- 1℃為宜。
二、定植
(1) 土地準備
洋蔥要求土質肥沃、疏鬆、保水力強的壤土,忌連作。洋蔥能忍耐輕度鹽鹼,要求土壤的p H 值為6.08.0,但幼苗期對鹽鹼反應比較敏感,容易黃葉死苗。洋蔥為喜肥作物,每畝標準施肥量為氮12.5~14.3千克、磷1011.3千克、鉀12.5~15千克。前茬收穫後,即可施肥、冬耕、曬垡,或春施腐熟基肥5 _ 千克、過磷酸鈣5 0 千克、複合肥2 5 千克,適當深耕,使肥土摻勻,耙平做畦。北方可以做成寬1.61.7米的平畦,南方做成高畦,以利於排水。
(2) 定植時期洋蔥定植時期隨著各地的氣候而異。華北平原以南大部分地區冬前定植,緩苗後入冬;北方地區則採用苗床覆蓋或囤苗越冬,春季在1 0 釐米土溫穩定在5℃ 時,即可定植。
(3) 定植方法 .
洋蔥定植時,先要選苗,剔去病、弱苗。對幼苗進行分級,按照莖粗分為0.50.8釐米和0.81.0釐米兩級,分別定植。將莖粗0.4釐米以下和莖粗1.0釐米以上的苗子除去,確保整體發育整齊、均勻。定植的密度以行距1 5 ~ 1 7釐米,株距1 3 ~ 1 5釐米,每畝栽3 萬株左右為宜。大苗可以適當稀栽。採用地膜覆蓋,對於高產有利,可以打孔栽植;秋育苗定植深度以能埋住小鱗莖即可,春育苗定植深度以澆水不倒秧為宜,均儘量淺栽,利於日後鱗莖膨大。
今天的文章到這兒而就結束了,以上是小編總結的洋蔥的播種育苗技術和定植技術,對大家是否有所幫助呢?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想諮詢的,可以留言提問,我會及時回復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