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而秋冬將至,流感又將迎來流行高發期,由於流感與新冠肺炎的症狀相似,很多人無法區分二者,這也為我國疫情防控帶來壓力。
今天上午,鄭州新聞廣播聯合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特別策劃《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再度上線,多位來自醫療衛生一線的專家走進直播間,就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見疾病以及其與新冠肺炎區別和預防與市民進行在線交流。
【流感是什麼?為什麼秋冬季高發?】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一科主任趙清霞稱,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人群普遍易感,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後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秋冬季流感高發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第一,秋冬季氣溫低,流感病毒耐低溫,因此在春夏季不易繁殖,相反,在秋冬季更容易繁殖。
第二,氣溫低時,鼻黏膜分泌黏液增加並降低纖毛運動的頻率,黏膜纖毛的清理能力減弱,人體的第一道物理保護屏障變差,流感病毒更易進入呼吸道深部。
第三,秋冬季空氣溼度低,會損害人體對流感病毒的屏障功能和先天性抵抗力,流感更容易傳播。
第四,秋冬季室內外溫差大,在溫差大的情況下,人的機體免疫力降低,從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風險。
第五,秋冬季氣溫低,人們喜歡呆在密閉的環境中,一旦有一人感染,很容易將流感病毒傳播給他人。
【新冠就是大號流感嗎?如何辨別流感與新冠肺炎?】
趙清霞說,新冠肺炎不是流感,兩者雖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很多不同,「國外有人認為新冠肺炎只是大號流感,這是不對的。」
新冠肺炎與流感有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都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的表現。兩者對人類的危害都非常大。」
但是,新冠肺炎與流感也有不同,趙清霞指出:
第一,兩者的臨床表現稍有不同,流感以全身症狀為主,而新冠肺炎以肺炎等呼吸道症狀為主。
第二,兩者對人類的影響不同,流感的病死率為萬分之一、萬分之二,而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要高得多,達到了1%-3%左右。
第三,兩者現有的防治手段不同,我們對流感的認識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了,目前已經有抗流感藥物和流感疫苗,而新冠肺炎到現在還沒有特殊的有效藥物,疫苗也正在研發過程中。
第四,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兩種病毒不同,現在我們已經非常了解流感病毒,而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卻很少。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但是,有一類傳染性極強的疾病正在威脅孩子們的身體健康,需要引起廣大家長的注意,它就是手足口病。
據鄭州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芳介紹,隨著疫情逐漸好轉,我市中小學陸續開學,有一類傳染性極強的疾病正在威脅孩子們的身體健康,需要引起廣大家長的注意,它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也是全球範圍內廣泛流行的傳染病,嚴重威脅兒童身體健康。自2008年衛生部將其納人丙類傳染病管理,其發病率在我國丙類法定傳染病中佔據首位,年均發病人數超過200萬,其死亡率也數居我國丙類法定傳染病首位。
【手足口病是普遍易感的嗎?】
手足口病是由人腸道病毒引起,已發現有20餘種腸道病毒可導致該病。我國手足口病病原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最常見。
手足口病流行與氣溫等氣候條件有較大關係,因為腸道病毒喜歡溼熱環境,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北方地區夏秋季高發,南方地區春夏出現主高峰,秋冬季節出現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6月齡到5歲內兒童是高發人群,重症死亡多發生於3歲以下兒童。
感染腸道病毒後是否發病,取決於人體的抵抗力。由於成人免疫系統功能比較完善,感染後一般不發病,即隱性感染,而5歲以下孩子免疫力較弱,易感染髮病。
【得了手足口病,會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手、足等部位出疹為特徵,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為3~5天,大多數患者1周內可痊癒。
手足口病分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手足口病較常見,臨床表現以發熱,手、足、口、臀、腿等部位出現紅色皮疹為主,可伴有厭食、疲倦、咳嗽、流涕等症狀,皰疹內液體較少,且不疼不癢,皮疹消退後不結痴、不留疤。有的人僅出現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或是皮疹不典型甚至無皮疹。
普通型絕大多數會痊癒,少數會在病程5天內發展成手足口病重型或危重型,常累及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症狀,如精神萎靡、嗜睡、頭痛、驚厥、抽搐、意識障礙、口唇暗紫、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面色蒼白、出冷汗等,嚴重者導致腦幹腦炎(最為兇險)、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衰竭等併發症。
危重型病情兇險,進展迅速,若不及時診斷和救治則病死率超過80%。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預後良好,無後遺症,個別重症病例恢復後會有一定殘疾,比如肢體麻痺、肌肉收縮無力等。
疫情的防控,讓家長與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使得大家患病的機率大大減少,但是疫情過後,市民也不能鬆懈,給病毒「捲土重來」的機會。專家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保持尤其是孩子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戴好口罩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以阻斷糞口傳播,多吃熟食,防止病從口入,從根源上建立牢固的「防禦門」,將病毒隔絕在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預防流感顯得尤為重要。
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流行病學主管醫師王小麗說,日常生活中,預防流感與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相同:保持社交距離,避免飛沫傳播、避免手接觸等。另外,最最重要的是接種流感疫苗。
王小麗建議市民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包括兒童,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如哮喘、糖尿病、高血壓、腫瘤患者,醫務人員。
她特別提到通常推薦9-10月份進行接種,也就是流感季節來臨之前接種流感疫苗,因為疫苗通常需要2周才能產生抗體發揮保護作用。但是在整個流感季節的疫苗接種,雖然晚了但仍能獲益。特別要提醒的是,由於6個月至3歲的兒童流感疫苗接種需要分兩針,且間隔4周,因此需要更早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後,我馬上就有抗體了嗎?】
不是的!疫苗接種後,大概需要2周才能產生相應的抗體,因此需要在流感季節到來前進行接種。
【我市流感疫苗籌備充足 市民無需扎堆】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今年計劃採購量比去年多近二十幾萬支,全市15個縣(市、區)都已經採購流感疫苗,並且已經到貨,部分縣區已經分發到接種門診,如中牟縣、二七區。如果各位有接種需要,大家可以諮詢所在轄區的接種門診流感疫苗到貨情況。
另外,預防手足口,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注意衛生外,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接種疫苗。
1、EV71滅活疫苗的接種對象及免疫程序?
接種對象為6月齡至5歲EV71病毒易感者,該疫苗屬於二類疫苗,並不在政府免費提供的疫苗之列,需要自費注射。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是否需要進行加強免疫暫未確定。
2.EV71滅活疫苗需要每年都接種嗎?
不需要,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接種兩針之後保護效力能夠持續5年。
【做客嘉賓】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一科主任 趙清霞 (左)
鄭州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王芳 (中)
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流行病學主管醫師 王小麗 (右)
編輯:彭程
統籌:嶽翔、馬如瀟、趙海英、尚書
【來源:鄭州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