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數位訊號處理輔導」,訂閱本微信公眾號,並點擊右上「┇」分享到朋友圈。進行數位訊號處理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隨機信號分析——現代數位訊號處理)輔導,鞏固基礎與進一步提高相結合。作者聯繫方式:
Email: 103282699@qq.com.
QQ:103282699.
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歡迎廣大朋友提供好的資料、文章、題解和學習經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吳鎮揚《數位訊號處理》(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採樣定理的兩個直觀例子
王仕奎 重慶三峽學院
採樣定理同時是《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和《通信原理》三門課程的共同內容, 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是, 該定理的直觀理解卻不容易.
教材[1]對採樣定理的表述如下:
上面是時域採樣定理, 此外還有頻域採樣定理. 定理的證明用到較多的信號與系統專業知識.
那麼, 對採樣定理應該如何直觀理解呢?
在上課時, 我喜歡用下面這樣一個例子來類比.
有一座橋, 你用最快的速度, 也要花10分鐘才能通過該橋. 橋頭有個小房子, 裡面有一個魔法師, 魔法師每隔6分鐘探頭看一下: 如果有行人往橋的對面走, 則用魔法把行人拉回這邊; 反之, 則用魔法把行人送到對岸. 問如何過橋?
稍微動一下, 不難知道答案: 採用欺騙的手段, 走到一定時候, 估計魔法師要探頭看, 立即掉頭走, 就可以欺騙魔法師, 魔法師直接把你送到目的地.
把題目改一下: 其他都是一樣的, 但是魔法師每隔4分鐘看一下. 那麼, 就不能欺騙魔法師了, 因為你在魔法師探頭看的時候, 不會通過橋的中點, 你在橋的哪一個半段, 魔法師就把你送到哪一邊的岸邊.
和採樣定理作類比: 魔法師隔幾分鐘看一次, 相當於一次採樣, 比如採樣周期分別是6分鐘或4分鐘; 而魔法師能否正確地阻止過橋, 比作信號的恢復: 正確判斷即信號能恢復, 被騙則信號恢復產生失真. 根據採樣定理, 只要魔法師的採樣周期低於5分鐘, 那麼就不能欺騙他: 因為魔法師總是知道你在哪一個半段. 如果採樣周期高於5分鐘, 那麼就可以採用欺騙的手段過橋. 魔法師採樣頻率的一個臨界值, 即奈奎斯特頻率.
上面是採樣定理一個很直觀的類比. 如果對一個定理僅僅懂得繁瑣的數學推導, 而不能生動而直觀地理解的話, 那麼印象就不會很深. 下面我們再舉另一個直觀的例子, 說明為什麼當採樣頻率低於信號最高頻率的兩倍時, 就會產生失真.
大家看電影時, 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汽車明明往前開, 可是看起來車輪是往後轉的, 這是為什麼呢? 這和電影的幀率(即每秒曝光次數)與車輪的轉速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關.
如圖所示一個車輪, 假設順時針轉動, 其角速度為ω. 當車輪轉速較低(即ω較小時), 那麼每曝光一次, A點分別到達B、C、D等點, 這時車輪的轉動是正常的.
假設汽車速度很快, 即ω很大(如圖大約提高到15倍), 攝像機下一次曝光時, A點轉到B點, 然後依次轉到C點、D點, 等等, 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 看起來就像逆時針轉動了.
如果車輪轉得太快, 並且不是勻速的, 那麼我們就會時而看到正轉, 時而看到反轉.
車輪的旋轉相當於一個正弦信號, 而攝像機的周期曝光相當於對正弦採樣周期採樣. 滿足採樣定理時, 一定不會看到反轉的情況. 而車輪轉速足夠大時, 之所以可能正轉, 也可能反轉, 是因為發生了頻譜混疊之後, 原信號和等價摺疊頻率信號之間的不同相位關係造成的.
教材[2]第54-55頁的一個例子, 對摺疊頻率的產生有很好的說明.
採樣定理是經典數位訊號處理大廈的理論基礎. 近十幾年來, 也產生了其他的理論, 如壓縮感知, 它表明在採樣率遠低於奈奎斯特採樣頻率時, 照樣可以恢復原信號. 但是, 壓縮感知有一個前提, 就是信號的稀疏性, 這裡不多介紹了.
參考文獻
[1] 吳大正等. 信號與現行系統分析(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吳鎮揚. 數位訊號處理(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