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2020-12-20 中華會計網校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創新步伐的日益加快,企業的日常會計工作中會越來越多地涉及無形資產有關業務,正確、全面、及時地對無形資產進行相關會計核算,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簡稱會計準則,下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簡稱所得稅法,下同)相繼實施後,又給有關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帶來了一些新的課題,需要準確地加以把握。

  一、無形資產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

  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都是會計上的概念,但在其內涵的界定上卻既涉及會計準則又涉及所得稅法。對無形資產來說,帳面價值是指其按照會計準則確定的、最終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即為成本扣減攤銷、減值以後的金額;而計稅基礎雖然也屬於會計上的概念,但其金額卻要依據所得稅法加以確定,對無形資產來說,它是指按照所得稅法確定的、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於所得稅前扣除的金額,也就是成本扣減所得稅法允許攤銷後的金額數。

  無形資產的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可以有多個環節產生。首先是無形資產的初始確認環節。由於無形資產的取得途徑不同,所以無形資產的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關係亦有區別。對於內部研究開發而形成的無形資產,依會計準則規定,應將無形資產的內部研究開發活動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一般要費用化,應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還要加以細分,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前發生的,與研究階段支出採取同樣的方法加以處理,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應資本化,並作無形資產入帳。但是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支出不必進行上述劃分,可以於稅前直接扣除。除企業內部自行開發研究形成的無形資產以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無形資產,此時的無形資產與一般資產並無二致,初始確認時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基本不存在差異。

  其次是無形資產持續持有的過程中。根據使用壽命情況,會計準則將無形資產區分為兩類即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且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在估計的使用壽命內採用系統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則不進行攤銷,但持有期間應每年均進行減值測試。而所得稅法對此卻未有相應的規定,所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這樣,在無形資產持續持有期間,其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就會出現不同的情形。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因會計處理時不予攤銷,但在計稅時卻要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確定攤銷額並於稅前扣除,從而形成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另外,按照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所計提的減值準備,所得稅法是不允許在稅前扣除的,所以,對所有的無形資產來說,都會因此而產生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

  二、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

  1.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

  【例1】甲企業當期發生研究開發支出共計5 000萬元,其中在研究階段支出1 2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2 8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1 000萬元。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假定此項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尚未開始攤銷)。會計處理如下:未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這部分應予以費用化,其金額為2 200萬元,計入當期損益,不形成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帳面價值可視為0;費用化的研究開發支出2 200萬元,稅前扣除金額為(2200×(1+50%))3 300萬元,則未來可稅前扣除的金額為0,即計稅基礎為0。故帳面價值等於計稅基礎,不產生差異,無需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帳面價值為2 800萬元,未來可扣除的金額,即計稅基礎為(2800×150%)4 200萬元,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1 400萬元,在未來期間會減少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

  2.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例2】乙企業取得一項無形資產,其取得的成本為500萬元,因無法合理估計該項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則將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按規定應不予以攤銷,但所得稅法規定按不短於10年的期限平均攤銷。在無形資產取得一年以後,會計處理如下:由於會計準則規定,該無形資產的成本不能攤銷,故1年後其帳面價值仍為500萬元;而所得稅法規定應按10年期限平均攤銷,故1年後其計稅基礎為(500-500/10)450萬元,計稅基礎450萬元與帳面價值500萬元之間的差額,在以後期間會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導致應交所得稅的增加。

  3.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情況

  【例3】某項無形資產取得成本為200萬元,使用壽命為10年,按直線法攤銷成本,與所得稅法的規定一致。取得該項無形資產2年後,提取了10萬元的減值準備,會計處理如下: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取得該項無形資產2年後,其帳面價值應為(200-200/10×2-10)150萬元;按照稅法規定,不允許稅前扣除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故其取得2年後的計稅基礎應為(200-200/10×2)160萬元,計稅基礎160萬元與帳面價值150萬元之間的差額,在以後期間會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導致應交所得稅的減少。

責任編輯:zoe

相關焦點

  •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與所得稅差異分析
    因此,在進行所得稅彙算清繳時需進行納稅調整。   三、無形資產延期付款取得時會計處理與稅法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 無形資產會計規範與稅法規定之比較
    無形資產在現代企業的整體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因而能否對其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對於企業當期損益將具有重要影響。在現實中,常出現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相混淆的情況,為了正確地進行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有必要對兩者在無形資產規定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 關於無形資產的一般會計處理方法
    如對專利權、商標權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把握兩點:第一,按照會計慣例,廣告費不得增加商標權的成本,應作為期間費用在發生期計入銷售費用。第二,儘管專利權、商標權等受法律保護,但仍會有侵權行為發生。享有權利的企業為保護其權利而發生的費用,有兩種處理辦法,一種是將其資本化,增加專利權價值;另一種是作為期間費用,由當期營業收入負擔。  在此,需要探討的是自創無形資產成本與其價值披露的關係。
  • 新準則下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
    第一部分 所得稅會計處理假定該企業在開始生產經營當期,除籌建費用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存在差異外,不存在其他會計和稅收之間的差異。  20×7年發生的有關交易和事項中,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存在的差別有:   (1)20×7年1月2日開始計提折舊的一項固定資產,成本為600萬元,使用年限為10年,淨殘值為零,會計處理按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收處理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 新準則下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解析
    【關鍵詞】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攤銷;公允價值  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明確規定了無形資產的概念、特徵、初始計量、後續計量及處置的會計處理,其中較之舊準則最大的區別在於自創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允許將一部分符合條件的開發支出予以資本化。
  • 無形資產評估增值如何做帳務處理
    【問題】   我公司無形資產評估增值了,應該怎樣做帳務處理,還需要交那些稅呢?  在稅法上:公司對資產評估增值既不屬他人的捐贈,也不是企業實現的利潤,也不屬於《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的應稅收入。因此,對企業資產評估增值不應當併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在折舊、費用的攤銷上,納稅人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等各項資產成本的確定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
  • 無形資產已經全額攤銷為何不予轉銷?這些會計實務問題,您也會遇到!
    會計核算,對於資產價值計量,除有專門的會計準則規定的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外,大部分都是採用歷史成本計價。 無形資產經過攤銷後,初始入帳價值(初始計量)與攤銷額相等後,帳面淨值為0,但是該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公允價值)可能仍然存在,也可能遠遠超過最初的入帳價值。
  • 會計相關知識學習筆記——所得稅
    (二)無形資產除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入帳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無形資產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以及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 稅務師之財務與會計:無形資產的核算
    這個月著重進行企業所得稅彙算,但是,這個學習是持久的,還是要繼續,教育小朋友也是心累。無形資產,小點的企業一般不會遇到,稍微有點大的企業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會遇到吧,特別是軟體、高科技企業,這個就會是經常遇到了。
  • 股權激勵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實際上,缺少對股權激勵企業所得稅處理的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對於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也是不完整的。會計和稅法上對於股權激勵的處理差異,會導致所得稅會計的處理問題。  無論是在股權激勵成本費用金額的確認上還是在扣除時點的確定上,會計和稅法都存在明顯的差異。由此,導致了企業需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的原則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  對於股權激勵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中說的比較簡略。
  • 《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指南
    美國正在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準則進行修訂,所公布的徵求意見稿認為,無形資產是指無實物形態的非流動資產(不包括金融資產),包括商譽。不難看出,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與國際會計準則和英國會計準則中的無形資產概念存在一定差別,表現在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包括商譽。與美國徵求意見稿中的無形資產概念相比,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與之基本一致。
  • 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及所得稅納稅調整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五條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 新準則下無形資產的帳務處理
    一、研究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一)新準則將研究開發費用改稱為研究開發支出,更符合會計邏輯和認識。從會計上講,有了支出才會有費用,但支出並不都會形成費用,因支出既可費用化也可資本化;而對費用而言,則無費用化與資本化之說。
  • 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實務篇)
    假設:會計利潤175萬,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5萬,那麼應納稅所得額是175+25萬=200萬,所得稅費用是200*25%=50萬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5萬,那麼就應該確認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25%=6.25 貸:所得稅費用 6.25
  • 2001年《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指南
    美國正在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準則進行修訂,所公布的徵求意見稿認為,無形資產是指無實物形態的非流動資產(不包括金融資產),包括商譽。不難看出,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與國際會計準則和英國會計準則中的無形資產概念存在一定差別,表現在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包括商譽。與美國徵求意見稿中的無形資產概念相比,我國的無形資產概念與之基本一致。
  • 無形資產科目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攤銷方法進行覆核。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攤銷方法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改變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   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覆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按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處理。
  • 【CPA會計英語】專題6:無形資產的核算
    【CPA會計英語專題6:無形資產的核算】音頻CPA會計英語專題6無形資產的核算【CPA會計英語】從會計概念、基本帳務處理作為切入點一邊學習會計專業名詞、概念的英文表達一邊精講會計的帳務處理梳理會計專業英語名詞
  • 新準則下遞延所得稅資產實務處理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應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按照稅法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其計稅基礎保持不變,則產生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
  • PPP項目公司會計核算相關問題探討—無形資產模式和混合模式
    三、PPP項目公司會計核算及帳務處理  PPP模式業務種類很多,但會計處理可以按照建造後資產類型分為三類,一是形成金融資產,二是形成無形資產,三是無形資產和金融資產的混合模式。採用什麼模式的會計核算直接影響項目公司後期的稅負和利潤。  第一種情況(連結:PPP項目公司會計核算相關問題探討)。
  • 新會計準則下壞帳準備的財稅差異及所得稅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是針對「部分長期資產」的資產減值制定的準則,並不是全部長期資產,不適用於在其他具體準則中規範的減值。該準則規範的長期資產減值視同永久性減值,一經提取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或資產離開企業時,再進行資產減值的帳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