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德屬於中華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孝順文化,怎麼認可?

2020-08-28 黃龍2020

一個女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傳統道德中孝文化的故事。我現在分享給大家。

女生說:我有一天放學後沒有直接回家,老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我,老師主動上來與我聊:「有一天老人自己的拐杖斷了,而自己的孩子馬上跑過來扶住老人,打一個字?」我答道:老師,是字!老師微笑著點頭不語。老師給我出題目考我?我是誰?立馬就明白了,老師是不要我在路上玩。「老師:我回家了。免得家裡爸媽費心。」

孝順文化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為家裡父母著想,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


我是一個時刻受到父母疼愛的孩子。今天聽老師給我這麼一點提示,我就大有感觸。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尊敬父母,好好讀書,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後能學有所成,報效父母,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孝子」。
可我們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順呢?因為父母養育我們非常的辛苦,有時為了我們可以不顧自身的安危。因為有古字訓,說:百善孝為先、一百種善良中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我曾經聽老師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與父母吵架,他走在大街上不回家,現在來說算是「離家出走」吧,這是不知道孝順的孩子才會這樣的。這時有人問他:「小朋友,你怎麼了?」那個孩子回答:「我因為和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了。」「那你餓嗎?」好心人問到。「餓」,孩子有氣無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話不說,跑去旁邊的小店買了一碗餛飩給他吃。「謝謝。謝謝!」那孩子連聲說道。「我只是給了你一碗餛飩,而你的父母卻給了你那麼多,你應該謝謝他們啊!」好心的市民說道。「哦,原來是這樣啊!」孩子說完就飛快的往家裡跑去了。孩子回到家對父母說了很多感恩的話,從此發奮讀書,成了一個傑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代的大詩人——艾青。

孝順: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父母老後,需要子女的支撐。

孝道: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

中華傳統文化,很多的方面是經過幾百年上千年優化了的,是值得我們繼續傳承的。

編者按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章》)意思是說,自己的身體是父母留下來的,如果毀傷了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毀傷父母的身體,就是不孝順。說直白了就是自己沒有自我損傷和自殺的權利。所以在外面讀書和工作年青人,要經常主動與家裡面的父母聯繫,讓他們時常知道自己的情況。

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

孝順、孝道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晚輩在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另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孝」就是孝順、孝道,在古代和現代都有許多讓人很感動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孝順的最高境界是「忠」,讓父母因有你而光榮!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為父母著想,經常從感情上傷害父母,只會向父母索取,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歡迎大家發表意見,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何為道德
    4說到道德,又和宗教、哲學密切相關。事實上,所有道德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相應的宗教、哲學和社會背景下。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道德?道德的價值是什麼?道德和利益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對立還是相輔相成的?
  • 「孝」文化折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總體特徵
    「孝」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美德,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最樸素的價值觀念,是最直觀的「民族風」,最濃厚的「中國味」,最珍貴的「傳家寶」。孝道傳統美德可以怎樣轉化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基因」?孝道文化是「治天下」的萬能良方嗎?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麼意義?
  • 0968 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一、中華傳統文化屬於全人類  現在,國際間似乎形成了一股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潮。這個月中旬,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的院長和牛津大學的副校長分別到香港來訪問我,所談的都是如何在大學裡推展中華傳統文化(漢學)。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西方人也開始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推廣。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類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是屬於全人類共享的,不限於一國、一個民族所獨有。
  • 《天道》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是道德綁架嗎?為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對於世俗文化、傳統文化、非文化上面的造詣,也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智慧,通過自我修行不斷修正自己對於已知概念和約定俗成的規矩闡述和理解。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傳統道德》入選總局「中華優秀傳統...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傳統道德》入選總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來源:人大出版社 編輯:劉, 韶濱
  • 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閱讀2 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觀 主流文化的治國理政價值觀。這是從政府到基層群眾都關心的話題,它涉及到我們政府行為、政策導向的根據。怎麼把握中國傳統文化裡邊主流的治國理政理念?
  • 臺學者:臺灣各級教育恢復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
    臺灣學者呼籲:臺灣各級教育恢復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新華社臺北1月18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中華文化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但是在一些臺灣政客眼中,卻希望將其能夠減少就儘量減少。」
  • 傳統道德 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會議綜述  由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日前在武漢舉行。圍繞「中華傳統道德」這一主旨,與會者從中國道德哲學、儒家德目和德行、傳統道德的現代轉化等角度展開深入討論。
  • 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含有複雜內容,既有封建道德,也有傳統美德
    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產生、形成一定的傳統道德;一定的傳統道德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一定的經濟發展影響下形成的,並且受前一歷史時代形成的傳統道德的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傳統道德含有複雜的內容,其中既有不利於社會發展的封建道德,也有有益於社會發展的傳統美德。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價值追求、人格修養、獨特品質、社會理想的精華,是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精髓、根本精神和核心思想理念,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價值觀。
  • 陳來: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講的,繼承弘揚傳統美德,中華美德的繼承轉化,這些主要是就個人道德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容來講的,用梁啓超的話來講,「重點還是私德」。所以總書記最近講的加強道德建設、形成道德規範、樹立道德理想,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我們說主要都是就個人道德講的,要落腳在個人的基本道德上。最終是要指向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怎麼做人,這很重要。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家庭教育在父母更加尊重子代人格的平等和尊嚴的同時,出現了諸如啃老、不贍養父母等不孝的現象,孝順父母本是家庭的一種規範和要求,卻被上升為一種法律的制度和規範。在當前學校的道德教育中,有時片面強調學生對道德義務和責任的認同,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重視不夠,對個人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尊重,導致學生人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意識不足等傳統美德的迷失。
  • 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根,就是要在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上下功夫,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體系和精神追求,講足說清,闡發透徹,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正確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形成良好行業道德風尚
    所有醫護人員在精進業務的同時,形成了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篇目和經典語錄的風氣和習慣,並有與病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動環節;醫院所有科室都建立了學習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微信群,群中設置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空中講堂,並隨時在微信群中分享學習體會;醫院在門診樓一層設立健康俱樂部,每周一、三、五15時30分後進行主題為《情緒與健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關聯性講座,每周二15時30分後是關於醫療衛生的科普講座
  • 顏世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自覺傳承包括道德理念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緊緊圍繞人這一價值主體,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重點做好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工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全社會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
  • 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我們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需要,如果捨棄,就等於割斷了精神命脈。這本書裡記錄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記錄著我們中華兒女的心。從中華古老的文化開始,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孔子、老子、孟子還有著名詩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忠報國」的嶽飛, 「胸懷天下」的範仲淹。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與傳承傳統思想精華和文化智慧的基礎上,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繁榮。必須深刻把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關係,發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強音。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
    二、文化的真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從古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脈相承的。那麼,「一脈相承」的「脈」是什麼脈?迄今為止,哲學家、史學家、文化學者們對這個「脈」的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是「愛國主義」,有的說是「儒家思想」,有的說是「國學」,更有甚者說是「天人合一」、「和合」二字;既沒有一致的認同,更沒有能說服人的根據。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努力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
    從人文精神方面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人」為主體的文化,人文傳統深厚。從道德規範方面看,儒學的許多思想都與道德規範直接有關。堅定文化自信,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深入研究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