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
原標題:新發展格局下怎麼幹?小米、美團、京東、茅臺等在這場座談會上透露了各自的秘密武器
作者:《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
企業發展一定要把握大局大勢。主動調整的企業總是能在宏觀環境和政策的轉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小米在過去的幾年裡面,海外市場發展非常快。怎麼樣在國家雙循環的大格局下,利用重大的戰略機會把內循環做得更好?」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提出的這一問題,也是當前經濟環境下,部分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12月6日,在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經濟日報社、全國工商聯聯合主辦了一場企業家座談會,主題為「勇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鋒」,來自茅臺、小米、京東、美團等企業的近70位企業家參加座談。這已是經濟日報和全國工商聯連續第三次在領袖年會上舉辦企業家座談會了。
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地在新格局下謀發展?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黨組成員李兆前在座談會上提出4點建議:
一是民營企業家要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理論認真地學習研究、解讀宣傳,弘揚企業家精神。二是要深入理解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始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民營經濟人士作為我們自己人,始終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必須團結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政府部門要為民營經濟融入新發展格局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四是要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統籌規劃。
「企業運營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把握大局大勢」。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表示,企業要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增強定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中央給了民營企業「定心丸」,企業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其次要增強信心,一方面我們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另一方面,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包括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三是民營企業要在新發展格局中積極主動作為,努力在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趙子忠說,「經濟日報作為中央黨報、經濟大報,要及時準確地把黨中央的精神傳遞給經濟界、企業界,同時也有把企業家的聲音和訴求向上反映的責任」。
企業家們紛紛講述了各自在融入新發展格局、擴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大家表示,主動調整的企業總是能在宏觀環境和政策的轉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加大國內市場投入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座談會上回憶,因為國內、國外疫情爆發時間不同,小米復工復產的情況也呈現出不同梯次。這讓團隊明白,「全球化部署能幫助大型企業在產業中實現較好的縱深,讓企業有一些遊刃的空間。」
王翔表示,今年二季度,小米總體恢復過來,三季度實現銷量整體增長。據小米Q3財報,該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5.3%,達到0.466億。根據Canalys統計,小米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上升至第3名,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3.5%。
在這樣的增長情況下,小米依然面臨較大挑戰。王翔表示,受國外疫情影響,小米的全球化供應鏈依然會受到影響。
「小米在過去的幾年裡面,海外市場發展非常快。怎麼樣在國家雙循環的大格局下,利用重大的戰略機會把內循環做得更好?」王翔指出,「我們的做法是加大在國內市場的投入。小米是一家零售企業,電商比較強,但如何用數位化方式賦能線下渠道?希望利用雙循環的機會把國內渠道做深。」
同時,持續投入科技創新。王翔表示,過去幾年小米的技術創新專注在照相和充電兩方面。小米全球有9個相機研發中心,如何用大量軟體和硬體的組合,用AI來解決以前智慧型手機做不到的事,需要大量投入。在充電領域,小米運用了新型材料,研發氮化鎵充電器,使充電效率大幅提升。
王翔指出,小米希望加速中國製造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小米發展出一條更有效率的方式,即通過投資、孵化的方式,構建生態鏈。「不追求大的佔股,鼓勵小的企業跟我們一起創新發展。」兩年前小米開始投資製造業,通過投資上遊企業來推動技術進步。
2017年年中,小米公司宣布與湖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規模為120億元人民幣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兩年多來投資了80多家企業,包括半導體、傳感器,AI晶片,其中部分企業已經在科創板上市。「未來我會持續的在這方面投入,不單單要投資我們技術的上遊,還要投資智能製造,加速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王翔說道。
賦能產業鏈
「當生態鏈布局到可以改變產業的時候,大公司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當大公司往產業鏈上遊延伸,延伸至製造業,是非常好的。」本次座談會的主持人、《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何振紅表示。
和小米以投資帶動國內產業鏈發展的思路不同,京東更注重依靠在產業中的積累,反向幫助更多商家,讓產業鏈完成數位化進程。
在外界看來,京東作為一家電商,只要把消費者服務好就行了。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在座談會上指出,京東對消費者的洞察正在幫助京東更好地賦能製造業,往產業鏈上遊走。一個例子是,京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在短時間內為消費者深度匹配、打造出了一款冰箱,6.18期間該冰箱在同品類中銷量第一。京東2020年Q3財報顯示,京東淨服務收入達到228億元人民幣(約34億美元),佔整體淨收入的比例首次超過13%。京東通過C2M反向定製能力,正在服務更多商家。
周伯文認為,到2030年,所有企業都會變成技術型企業,都離不開技術的加持。從行業來看,需求和供給的持續互動,將推動產業不斷深化,必須有一個超級供應鏈網絡,原材料分布格局多元化,加工會更加細化,製造業會更加去中心化和柔性化,在這樣的驅使下,企業的「數智化」非常重要。
在數位化進程中,美團聚焦時代發展下的小商戶和個人,「如果要實現數字中國,首先要有數位化的中國人。」美團集團副總裁陳榮凱說道。「不僅是IT工程師,在美團上開美容美髮店、小餐館甚至夫妻老婆店的,也應該讓他們有數位化時代所必需的技能。」
為此,美團辦了一座美團大學,為商家和騎手提供培訓。陳榮凱介紹,2019年美團大學已為1698萬人、380多萬商戶提供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較為實用,比如一家餐廳如何上外賣看數據、做精準營銷。美團大學共有3000多門課程,與40多個職業院校開展合作。
陳榮凱表示,美團是一家「賣服務」的公司,電商的滲透率已經很高,在某些品類如服裝,滲透率能達到70%-80%,但服務業的數位化水平較低,比如人們感到痛點較多的醫療、家政、養老等行業。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趨勢,是美團得以發展的大背景。
在產業鏈賦能方面,茅臺也起了重要作用。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靜仁在座談會上指出,酒行業的上下遊產業很長,上遊從原料開始,茅臺帶動了老百姓通過種植高粱、小麥增收致富。中流包括物流、包裝,下遊的產業鏈也很長,茅臺在其中起到帶動脫貧攻堅的作用。
賦能產業的關鍵仍然是保持自身的品質。「茅臺現在關注度比較高,市場也比較熱。供不應求,短時間內是常態。為什麼我們的產品這麼好銷,不盲目擴大產能?」李靜仁表示,茅臺「不能因為供不應求而去盲目收購或者是擴大」,必須堅持好的品質。
堅持科技創新
在新發展格局下,離不開民營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增強內功。
藍箭航天創始人、CEO張昌武在座談會上表示,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今年不管從企業規模,企業數量,融資能力,產品研製階段,都在飛速往前發展,中國在探火、探月工程上取得雙突破,反映出國家實力和決心。
對於民營火箭公司而言,如何在技術、製造和交付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張昌武介紹,藍箭航天一方面以液氧甲烷作為火箭的推進劑,在國家原有的航天工業裡面走出了一條差異化路線。另一方面快速引入一些其他工業領域,包括汽車、航空領域的先進位造能力,反向跟航天技術融合,在航天製造能力和交付能力層面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長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命題。如何通過組合式創新,通過引入其他領域的先進理念,讓航天領域煥發出新生機。」張昌武表示。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分享了健康體檢領域的變化。張黎剛指出,其中一個變化是檢測手段增多,之前的常規體檢,比如影像,只有超聲和X光,這幾年開始有CT、磁共振。通過X光發現癌症,往往到了晚期,通過CT發現時,50%-60%可能是早期。
另一方面,基因檢測技術發展迅速。比如液體活檢,常規的活檢是切下患者身上的瘤,做病理分析,到底有沒有癌變。現在因為很多癌症的癌細胞不同程度地會進入血液裡面去,通過血液檢測,能看出某些癌變是不是跟某個器官有相關。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出很多CT、磁共振和X光檢測不出的問題。
慕思集團總裁姚吉慶表示,慕思長期以來致力於人體健康睡眠的研究,通過每個人的睡眠情況量身定製。此前,慕思和德國、奧地利等國家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目前慕思正在花更多精力進行自主技術的研發,目前已經開始組建人工智慧部門。
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慕思用私域流量做直播,尋找突圍。姚吉慶表示,今年2月慕思開始啟動直播項目,使用私域流量進行直播,集團的店長、導購都可以是主播,專賣店、工廠都可以是直播間。一個月後,慕思一場直播收穫了15萬單,從那之後銷量就從疫情的影響中「緩過來了」,第二季度同比增長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