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些時候,摩拜單車創始人兼CEO胡瑋煒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CEO一職,由公司總裁劉禹接任。
「在美團收購摩拜8個月的時間裡,我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把摩拜平穩地交接給了劉禹。」胡瑋煒在公開信中說。
她認為,作為一名創始人,(對)摩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但最好的愛不是捆綁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合適的時間放手讓其更快成長,「現在就是我放手的最好時機。」
今年4月,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拜單車。當時王興對外表示,摩拜創始團隊將保持不變,公司保持品牌獨立和運營獨立。但僅25天後,摩拜聯合創始人兼原CEO王曉峰就宣布離職,8個月後,創始人胡瑋煒也宣布離開。
「對比今日今時的摩拜和ofo,以及被曝光『合併細節』,後者徘徊在生死邊緣,又不得不喊出『跪著』也要活下去的無奈誓言,胡瑋煒做得更理性也更職業。」有網友評價。
「賣身」美團8個月後,摩拜內部啟動人員調整
胡瑋煒的離開標誌著摩拜單車正式成為一家美團式的公司。在此之前,公司原CEO王曉峰已經於4月底早早離開摩拜,另一名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則被調至負責「智慧交通實驗室」,幾乎約等於「出局」。
現在,摩拜創始團隊僅存的最後一人也已經離開。
信號,其實早已發出。
幾天前,這位近一年都未公開露面的女性創始人剛剛接受了一家媒體的專訪,在業內普遍對共享單車持悲觀態度的情況下,她對外表示摩拜在過去的7個月時間內幾乎未投放新車的情況下,訂單量仍然不斷上漲。
而直到看到今天胡瑋煒宣布離職的內部信,高賀才意識到一周前的那次人員調整所釋放出的信號意味著什麼。他在2016年底加入摩拜單車,不久前剛剛離職。
12月12日,摩拜內部宣布了一次人員調整,新任命了來自美團的高管李洋。李洋此前在美團負責美團打車相關業務,調至摩拜後,直接負責摩拜的軟體產品、技術及用戶運營等多項公司重要業務,向劉禹匯報。
「美團派來的人越來越多了。」高賀隱隱感到不安。實際上,自美團收購摩拜以來,這種情緒就在公司內部蔓延。
在被收購後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這家昔日的明星公司一直處於半沉寂狀態。美團的收購使得摩拜的品牌得以延續,但同時也為其加上一層束縛。它不得不放棄此前自己早早探索出的大出行布局,只能專注於單車業務。
多位接受採訪的摩拜員工在描述收購的節點時,都表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平靜。很難用「失落」來形容他們在面對「賣身」事實時的反應,在經過幾十秒的沉默之後,他們常常會以一種無能為力的語氣說,「至少從現在來看,這已經是摩拜最好的結果了。」
遲早要來的離開,員工並不意外
「說沒有(意料到)是假的吧。」在摩拜單車被收購後又重新加入的員工王大可說,「近幾年所有的創業公司被收購的結局幾乎都是這樣,已經成了自然規律。」
2018年初,他短暫地離開了摩拜單車,去往另一家創業公司就職。美團收購摩拜後,胡瑋煒找到他,希望他可以重新加入,「童話故事的結局往往都是很現實的。」胡安慰他說。
內部信是在今天凌晨發出的,當時他尚未休息,看到郵件後第一反應是找胡詢問,他沒有太多驚訝,「這也是團隊的默契吧,無論是從公司的業務層面還是個人之間的交流,大家都覺得可能會這樣。」
王大可為胡瑋煒感到委屈,「早上我還上脈脈看了看,又是一堆人說什麼吉祥物走了,套現什麼的」。
在外界看來,胡瑋煒並非是一個絕對出色的管理者,她早年做過記者,性格偏於感性,參加公司活動時常常會流露出騎行摩拜的用戶感動。公司內部,員工大多稱其為「胡阿姨」。「她約等於摩拜,是我們整個公司的符號。」王大可說。
一位在美團收購後離開摩拜單車的員工認為,後來王曉峰的加入與胡形成了互補。王曉峰外企出身,此前有過18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性格強勢,甚至會出現罵人的舉動,「很多時候做決策時他自己已經想清楚了」,他會從更戰略的方向看問題,給人一種不容置疑的感覺。」
而胡瑋煒則「更講道理」,會從一些細節入手。遇到再艱難的時刻,她扮演著給大家鼓勁的角色,談的更多是願景與希望,王曉峰則「不斷給大家抽鞭子,告訴大家還得繼續幹」。
在美團收購摩拜的股東決議大會上,王曉峰投了反對票,而胡瑋煒則投了贊同。關於他們二人不和的傳聞一直甚囂塵上。內部信的最後,胡瑋煒對外澄清自己的離職:「並沒有『宮鬥』,沒有不和,也沒有任何組織的糾葛。」
12月14日晚,在尋找中國創客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胡瑋煒解釋了為何ofo與摩拜沒能走向合併的路子,「開始時人們不相信共享單車這個事情,到了狂飆的時候,人們認為等到兩家競爭公司合併成一家的話,一家獨大,可以賺很多的錢。」
「後面人們發現這個邏輯不成立」,胡瑋煒說,因為之前有美團和滴滴的例子,因此阿里和騰訊不會再讓類似的合併事件發生,「合併邏輯不成立」。
她對於共享單車的未來依然樂觀。「摩拜需要尋找新的方向,回到商業的本質,能服務多少用戶,能產生多少價值,能產生多少利潤,這對一個公司來說是生命線。」
胡瑋煒對在場的嘉賓說,從另一個視角和更大的生命周期來看,共享單車似乎到了一個節點,很多人在唱衰,但我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共享出行的行業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都是變化的開始。「20年後人們可能不用手機了,但是還會騎單車,就算自動駕駛來了,對於很小的空間和很短的距離,還是更適合騎單車。摩拜會提供更好的服務,讓現金流慢慢變成正向,逐步回到商業的本質,做共享單車會更踏實。」
更成熟的創始人
一位工號在100以內的早期員工宋韻透露,胡瑋煒的離開是自己主動的選擇,「公司內部也做了一些挽留。」
大多數員工都是在早上醒來後才看到郵件,「祝福」是他們說起「胡阿姨」離開時談論最多的字眼,朋友圈中胡瑋煒幾乎挨個都點了贊。
公開信中,胡瑋煒認為自己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把摩拜平穩地交接給了劉禹。她毫不吝嗇地在信中表達自己對摩拜的愛,並認為此時是她放手的最好時機。「對於美團,摩拜正在積極擁抱,心懷感恩,這樣才能協同成一個更強的有機體。」
不少分析認為,在抉擇面前胡瑋煒表現地比自己的對手更加成熟。在苦苦支撐半年之後,戴威帶領的ofo正處於迅速崩塌之中。
胡瑋煒選擇在適當的時機放手,不追求公司獨立的發展,並以此換來摩拜生命的延續。她理解的「mobike love」是「拼盡全力讓摩拜越來越好」。
代價是,併入美團後,摩拜原先設立的出行團隊被整合至美團的出行事業部,此前探索的共享汽車及網約車業務均告停。
「她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是抱著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心理。」上述在摩拜被收購後離職的員工評價道。他認為胡承擔了一定的壓力,她需要把摩拜的方向調整至符合美團架構的發展。
2018年,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都陷入了停滯狀態。2017年密集開城的盛景已經不復存在,收縮成為行業的大方向。公開信中,胡瑋煒稱過去8個月摩拜大規模地削減了成本,同時也提升了收入與訂單數。
一些人選擇了離開。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摩拜單車工號排名前200名的員工有近一半均已離職。「整個人都感覺松下來了。」一位離職不久的摩拜員工說。
美團正在逐步完成對摩拜單車的整合,12月初,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摩拜單車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股東工商變更,創始人胡瑋煒、投資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團創始人王興持有摩拜公司95%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美團聯合創始人穆榮均持有另外5%的股份。
上述工號在100以內的早期員工宋韻說,摩拜已在不久前開始強調員工的KPI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度,優化團隊結構。有消息稱美團對摩拜的要求是人員優化30%,但這一說法尚未得到證實。
4月28日,王曉峰離開的那個下午,宋韻給胡瑋煒發了一條信息:「還好,你還沒走。」今天,她能說的,也只有一句祝福了。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 楊藝_NBJ1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