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新聞網8月27日訊(白秀芝 記者 何偉森)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鄉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源比較複雜,多數學生來自友誼鄉各村屯。自從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學生文明程度顯著改觀,文明禮儀之花綻放校園。
提高認識,落實組織。友誼鄉中心學校領導班子認為,校園文化禮儀建設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舉策,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校根據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倡導文明禮儀,共創和諧校園」的活動。為此,該校成立了文明禮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以確保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開展得紮實有效。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該校從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禮儀規範教育入手,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將文明禮儀傳達至每一位學生心中,促使學生告別陋習,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該校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文明禮儀知識,通過課堂教學滲透文明禮儀知識,利用主題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紅領巾廣播、黑板報等各種形式宣傳文明禮儀知識,讓學生認識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宅」家防疫情,「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延期」網上授課期間,學校更加重視文明禮儀教育,制定了《友誼鄉中心學校學生家庭文明禮儀三字歌》。利用線上直播的方式,多次組織學生觀看《小學生文明禮儀示範》錄像課,對學生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進行詳盡的講解和示範。尤其是重點講解了家庭文明禮儀,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形式,進行詳細的說明和示範,讓孩子們一目了然。
同時,各位班主任利用網絡平臺和孩子們展開討論,踐行文明禮儀我們應該做什麼?組織學生進行讀後感的撰寫,雖然有的只有短短的隻言片語,但是從這些發自學生內心的文字中,老師們看到了學生對「文明」的嚮往。於是,該校乘勢而上,加緊對「文明」的宣傳,將「文明」細節化,如:用餐禮儀、收拾自己的生活用品、禮貌用語等等,並下發了《友誼鄉中心學校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倡議書》,提醒學生文明禮儀連著你我他,鼓勵學生們積極投身到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的實踐活動中去。
編寫教材,內化於心。為了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對於生活的重要性,知道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哪些文明禮儀規範,多渠道了解文明禮儀知識,該校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編寫了《校園文明禮儀》、《餐桌文明禮儀》、《家庭文明禮儀》等6本校本教材。學生通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文字、簡潔生動的圖片,習得生活、學習、集會、就餐等文明禮儀知識,並內化於心,指導學生們的日常行為,使學生們個個從小形成了爭做知禮、守禮、行禮的好學生。
開展活動,促進養成。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該校開展了爭創「文明班級」活動,制定了評比標準;在學生中開展爭當「校園文明之星」、「家庭文明禮儀之星」、「社會文明禮儀之星」活動,制定了評比方案;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爭當「九星「活動。學校把每一項評比標準發到各班,讓學生按照《評比標準》去做。在「宅」家上網課階段,每班把自己班級開展活動情況製作成美篇,發到班主任群裡,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方便了班主任們互相學習交流,促進了文明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
為豐富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該校開展了「弘揚雷鋒精神,助力疫情防控」紀念「三?五」學習雷鋒紀念日系列活動,學生們通過觀看《雷鋒》電影,尋找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役中的先鋒、英雄人物、講雷鋒的故事、製作手抄報等形式傳播文明、傳遞愛心,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的良好氛圍。
該校利用「三?八」婦女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開展「我為媽媽送禮物、我幫媽媽做家務、感恩手抄報、我為媽媽獻首歌」等不同形式的感恩主題教育。開展「倡導禮儀之風,塑造文明形象」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徵文比賽。各班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友誼鄉中心學校文明禮儀倡議書》、《友誼鄉中心學校文明禮儀要求》,規範學生的言行。要求學生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對學生的坐、立、行等細節的禮儀進行認真指導,使之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習慣。
形成制度,加強評價。該校開展班級量化考核制度。在抗疫情網上授課期間,通過家長來了解學生在家的日常行為表現,班主任形成小計、每周一反饋、每月一統計,作為學校量化考核的依據。該校制定了可操作性的《友誼鄉中心學校學生文明禮儀評價手冊》,分別從學校生活禮儀、家庭生活禮儀、社會公共生活禮儀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評價由學生自評、小組評價、老師和家長共同參與。網課期間,該校從居家聽課狀態、加強自我管理、促進家務勞動等多方面進行評價。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使該校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有所提高,尤其是家庭文明禮儀明顯改觀,學生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和家長分擔家務勞動,餐桌禮儀明顯進步。家長們紛紛表示,通過宅家抗擊疫情,孩子們成長了許多。
友誼鄉中心學校領導向記者表示,學校還要長期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訓練,將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學校德育管理的重要內容,一如既往地抓下去,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花團錦簇,馥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