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期Nature十大研究亮點

2020-12-25 生物谷

 

Nature雜誌推薦的2015年8月11日 ~ 2015年9月10日最受關注的十項研究進展介紹如下。

1.真核生物中原核生物基因的來源

多年來,人們一直假設,真核生物基因組中所見的原核生物基因,一定是在首先原核細胞器的內共生,然後最後穩定存在細胞中的。但最近的證據表明,在真核生物之間,以及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也存在實質性的水平基因轉移。對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組所做的這項分析,沒有發現連續橫向基因轉移,對真核基因組的演化具有可以檢測累積影響。相反,這項研究認為,真核生物是在廣泛的差異基因(differential gene)丟失之後,在相應於線粒體和質體起源的兩次「演化湧入」事件中,獲得其原核生物基因的。這一歷史性事件,在複雜細胞的核基因組中留下了內共生的重大印記。

doi: 10.1038/nature14963 

原文:Endosymbiotic origin and differential loss of eukaryotic genes

 

2.癌症中細胞壓力和自噬過程之間的聯繫

已有的研究表明,包括胰腺導管腺癌(PDA)在內的各種不同癌症,其癌症細胞的生存都依賴於高水平的自噬過程。自噬過程是正常細胞中自行降解過程,其涉及到的營養清除和質量控制活動的途徑都高度保守。在這項研究中,Rushika Perera等人描述了細胞壓力和自噬過程之間,在胰腺癌中,導致細胞代謝被改變的一個新的關聯。他們發現,MiT/TFE家族轉錄因子的異常表達和組成性激發,通過人類PDA標本和細胞系,可以大大增強自噬-溶酶體功能介導代謝相關的基因表達重編程。這些發現說明,溶酶體調控是癌細胞中營養利用和能量平衡的一個關鍵節點。

doi: 10.1038/nature14587 

原文: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autophagy–lysosome function drives pancreatic cancer metabolism

3.對中國碳排放量數據的向下修正

中國排放大量人為產生的碳,但其碳排放量估計值有很大不確定性。這項研究中,通過升級和協調的能量消耗估計、熟料生產數據以及兩個關於中國煤炭相關的碳排放因子的數據集,研究人員發現,在2000到2012年間,中國國內能源消耗總量比中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高大約10%。然而,這個時期中國碳排放量數據比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數據平均低了45%。中和這些數據,研究人員估計,在2013年,中國化石燃料和水泥工業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49億噸,比之前其他組織給出的數據低了14%。總共算起來,這個研究表明,整個2000年到2013年期間,以前關於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據可能高估了2.9億噸。

doi: 10.1038/nature14677

原文: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4.「不純潔的」金剛石中

Nature在封面圖片上所示的,是一塊有包膜的「不純」金剛石。這個金剛石,是當一個含微包裹體的纖維膜,生長在一塊單晶清透金剛石上時生成的。在地球表面附近發現的大多數金剛石,大都是在古老大陸最底部深度超過150公裡處形成的。因此,「不純」金剛石中封存的化學雜質,含有關於地球深處無法接觸到寶貴地化信息。Yaakov Weiss及同事,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組地球化學數據。數據來自加拿大西北地區Ekati金剛石礦的一組11塊金剛石中的化學信息。這些數據包含清晰的化學演化趨勢,它表明,高鹹度溶液參與了含矽、含碳酸鹽的深層地幔熔融體的形成過程。含鹽流體的化學性質和主體金剛石形成的時間說明,北美地下的一個消減板塊是這些流體的來源,也說明,在消減、地幔交代變質和富含流體的金剛石形成之間,存在密切聯繫。這一新模型為了解地幔流體組成範圍的效應提供了一個背景,這種效應會在全球範圍內改變深層巖石圈,並在金剛石形成中起關鍵作用。

doi: 10.1038/nature14857 

原文:Highly saline fluids from a subducting slab as the source for fluid-rich diamonds

5.GPCR激活性變構的一個普遍機制

「G蛋白耦合受體」(GPCRs)是充當一系列細胞外信號的傳感器的膜蛋白。它們通過「異三聚G蛋白」 (能結合鳥嘌呤核苷酸的蛋白,充當細胞內分子開關)發揮功能,以變構方式將後者激活來觸發GDP釋放。有數百種人類GPCRs作用於16種不同的 「Gα蛋白」之上。在這研究文章中,Madan Babu及同事試圖弄清,是否存在一個主管Gα激活的普遍性變構機制。他們發現的確有這樣一個機制,即不同GPCRs 通過一個高度保守的機制,與Gα蛋白發生相互作用並將其激活。這也許可解釋為什麼GPCR–Gα系統發生了迅速分化、同時又保留了其變構性質。

doi: 10.1038/nature14663 

原文:Universal allosteric mechanism for Gα activation by GPCRs

6.科學家發現神經退化的一個新機制

衰竭性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性疾病,其最常見病因是C9orf72基因中的「六核苷酸重複擴增」GGGGCC (G4C2) 。 本期Nature上的兩項研究,採用對比法得出一個可能引起這種疾病的一種家族性形式的分子機制。通過對表達30 G4C2 重複片段的果蠅,進行基於候選目標的基因篩選,或對表達含8、28 或58 G4C2重複片段的轉錄體的果蠅進行無偏基因篩選,這兩個研究小組試圖尋找增強或抑制該疾病表型的基因。 Zhang等人識別出了編碼RanGAP (核質運輸的一個關鍵調控因子)的基因,而Freibaum等人識別出了編碼核孔及核質運輸機相關的基因。兩篇論文都顯示了,表達 G4C2重複片段的果蠅細胞中,以及來自ALS患者的源自iPSC的神經元中,核質運輸功能存在缺陷。Zhang等人發現,這些缺陷可以通過以「G-四聯體」為目標的反義寡核苷酸或小分子來補救。

doi: 10.1038/nature14973 

原文1:The C9orf72 repeat expansion disrupts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

doi:10.1038/nature14974

原文2:GGGGCC repeat expansion in C9orf72compromises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

 

7.能量輸入讓金屬玻璃恢復「青春」

當一個玻璃系統慢慢向平衡態鬆弛的時候,我們就說它在 「老化」,其很多性質會發生相應變化。通過能量注入,使該系統從平衡態又回到原來的狀態,比如說通過加熱它或以機械方式對其施壓,就可以使它恢復「青春」。現在,Sergey Ketov等人發現,這樣的青春煥發,可以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做到。僅僅通過在一個遠遠低於玻璃轉變溫度的溫度下,對玻璃(在本例中採用金屬玻璃)進行熱循環,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其恢復青春。作者將這一現象歸因於玻璃態中內在結構異質性的效應,這種異質性效應,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轉變成局部化的內部應變性,不同區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膨脹和收縮。

doi: 10.1038/nature14674

原文:Rejuvenation of metallic glasses by non-affine thermal strain

8.中央靜脈附件出現的新的肝細胞

新的肝細胞,作為體內平衡程序的一部分,是怎樣在成年肝臟中出現的仍不清楚。Roel Nusse及同事利用複雜細胞標記方法,對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他們在中央靜脈附近識別出一類增殖的肝細胞,它們是雙倍體(成熟肝細胞是多倍體),表達一個肝臟祖細胞標記。這些細胞,對由來自中央靜脈的相鄰內皮細胞提供的Wnt信號,可以做出反應,成為能夠取代維持肝臟平衡所需的所有肝細胞類型的多倍體肝細胞。

doi: 10.1038/nature14863

原文:Self-renewing diploid Axin2+ cells fuel homeostatic renewal of the liver

9.用納米晶體進行「取代摻雜」

下圖中所示的,為摻雜一個半導體超晶格而又不會破壞有序陣列的金納米晶體圖像。摻雜(廣泛用於半導體、稀磁材料和磷)是將外來原子引入一種主體材料內、以便改善或生成新的電子性能、磁性能和光性能的一個過程。Christopher Murray及同事將「取代摻雜」的概念引入到了納米晶體超晶格中,在其中採用的是人造原子(均勻的納米晶體)而不是真正的原子。他們顯示,金納米晶體會隨機吸收到一個半導體(CdSe或PbSe)納米晶體超晶格中,在其中一個納米晶體可被具有同樣大小但不同組成的另一個納米晶體取代。這樣生成的材料的導電性由受摻雜劑的密度和分布控制的金屬滲透通道來調製。自聚集方式的採用意味著,這一新方法應可以廣泛適用於一系列不同材料和組成。Alternative outcomes from superlattice doping.

doi: 10.1038/nature14872 

原文:Substitutional doping in nanocrystal superlattices

 

10.X射線衍射揭示翻轉酶催化機制

脂質穿過膜雙層的轉位(被稱為翻轉)是維持脂質非對稱性所必需的,也是信號傳導和囊泡形成等過程所要求的。嵌入在膜中的脂質(含有大型極性頭基)的翻轉是緩慢的,從能量角度來講也是不利的。這一過程由翻轉酶催化,其機制目前尚不知道。本文作者獲得了ABC transporter PglK的X-射線晶體結構,該物質在Campylobacter jejuni中、在向內和向外的狀態下幫助「脂聯寡糖」(LLO)的翻轉。這些結構和隨後的生物化學實驗支持一個不同尋常的機制,在其中LLO的 「聚戊烯基」尾巴仍然部分嵌入在脂質雙層中,「焦磷酸鹽-寡糖」頭基在ATP被水解之後翻轉到了向外的空腔內。

doi: 10.1038/nature14953 

原文: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n active lipid-linked oligosaccharide flippase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相關焦點

  • 【盤點】Nature近期十大研究進展
    研究人類腦功能的方法這項研究通過Neurovault.org資料庫分享的529個數據集獲得的統計圖的軸向投影,採用「獨立成分分析」將其按照它們的投影排列到一個二維空間中。對人腦功能的研究受到媒體很大關注,但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所採用方法本身以及它們應用方式固有的局限性。
  • Nature雜誌1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我們馬上就要迎來12月份了,那麼11月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1】舊牙換新牙doi | 10.1038/nature19812兒童的乳牙掉落時,掉下來的是牙冠,牙根則被吸收。在研究一具硬骨魚Andreolepis hedei的化石的牙齒替換時,Per Ahlberg及同事發現牙根吸收似乎是所有硬骨魚類替換牙齒的原始模式。
  • 破譯「糖代碼」,糖基化修飾研究近期精選
    上一期我們回顧了外泌體蛋白質組學的亮點研究:(文獻速遞 | 外泌體蛋白組學近期精選文章),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規模化,蛋白翻譯後修飾成為了新的研究焦點,糖基化修飾是一種重要且廣泛存在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今天繼續給大家盤點近期的熱點文章!
  • Nature雜誌9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9月份即將結束,本月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
  • Nature七月代謝研究亮點
    而本研究則發現IP3可通過第二信使以外的方式調節腸道修復。腸道微生物產生的IP3可直接激活腸上皮細胞中的HDAC3促進腸上皮細胞增殖。Comm.六月七月代謝亮點)大部分細胞都主要依賴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在此過程中,線粒體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因此氧氣對需氧細胞的生存與代謝都至關重要。當氧氣濃度較低時,細胞會啟動一系列反應來適應缺氧狀態,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頒發給了William G.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炎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9.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活動記錄十大基礎研究進展10.
  • 2017年7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利用奶牛快速產生HIV廣譜中和抗體doi:10.1038/nature23301科學家們長期以來就在尋求一種會引起HIV廣譜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產生的HIV疫苗,這被認為是阻止眾多HIV病毒毒株感染的關鍵。但是這被證實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僅大約20%的HIV感染者產生這些抗體。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奶牛可能勝任這項任務。
  • 12月Nature雜誌不得不看的重磅級亮點研究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2月份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12月裡,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科隆大學的Hamid Kashkar及其團隊報導酶caspase-8也誘導細胞焦亡,而且這種誘導不需這種酶的酶活性的參與。基於此,他們發現這種酶不僅控制細胞凋亡和壞死性凋亡,而且還控制細胞焦亡,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9】Nature:挑戰常規!
  • 1月Nature雜誌不得不看的重磅級亮點研究
    時光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匆匆划過,不知不覺2019年1月份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1月裡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根據近期的研究,這個完整的癌症層次結構本身可能進一步嵌入到更高級別的由多輪正向選擇遞歸產生的層次結構中,而在這些多輪正向選擇中,獲得驅動基因突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猜測在癌症產生之前,很多獨立的癌前克隆細胞群體存在於明顯或生理學上正常的組織中。
  • 10月Nature雜誌不得不看的重磅級亮點研究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0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0月裡,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doi:10.1038/s41586-019-1646-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
  • 7月Nature雜誌亮點研究
    ,來自圖賓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阻斷分泌性蛋白在細胞外部形成堆積物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體液中保持蛋白質的形狀或能有效幫助抵禦機體衰老和感染。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秀麗隱杆線蟲進行研究,在其腸道中共生的普羅維登斯菌屬細菌能夠產生神經調節物質酪胺,其能繞過宿主酪胺生物合成的要求並能操控宿主的感覺決定,細菌所產生的酪胺可能會被宿主酪胺β-羥化酶轉化為章胺(octopamine),而章胺能夠靶向作用ASH痛覺神經元上的OCTR-1章胺受體,從而調節宿主機體的厭惡嗅覺反應;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普羅維登斯菌屬細菌酪胺生物合成所需要的基因
  • 鑑真出發地、北洋經遠艦……專家解讀年度十大考古亮點
    「十大」。史前考古與夏商周考古佔據大半的特點,延續了近年十大考古評選趨勢。 亮點一鑑真東渡出發地增添實證資料入選十大考古發現的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通過大量唐朝出土遺蹟,證實了鑑真東渡的始發地。考古專家認為,這是目前長江下遊港口型遺址的重要發現,為中外文化交流、海陸交通路線及海岸線變遷等諸多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亮點二北京冬奧會奧運村現高等級金代行宮去年是金代考古收穫較為豐碩的一年。
  • 近期抗病毒免疫領域研究進展速覽
    本文中,小編對近期抗病毒免疫相關研究進展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儘管RNAi在哺乳動物中也保守存在,並被廣泛用於生命科學與技術研究,然而,在哺乳動物中,RNAi是否同樣能起到抗病毒免疫作用仍不清楚。【4】武漢病毒所發現抗病毒天然免疫重要調控因子doi:10.1371/journal.ppat.1006328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王延軼研究團隊在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取得新進展。
  • 電影與車TOP10 盤點十大汽車電影(下)
    上期「盤點十大最佳汽車主題電影(劇情片)」贏得了網易汽車的網友們強烈響應和討論度,今天「電影與車」欄目為您奉上更激動人心的上半區榜單,各路強片陸續殺來。下面的榜單裡將帶來前五名經典作品,沒準就有您奉為神作的那一部,話不多說,馬上為您揭曉!
  • 6月Nature雜誌不得不看的重磅級亮點研究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6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6月裡Nature雜誌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轉移是引發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多研究都分析了乳腺癌早期階段的基因組特性,然而有研究表明,癌症從早期過渡到晚期階段會獲得許多基因組改變,而且早期乳腺癌的基因組特徵或許並不能代表癌症致死性發生的依據,因此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分析了617份轉移性乳腺癌樣本中的體細胞改變圖譜,研究者指出,當與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早期乳腺癌樣本進行對比後,他們發現,9個驅動基因在表達激素受體但
  • 【巨力黨建】十大亮點精彩再現,2020集團黨建圓滿收官
    盤點即將過去的2020年,收穫滿滿,亮點紛呈。我們將本公眾號宣傳報導過的黨建工作新聞進行了梳理,選編出了「十大亮點」,以此向集團黨委匯報,向公司全體黨員匯報,並特別感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建忠同志對黨建工作的頂層設計和親自指導,感謝各產業黨支部及廣大黨員的大支持和辛勤付出。黨建展廳提檔升級。
  • 美食專家總結陝菜十大亮點
    陝菜經典——鍋盔夾辣子  原標題:網媒陝西行:美食專家總結陝菜十大亮點   「陝菜又名秦菜,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周代八珍》當吳國棟老先生向記者端出「十大亮點」的時候,記者才發現作為一個陝西人對陝菜的輕視原來是無知造成的。吳老告訴記者,這「十大亮點」只是他多年以來對陝菜研究的一個總結,目前想到的這十種只是個約數,不是誇張,希望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人能更準確、更完善地對陝菜作一個總結。
  • 蔡依林全裸MV出鏡 盤點華語樂壇十大情色MV鏡頭
    蔡依林全裸MV出鏡 盤點華語樂壇十大情色MV鏡頭近期蔡依林便在新歌《玩愛之徒》MV中大秀性感,不僅全裸入鏡,打歌服更是低胸到腰際,甚至在沙發上賣弄緩緩褪下長襪,種種鏡頭都讓人血脈噴張,視覺衝擊力十足。蔡依林全裸MV出鏡 盤點華語樂壇十大情色MV鏡頭從《看我七十二變》開始,蔡依林嘗試向性感轉型, 走「舞娘」路線大獲成功後更是變本加厲,之前幾張專輯她都有露胸、露腿等誘惑造型出現,而近期新專輯的第一主打歌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尤其是microRNA參與了炎症反應的發展
  • 盤點中國十大瀕危動物
    盤點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中國十大瀕危動物,大家知道有哪些嗎?除了有大熊貓,中國的瀕危動物還有許多,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大熊貓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屬於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