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楚煒,1988年12月出生於湖南,海歸青年導演,現為瀟湘電影集團「鄧楚煒導演工作室」負責人。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傳媒與藝術專業本科畢業,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進修班結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導演資格證書班進修並取得導演資格證書。已獨立執導電影《一代女魂唐群英》《夢想花正開》《跳水吧少年》等作品。電影《一代女魂唐群英》在2019年2月英國倫敦「北歐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導演」提名,在2019年5月法國「尼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新人導演」。
每個與電影相愛的電影人,都想給觀眾講好故事,而他們心中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海歸導演,回溯到海外教育與國內市場之間的公海中,找不到黃金驛站,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建造方舟。
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這個沒有答案的考題困擾著許多電影人……認識80後海歸導演鄧楚煒,解讀他的三部電影作品《一代女魂唐群英》《夢想花正開》和《跳水吧少年》,一起暢談電影夢想和中國新一代電影人的文化自信,採訪下來忽然豁然開朗,從他的作品中和他的身上似乎就有一種答案。
學習時光是終身難忘的經歷
在新成立的鄧楚煒導演工作室,瀟影大廈24樓的一個落地窗前,鄧楚煒恭敬地給來人斟茶,話雖不密,但語氣誠懇。再看他西裝背頭大高個,一臉白淨卻蓄著一點鬍鬚,眼前的他散發的海派復古氣質,竟讓人一時不能與他的電影氣質畫上等號,那一部部可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和中國味道呀。這或許跟多年留學經歷不無關係。
鄧楚煒打小興趣愛好涉獵廣泛,父母對他期望很高,他15歲開始出國求學,父親盼他成為新聞記者,母親則希望他做律師,而他卻偏偏對電影藝術情有獨鍾。父母的教育態度也開明,支持他的選擇。
2000年他12歲,媽媽帶他在湖南大劇院看《花樣年華》,看不太懂卻又目不轉睛,像是被一種魔力吸引著;15歲,和同學一起看完《海上鋼琴師》,哭得稀裡譁啦,兩人躺在床上一夜無話;16歲時,在北京匯佳中學大禮堂裡,周圍同學們睡得很香,而他卻張著下巴看完了《教父》,激動得非得在操場跑圈。之後,很幸運地在18歲時,他弄清楚了自己這輩子最想做的事情——「我要當電影導演!」
為了達成導演夢想,他下了不少功夫。在國外大學期間,可以自由選擇上課時間,每周四節課,他會安排在兩個整天上完——在其餘五天時間裡,除了吃飯睡覺,就是連軸看電影,每天能看七、八部。剛開始無章法的亂看,後來按照國家地區、演員、導演、編劇系統的看,系統的記錄,並寫下自己的感想。幾年堅持下來,漸有所悟。
本科畢業後,他又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進修班深造。在中國電影的最高學府系統地學習電影理論知識後,他全身心投入了電影製作實操之中。他全程參與了一部重大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的製作,從場記到執行導演到後期導演再到發行……之後做過電視真人秀的現場導演、電視電影的執行導演、動物記錄劇情片的現場製片,還有一年去橫店加入了演員工會,演了半年戲,就為了偷師其他導演是如何給演員講戲的。
「如此種種,這些工作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想要學習最先進的電影生產製作技術,與當今世界第一流的電影人近距離接觸。」於是他來到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在澳大利亞六年半,美國一年半,他接受了系統的專業學習,順利畢業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傳媒與藝術系,並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導演資格證證書。他至今回味都說,這樣快樂的學習時光是終身難忘的經歷。而學習僅僅是電影之路的起點。
導演就是要講好故事
採訪間隙,鄧楚煒接了一個電話,是北京的後期製作跟他討論《跳水吧少年》的配樂方案,原來為了最好的效果,這已經是修改的第5版了。他打趣說,好在音樂老師有耐心,不然早就撂攤子了。
鄧楚煒明白,海外的學習經歷,開拓了視野、樹立了理想、明確了目標,在賦予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將使他面臨更多的挑戰。「作為一個年輕的海歸導演,年輕意味著難服眾,海歸則表示容易水土不服。」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鄧楚煒選擇以身作則、事必躬親、虛心請教、不忘初心。
在片場,他永遠第一個到現場,最後一個離開。拍攝時,他每天只能睡3到4小時,但他保證組員一定要有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每天收工後檢查第二天的服化道的準備情況,之後再去剪輯房看當天的素材。
對細節的把握,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拍攝《一代女魂唐群英》前期,他電影劇本修改了13稿,開機前進行了10多次勘景,組織13個人的團隊兩個星期內製作了670張分鏡頭圖表。
鄧楚煒說,如果說拍攝前期的籌備工作是他比較能獲得信心和體現價值之處,那麼有時候在片場出現的急智,最終用在成品裡,這讓他很欣慰。比如說,在《一代女魂唐群英》的片頭字幕出現時,畫面內容由唐群英彈奏出一曲「十面埋伏」的琵琶曲,為影片打下基調的同時,增添了亮點、看點,此設想在拍攝籌備過程時並未存在過,是鄧楚煒偶然想到的一個妙思。
「導演就是要講好故事。」鄧楚煒對此堅定不移,並且認為重要的不是類型故事,而是如何去講述這個故事。正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大學時,他便開始寫劇本,並用十餘部電影短片來表達對世界的態度和認知,它們都類型繁雜,題材多變。
然而,一部影片的呈現是綜合因素的產物,有時候是製作時間短了一點,有時候是預算少了一點,難免會留下遺憾。「要是有更充裕的製作經費——會守到萬事皆備時,我再喊『ACTION!』;也會一直堅持到出現了最使我滿意的效果時,我再喊『CUT!』 可惜,那時候確是『時不我待』『人』不我待、『景』不我待、『光』不我待也。我只能是有多大腦袋,『待』多大帽子了。」鄧楚煒如是說道。
本土故事是永遠的喜愛
細數鄧楚煒獨立完成的電影作品,演繹中國女權運動的歷史題材電影《一代女魂唐群英》,講述跳水運動員勵志故事的體育題材電影《跳水吧少年》,還有反映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農村題材電影《夢想花正開》,三部作品分別將鏡頭對準了中國歷史、中國兒童和中國農村,題材不同,卻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和表達,系列作品打下了深深的中國本土文化的烙印。
「本土故事是我永遠喜愛和感興趣的。」鄧楚煒看來,每個導演或編劇最熟悉的莫過於自身周遭的環境和事物,一旦脫離開來,就容易飄、容易不接地氣。「這是說給未來的自己聽的,要紮下根來,更加細緻的觀察自己所有的感受,要格物致用......」
但是他對中國文化的態度,並不是不經辯證、全盤包容的,《一代女魂唐群英》是中國第一部反映中國婦女反傳統、反男尊女卑的道德綁架、為爭取男女平等男女平權而鬥爭的女英雄的故事。他說:「這一點,放眼世界,我相信都可以被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接受吧。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該電影在第一屆「北歐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女主角」,在第八屆「法國尼斯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新人導演」。對於看似紛至沓來的榮譽和成績,鄧楚煒坦言心裡的遺憾並不少。他說,作為導演不能只聽好話,最終還是要憑作品說話。
正如他在領獎時所說的感言:「這樣的認可會擺在我的辦公桌上,激勵我更加努力、更加細緻、更加精益求精地的做好下一部、再下一部、再再下一部作品。」
當我們聊到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的地位時,作為一個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留學多年的海歸青年導演,鄧楚煒表示,中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年輕一代電影人應該充滿自信,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用世界視角去講好中國故事。
最後,鄧楚煒借用了一句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他的信心和希望,也結束了我們的訪談。(何婷)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