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叛逆」,是不是方法用錯啦?

2020-09-10 覺醒的父母

開學季來啦,父母終於「解放」啦!


乍暖還寒,夏熱未盡。一早出門,一路上看到許多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我不由會心一笑。

就在前天,馬雲走進雲谷學校,提到:一般開學第一課給孩子上,我認為我們應該給家長上。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尤其是面臨孩子小升初的家長,更要面臨一個全新的時期。


網上有個段子:當孩子說「爸媽,我出門了」,各國父母的不同反應如下:

義大利父母:「放開嗨!」

美國父母:「好好玩哈,孩子。」

法國父母:「去吧,孩子。」

中國父母:「和誰去?去哪兒?啥時候回來?一天天的就知道出去玩,為啥就不多陪陪我們?別在外邊亂吃東西,早點回來......」


這時候,孩子往往為了讓你心裡痛快,敷衍說:「知道啦,知道啦!」

你一邊心想,娃大不中留,這是要逆天,作業不好好寫,成績不咋地;一邊又會有一點微妙的失落,ta是不是不需要我們了?愛會消失的對嗎?以前還很粘我啊,我的存在感何在啊?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這種情況會更常見。


孩子真的不需要我們了嗎?事實上並不。基督教青年會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會對你唉聲嘆氣、橫衝直撞、白眼翻上天,但是他們其實很需要你和愛人的陪伴,尤其是,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呢?答案是,心靈層面的支持和理解,要關注,而不是控制。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董進宇曾說:「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這時候不妨想想,在跟孩子的相處中有沒有注意到以下一些問題:


我們尊重孩子了嗎?

有沒有讀懂他們的心?

有沒有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而不是強硬幹涉?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孩子們的身體在飛速成長,智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但是依然有很明顯的過渡期特點。他們一方面長大了,渴望獨立;另一方面又很稚嫩,需要支持。


01


家長往往在面對這樣一些問題




1. 孩子不想上學,作業拖拉,成績不佳;

2. 社會適應能力不佳,跟老師、同學關係差;

3. 沉迷遊戲、交友不慎;



諸如此類,為什麼這一時期,這樣一些問題會更加重要,和難以應對呢?

因為孩子長大了,進入了青春期,面對的主要問題變了,他們既要學習,又要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當然,因個體差異,有早有晚,這裡泛指孩子在初高中時期普遍的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說,孩子們在這個時期在試圖回答自己:「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要到何處?」等一系列問題。


可是這個時期的家長,卻要面對一個跟過去不太一樣的親子關係模式,我們時常懷疑,孩子是不是不需要我了?為什麼ta那麼喜歡「獨立」?好任性啊,怎麼一點也不懂我的苦心。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02


青春期

一個全新的探索期



1.孩子的認知水平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期。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經歷一些挫折,導致各種不自信,有時候還會表現為在另外一些方面的盲目自大。


2.親子關係需要進一步疏通。一些家長朋友對孩子的期待,他們暫時沒法達到,生氣的家長對他們稍加批評,卻影響了孩子的溝通意願,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


3.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同學朋友相處,面臨更多的同伴壓力,又不知道找誰傾訴。


4.師生關係緊張。孩子碰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對一些老師不知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的合理應對,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心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都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去關注的,在這些方面孩子非常需要我們的支持。

況且這一時期,孩子一方面學習壓力逐漸加重,另一方面,自主性又增強;他們既希望學習上能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尊重,釋放自己的獨特性,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面對問題,卻缺乏方法,或自信缺失。所以,家長們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真是又敏感,又叛逆。


權威期刊《心理科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之中,時常有逆反心理的達32.6%,偶爾有逆反心理的達89.4%。



03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還有什麼?



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任何時候,唯有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引導和改變才能成為可能。

1. 讓孩子明白,我是你的支持者,我希望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當前遇到的問題,都是可以應對的,我們都很尊重你,也會跟你共同探討,當然我們也會犯錯,也會偶爾讓你不開心,但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當然,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們也會儘量提供你想要的幫助。

2. 對於學習,與孩子商討合理的目標,而不是直接設定目標。


很多青少年時期的社會適應問題,比如厭學,鬥毆,其核心都是自暴自棄,是對自己無法達到外界期待所產生的挫敗,而進行的「破罐子破摔」式的釋放。


樂學好學,是「詩和遠方」,那不妨讓「眼前的苟且」成為進步的階梯。因為比起輕鬆無憂,如果可以讓孩子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比如學會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成長,最後的結果,會比提高成績本身更有意義。

3. 參與,而不是幹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原本就要面對很多焦慮,這時候要記得在輕鬆的氛圍裡跟孩子談心,保持開放的心態。了解孩子近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切記不要橫加指責。你可以跟孩子討論ta喜歡的事情,問問ta為什麼喜歡,把ta對這些事情的熱愛引申為更重要的品質,逐步引導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路徑和節奏,把這樣的品質化作自己獨特的魅力。


此外,對於在校內跟同學老師相處的過程,也要了解ta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式去處理。


新學期,新開始,祝願你的孩子在新學年獲得全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你越催,越罵,孩子越叛逆!用這1招,專治青春期孩子不服管
    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會發現,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兒,一定要和家長「對著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叛逆」。家長什麼都想管,而孩子什麼都不服管。
  • 孩子越管越叛逆,那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我經常在後臺收到這樣的留言:我的孩子10歲了,可是我說的話他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聽我的;青春期的孩子太難管了青春期則是最棘手的青少年時期,家長會發現,孩子變得不再聽話, 反抗有主意;不再愛學習,成績在下滑;不再敞開心扉,開始神神秘秘,對父母保密;害怕失敗,怕被人看不起……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家長還在用自己的經歷去衡量當下的孩子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爸媽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大喊大叫都管用
    文/璇璇說育兒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種問題,越是管他,他反而越和你對著幹。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即使知道是為了他好,他也擰著脖子和你說,你不對。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的管束方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出現越管越叛逆的現象出現。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
    導讀: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家長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的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那麼,18歲內,哪個階段變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是6歲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 父母越禁止的事情男孩越做,越長大越叛逆的男孩該如何管?
    青春期的男孩越長大越叛逆怎麼辦?早戀、逃課、打架、上網等等,父母越禁止他們越想嘗試一下。完全和父母反著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第一、生理因素影響,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男孩進入發育期時,身體體內的激素會增多,男孩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進而產生一些叛逆行為。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結果我越是嚴厲地管他,他越叛逆,似乎就是想要跟我作對。其實怪我當時不懂,孩子只不過是進入了叛逆期。12歲以後你再想管也很難。所以針對三個叛逆期的孩子,無論哪個年齡段來說,硬碰硬都不是好方法。建議你家長善用「魚缸法則」!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孩子叛逆是每一位家長需要渡的劫,渡劫成功,父母管住孩子,渡劫失敗,孩子的叛逆會變本加厲,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要問,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所以,父母總是不放心孩子,你越不放心,孩子越要用反抗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可以,於是,「戰爭」開始了。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第一個叛逆期:2~3歲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從2歲開始的,也就是育兒專家常說的「Terrible2」,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形成自我意識,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對著幹,比如媽媽讓吃飯,自己就不去,媽媽不讓幹什麼,孩子就會去幹什麼,因為這樣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
  • 青春期的孩子尤為叛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到底該怎麼管呢?
    對於現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為什麼孩子的自殺率會如此之高?並不是因為孩子過於叛逆,而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沒有做好這些方面現如今很多孩子的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長們對此也非常的焦慮,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的難管,有的時候可能會越管越煩,什麼事情都要反著來。
  • 孩子越管越叛逆?多半是家長沒用對方法,不如試試「魚缸法則」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為彆扭,也是家長最難管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總是什麼都要跟父母作對,而且不服管教。為什麼會出現孩子越管越叛逆的情況呢?實際上大多都是父母沒有用對方法。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個詞——魚缸法則。什麼叫魚缸法則?有一個魚缸裡養了十幾條魚。其中有一條大概3寸長,養了兩年都沒有太大的體型變化。但是某一天,這個魚缸不小心被打碎了。
  • 青春期的寶寶「越管越反」,試試這幾個方法,比吼叫管用多了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到了青春期「越管越反」,寶媽頭疼不已,可能是是方法沒用對家裡有了寶寶後,小時候寶寶調皮一下,感覺非常可愛,討人喜歡,但是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有些孩子可能會愈發叛逆,父母可能就會忍不住要「收拾」下孩子,父母不斷是來軟的,或者是來硬的,都能夠達到讓孩子消停一下的目的。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其實孩子越管越叛逆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會了一個新詞叫「不」,這個時候他們就覺得自己有自己選擇或者決定的權利了,所以就會經常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李玫瑾教授: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建議家長試試皮格利翁效應
    很多孩子再青春期時,都難免會遇上叛逆期。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硬碰硬。其實,家長選擇硬碰硬的方式,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實用,且並不適合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孩子放學回來,你讓他站住,他站住了,這就不叫叛逆。你叫他站住,他不僅沒站住,而且還進了自己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這時候孩子就是進入了叛逆期。小張的孩子今年就遇上了與眾多孩子相同的情況。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後,就開始與父母在思想上作鬥爭。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青春期,家長越管他越叛逆?試試「魚缸法則」,比發脾氣管用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的青春期到來,同時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叛逆期跟著來了。相信很多家庭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的,但家長們應該也發現了,不管怎麼爭吵,都好像對孩子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