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諮詢,聽說大豆內含有植物雌激素,經常喝豆漿,會降低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影響夫妻性生活。這是真的嗎?大豆中確實含有大豆異黃酮這種化合物,與雌激素有相似結構,因此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如果男性體內的雌激素過多,則可能導致男性乳房發育,及男性雄激素——睪酮水平的下降,後者在維持男性的性慾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把含有植物雌激素的豆漿與男性性功能聯繫起來則沒有多少依據。
一、大豆(包括豆漿)等食物中能被身體利用的植物雌激素含量極少
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主要分布於大豆種子的子葉和胚軸中。子葉中大豆異黃酮含量為0.1%~0.3%,胚軸中異黃酮含量稍高,可達 1%~4%。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g~50g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因此,即使每天都喝一杯豆漿,200ml的豆漿一般只需要10克豆子,其中的異黃酮也就是20毫克左右,遠低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一天攝入不過105-175毫克的標準。這些植物雌激素通常只有人體自然分泌雌激素的1/100~1/1000左右,不僅對於分泌大量雌激素的女性來說,其作用微乎其微,即使對於男性來說,這麼小的量,也掀不起什麼波瀾。要知道,男性體內不僅僅存在雄激素(睪酮),也存在少量的雌激素。男性的雌激素主要由睪酮轉化而來,睪丸自身也可以分泌少量雌激素。過多的雌性激素在肝臟被處理掉,最後從尿中排出體外。豆漿中的那點雌激素,進入人體後,相對於自身的睪酮及雌激素這些「大象」,就是些「小螞蟻」,弱小的不夠看。離開了數量,說什麼都是耍流氓!
二、植物雌激素對睪酮的影響有爭議。
國內的於尚譽等學者發表的論文《大豆異黃酮對育成期蛋用種公雞生殖激素分泌的影響》一文中指出:日糧中添加一定劑量(5~15 mg/kg)的大豆異黃酮可以提高公雞體內睪酮的含量。當添加量超過20 mg/kg時,睪酮含量則出現下降趨勢,提示高濃度大豆異黃酮對公雞繁殖性能有負面影響。在2014年國際內分泌學會(ICE)和美國內分泌學會(ENDO)聯合會議上,英國赫爾大學內分泌學家ThozhukatSathyapalan博士公布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12周、雙盲、隨機臨床研究,共納入210例伴有亞臨床性腺功能減退的55~70歲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血清總睪酮水平≤12 nmol/L。患者被隨機分成2組,其中一組食用的穀物棒中含有132mg的大豆植物雌激素(相當於亞洲人群通常的植物雌激素每日攝入量),另一組食用的穀物棒則不含植物雌激素。3個月後,發現兩組病人的血清總睪酮水平均升高。且植物雌激素組的多個其他心血管危險標誌物和血糖控制均得到改善。該研究表明,一定劑量的大豆植物雌激素可升高男性糖尿病患者的低睪酮水平,沒有必要對性腺功能減退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攝入大豆植物雌激素的安全性進行擔憂。
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大豆植物雌激素,會降低睪酮含量。目前在植物雌激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中,動物實驗、人體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仍有許多相互矛盾之處,至今沒有統一結論。
三、睪酮並非影響性慾、性功能的唯一因素
動物的性行為受性激素的影響,睪酮對於維持正常的性慾及性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是低級的動物,性行為受性激素的影響越大,而越是高級的動物,則雄激素起的作用越小。比如說雄犬閹割之後仍可有一定的性活動,更高級的靈長類動物雄猿猴,在切除了睪丸之後,性活動的影響則要小得多。
人類更是如此!很多人都會觀察到,嬰幼兒在憋尿或者局部刺激後會出現勃起現象,而嬰幼兒的睪酮水平都是相當低下的。另外,在對前列腺癌病人進行睪丸切除或者使用藥物進行去勢,抑制了睪酮的分泌後,仍有25%的病人可以勃起,維持性生活!睪酮雖然對男性性慾的產生和性功能的維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維持成年人性慾和性功能的唯一因素。男性的性慾、性功能還受到神經遞質、睡眠、菸酒、精神心理狀態、社會壓力、夫妻關係、身體疾病狀態、運動等多方面的影響。
男性睪酮水平在24h內會發生節律性變化,早上高,晚上低,老年人睪酮水平低
儘管男性睪酮早上最高,晚上低,但性活動最高峰的時間多在晚上,說明睪酮並非影響性活動的唯一因素。
總結:
植物雌激素對男性睪酮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仍有爭議;豆漿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低,不會對男性的雄性激素睪酮造成幹擾;男性睪酮水平在正常範圍內的輕度下降,並不至於造成性慾、性功能下降,從而影響夫妻性生活。參考文獻:於尚譽, 封雲, 王曉霞等. 大豆異黃酮對育成期蛋用種公雞生殖激素分泌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4, 第30卷(35):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