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滿滿!老上海們是怎麼過冬的?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上海的冬天很冷,

記憶裡最喜歡的,

是在冬天的正午,

搬著小板凳和大人們一起孵太陽。

那種暖洋洋的感覺,

一直都忘不掉,

你還記得那些

沒有空調暖氣的日子裡,

是怎麼度過冬天的嗎?

過去到了冬天,老上海是要生爐子的。冬天來之前,家家戶戶都會開始裝爐灶,為室內取暖做準備。

小辰光看大人換煤球是很多小囡的童年記憶,有時候換晚了,煤球沒著,還得去鄰家借塊紅煤球重新來過,那煙味十足的嗆人。

那些靠煤球爐燒飯取暖的日子,晚上還得把煤球爐用媒泥「封著」微火,次日可以「撬」開來現用。弄堂裡巡值的「大姐」每晚都會準點搖鈴吆喝:「門窗關好,煤爐熄火,防備早,損失小」。

晚上一家人就圍坐在爐子邊上,烤著手、嘮著家常,沒多久臉就被烤得紅彤彤的,從頭熱到腳,舒服得不得了。後來有了紅外線煤氣爐,一根煤氣軟管拉進室內,點上後燃燒取暖。

老早煤球爐要是來不及燒熱水,是要去老虎灶泡開水的。

在「老虎」的「前胸」接有兩隻龍頭,要泡開水的居民只要將熱水瓶、銅吊湊到龍頭下面,用手一扳就行了。泡一熱水瓶水通常一分錢,一銅吊水好像是三分錢。

熱水瓶和銅吊,裝熱水的最強組合!冬天喝熱水、灌湯婆子、衝熱水袋、洗漱,全靠他們給水保溫了!

也叫湯婆子,取暖那是一把好手。形狀類似一個小南瓜,一般是銅製的,當然也有塑料的。

雙料湯捂子是做工最好的一種,壺身內外兩面分別有兩層銅皮貼合,質量與保暖效果比單料出色。

湯捂子的口比較小,灌熱水的時候還需要些技巧,一旦湯婆子裡裝滿熱水,那真的是暖手暖身,睡前放一個在被窩,整夜都特溫暖。

對了,那時候還會給它穿上軟軟的「衣服」,這樣既不燙手,又可以延長保溫時間。湯捂子還曾經被當作嫁妝呢!你家裡現在還有湯捂子嗎?

暖爐有好幾種,腳爐、手爐、懷爐,多用銅製,也有瓦制,還有不鏽鋼合金材料的。

腳爐,這個物件有點年頭了,大都是歷經幾代人傳下來的舊物,是冷天烘腳用的小爐,多用銅製,也有瓦制的。狀圓而稍扁,有提梁,爐中燃燒木炭。

手爐較腳爐來得更為輕巧精緻,合掌捧在手心的大小,自在愜意得很。

有段時間還流行過懷爐,又稱手暖爐,造型特別小巧,讓你一手掌握。通常是用不鏽鋼等合金材料製作,當時學校裡誰要是擁有一個,那絕對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熱水袋和湯捂子各有分工,湯捂子晚上被窩裡用,熱水袋相對是白天用得多一點。

如今的熱水袋也還是冬天裡大家人手必備的存在,雖然現在也有了電熱水袋,但是很多人會覺得不安全,「永」字牌熱水袋絕對是老上海人的回憶。

小號、大號、特大號都有,姆媽們怕熱水袋會燙傷小孩子,通常都會給熱水袋穿上一件絨線結出的「外衣」。

冬天的時候,不管是看電視、嗑瓜子、搓麻將、拉家常都可以窩在懷裡,特別舒服。

睡覺的時候取暖可不只是靠熱水袋和湯捂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棉花毯。

那個時候,上海還有很多走街串巷的手工匠,最受歡迎的就是彈棉花毯,冬天來前,大人們都會將棉被重新彈一遍,彈棉花做被子,又蓬鬆又暖和,再套上花花綠綠的被罩,再冷的天都不會被凍著了。

天氣好的時候,還會把棉花毯拿出去曬一曬,晚上回家睡覺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太陽的味道!

再後來有了電熱毯,也是很好用的,電熱毯在上海風靡差不多是在20年前,現在用的人也不少,算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東西了。

但其實,當初剛傳進來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用著不安全,畢竟是要插電的,還必須鋪在床單下,不過久而久之,用著習慣了也就不擔心了。

上海人的冬日穿著中,還有一款現在絕跡的「節約領」,也叫假領頭,假領頭證明了上海人會做人家。據說老上海人青睞開司米保暖假領頭,開司米cashmere是山羊絨的俗稱。

穿上假領頭,露出的衣領部分完全與襯衣相同,給人的感覺就是穿了件挺括的襯衫,裡面穿了件又白又淨的假領子,外面穿件綠軍裝或中山裝,再將風紀扣一扣,那可是那個時代最標準的男人打扮。

如果說過去穿節約,現在穿的就是懷舊,現在的假領子做工精緻,款式很多,有蕾絲、刺繡、牛仔等。

冬天最不可少的,還是姆媽們一針一線織出來的毛衣毛褲。這在當時可是大家公認的一種「時尚」潮流,裡外一身都是獨家限量版。

上海的女人們都是心靈手巧的,積攢的毛線織出來的毛衣毛褲,有些款式花紋到現在看起來也是很時尚的呢。

現在冬天能穿的靴子種類多得很,可在當初,自製的「蚌殼」棉鞋,系帶的燈芯絨棉鞋,差不多就是上海人冬天的「足下」。幾乎人人都有一雙。

冬天下雪的時候,暗黑色條絨棉鞋在雪地裡走過,腳底「嘎吱嘎吱」作響,聽著還蠻有意思的。厚厚的棉鞋底和面,穿起來又舒服又實在。

一雙連著長繩的大手套,是小囡們冬天的標配。有根繩子把手套掛在脖子上。就算在外頭野瘋了,也不會不小心把手套丟在哪裡,最後找不到了。

那時候的手套特別的厚實,很實在,還有些是自家做的,寒風是一點吹不進手套裡,特別暖和。這一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卻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這是一個老上海人絕對難以忘懷的詞,上海在公共浴室裡洗澡,方言就叫孵混堂。孵字總有股子上海的腔調。

上海最早的混堂,是南京東路後面的浴德池,最有名的混堂,就得屬位於西藏路北京路交叉處的大觀園。那時候上海的公共浴池多人合用一池,從早到晚也不換水,池水混濁,所以就把汏浴的公共場所稱做混堂。上海人每個禮拜都會去一次公共浴室。

扦腳、搓背、嘎訕胡,徹底放鬆,孵混堂也算是老上海的一種文化了!

一般小孩子汏浴都是在家裡,小朋友嘛,有時候總有些害羞,不大好意思去混堂。

不過那時候是沒有浴霸的,冬天洗澡可是會很冷的,於是上海人就發明了一個東西,叫做浴罩。弄一個大盆,盆裡面加熱水和冷水,調好水溫,然後再罩上浴罩!就能讓熱氣不跑掉!特別的實用!!

沒有烘山芋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就算是燙手也要吃烘山芋,這簡直就是冬天的暖手寶物。

不僅甜糯好吃,還能暖手,簡直是一舉兩得。

吃烘山芋就要選那種烤得燙手冒熱氣的,那個時候學校門口、大馬路上,都會有人推著柏油桶賣烤紅薯,老遠就能聞到香噴噴的味道。

買上一個,掰開咬一口,無比滿足!!

冬季最適合一家人一塊吃的美食,那就是全家福暖鍋!

滿滿的一鍋,什麼愛吃的都可以加,肉圓、魚圓、自製蛋餃、粉絲、大白菜、鹹肉、百葉包、香菇、黑木耳、肉皮、冬筍……

要是能用老母雞和火腿熬湯做底,那是鮮到掉眉毛的!!全家人圍坐在飯桌邊,吃一鍋全家福暖鍋,家的那種溫暖的味道,簡直太幸福了。

冬天喝一碗羊湯是再舒服不過了!!!用純羊肉與羊骨熬製成的羊湯,湯頭奶白,都是真材實料,光看湯色,就能想像到湯的鮮美!

把大塊羊肉撈出來,白切薄片後撒在湯裡,再撒青蒜苗,鹽和胡椒粉各憑喜好來加。再來上一碗拌麵,配羊肉湯吃,那叫一個滿足!!

吃的,穿的,用的,

總歸是有辦法讓身子更暖和些。

你還知道哪些

有關老上海的取暖方式,

不如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來源:上海有腔調微信公眾號

編輯:史笑雨

圖片:圖蟲創意

↓可能你還想看↓

靜安花壇綠地新增鬱金香11萬餘株,明年春天要美翻啦!

周末說走就走!上海高鐵出發1/2/3小時……能到哪?這些好吃好玩的地方,速度收藏↘

上海可坐高鐵直達鹽城,預計年內開通!這座神秘的東方仙鶴之都,藏不住了!

萬萬想不到,微信這個功能可以關!但竟要這麼多步……

原標題:《回憶滿滿!老上海們是怎麼過冬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雙妹雪花膏蓓蕾護膚脂上海香粉……總有一款是你媽媽當年擦過的。還有上海牌縫紉機,這應該是阿姨媽媽們當時的終極夢想吧!
  • 戳中回憶的「上海牌」爆款老物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增長,很多老物件也在漸漸離我們遠去。雙妹雪花膏蓓蕾護膚脂 上海香粉…… 總有一款是你媽媽當年擦過的。還有上海牌縫紉機,這應該是阿姨媽媽們當時的終極夢想吧!老上海人家, 誰家沒有幾隻餅乾聽?我的奶奶和外婆總是神秘兮兮地從裡面 變出我愛吃的小零食!
  • 70 80後的老上海記憶,上海大世界溜娃攻略,被喚醒的童年
    上海大世界,真的是上海小囡的童年回憶啊!暑假嫌戶外溜娃太熱,所以我們就選擇了上海大世界,不僅室內涼快,而且又在市中心位置,很方便。一走進上海大世界,就知道這裡絕對是溜娃勝地,都是父母帶孩子來玩耍的,一邊可以溜娃,一邊還能讓我們重溫兒時的回憶。上海大世界,分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內一共有4層,有升降梯可直達。
  • 18個出口讀懂人民廣場,滿滿的都是老上海人的記憶
    它是上海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一個地鐵站。每個出口,都能對應一個或多個地標,是上海這座城市歷史發展的縮影,藏著許多上海人滿滿的回憶。特意去了一趟人民廣場地鐵站,給你們出了一份人廣地鐵站研究報告。講真,作為一個上海小囡,每到一地方,不只是直逼天際的高樓大廈,更多是歷歷在目的老故事。
  • 老上海本土美食,牽扯著一代人的回憶
    上海—簡稱「滬」,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具有文化及商貿為一體的世界性金融文化中心,隨著近幾年對外文化的快速發展已經在全球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如今上海地區的輝煌與成就離不開這座城市與生具有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根基。我是一位優質美食領域的創作者快樂敏姐,喜歡品嘗和製作不同風格的美食。
  • 正宗老上海鹹豆漿做法,記錄著一代人的回憶
    說起豆漿在我們上海地區很早開始就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上海灘有名的四大金剛之一。那今天快樂敏姐就和大家分享一個正宗老上海無敵好吃的鹹豆漿製作方法吧!現在寫到這個正宗老上海鹹豆漿的做法時,不免腦海中會湧出兒時很多有趣的回憶,真的是一道好吃的美食往往會記錄著一代人的回憶。看似普通簡單的一道小吃、早點卻蘊含著很多人的故事。好了!我是快樂敏姐,每天都會分享一道不一樣的美食。搜索:快樂敏姐。可以觀看敏姐親手製作很多關於上海美食的視頻。同時也希望今天快樂敏姐的回答和分享能幫助到這位網友及大家。
  • 和平公園動物園的小動物們過冬有「高招」
    寒冬時節,大家出門戴著圍巾、手套,穿著厚厚的外套;在家開著空調,喝著熱飲,溫暖過冬。那麼,和平公園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又是怎麼過冬的呢?在這裡,小動物們面對寒冬,可以說是「高枕無憂」。飼養員根據動物們的生活習性,早早的為它們過冬做足了準備,擋風板、鋪乾草、調節飲食等方式,幫助動物們健健康康度過這個冬季。動物園給小狐狸的籠子裡鋪上了稻草動物園主要從環境和飲食兩個方面來保證動物們順利過冬,動物們不僅住進了溫暖籠舍,而且頓頓加餐加量,日子過得挺滋潤。
  • 重慶好心人送來滿滿一車舊衣服 900多隻小動物過冬更溫暖
    舊衣服是愛心人士送來的,滿滿一車,送來前,還進行了消毒。「謝謝好心人關注,這個冬天,這裡的貓咪和狗狗將更溫暖了,此時此刻,我的心也是熱熱的。」小七說。 舊衣服裝了滿滿一車,從何而來? 滿滿一車的舊衣服,從何而來?事情還要回到當天上午。
  • 湘潭市和平公園動物園的小動物們過冬有「高招」(圖)
    針對靈長類和鳥類動物,工作人員修葺了籠舍小屋或搭建棚子,為小動物們遮風擋雨。動物園為駱駝修建了遮雨棚。紅網時刻湘潭1月7日訊(記者 曹利敏)寒冬時節,大家出門戴著圍巾、手套,穿著厚厚的外套;在家開著空調,喝著熱飲,溫暖過冬。那麼,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又是怎麼過冬的呢?1月7日,我們來到湘潭市和平公園動物園進行探訪。
  • 黃浦區最牛老街道,記錄城市前世今生,滿滿都是老上海味道
    ,其周邊居住著上海最早一批的老居民,享有上海母城、最牛街道的說法。 蓬萊路街道兩旁的建築,擁有從上海開埠以來,各個時期的老建築,除了171號以外,還有1748年創建的敬業中學,1906年修建的蓬萊路第二小學和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幼兒園等等,都是上海市最著名的學校
  • 老上海最銷魂的雞蛋餅
    加了油條的老上海吃法香香脆脆,加了火腿腸吃下去更飽肚子,就連單餅加蛋都香的忍不住咬到手指頭。已經很少見的可可牛奶這也有,味道還是原來那個味,喝到嘴裡簡直回憶滿滿。老上海雞蛋餅地址:乍浦路430弄人均:8元曾經輝煌的乍浦路美食街雖然不在了,但幸好老上海雞蛋餅攤還在!
  • 這些老底子上海人的取暖神器,全部知道就暴露年齡了!
    跨年之際一波「霸王級」寒潮讓上海人體驗了一次久違的超冷體驗!你還記得老底子家裡沒有空調暖氣的時候阿拉都是怎麼度過漫長冬季的嗎?今天小儂就用上海話帶大家回憶回憶一起找找童年過冬的感覺~在沒有空調熱水器的小時候冬天全靠這些東西取暖▽煤球爐老底子到了冬天,上海人家裡都是要生煤球爐子的。上海小囡小辰光都看過大人換煤球,有時候換了晚了,煤球沒著,還要去鄰居家借一塊紅煤球重新來過。
  • 倉鼠冬天怎麼養?倉鼠如何過冬?
    是時候為心愛的鼠鼠準備過冬的事宜了。作為資深的鼠友,小編現在給大家介紹下倉鼠冬天怎麼養?倉鼠如何過冬?倉鼠一生大概要過2-3個冬天,希望鼠友們能做好禦寒服務。第一步 給倉鼠補充蛋白質大家都知道,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動物們都需要消耗自身脂肪來抵抗寒冷。而脂肪來自平時食物的攝入。有的鼠兒吃的非常清淡。那麼在寒潮來臨前要多餵一些好吃的,活食更好。
  • 上海「老三套」棉毛衫、絨線衫、老棉襖
    上海「老三套」棉毛衫、絨線衫、老棉襖 2014-01-13 09:17:11 來源:新民晚報 上海個天氣四季分明。
  • 重慶動物園小傢伙們怎麼過冬?浴霸、空調、地暖、油汀安排上了
    氣溫降了,重慶動物園裡的小傢伙怎麼過冬呢?其實,它們和人類差不多,冷的時候也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很多動物的籠舍裡,空調、地暖、大棉絮是少不了的。今日上遊新聞記者走進重慶動物園,為你打探那些最怕冷的動物怎麼過冬。
  • 周杰倫最讓人回憶童年的四首歌,每一首都是滿滿的回憶
    今天聊一聊周董,這個陪伴了我們真箇青春的歌手,他的歌,該是多麼讓人回憶滿滿啊,今天就給大家送上幾首周董的歌,那種一聽就懷念童年的歌曲。第一首,《稻香》。「對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繼續往前走」這是現在很多人的現狀了,在周董的歌裡,我們應該無憂無慮的,不計較得失,不追究虛名,學會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沒有。
  • 網友:太真實了,滿滿的回憶
    太真實了,滿滿的回憶!  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趁這個節日祝所有的老師,教師節快樂!  感謝老師們的陪伴與付出  不管過去多久,當年的熟悉的話語和畫面都歷歷在目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們敬愛的老師是如何做到全國統一的。
  • 上海那些尚存的老上海點心 滿滿都是淚和口水!
    上海,一座移民城市,舶來文化成就她特有的海派西點。兩位中國商人在當時的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與莫爾鳴路(今茂名路)交界處開了一家西餐館,打破了當時被洋人壟斷的上海西餐業,為紀念北伐軍的凱旋便取名為「凱司令」。
  • 105歲的上海「新」新世界城存量改造設計:帶來回憶還有更多驚喜
    點擊播放 GIF 0.0M1915年首次開業,如今已經105歲的新世界城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這裡製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憶:第一次K歌的上海歌城、第一次溜冰兒童層被設計的十分的夢幻,童趣滿滿;運動層打造了地面跑道,設置了一塊籃球體驗區,運用AR、MR技術將真實的籃球互動與虛擬的籃球體驗相結合,好玩又新潮。
  • 城口明通鎮:愛心人士捐贈衣服 讓老人們溫暖過冬
    華龍網12月28日16時10分訊(特約通訊員 黃蘭平 通訊員 陳超 唐冉)「勒個衣服穿起才安逸哦,好厚實好暖和,我放到過年當新衣穿……」重慶市城口縣明通鎮大塘社區敬老院老人得到愛心人士的衣服捐贈,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