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肝細胞中的多倍性

2021-01-09 生物谷

很多肝細胞是多倍體,含有4倍、8倍、16倍或更多倍的單倍體染色體組,儘管這一現象的重要性並不清楚。現在,用小鼠所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肝細胞在活體中既可增加也可降低它們的多倍性。多倍性逆轉以前被認為是減數分裂所獨有的,但這項工作表明,它也可出現在正常體細胞中。

多倍性的增加是通過失敗的胞質分裂出現的,而多倍性的減少則是多極性有絲分裂的一個結果。所導致的遺傳異質性在肝受傷之後也許是有利的,在這個時候,具有遺傳穩定性的細胞將會從事先存在的一組多樣化基因型中被選擇出來。(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414

The ploidy conveyor of mature hepatocytes as a source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rew W. Duncan,Matthew H. Taylor,Raymond D. Hickey,Amy E. Hanlon Newell,Michelle L. Lenzi,Susan B. Olson,Milton J. Finegold& Markus Grompe

Mononucleated and binucleated polyploid hepatocytes (4n, 8n, 16n and higher) are found in all mammalian species, but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is conserved phenomenon remains unknown1, 2, 3, 4. Polyploidization occurs through failed cytokinesis, begins at weaning in rodents and increases with age2, 5, 6, 7. Previousl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posite event, ploidy reversal, also occurs in polyploid hepatocytes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cell fusion8, 9, 10. Thi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somatic 『reductive mitoses』 can also happen in normal hepatocytes. Here we show that multipolar mitotic spindles form frequently in mouse polyploid hepatocytes and can result in one-step ploidy reversal to generate offspring with halved chromosome content. Proliferating hepatocytes produce a high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daughter cells with multiple numerical chromosome imbalances as well as uniparental origins. Our findings support a dynamic model of hepatocyte polyploidization, ploidy reversal and aneuploidy, a phenomenon that we term the 『ploidy conveyor』. We propose that this mechanism evolved to genera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ermits adaptation of hepatocytes to xenobiotic or nutritional injury.

相關焦點

  • 【盤點】近期Nature十大研究亮點
    doi: 10.1038/nature14663 原文:Universal allosteric mechanism for Gα activation by GPCRs6.科學家發現神經退化的一個新機制衰竭性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性疾病,其最常見病因是C9orf72基因中的「
  • 肝細胞節律和進食調控多種類型肝細胞的時間生理學
    肝細胞節律和進食調控多種類型肝細胞的時間生理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24:19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itchell A.
  • 自噬與肝細胞癌
    HCV非結構蛋白4B(NS4B)與Vps34、Ras相關蛋白5(Rab5,一種小GTP 酶家族的成員)結合形成複合物,正向調控自噬發生,但抑制自噬前體形成及自噬溶酶體降解,導致異常蛋白質降解能力減弱,自噬降解能力減弱可導致HCV複製增加,肝細胞內病毒堆積,細胞內脂質堆積,進而肝細胞脂肪變性增加,肝細胞壞死、癌變可能增加。
  • 肝細胞性黃疸
    正常人體對於膽紅素的代謝是不會產生黃疸的,但是如果肝細胞發生功能障礙,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洩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並且使膽紅素在血液中或者是組織中沉積一定的量都會出現黃疸的症狀
  • 研究揭示AXIN2中樞周圍肝細胞的功能
    研究揭示AXIN2中樞周圍肝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6:35:58 瑞士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Jan S.
  • 肝細胞「逆生長」的分子調控基礎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惠利健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細胞核中的Arid1a蛋白能夠調控肝細胞「再生基因」,在正常肝細胞中處於預打開的「待命」狀態,讓肝細胞可以更迅速地響應受損信號,激活肝臟「再生程序」。        該研究從基因層面揭示了肝細胞重編程介導的肝臟損傷再生分子基礎,同時為利用藥物靶向治療肝臟損傷提供了新思路。
  • 新加坡找到培養肝細胞方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3月13日報導,新加坡的一項合作研究已經發現了從人類幹細胞中有效培養純淨肝細胞的方法,這可能會帶來治療肝衰竭的更有效的方法。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 * STAR)下屬的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13日宣布,通過和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IMCB)、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合作,成功地將培養的肝細胞移植到小鼠模型中,這提高了小鼠的短期存活率。
  • 科學家通過示蹤多倍體肝細胞示蹤肝再生過程
    科學家通過示蹤多倍體肝細胞示蹤肝再生過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6:36:03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Markus Grompe研究團隊發現多倍體肝細胞的體內譜系示蹤顯示肝再生過程中的廣泛增殖
  • 治療肝細胞黃疸好方法 利用電針刺激穴位
    治療肝細胞黃疸好方法 利用電針刺激穴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3:10 來源: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效忠 實習生孫宇峰)利用電針刺激相關位,治療肝細胞黃疸。
  • .& Disease|高通量circRNAs測序分析揭示氯化兩面針鹼抑制肝細胞...
    簡介氯化兩面針鹼(NC)在肝細胞癌(HCC)中具有抗癌作用。然而,NC對肝細胞癌的作用機制仍然很不清楚。這些發現表明,hsa_circ_0088364和hsa_circ_0090049與其競爭的mRNA之間的交聯可能在肝細胞癌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能作為肝細胞癌中NC的治療靶標。
  • nature中文摘要 18 September 2014
    20號染色體長臂上的擴增子在mRNA與蛋白質水平上都與最大的全球整體變化有關;蛋白質組學數據使很多潛在的20q候選基因浮出水面,其中有:HNF4A(肝細胞核因子4, α),TOMM34(線粒體外膜移位酶34)和SRC(SRC原癌基因,一種非受體賴氨酸激酶)。綜合蛋白質組-基因組學分析為解釋基因組異常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也為我們理解癌症生物學提供了新的範例。
  • Nature雜誌1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大麻對神經系統的影響doi | 10.1038/nature20153大麻合法化已成為美國的一大熱議話題,據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在歐洲尋求專業毒癮治療的人群中,大麻已取代海洛因成為這一人群最常用的非法藥物。
  • Nature:靶向MET治癌——生物版「阿喀琉斯之踵」
    2015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MET在中性粒細胞趨化以及發揮殺傷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通過藥物靶向
  • Nature 中文摘要 19 May 2016
    /nature/journal/v533/n7603/pdf/nature17970.pdf 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起始過程中,雙鏈DNA的打開和RNA聚合酶II找到轉錄起始位點都需要多亞基大型轉錄前起始複合物(PIC) 在核心啟動子處進行組裝。
  • Nature: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封面)
    本期封面所示為在一塊小鼠視網膜中重建的950個神經元中的7個以及它們的相互接觸點(青色球,代表579,724個接觸點中的112個),同時還有它們的接觸矩陣(見168頁)。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論文用視網膜作為一個模型來從單個突觸接觸點的層面到遠程樹狀相互作用的層面比對神經迴路。
  • |肝細胞性黃疸|病毒性肝炎|溶血性貧血...
    黃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根據病因學可將其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四類。第一、溶血性黃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產生溶血性黃疸。第二、肝細胞性黃疸,各種使肝細胞廣泛損害的疾病均可發生黃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等。第三、膽汁淤積性黃疸,分為肝內性和肝外性兩種。其中肝內性主要有:肝內阻塞性膽汁淤積和肝內膽汁淤積以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復發性黃疸等。
  • 龜源治肝法為何能源頭解決肝細胞核心內病毒,不反覆
    這是很多病毒性肝炎患者所面臨的問題,在這裡總結了十二大原因,分享給大家: 1.檢查不全面、不專業; 2.B肝病毒表面抗原作用於人體免疫細胞,保護病毒,不讓機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 3.病毒存在於肝細胞核心內和血液中,常規治療給藥方式傳統,無法直達肝臟病灶部位
  • Freak of nature
    Reader question:Please explain 「freak of nature」 as in: 「Yao is a freak of nature.Referring to a person or animal, 「freak of nature」 describes something physically strange. 「The lamb is a freak of nature」, for instance, 「because it has two tails」.
  • 肝硬化是一種臨床的瀰漫肝損傷,由於肝細胞壞死,導致肝逐漸變形
    肝臟在人體各項器官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器官。但是,由於我們的肝臟中沒有痛感神經的存在,所以當肝臟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很難感受到的。肝硬化是肝臟疾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並且患病的人也出現一個越來越多的現象。肝硬化帶給病人的幹擾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
  • NEJM深度綜述:肝細胞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以肝細胞性肝癌(HCC)為主。在全球範圍內,肝癌是導致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常見原因,在發病率方面排名第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年度預測,估計2030年將有100多萬患者死於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