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啦,父母終於「解放」啦!
乍暖還寒,夏熱未盡。一早出門,一路上看到許多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我不由會心一笑。
就在前天,馬雲走進雲谷學校,提到:「一般開學第一課給孩子上,我認為我們應該給家長上。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尤其是面臨孩子小升初的家長,更要面臨一個全新的時期。
網上有個段子:當孩子說「爸媽,我出門了」,各國父母的不同反應如下:
義大利父母:「放開嗨!」
美國父母:「好好玩哈,孩子。」
法國父母:「去吧,孩子。」
中國父母:「和誰去?去哪兒?啥時候回來?一天天的就知道出去玩,為啥就不多陪陪我們?別在外邊亂吃東西,早點回來......」
這時候,孩子往往為了讓你心裡痛快,敷衍說:「知道啦,知道啦!」
你一邊心想,娃大不中留,這是要逆天,作業不好好寫,成績不咋地;一邊又會有一點微妙的失落,ta是不是不需要我們了?愛會消失的對嗎?以前還很粘我啊,我的存在感何在啊?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這種情況會更常見。
孩子真的不需要我們了嗎?事實上並不。基督教青年會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會對你唉聲嘆氣、橫衝直撞、白眼翻上天,但是他們其實很需要你和愛人的陪伴,尤其是,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呢?答案是,心靈層面的支持和理解,要關注,而不是控制。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董進宇曾說:「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這時候不妨想想,在跟孩子的相處中有沒有注意到以下一些問題:
我們尊重孩子了嗎?
有沒有讀懂他們的心?
有沒有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而不是強硬幹涉?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孩子們的身體在飛速成長,智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但是依然有很明顯的過渡期特點。他們一方面長大了,渴望獨立;另一方面又很稚嫩,需要支持。
01
家長往往在面對這樣一些問題
1. 孩子不想上學,作業拖拉,成績不佳;
2. 社會適應能力不佳,跟老師、同學關係差;
3. 沉迷遊戲、交友不慎;
諸如此類,為什麼這一時期,這樣一些問題會更加重要,和難以應對呢?
因為孩子長大了,進入了青春期,面對的主要問題變了,他們既要學習,又要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當然,因個體差異,有早有晚,這裡泛指孩子在初高中時期普遍的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說,孩子們在這個時期在試圖回答自己:「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要到何處?」等一系列問題。
可是這個時期的家長,卻要面對一個跟過去不太一樣的親子關係模式,我們時常懷疑,孩子是不是不需要我了?為什麼ta那麼喜歡「獨立」?好任性啊,怎麼一點也不懂我的苦心。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02
青春期
一個全新的探索期
1.孩子的認知水平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期。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經歷一些挫折,導致各種不自信,有時候還會表現為在另外一些方面的盲目自大。
2.親子關係需要進一步疏通。一些家長朋友對孩子的期待,他們暫時沒法達到,生氣的家長對他們稍加批評,卻影響了孩子的溝通意願,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
3.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同學朋友相處,面臨更多的同伴壓力,又不知道找誰傾訴。
4.師生關係緊張。孩子碰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對一些老師不知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的合理應對,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心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都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去關注的,在這些方面孩子非常需要我們的支持。
況且這一時期,孩子一方面學習壓力逐漸加重,另一方面,自主性又增強;他們既希望學習上能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尊重,釋放自己的獨特性,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面對問題,卻缺乏方法,或自信缺失。所以,家長們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真是又敏感,又叛逆。
權威期刊《心理科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之中,時常有逆反心理的達32.6%,偶爾有逆反心理的達89.4%。
03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還有什麼?
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任何時候,唯有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引導和改變才能成為可能。
1. 讓孩子明白,我是你的支持者,我希望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當前遇到的問題,都是可以應對的,我們都很尊重你,也會跟你共同探討,當然我們也會犯錯,也會偶爾讓你不開心,但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當然,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們也會儘量提供你想要的幫助。
2. 對於學習,與孩子商討合理的目標,而不是直接設定目標。
很多青少年時期的社會適應問題,比如厭學,鬥毆,其核心都是自暴自棄,是對自己無法達到外界期待所產生的挫敗,而進行的「破罐子破摔」式的釋放。
樂學好學,是「詩和遠方」,那不妨讓「眼前的苟且」成為進步的階梯。因為比起輕鬆無憂,如果可以讓孩子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比如學會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成長,最後的結果,會比提高成績本身更有意義。
3. 參與,而不是幹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原本就要面對很多焦慮,這時候要記得在輕鬆的氛圍裡跟孩子談心,保持開放的心態。了解孩子近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切記不要橫加指責。你可以跟孩子討論ta喜歡的事情,問問ta為什麼喜歡,把ta對這些事情的熱愛引申為更重要的品質,逐步引導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路徑和節奏,把這樣的品質化作自己獨特的魅力。
此外,對於在校內跟同學老師相處的過程,也要了解ta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式去處理。
新學期,新開始,祝願你的孩子在新學年獲得全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