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見習記者 高雅潔 通訊員 馬華
青島91歲的韓老先生因身患結腸癌晚期,癌症侵犯小腸,逐漸壓迫腸腔,已完全腸梗阻,老人不但連水都不能喝,還要插上胃管抽吸消化液。癌症、膿腫、腸梗阻的三重痛苦讓老人身體日漸羸弱,幾近在死亡邊緣徘徊。日前,經過的手術治療,老人康復出院。
91歲老人患結腸癌一年多
韓老先生今年91歲高齡,身患結腸癌1年多,臥床將近1年。期間癌症引發了急性闌尾炎並闌尾周圍膿腫、腸穿孔,導致右側腹腔膿腫,腹壁也已潰爛。患者的兒子曾在六年前因結腸癌就診於青島市中心醫院,經過治療已經痊癒。看到父親遭受病痛折磨,韓老先生的兒子急忙聯繫了青島市中心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技術顧問厲建田主任尋求幫助。
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後,厲建田讓家屬立即將患者轉院進行治療。從老人家屬處得知,之所以老人患病一年之久才想要進行手術治療,主要是因為老人已經高齡,並且近5年曾3次因心梗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身體狀況很糟糕,「我們一直不敢手術,只能勉強對老爺子保守治療」。可就在幾個月前,老人病情加重,癌症侵犯小腸,逐漸壓迫腸腔,已完全腸梗阻,老人不但連水都不能喝,還要插上胃管抽吸消化液。在癌症、膿腫、腸梗阻的三重痛苦與消耗下,讓91歲老人羸弱的身體每況愈下。
病情超預期,醫院爭分奪秒定計劃
可當患者轉院後檢查發現,老人的病情遠比預想的還要嚴重——長期臥床、癌症、發熱、便血及腸梗阻導致患者合併肺炎、腎功能不全、重度貧血、嚴重低蛋白血症、電解質紊亂等等。憑藉20多年外科醫生經驗,厲建田深知持續腸梗阻會導致腸壞死甚至腸破裂,結果是致命的。「從患者轉院後的身體情況到腸壞死的這個時段,是唯一可能挽救老人生命的手術窗口期。」厲建田立即對患者病情及手術時間做出預判,爭分奪秒對老人進行治療。
面對如此危重而複雜的病例,結直腸肛門外科醫護團隊一邊完善各項必備檢查,一邊精準輸液,在保護老人心功能的同時,兼顧抗感染、糾正貧血、改善營養狀況等。心內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腫瘤科、輸血科、麻醉科、放射科、分子影像科等多科室就患者病情進行了多學科討論(MDT),並制定了在改善一般狀況後急診手術的完備診療計劃。
高難度手術後17天康復出院
5月19日,結直腸肛門外科手術團隊對韓老先生進行手術。儘管術前做了縝密的手術計劃,但患者已是腫瘤晚期,膿腫反覆感染,病灶周圍嚴重的纖維化及組織壞死導致原本清晰的解剖層次難以辨認,複雜的腹腔情況大大增加了手術出血及誤損傷的風險。手術團隊仔細辨認各種組織結構,在手術操作中完整保護了因被纖維瘢痕包裹而極易損傷的右側輸尿管、生殖血管、髂總及髂外動脈,並徹底清除了膿腫、切除了部分腹壁、切除右半結腸癌+橫結腸與小腸吻合、切除癌症浸潤迴腸30多釐米小腸與小腸再吻合,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了手術。
在術後護理的過程中,韓老先生又連續渡過麻醉甦醒、呼吸機脫機、肺炎、腸功能恢復、兩處吻合口瘻、切口哆裂等一系列難關,再加以複合式營養支持、抗凝治療及護理團隊悉心護理和周密的個體化康復,經過17天的恢復最終順利出院,未出現任何手術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