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媽媽生完孩子之後都需要坐月子來靜養,生完寶寶之後,媽媽會元氣大傷,等於是從鬼門關裡走了一遭,因此是需要坐月子來恢復的。
根據數據調查發現,坐月子似乎是我們國人的專利,在外國,很多媽媽都沒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所以也就很少提及坐月子這一說。
關於坐月子,傳統的月子天數是30天,但也有42天的說法,那坐月子30和42天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請媽媽們跟隨我來看看吧:
1、時間上的區別
一般而言,30天是自然月,也就是順產的媽媽所坐的月子,在古代坐月子是一種儀式性的活動,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提升,人們的在安全防護的意識上有了新高度,才有了現在的調養天數,而順產的媽媽,一般身體恢復差不多是一個月,而坐月子就是這個意思。
42天是剖腹產的媽媽需要坐的天數,從醫學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產褥期,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至媽媽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要的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一般規定為六周,在這段時間裡容易發生感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安全工作。
2、子宮恢復程度有區別
每位媽媽在坐月子期間,是一段痛苦又煎熬的日子,她們體內要不斷地排出汙血以及惡露(惡露是很髒很難聞的,所以我們需要體諒媽媽的苦)。而子宮要恢復近未懷孕前的狀態,最快也得產後六周才能恢復,產後腹壁會變得非常松馳,要想完全恢復以前的緊張度,還需要更常時間來保養才能做到。
如果媽媽只休息三十天,那她的子宮事實上還在修復中,如果這時就開始做勞累的家務,甚至開始進行房事,這會讓她的子宮健康變到影響,而且還會導致未知的病情復發,甚至影響到生命安全。
3、骨骼氣血恢復有區別
懷孕對於媽媽來說,其實就等於是在生一場時間很長的大病,畢竟懷孕十月是一個非常煎熬和痛苦的過程,媽媽會出現孕吐,下半身浮腫,多尿,甚至還有諸多心理疾病,本身媽媽的元氣就不多,一半給寶寶提供,一半自己還要生存,這就很容易導致媽媽的身體非常脆弱。
而且媽媽在生產時,盆骨要大開,子宮口要開十指,骨頭還要錯位,在生產時,那種撕裂的疼痛感再加上精神上的壓力,很容易讓媽媽奔潰,即使是剖腹產,只是將子宮開一道口子,那對人體的傷害也是非常大。
所以媽媽需要經過足夠時間的調養,才能恢復體力和精力,三十天還是有些不夠的,如果家裡條件較好,產婦最好靜養,坐四十二天月子,讓身體和精力都很好的恢復,才能更好地投入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