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也許還記得自己懷孕時初次胎動的情景,這樣的激動和喜悅難以言明,因為這是媽媽第一次感受到寶寶和自己的交流。
其實,產生胎動的原因多種多樣,一般是以下兩種情況:
寶寶對於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寶寶聽到劇烈的響聲或遭到外力撞擊、孕媽受到突然的刺激或驚嚇,都會產生胎動。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活動: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拳打腳踢其實非常正常,這是寶寶在伸展身體。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一舉一動都通過胎動來傳遞,這也是寶寶健康狀況的象徵,媽媽自然非常關注每一次胎動。
但是總有一些調皮的小寶寶,喜歡在媽媽夜晚剛剛進入夢鄉時上演一出拳打腳踢,這可讓媽媽苦惱壞了。有的媽媽本來就受孕期失眠的困擾,好不容易睡著,就被頑皮的寶寶吵醒了。媽媽們很疑惑:為什麼有的寶寶總是喜歡晚上折騰呢?
1)周圍環境安靜
其實正常的胎動是每小時兩到三次,也許胎動一直保持正常,只不過白天孕媽有事可做沒有過於注意,晚上躺在床上靜下心來,精力可能集中在胎動上,但凡寶寶活動一下,媽媽都會注意到,這樣就會感覺胎動非常頻繁。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孕媽感覺夜間胎動頻繁可能還因為夜間周圍環境安靜。寶寶適應了白天環境的嘈雜,周圍突然安靜它會覺得很不適應,甚至產生警覺心理,這時,為了確認周圍環境沒有問題,寶寶可能產生一些異常情緒。
另外,生性比較敏感的寶寶白天會不好意思強烈活動,到了夜深人靜的時間,他們才能夠安心地多活動一點。
2)夜間活動空間大
寶寶喜歡在媽媽的肚子裡施展拳腳,晚上媽媽睡覺時,子宮裡寶寶可活動的空間大了一點,這簡直為寶寶伸懶腰、翻身、玩臍帶提供了便利條件,寶寶自然要暢快地活動一番才願意睡覺。另外,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一般晝夜不分,他可不會輕易意識到媽媽何時該休息,總是動個不停。
3)媽媽晚上的習慣
首先,夜間胎動頻繁與媽媽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不要認為媽媽吃多少和肚子裡的小寶寶沒關係,媽媽的飲食也會對寶寶有影響。
吃過晚飯後,孕媽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隨著血液循環運送給寶寶。如果孕媽吃得很飽還不適當活動,寶寶的能量補充多,即使是孕媽感覺渾身疲憊準備休息時,寶寶可能還是十分興奮、精力充沛,不願意消停下來。
就像許多大人晚上吃得少睡太晚時也會感覺餓一樣,寶寶因為能量補充不足感覺不舒服,也會通過胎動表達自己的「不滿」。
夜間正常胎動孕媽無須過於在意,但如果胎動過於頻繁,且長期處於夜間,有許多不好的影響:一,影響媽媽休息。孕期的媽媽本來就容易精神衰弱或失眠,再加上寶寶愛折騰,媽媽的睡眠質量極低。二,過於頻繁的胎動有寶寶缺氧的可能,媽媽得及時到醫院檢查確保寶寶沒有問題。
1)保持合適的睡姿
左側臥是孕媽最好的睡姿。孕媽保持仰臥的姿勢容易壓迫下腔靜脈,不利於血循環。右側臥時,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韌帶長時間保持緊張狀態,會導致寶寶供血不足,缺氧的嚴重後果不敢想像。
2)飯後適當活動
很多媽媽孕期完全不運動,甚至剛吃飽就往床上一躺。適當的運動不僅有利於新陳代謝,還可以調節晚間的血糖,防止寶寶晚上過於興奮。
3)少熬夜
媽媽的睡覺習慣有時候對寶寶也有影響,媽媽習慣了晚睡,寶寶睡覺也不會太早。如果家人能夠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寶寶會通過光線、聲音感受到媽媽睡眠習慣的調整,逐漸地,寶寶和媽媽的生物鐘趨於一致,夜間胎動就不會過於明顯了。
4)選擇合適的方式安撫寶寶
寶寶夜間過於興奮時,媽媽可以適當安撫寶寶,比如:播放舒緩的音樂、輕輕地撫摸、和寶寶悄悄說話等,待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夜間胎動就不會太過頻繁。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