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屬於一種常見現象,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打嗝、伸手、踢腿、翻身,都會給孕媽帶來這種奇妙的感覺。一般孕媽滿四個月後,開始感到胎兒的明顯活動,醫生或孕婦可以根據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來檢測胎兒的安危。
但是有些孕婦發現,自己的寶寶胎動不明顯,有些擔憂,難道是寶寶不健康嗎?其實多半和這幾個原因有關,趕緊看看吧~
1、胎兒沒受刺激,不想動。
許多人都知道,人體有生物鐘,能夠在無形中提醒我們去做某件事情,其實胎兒也有,他們的生物鐘就是胎動的頻率。研究發現,胎兒白天和晚上的胎動狀況是不一樣的。其實當自己吃飯的前後,胎動也會很明顯。
2、肚子上的脂肪太厚
隨著胎兒越長越大、對能量的需求越來越高,準媽媽的進食量也與日俱增。有的人覺得自己肚子上的肉變多,是寶寶長大了緣故。其實在7個月孕期的時候,胎兒的體重也只有兩三斤左右。而肚子上的脂肪太厚不僅可能會壓迫到寶寶,還會影響到寶寶與媽咪肚皮之間的「交流」。
3、孕媽不愛運動
每個胎兒都會遺傳父母的基因,甚至性格,有的父母勤快,有的父母懶惰,這些特點都會遺傳給胎兒,所以有的胎寶寶安靜,有的活潑,胎動頻率各不相同。其實在孕期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大有好處,特別是孕晚期,多運動有助於順利分娩,也有利於產後的恢復。
4、羊水搗亂
胎兒與孕媽肚皮之間不光有一層層的脂肪,還有一大團羊水的存在。如果肚子裡的羊水過多,那麼胎動感受也不會那麼明顯了。尤其是一些較胖的初產孕婦沒有經驗,經常還會把胎動當成腸胃的蠕動過程,誤以為自己沒有胎動。
寶寶的胎動,是一種對媽媽的溝通,不應過分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是異常胎動,應及時就診。
在這裡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套書送給孕媽媽、準爸爸和胎寶寶讀的胎教繪本。孕媽媽準爸爸將在胎教故事及音樂中體會到愛與分享,提前連接起親情的紐帶。適當的胎教對寶寶有著很好的影響,可以有效刺激寶寶的聽覺,趕緊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