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復活吧老膠片 將翻拍進行到底
還記得小時候家附近開著很多家照相館,筆者對這些照相館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並非是去那裡拍攝寫真,而是經常跟隨家人到那裡去衝洗照片,雖然當年對影像知識一竅不通,但是年幼的我已經知道了我手裡的這個東西叫做膠片。一轉眼很多年過去了,隨著數位相機的到崛起,傳統膠片所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仿佛在一夜之間,街上的照相館紛紛卸下了自己的招牌,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又一個地產中介公司,於是我和愛好攝影的小夥伴們都不高興了,而我家中的膠片,也隨著膠片市場的沒落,而被封存在了皮箱中,常年與灰塵作伴。
近日筆者在整理家中雜物的時候,從床底發現了那些被遺忘的膠片,在家中檯燈的照耀下我發現膠片上的印記依舊清晰可見,然而當年洗出的照片,卻隨著早已不見了蹤跡,於是我決定,用一套很惡俗的方法讓老膠片復活,用我微薄的力量去揭開那段被塵封的記憶。
上面就是筆者翻拍的老膠片照片,色調被筆者搞的有些重口味,而且畫質也很一般,但是就是這麼一樣「不合格」的照片,卻幫我找回當年的回憶,有些人也許很不理解,雖然照相館很少但是卻不難找,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照相館洗照片麼呢?隨著時間的流失,老膠片已經殘舊不堪,就算能洗出來也沒法看了,而且現在的照相館並不愛接洗照片這種生意了,這時候或許膠片的數位化是最好的保留方式。
第2頁:自製迷你暗箱 操作簡單無成本
自製迷你小暗箱 操作簡單無成本
在復活膠片之前,我們要先準備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很簡單,成本也基本零。我們只需要準備一臺擁有小花模式(微距模式)的小DC、長明燈一盞、堅固的小盒子、一臺電腦和Photoshop軟體
,有了以上幾樣東西,我們就能輕鬆的將老膠片復活啦!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行動吧。
暗箱的製作時間大約花費45分鐘,主要還是因為蘋果手機的盒子太硬了,筆者手皮都摩掉了,也無法完全駕馭這厚度超過4mm的硬紙。選手機盒作為暗箱除了其堅固之外,還有一點很重的原因,那就是因為它可以自由伸縮,如果您家小DC的最近對焦距離沒有那麼理想的話,您大可以在不漏光的前提下,將手機盒向外拉伸。
第3頁:正片拍攝心得 無需後期可出片
正片拍攝心得 無需後期可出片
在拍攝開始之前先向大家普及一下膠片的種類,彩色負片與彩色反轉片(也叫正片),它們是彩色膠捲的兩種基本類型,都是供拍攝用的。過去的電影拷貝就是正片,因為可以直接拿燈投射出正常影像,供大家觀賞。而在膠片時代市面上銷售的膠片大部分是負片,而且負片的寬容度相比正片要高一些,但是負片大賣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便宜。。。
筆者的DC最近對焦距離還算給力,所以不需要拉伸暗箱(手機盒)。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號稱1CM對焦的小DC,這種小DC的放大倍率是非常可觀的,我們在翻拍的時候,儘量選用放大倍率大的相機,如果您是單反玩家,那麼鏡頭反接也是一個好辦法。
正片的翻拍還算簡單,因為只要按下快門就能看到效果,如果你對色彩沒有異議,甚至可以不用調色。也許很多人會質疑翻拍的尺寸太小,不過在筆者看來在一個分享的時代,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太大尺寸的照片,這個尺寸能幫你找回當時的回憶了就夠了。
第4頁:拍負片需謹慎 真實色調還原記
拍負片需謹慎 真實色調還原記
有玩過膠片的應該都知道,負片看上去黑黑的根本看不出顏色,沒有任何美感,想修復它確實稍微麻煩了一點,但其實負片的翻拍和正片的翻拍流程是一樣的,但是只是我們在按下快門後需要進入PS中做一些輕微的還原,如果您的小DC有「負片」拍攝模式,那麼就可以直接翻拍,然後就能得到正常的色調,但是如果你的DC沒有這個功能,那麼還是乖乖進入PS吧!拍攝時建議使用RAW格式來拍攝,負片翻轉時白平衡很難控制,這時我們就需要Camera RAW來對白平衡進行修復,如果是Photoshop CC用戶可以直出JPG然後用
Camera RAW濾鏡來修復白平衡。
關於後期製作,真的需要經驗跟練習,尤其對色彩的敏感度很重要。我也是開始玩攝影后才接觸後期的,剛開始真的很難控制,常常顏色調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在調什麼,然後整個人處於放空的狀態。不過經過反覆練習,近來後期越來越有心得,也比較少出現放空的狀況。通常看一張照片直接可以下手調成腦內想像的顏色,上面的教程筆者使用了很多「自動調節"的功能,之所以沒有具體到參數,是因為筆者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按照一個套路來,大家學會了基本的流程和順序後,自己根據自己心中所想,調出自己喜歡的色調就成啦。
第5頁:追求完美翻拍 輕鬆修出膠片風
追求完美翻拍 輕鬆修出膠片風
我們雖然完成了翻拍,但是相比真正膠片的色調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我們要追求完美的翻拍,還要在後期上下一些功夫,網上對於數碼照片膠片風格的教程非常的多,但是操作繁瑣,很少有朋友能耐心的學完,今天在這裡筆者為大家推薦一款非常實用的膠片色調軟體Toycamera Analogcolor。
Toycamera Analogcolor操作界面
Toycamera Analogcolor中內置了將近20種膠片色調,通過八種反轉負衝(Cross Processing)模式分別呈現出來;軟體內置了隨機的膠片漏光特效(Light Leaks),可以模擬出眾多玩具相機拍攝的特殊效果。如果您喜歡膠片那種大濃重的效果,不放試試它。
老實說這次翻拍經驗讓我覺得照相館的工作人員很厲害,其實負片轉正後都是和最初效果一樣,畫面偏藍而且很淡,基本上我們把底片拿去照相館掃描都是經過調整顏色才會變得如此鮮豔飽和的。當然有些是機器直接幫忙調回來,但我相信照相館的人還是會幫忙微調一下,這樣才會出現每家照相館洗出來的照片顏色不一樣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美感不同,調出來的顏色多少都有些差異,這還是可以理解的。
也許很多網友最翻拍的效果不是那麼滿意,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還是達到了翻拍的目了,我們的初衷也只是想找回曾經的那份回憶,在回憶面前畫質的好壞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而且在這個分享的時代,一張小尺寸的照片已經足夠了,最後想告訴大家,這個教程修復的不單是一張照片,而是一段獨家的回憶。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