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咽癌不能手術碘粒子植入2天即出院

2020-12-22 人民日報

小女兒照料術後的胡江暉老人

「治療前連喝水都覺得喉嚨痛,結果治療的第二天竟然就能吃得下一個包子了。」患有咽癌的75歲胡江暉(化名)老人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療後,第二天飲食就恢復正常。老人的女兒對父親恢復如此迅速感到十分訝異和驚喜。

6個月前胡江暉老人因咽喉疼痛半年,症狀加劇前往當地醫院檢查,被確診口咽癌。「一開始只是偶爾發作,我以為只是慢性咽炎,但之後痛得越來越厲害,連水都喝不下。」老人沒想到「慢性咽炎」竟然變成了口咽癌。

為求進一步治療,老人在兩個女兒的陪伴下來到長沙珂信腫瘤醫院就診。長沙珂信腫瘤醫院頭頸、胃腸腫瘤外科醫生鄒中華介紹,老人入院時身體一般狀況很差,「患者本身年紀較大,是高血壓二級極高危型,有冠心病、慢阻肺、肝囊腫、左腎結石等病史,外科手術風險過高,極易發生心肌梗塞。」

為了儘快解除老人的病痛,鄒中華醫生立即申請專家會診為胡江暉老人尋求新的治療方案。經過討論,長沙珂信腫瘤醫院微創介入專家白海山教授最終決定為老人做碘-125粒子植入術。

3月16日下午,胡江暉老人接受了碘-125粒子植入術治療。治療僅耗時1小時,過程順利,期間老人未感到不適。白海山教授介紹,此次總共有40顆直徑不超過1毫米,長不超過5毫米的粒子有序分布在病灶中。「碘-125粒子屬於微創手術,放射劑量小,放射能量能被完全利用。」

讓胡江暉老人和他的小女兒詫異的是,手術不僅沒有給老人的身體造成任何負擔,反而迅速緩解了老人的症狀。「當天傍晚才做完手術,第二天早上我父親就能吃完一個包子了,真的很神奇。」小女兒表示,碘粒子治療的效果超出了她的想像。「父親明天就可以出院了,老人這也是頭一次來長沙,我打算先帶他到處看看,玩一玩。」

碘-125粒子究竟怎樣與腫瘤作戰的呢?白海山介紹,碘-125粒子植入術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一種,它是在CT等超聲設備引導下,利用穿刺針植入腫瘤病灶,通過釋放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對病變組織進行直接照射,使其遭受最大程度的輻射損傷和破壞,直至「爆破」死亡,有效期最長有半年時間,「這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輻射範圍僅1.7釐米左右,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極小。」

「對於一些其他治療手段無法治療或者治療失敗的患者,也可以嘗試該項技術治療。」白海山直言,對於患者而言,放射性粒子治療過程幾乎不會出現不適症狀,疼痛減少,療效卻有增強。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對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舌癌、婦科腫瘤等各類實體腫瘤及轉移的淋巴結、骨、器官轉移灶均能有效治療。

相關焦點

  • 3D列印模板+碘粒子植入 聯合「圍剿」腫瘤的神器
    多歲的張老爹就是受益者。到中大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活檢等相關檢查後發現為左髖骨肉瘤,病灶竟有10.4cm*8.0cm,已沒有手術指徵。正在滿目籌措時,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郭金和主任團隊的朱光宇副主任醫師、王勇博士為他採用碘粒子植入術,給他了希望。由於病灶巨大,不能一次植入太多碘粒子,只能分步進行。
  • 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後,病人的腫瘤不見了
    一位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他來問我:「我老爸3年前確診結腸癌,後來肝轉移,做了兩次開腹手術,最近又復發了,是低位直腸癌。他老人家想做微創,不想開刀,但是醫生說開過大刀就不能做腹腔鏡了。他自己在網上聯繫了個醫院,說是可以做放射粒子植入。
  • 粒子植入手術後那位病危的腫瘤晚期患者順利出院了
    王大爺腫瘤再次復發 面對這種情況,醫生們也很棘手,手術肯定是不能再做,全身化療身體也不能耐受,上次的放療導致的放射性肺炎還沒好,而王大爺胸悶越來越重,家屬們收到了醫院的病危通知書
  • 身體裡有208顆放射性碘粒子!39歲的他,全靠這些小東西救回一命
    陳先生和吳醫生合影   「有時候想想,自己也挺慘的,31歲就確診了肺癌。」說起自己的病情,陳先生把日子都記得清清楚楚,2012年5月確診右肺癌低分化癌伴縱隔及肺門多發淋巴結轉移,病情嚴重錯失手術機會。
  • 膽道癌栓堵塞無法手術,醫生巧置放射性粒子鏈定向「引爆」
    昨日,38歲的肝癌患者李女士從湖北省腫瘤醫院出院,出院前,醫院微創介入中心主任陳永忠告訴她,這個「清道夫」是他和團隊最新研製的放射性碘125粒子鏈。據悉,李女士4年前被確診肝癌,在一家醫院先後接受了近十次介入治療。今年6月初因出現梗阻性黃疸,她又在外院植入了膽道支架及引流管。
  • 91歲老人腸癌晚期水都不能喝,術後17天就康復出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見習記者 高雅潔 通訊員 馬華青島91歲的韓老先生因身患結腸癌晚期,癌症侵犯小腸,逐漸壓迫腸腔,已完全腸梗阻,老人不但連水都不能喝,還要插上胃管抽吸消化液。癌症、膿腫、腸梗阻的三重痛苦讓老人身體日漸羸弱,幾近在死亡邊緣徘徊。日前,經過的手術治療,老人康復出院。 91歲老人患結腸癌一年多韓老先生今年91歲高齡,身患結腸癌1年多,臥床將近1年。期間癌症引發了急性闌尾炎並闌尾周圍膿腫、腸穿孔,導致右側腹腔膿腫,腹壁也已潰爛。
  • 福州空軍476醫院「核彈頭」植入頸椎治療腫瘤
    考慮到老人年紀大,有高血壓等病史,經專家與老人、家屬介紹和溝通後,決定挑戰治療禁區,為患者植入一种放射源——放射性碘125粒子,讓其持續釋放出射線,對腫瘤進行近距離照射,使腫瘤病灶縮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 風燭殘年老人經歷「胸外科最大的手術」 短短7天恢復出院
    84歲高齡能承受「胸外科最大的手術」嗎    病情診斷書可急壞了老童家人:「癌,不就是惡性腫瘤的嗎?得抓緊治啊。」於是憂心忡忡的一家人趕忙跑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們:雖然從病情上看,手術治療是最佳選擇,但考慮到老童已經84歲高齡了,擔心老人家吃不消。    但輾轉多家醫院,醫生的結論都是「食道癌手術治療是首選。
  • 大手術快康復,94歲老人術後第三天康復出院
    術後老人恢復良好。紅網時刻6月5日訊(通訊員 吳櫻)上周,長沙市第三醫院婦科團隊為94歲的老人實施了腹腔鏡下盆腔巨大包塊切除術。這是目前該院完成的患者年齡最大的盆腔手術病例。老人在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動,並於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
  • 2個34歲女患者同天手術,第二天都出院了!醫生說:治這些病...
    喂,我只是做個小手術啊 能不能別搞得像「家庭聚會」一樣? 能不能讓我做完手術就出院?前段時間一個周六上午,她來到日間手術病房辦理了入院手續,隨後接受了手術,第二天一早經過醫生評估達到出院標準,就順利康復出院了。 「常規肺癌手術治療的平均住院日在5天左右,而肺癌手術日間化管理從入院、手術到出院總時長不超過24小時,還減少了費用,很多患者都是笑著出院的。」日間手術病房護士長方敏瑋說到。
  • 我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92歲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
    今年92歲的李爺爺是個活脫的「老頑童」,他摸著心口,神秘地說,自己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半年前,李爺爺因反覆頭暈黑朦來到瑞金醫院心內科謝玉才主任醫師門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伴慢室率。「老人血管條件不太好,而且卵圓孔未關閉,手術中要避免心臟承受過大的壓力……」雖然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已是駕輕就熟,但手術前一天,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吳立群主任團隊還是進行了仔細的預案分析,確保萬無一失。
  • 「ERAS快速康復上線 82歲高齡患者手術到出院才2天
    82歲高齡的老伯患「真菌性鼻竇炎」術前檢查+手術+康復出院只用了2天?!(不就是正常患者術前檢查的時間嗎!)而且術中、術後全程無痛感!術前僅需2小時禁食術後2小時就可進食、能自由活動手術不久就神採奕奕這,真的是82歲阿伯?耳鼻喉頭頸外科的「一無四二」理念有點厲害了!「羅伯,今天感覺怎麼樣?」王慧敏副主任醫師和賴明醫生帶著耳鼻喉頭頸外科一眾醫護人員走進羅振評老先生的病房進行例行查房。
  • 藝高人膽大,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為103歲老人植入起搏器,從此不用再擔...
    近日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成功為103歲超高齡患者 植入雙腔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 心率已恢復到60次/分以上 目前康復良好,擇期拆線出院 幾天前,103歲的戚老於家中突發乏力、頭暈,自測脈搏僅30次/分左右,家屬將其送至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起搏器患者急診,心電圖檢查發現戚老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經過藥物治療後房室傳導功能仍未恢復
  • 起搏器植入的相關問題——王炎
    擅長各種心動過速消融手術:室上速(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撲;房速、心房顫動(房顫)的導管消融;各種心動過緩的起搏器植入(小切口無拆線方案):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房室傳導阻滯,房顫伴長RR間期心動過緩的治療。目前在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我們手術組採用特殊處理辦法,大多數患者起搏器植入術後直接步行返回病房,無須嚴格臥床,第二天檢測起搏器和換藥,如果無特殊,第二日即可出院。
  • —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後病人的腫瘤消失了
    放射性碘125粒子71歲的王大爺是退伍軍人,因為咳嗽伴咳血在醫院檢查出右肺癌,住院後王大爺以最快的速度完善了術前相關檢查,進行了右肺癌根治術,手術恢復得很順利。不幸的是3年後腫瘤再次復發,與3年前相比王大爺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加之做過一次手術胸膜腔黏連嚴重,如果再次手術難度太大。王大爺的家人也走訪了全國最好的醫院最後決定進行全身化療加局部放療的治療方案。然而化療的副作用讓本就身體狀況不是很理想的王大爺更加雪上加霜,手術做不了化療又不能耐受,這可愁壞了王大爺一家人。
  • 北醫三院多科室合作為86歲老人同期施行骨折固定與冠脈搭橋聯合手術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86歲的郭奶奶在家做家務時,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這一摔,她的左腿疼痛難忍,活動明顯受限。在家人陪伴下,郭奶奶來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急診,經CT等檢查後確診:原本嚴重骨質疏鬆的她,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這種骨折多發生在七、八十歲骨質疏鬆嚴重的老人身上。
  • 前後50年,7次腹部手術,78歲老太康復出院迎新年!
    「我以為都要見不著我的老媽媽了,7次手術後還能健康出院,這已經是奇蹟了。」年近花甲的小女兒滿懷欣喜地說。12月30日上午,東莞市南城醫院為78歲的趙老太太舉辦了一個簡短而又隆重的出院儀式。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簡短的出院儀式背後,有著溫情而又驚心動魄的故事。78歲老太太飽受「腸梗阻」折磨78歲的趙老太太結緣南城醫院,還要從今年8月份說起。
  • 86歲老人子宮脫垂 手術後一天即可正常活動
    ,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近2月來更是出現大小便困難症狀,一周前王女士家人帶領老人慕名來到了婦兒醫院婦科中心就診,確定老人為子宮脫垂Ⅲ°伴陰道前後壁膨出Ⅲ°,11月8日,婦兒醫院成功為其實施手術。信網(0532-80889431)了解到,術後1天患者即可正常飲食及活動,目前老人已康復出院。1年前,86歲的王女士開始發現陰道脫出一拳頭大小腫物,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近2月來更是出現大小便困難症狀,眼看老人的身體被病痛折磨、每況愈下,老人的子女到處為其「求醫問藥」,但由於老人86歲高齡,又伴有肺氣腫、支氣管擴張、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多家醫院告知其手術及麻醉風險大,治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